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媛2410考期古文史一精讲重点大题 PDF

Document Details

DependableKraken

Uploaded by DependableKraken

湖北大学

蒋丽媛

Tags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先秦文学 汉代文学 文学史

Summary

这份文档是蒋丽媛老师为2410考期自考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所做的精讲重点大题笔记。笔记涵盖了先秦文学(神话、诗经)和汉代文学(历史散文、辞赋)等内容,并总结了相应文学作品的特点。

Full Transcript

# 蒋丽媛 2410 考期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重点大题 ## 第一编:先秦文学 ### 一、神话 **1. 神话** - 一般地说,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 - 神话出于想象或幻想 - 神话反映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的愿望,是时代的产物 **2. 神话的基本特性—神话的性质是什么?** - 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

# 蒋丽媛 2410 考期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重点大题 ## 第一编:先秦文学 ### 一、神话 **1. 神话** - 一般地说,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 - 神话出于想象或幻想 - 神话反映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的愿望,是时代的产物 **2. 神话的基本特性—神话的性质是什么?** - 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 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 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3. 论述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 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 - 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 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 二、《诗经》 **1. 《诗经》** -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个多世纪的诗歌,共 305 篇 - 分为风、雅、颂三类 - 《诗经》六义指的是:赋、比、兴与风、雅、颂 **2. 《诗经》的内容分类—主要的社会人生内涵:** - 婚恋诗 - 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 政治讽喻诗 - 史诗 - 农事诗 **3.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 - 《诗经》有一部分作品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如《郑风·溱洧》和《陈风·月出》等。 - 《诗经》也表现了恋爱的曲折和苦恼,如《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等。 - 写夫妇间深挚情爱的作品,如《齐风·鸡鸣》、《郑风·风雨》等。 - 《诗经》还有几篇“弃妇诗”,如《邶风》的《日月》、《终风》、《谷风》,《卫风·氓》等, 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状。 **4.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诗经》的文学成就。** -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抒情诗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四言诗的典范。 - 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5. 试述《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含义。** - 赋,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直接刻画描写,还可以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如大部分《颂》诗 - 比,一般说是比喻。如《卫风·硕人》,《魏风·硕鼠》,《小雅·鹤鸣》。 - 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如《郑风‧溱洧》,《关雎》 就其与诗歌情思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 **6. 结合作品试述《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文学表现意义。** - 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如《关雎》最后两章;《邶风·式微》。 - 递进复查,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这类重章,不是简单的复唱, 而是在意义上有所添加。如《黍离》,其第二、第三章分别把第一章的“苗”、“摇摇”改为“穗”、 “如醉”和“实”、“如噎”,虽有换韵作用,亦描述了作物的成长过程,伴随此过程,诗人忧伤的程度愈来愈重。 **7. 简述《诗经》诗歌结构形式和语言的特点。** - **《诗经》诗歌结构形式的特点:** - 基本章法结构是重章复沓 - 基本句式为四言 - 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 **《诗经》语言的特点:** - 质朴畅达。 - 词汇丰富。 - 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如“窈窕、参差、辗转、崔嵬”,增加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8. 《豳风·七月》** - 《诗经》中的农事诗 - 表现了周人的农业生产情况 - 该诗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叙述了各种劳作 - 全诗八章,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9. 《诗经》史诗:** -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著名史诗 - 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 三、先秦历史散文 **1. 《春秋》** - 鲁国的编年史 - 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 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 它记事简括,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思想主张。 **2. 《尚书》** -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 - 以记言为主 - 语言佶屈聱牙 - 《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 - 文字古奥迂涩,少数文字朗畅。 **3. 《国语》** -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 - 主要记载周、鲁等诸侯国的史实 - 以记言为主 - 整体风貌是质朴平实。 **4. 《春秋》三传:** - 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与《春秋穀梁传》 - 三传都是阐述《春秋》经的“传”。 **5. 论述《左传》的叙事艺术。** - 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主要体现为,在保证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如隐公元年的《郑伯克段于鄢》 - 采用全知叙事视角,既保证了历史事件叙述的真实和亲切,也便于引入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如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 **6. 试述《左传》的写人艺术。** - 《左传》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甚至能够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如不卑王侯、善驭战机的平民曹刿,机智勇敢、与敌人从容周旋的郑商人弦高,忠心耿直、性情暴躁的先轸。如《晋公子重耳之亡》 - 《左传》写人的基本艺术规则,一是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如《秦晋毅之战》《晋灵公不君》。 **7. 举例说明《左传》的辞令艺术。** - **《左传》的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左传》最耀眼的部分之一;** - 能够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不能不折服;如《展喜犒师》记展喜对齐侯,引经据典,礼节俱备,绵里藏针,令齐孝公无言以对,未曾交战先输一招,他只好撤兵。 - 能够引经据典,理由充足,言辞婉转伶俐。如《齐伐楚盟于召陵》中楚使者与管仲的对 话、屈完对齐桓公问,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秦穆公。 **8. 《战国策》** - 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 内容以纵横家言为主。 - 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 33 篇,定为现名。 **9. 结合作品论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 四、诸子散文 **1.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 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论语》、《老子》和《墨子》。《论语》多为简短的语录;《老子》篇幅短仄,但都辞约义富;《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 - 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它们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 - 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 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2. 《论语》** - 以记录孔子言行为主,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 - 通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 **3. 《墨子》** - 一书,由墨子的弟子编写,今存 53 篇; - 主要记录墨子的言行思想; - 特点:在文学上,该书长于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行文朴素质实。 **4. 《孟子》** - 孟子所作,继承并开拓了儒家的思想传统。 - 铺张扬厉,富有雄辩色彩。 -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5. 论述《孟子》文章的艺术特色。** - 富于雄辩色彩。 - 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如《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孟子的提问全是生活中常识性的问题。 - 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自己设置的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如《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抓住齐宣王想要称霸天下的心理。 - 善用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6. 试论《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 - 异彩纷呈的故事。 - 奇幻谲诡的想象。 - 空灵飘忽的文风。 - 谐趣和讥刺横生。 - 精湛传神的文笔。 **7. 简述《荀子》说理文的特色。** -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 -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 长于比喻,少用寓言。比喻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8. 《韩非子》说理和寓言的特点。** -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极善分析。 - 条理严密,议论透彻,在先秦说理文中自成一格。 - 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韩非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共 有三百多则。内外《储说》、《说林》上下,前面冠以简短的经文,其后则全由独立成篇的寓言 连缀而成,成为“寓言群”。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思想。如“矛与盾”。 ## 五、屈原和楚辞 **1. 楚辞** - 屈原等人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 成帝时,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录进来,辑为 16 卷,命名“《楚辞》”。 - 就体式而言,楚辞有两种: - 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 -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 **2. 试述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 - 楚辞的产生与楚歌、楚声有直接联系 -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 - 楚辞充满楚地风物描写,使用道地的楚地方言 - 楚辞也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 - **文体特点:** - 就体式而言,有非典型的楚辞体和典型的楚辞体。 - 从诗风言,楚辞想象富奇,铺排夸饰。 -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增长,句式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 从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3. 试述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 - 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 - 表现诗人追求理想的品格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 情感浓烈,想象奇幻。 - “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如“路曼曼(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4. 试论屈原《离骚》的艺术特点。** - 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 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 比兴手法的拓展; - 在结构上,围绕中心谋篇布局, 前实后虚, 使艺术境界层进层新,思想感情得到尽情挥洒; - 在形式语言方面,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开始构创长篇巨制。语言丰富多姿、双声叠韵比比皆是,吸收方言入诗。 **5. 试述《离骚》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 **《离骚》在形式方面的特点:** - 既采用民歌的形式,亦汲取散文的笔法,表现了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 的文学形式。 - 构创长篇巨制,既有利于容纳更为丰富的内容,也便于奔腾澎湃之激情的尽情抒发。 - 诗歌的后半部分往往采取主客问答,铺排描写,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离骚》的语言特色:** - 语言丰富多姿,双声叠韵比比皆是,既丰富了诗歌的境界,也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 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地域特色。 **6. 屈原《离骚》比兴手法的拓展** - 《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作出了很大的拓展。 - 《离骚》博比广譬的特点。“《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 《离骚》对比兴的开拓,运用了较《诗经》更其丰富的喻象,把《诗经》片断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更在于它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 - 《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香草美人的托寓传统,影响极为深远。 **7. 简述屈原《九歌》的内容。** - 《九歌》是《楚辞》篇名。 