Summary

This document contains excerpts from a religious studies text on Christian moral teachings.

Full Transcript

## 論誰為大 《馬可福音》9章33至35節、10章38至45節 **生活引入** 分享你服事家人或同學的感受。 **領袖要服事人** **爭論誰居首位** 有一次, 門徒跟耶穌同往迦百農。 一路上, 門徒都在争論: 在十二門徒中, 誰應該排首位呢? 耶穌知道了, 便對大家說:「你們誰要居首位, 就得在眾人後面, 作眾人的僕人。」 **過了一...

## 論誰為大 《馬可福音》9章33至35節、10章38至45節 **生活引入** 分享你服事家人或同學的感受。 **領袖要服事人** **爭論誰居首位** 有一次, 門徒跟耶穌同往迦百農。 一路上, 門徒都在争論: 在十二門徒中, 誰應該排首位呢? 耶穌知道了, 便對大家說:「你們誰要居首位, 就得在眾人後面, 作眾人的僕人。」 **過了一些日子, 門徒雅各和約翰對耶穌說:「老師, 將來祢坐在榮耀的寶座上時, 請讓我們跟着坐在一起, 一個在祢右邊, 一個在祢左邊。」** 其餘十個門徒聽見這事, 對他們兩人很不滿。 耶穌見門徒對「地位」的問題仍有不正確的看法, 就告訴大家:「世界上的君王有權治理人民, 大臣也有權管束人民, 所以他們有地位高低的分別, 但是你們作為門徒就不一樣了。 你們要以服事別人為目標啊! 你們當中誰想成為領袖的, 就要作眾人的僕人。 因為我來這世界, 不是要受人服事, 而是要服事人。」 ## 不論斷別人 《路加福音》6章37至38節、41至42節 **生活引入** 你曾經被同學無理批評嗎? 你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不要論斷人** 耶穌治好許多百姓的疾病, 名聲傳遍各地, 吸引很多人跟隨祂、 聽祂講道。 這天, 耶穌教導羣眾:「你們不要論斷別人, 否則也會被論斷; 你們不定別人的罪, 就不被定罪; 你們若饒恕別人, 就必被饒恕。 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度給別人, 也一定用甚麼量器量度給你們。」 「論斷別人的時候, 就像看見弟兄眼中有根刺, 你要替他拔去; 不過, 卻看不到自己眼中那根巨大的梁木。」 耶穌以刺和梁木來比喻不同的錯誤, 具體地說明, 人們往往只看到別人的毛病, 而看不到自己所犯的是更嚴重的錯誤。 **待人處事的方法** 耶穌嚴厲地指責這種假冒為善的人, 應該先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才有資格除掉弟兄眼中的刺。 無論做甚麼事情, 你們希望別人怎樣待自己, 就先要怎樣待別人。 這是耶穌對羣眾的忠告。 ## 饒恕人七十個七次 《馬太福音》18章21至35節 **生活引入** 你試過惱怒別人嗎? 又試過饒恕別人嗎? 分享兩者的感受。 **免僕人的債** 有一次, 彼得問耶穌: 「主啊! 如果人家得罪我, 我應該饒恕他多少次呢? 七次可以了嗎?」 耶穌回答說: 「不是七次, 而是七十個七次。」 接着, 耶穌便說了下面的故事: 有一個僕人欠了主人一千萬銀子, 他沒有能力償還, 主人下令他把妻子、兒女和所有家產都賣掉來還債。 僕人跪下來苦苦哀求主人寬容他, 主人見他很可憐, 便動了慈心, 不但把他釋放, 還免了他的債。 **惡僕人討債** 那僕人出來後, 遇見一個欠他十兩銀子的同伴。 僕人抓住他, 扼住這人的喉嚨, 向他討債。 同伴跪下來求僕人寬容, 僕人不答應, 還把同伴送進監牢裏。 主人知道了這事, 非常憤怒, 把僕人召來, 嚴厲地責備他:「你這惡奴才, 為甚麼我憐恤你, 你卻對人這樣無情?」 於是主人把他關進監牢, 直至他還清了所有債項。 耶穌說:「如果你們不肯從心裏饒恕別人, 天父同樣不會饒恕你們。」 ## 最大的誡命 《出埃及記》20 章 2 至17 節:《馬太福音》22 章 34 至 40 節:《馬可福音》12 章 28 至 31 節 **生活引入** 你認為哪一條校規是最重要的? 為甚麼? **最大的誡命** 一天, 律法師來問耶穌:「老師, 在律法上的誡命中, 哪一條是最大的呢?」 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 ——— 你的神。 這是最大的, 也是第一條誡命, 其次就是愛人如己。」 耶穌指出這兩條誡命 —— 愛神和愛人, 正是一切律法和先知書的總綱。 **十誡的要點** 當日, 神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使他們不用再作奴隸, 然後藉着摩西頒佈十誡, 作為以色列人遵守的誡命。 以下是十誡的要點: 1. 除了耶和華以外, 不可有別的神。 2. 不可雕刻偶像, 不可跪拜偶像。 