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 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 《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 《九歌》是屈原被逐江南时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祭神的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8. 举例说明《九歌》的艺术表现特色/艺术特色。** -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既写出了神的灵异,又将神灵人格化,寄托了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例如《湘夫人》; - 清新幽渺的境界、奇异深浓的情感以及曼妙清新的描写相结合,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意境,例如《山鬼》; - 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有一种凄艳怅惘的情调。 **9. 《九章》** - 屈原的作品 - 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九篇诗歌,非一时一地之作 - 艺术风格平实素朴。《九章》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朴素。 **10. 宋玉《九辩》** - 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曾在楚襄王朝为官,职位不高,生活困窘。《九 辩》是宋玉的代表作之一。 - 《九辩》的艺术特点:战国时宋玉所作。自悲生平。长于铺排描摹,意境圆融;入微的刻画描写,造语用词很可称道。 ## 第二编:秦汉文学 ### 一、秦汉散文 **1. 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 李斯的创作包括奏议和刻石文 - 《谏逐客书》铺陈排比,有纵横之气。 - 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项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铺排秦王喜好,敷陈谐偶,颇具纵横家法。 - 刻石文铺叙颂夸, 气度宏伟,韵律谐和。四言为句,三句为韵,文采不足。 **2. 《吕氏春秋》** - 由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 - 该书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 - 该书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3. 简述西汉初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特色。** - 在汉初众多政论散文家中,贾谊和晁错最具代表性。 - 其文章切近现实,长于分析和对策,情感浓郁,纵横驰骋,成为“大汉鸿文”的标志。 **4. 简述贾谊散文(政论散文)的创作特点。** - 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情感激扬,切直晓畅。如《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 铺饰排比,渲染淋漓,具有战国纵横家遗风。 **5. 《过秦论》** - 贾谊著名的史论文。 - 文章的核心是指出:秦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仁义不施”。 - 文章集中体现了贾谊散文气盛情浓、铺排渲染的特色。 **6. 简述晁错散文的创作特点/《论贵粟疏》的写作特点。** - 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以事实为根据,准确地剖析时弊,通过对常理、人情的细致分析提炼结论。 - 排比铺叙,驰骋纵横、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7. 简述刘向《新序》内容和艺术特点/文学价值。** - 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诫训教之意,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 - 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其形貌和精神,主要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 - 故事有独立性,更具文学意味。 **8. 董仲舒与西汉中后期散文文风的变化。** - 董仲舒文章的特点:推衍《春秋》天人相感、阴阳灾异思想,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冷静沉稳,完全没有了西汉初期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作品:《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 董仲舒的阴阳灾异思想和文风的变化,对西汉中后期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9. 王充散文的创作特点。** - 《论衡》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河洛图谶以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实际也包含着对东汉神学政治的批判。 - 《论衡》的《作对》《自纪》等篇中,提出疾虚妄而立实诚、反华伪而倡实用、斥模拟而贵独创、排晦涩而申通俗等写作主张。 - 明白畅达:崇实也主张独创,如《自纪篇》崇贵独创,流畅生动,句式谐偶,比喻迭出。 **10. 简述东汉后期散文的一般特征。** - 东汉后期散文创作以王符、仲长统为代表; - 王符《潜夫论》切中时弊,富于情感,明白畅达。仲长统《昌言》讦直深刻,文风质朴。 - 其文章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切中时弊;富于激情和文采。 **11. 朱穆散文的创作特点。** - 《崇厚论》“感时浇薄,慕尚敦笃”之作——批评时俗浇薄。《绝交论》“矫时之作”。 - 针对时俗而发,于阐明道理之中,蕴藏深沉情感。文风朴实无华,辞不迫切而深刻达意,没有汉末文章骈俪化的倾向。 ### 二、汉代历史(史传)散文 **12. 论述《史记》刻画人物的特点/人物性格的手法。** -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运用“互见法”选用安排材料; - 以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史记》许多篇章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都能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如《项羽本纪》)“彼可取而代也”,项羽的率直大胆。 - 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善于描写同类情境下不同人物的不同言行;主要人物之间的性格对比;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比衬. 如世故老成、狡诈机智的刘邦,与气盛直率、好勇斗狠的项羽,形成鲜明对比。 - 在特定环境中凸显人物性情: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是司马迁写人的又一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 - 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凸显人物某方面的精神风貌:司马迁写人物,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外,还注意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征。 **13. 以《史记》人物塑造为例,论述司马迁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 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如《项羽本纪》写霸王悲歌别姬。 - 心理描写:①以人物独白表现心理;②以他人的语言揭示人物心理;③作者在叙述与描写中直接点拨人物心理. 如《李斯列传》中李斯的内心独白。 **14. 简述《史记》人物传记的剪裁和安排。** - 精心选择和安排人物的主要事件和典型细节,既鲜明又完整地表现人物生平际遇和思想性格。 - 运用“互见法”,本人传记表现其主要经历和性格特征,其他事件和性格特点放入其他传记. 如《高祖本纪》《项羽本纪》,刘邦完整的经历及多侧面的性格特征。 - **互见法:** - 指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 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 “互见法”是《史记》人物传记选用安排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 **15. 简述《汉书》的文学价值** - 《汉书》叙事平实稳健,文章组织严谨,语言典雅凝练,不失为史传文的典范。从文学角度说,《汉书》也有不少人物传记,能够在短幅片段之中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 - 《汉书》最负盛名的人物描写,是《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的精细刻画。 - ‘苏武传’塑造了忠贞不渝的爱国者苏武的光辉形象。 - 《汉书》叙事翔实平妥,笔法谨严,是一部信实可据的优秀史著。它的人物传记,有不少生动的描摹和细腻传神的刻画,在文学史上也有较高地位。 **16. 简述《汉书》人物传记的文学特色—刻画人物的特点。** - 通过精彩的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神貌。 - 通过人物的所处环境、语言、行止等,细腻地揭示人物的微妙心理、曲折复杂的心态。 - 一些人物传记能在短幅片段之中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人物刻画精细。 **17. 简述《吴越春秋》的文学成就。** - 在记录历史中加入虚构和传说,编写故事。 - 刻画人物手法细腻传神,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 对传奇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三、汉代辞赋 **18. 简述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 贾谊、枚乘赋作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 贾谊赋抒情述志,质朴无华。枚乘赋铺叙描摹,辞藻华丽。 - 贾谊赋是骚体赋,枚乘赋发展为大赋。 - **骚体赋:** - 汉代辞赋的一种类型。 - 以抒情述志为主,体式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 - **汉大赋:** - 以状物摹绘为主,铺排夸饰,文辞富丽,如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张衡《二京赋》等。 - **京都赋:** - 鸿篇巨制,铺张扬厉,受大赋影响,成就最高、影响巨大的是班固《两都赋》。 - 杜笃《论都赋》:最早以赋的形式表达他返都长安的主张,是京都赋的开端。 - **(东汉)抒情小赋:** - 汉赋出现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铺叙摹绘的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增加的赋作,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 - 以张衡《归田赋》为发端,赋体创作向着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展。 **19. 简述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的创作特点。** - 抒情言志,情感浓郁。 - 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20. 简述枚乘《七发》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 - 铺叙描摹,夸饰渲染;例如“曲江观涛”摹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 不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与“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一样,《七发》完全失去了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 - 在遣词造语方面,也不同于贾谊的质朴无华,而是走向了繁难和华丽。 - 以主客问答(吴客与楚太子)的形式结构全篇。 - 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21. 简述司马相如大赋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 - 以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铺排夸饰,文辞富丽。 - 如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极度发展了大赋的表现方式。 - 具备了汉大赋这一文体的鲜明特色,实现了文学表现自身的长足发展。 **22. 简述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创作特点。** - 以司马相如的大赋创作为例,简述西汉大赋创作的一般倾向。 - 采用问难的结构、整齐排偶的句式。 - 丧失了真情实感。 - 空间的极度排比。 - 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 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23. 简述司马相如《长门赋》的艺术特点。** - 将陈皇后的遭际与作者自己的悲凉巧妙融合在一起,抒写悲郁孤愤之情; - 抒情手法纯熟,情景交融。 **24. 简述扬雄对大赋创作的拓展;扬雄大赋的创作特色。** - 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 进一步加强了“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 艺术表现的新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其次是“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 **25. 简要列举东汉中后期“抒情小赋”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 东汉中后期“抒情小赋”的作家有:张衡、赵壹、祢衡等。 - 重要作品:张衡《归田赋》;赵壹的《穷鸟赋》《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等。 **26. 简述张衡《二京赋》的创作特色及其贡献。** - 除描绘苑囿、田猎、宫室等外,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景图。 - 铺陈胪列,细致描绘,规模、容量和篇幅都超过前人。 - 成为汉代大赋的绝响。 **27. 简述张衡《归田赋》的创作特色及其贡献。** - 创作特色: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归田赋》属于抒情小赋)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 - 贡献: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28. 简述祢衡《鹦鹉赋》的艺术特点。** - 以反讽手法,赞赏鹦鹉“顺从以远害、驯扰以安处”,实则自己困厄无奈的委婉表白。 - 正言曲说,加重了悲哀的浓度。 - 通篇比喻象征,抒情深沉浓郁,艺术水平颇高。 ## 四、《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民歌 **29. 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 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具体表现为思乡怀人和闺思愁怨。 - 士子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对人生的某些思考。游子士人对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 **30. 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 涵咏不尽,意味无穷。如《行行重行行》,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 - 浅近自然、不假雕饰而富于表现力。 - 情思与景物、情境的融合。 **31. 简述《古诗十九首》在语言表现方面的艺术特色。** - 语言浅近自然,通俗流畅,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 精警凝练,意味隽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 化用典故,较多使用叠字,双关语的自然融入。 **32. 乐府** - 本义是指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 - 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机关整理、演唱的诗歌也称 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 汉代乐府诗歌包括贵族、文人的创作和民歌。 **33. 简述汉代乐府民歌的题材内容。** - 讽刺达官显贵。 - 反映人民对战争的厌倦。 - 歌颂爱情婚姻 - 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 - 表达人生哲理。 **34. 简述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创作特色。** - 具有很强的叙事性。与《诗经》一脉相承,“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 抒情真挚浓烈:情感真挚浓郁, 风格平实朴直;与周民歌相比

Use Quizgecko on...
Browse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