3. 不可妄稱神的名。 4. 要守安息日為聖日。 5. 要孝敬父母。 6. 不可殺人。 7. 不可姦淫。 8. 不可偷盜。 9.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10. 不可貪戀別人的財產。 ## 善用才幹 《馬太福音》25章14至30節 **生活引入** 你曾替家人看管一些物件或受託幫忙做一些事情嗎? 事後他們對你有甚麼評價呢? **耶穌說了一個比喻, 教導我們要善用才幹。** **僕人按才受託** 有一個人要出遠門, 他叫僕人來, 把他的家產交給他們管理。 主人按照各人的才幹給他們不同數目的銀子。 第一個僕人把領到的五千銀子拿去做生意, 賺了五千; 第二個僕人拿了二千銀子, 也賺了二千; 第三個僕人卻把所領的一千銀子埋在地下, 沒動過一分一毫。 **向主人交帳** 過了一段日子, 主人回來了, 他向僕人查問那些錢的情況. 他聽了第一、二個僕人的報告後, 滿意地對他們說:「你們都是善良而忠心的僕人, 在小小的事情上也表現出對我的忠心。 我要把更多的事情交給你們管理, 讓你們能分享我的快樂。」 第三個僕人報告後, 主人生氣地說:「你應該把那一千銀子存入銀行, 在我回來時再連本帶利收回。 但你不肯動腦筋, 根本沒有好好地運用我交下的銀子. 你給我滾吧!」 主人奪過第三個僕人的一千銀子, 交給那已有一萬的去運用, 又把第三個僕人趕到外面, 任由他在黑暗中又慚愧又後悔地痛哭。 ## 鹽和光 《馬太福音》5章13至16節 **生活引入** 我們的生活能缺少鹽和光嗎? 說說它們的功用。 **耶穌在山上教導門徒, 要做世上的鹽和光。** **鹽能防腐和調味** 祂說:「你們是地上的鹽。 鹽如果失去了味道, 怎能叫它再鹹呢? 它不再有用, 只好被丟在外面, 任人踐踏。」 在古代, 鹽是不可缺少而有價值的東西。 那時沒有冰箱, 食物放久了很容易變壞, 但用鹽醃製食物, 可用來防腐。 此外, 鹽還是一種調味品, 加入適量的鹽, 可令食物變得可口。 **光能驅散黑暗** 耶穌又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的光要照在人前, 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 便把榮耀歸給神。」 光, 可以照耀, 使人看清四周的環境; 光, 也是指引, 像燈塔那樣為船隻導航, 避免觸礁。 耶穌指出, 人們點燈, 不會放在桌子下, 而是放在燈台上, 就是因為光必須不受到遮擋, 才能照亮四周。 因此, 我們要成為世上的鹽和光。 我們要在世上有好的行為, 成為別人的榜樣, 為神作美好的見證。 ## 撒種的比喻 《馬太福音》13章3至9節、19至23節:《馬可福音》4章2至8節、13至20節 **生活引入** 你種過植物嗎? 你對自己栽種的植物有甚麼期望呢? **耶穌向聚集聽道的人講了一個比喻。** **種子在路旁** 有一個農夫撒種, 有些種子落在路旁, 鳥兒飛來, 轉眼就把種子吃光了。 **種子在淺土** 有些種子落在土淺的石地上, 因為土壤不深, 種子很快就長出苗來。 可是太陽一曬, 幼苗就枯乾了。 **種子在荊棘地** 有些種子落在荊棘地裏, 荊棘把苗擠壓住了, 使苗難以生長。 **種子在好土** 只有落在好土壤裏的種子, 才能茁壯成長, 開花結果: 有結三十倍果實的, 有結六十倍的, 也有結一百倍的。 **比喻的意義** 耶穌用這個比喻告訴我們: 神的道理好比種子, 而不同的土壤就是人的心田。 撒在路旁的種子, 指人聽了道後, 魔鬼立刻把他心裏的道奪去。 落在土淺石地上的種子, 指人歡歡喜喜地接受神的道, 可惜根基太淺, 遇上困難便退縮起來。 落在荊棘地裏的種子, 好比人聽道後, 為世間的憂慮和錢財所困, 最終沒有成長。 落在好土壤裏的種子, 好比人留心聆聽道理, 明白它的意義後, 記在心裏, 並照着這些道理實踐出來。 ## 兩種根基 《馬太福音》7章21至27節 **生活引入** 你看過樓房倒塌的片段或圖片嗎? 說說那些樓房倒塌的原因。 **耶穌告訴我們, 那些滿口「主啊! 主啊!」的人, 並不都能進天國, 只有遵行天父旨意的人, 才是神所喜愛的。** **磐石上建房子** 耶穌說了一個比喻:「凡聽見主的話而去實行的, 好比一個聰明人懂得把房子蓋在磐石上, 即使遇到風吹、雨打、水沖, 房子也不會倒塌, 因為它的根基穩固。 **沙土上建房子** 「相反, 那些聽見主的話卻不去實行的, 就好像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 當風雨一到, 房子就倒塌了, 而且倒塌得很厲害。」 耶穌說這個比喻, 讓我們明白要紮根在神的話語上, 不單要聽道, 還要把道理實行出來。

Use Quizgecko on...
Browse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