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Details
Uploaded by ImmenseSanDiego9322
Tags
Summary
This document contains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key events in Macau, Hong Kong, and Taiwan. The text appears to be a compilation of historical dates and events related to these locations. It also examines historical period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Full Transcript
緒論 澳門 1557 年—1999 年 12 月 19 日回歸 香港 1841 年— 1997 年 7 月 1 日回歸 香港日治時期 1941 年 12 月 25 日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 台灣一 1624 年被荷蘭統治 1661 年鄭成功推翻荷蘭對台灣的統治 1553 年, 澳門開埠 1572 年,葡萄牙人開始向中國政府繳納地租 1646 年,桂王朱由榔...
緒論 澳門 1557 年—1999 年 12 月 19 日回歸 香港 1841 年— 1997 年 7 月 1 日回歸 香港日治時期 1941 年 12 月 25 日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 台灣一 1624 年被荷蘭統治 1661 年鄭成功推翻荷蘭對台灣的統治 1553 年, 澳門開埠 1572 年,葡萄牙人開始向中國政府繳納地租 1646 年,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是為永曆帝 1845 年, 葡萄牙女王瑪利亞二世自說自話地宣布澳門為「自由港」 1846 年, 總督阿瑪勒大肆擴張葡人租居地的地界 1849 年, 阿瑪勒開始對華人徵稅,並拒絕再向中國政府繳納地租 1884 年, 中法戰爭 1887 年 12 月 1 日,葡萄牙與大清簽定《中葡和好通商條約》 1952 年, 澳門關閘事件 1966 年,「一二 三事件」,澳門街坊欲在氹仔島修建小學校舍,受澳葡政 府暴力制止。 1974 年,葡萄牙國內發生「康乃馨革命」 1917 年, 葡萄牙頒佈《澳門省組織章程》 1976 年,《澳門組織章程》 1880 年, 香港首名華人大律師伍廷芳被港英政府「勾結」進立法局 1926 年,周壽臣成為被委任為行政局議員的首位華人 1981 年, 香港社會學家金耀基先生提出「行政吸納政治」這一概念 1991 年,香港立法局還引入直選方式。 中華漢語及漢字的發展(經部) 上古漢語指的是周朝至漢朝時期的漢語 上古漢語的構擬不建立在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基礎上 中古漢語使用於南北朝、隋朝、唐朝時期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朝末年就有了。 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都超不過 400 年 北京話曾是明朝的官話 北京出現的第二語言:滿語 我國有 56 個民族 漢語普通話也是世界主要語言之一,是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 國語是漢語的標準語,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 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漢語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現代漢語有標準語(國語)和方言之分。漢語方言通常分為十大方言:官 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 言、湘方言和平話土話。 我國 56 個民族使用的語言分別屬於五大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 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及印歐語系 漢字在西元前 3000 年以前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產生 中國文字主要以六書造字法: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1958 年 2 月 11 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議公佈 《漢語拼音方案》。 1605 年,來中國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最初以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 利瑪竇的《西字奇蹟》和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影響了中國漢語拼音的 產生,是漢語拼音的始祖著作。 利瑪竇和來自那不勒斯的意大利同鄉羅明堅是最早用拉丁字母來給漢字注 音的人。 1895 年 4 月 17 日清、日「馬關條約」簽訂 諸子百家概說(子部)檔案 九流十家一稱出自班固《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 九流十家包括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陰陽家 農家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之一,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思想的一個學 術流派,農家奉神農為祖師 由於儒家的輕農,在漢朝中期以後,農家逐漸衰落了。 在春秋戰國時代,小說家為諸子百家中的九流十家之一。所謂小說家,是 指先秦至西漢雜記民間古事的學派。 小說家出於古時的「稗官」 。稗官是一種小官,他們專門搜集街,談巷語, 記錄一些難登大雅之堂的逸事奇聞以供考察民風 許多民間學者私自撰寫記載瑣聞逸事,成形於晉唐,盛行於明清。 小說家代表人物:虞初 近代著名小說家魯迅、茅盾、巴金、沈從文、丁玲等。 當代著名小說家王朔、蘇童、倪匡、梁羽生、莫言、賈平凹、寒木、金 庸、古龍、瓊瑤、錢鍾書等。 中國傳統節日(史部)檔案 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分割的節氣有 關 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 節氣密切相關。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開始」之意 谷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 立夏,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大暑,高溫酷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有飲涼茶, 燒伏香、曬伏薑、吃羊 肉湯等習俗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立冬,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是民間「四時八節」之一, 在古代我國一些方會 在立冬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作為重要的節日來慶賀。 冬至,第二十二個節氣, 既是二十四節氣中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 傳統節慶。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春分 0°, 夏至 90°, 秋分 180°, 冬至 270° 2016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名錄。 中國的傳統節慶主要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社日節、寒食節, 清明 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冬至節、除夕 自 2008 年開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節日,分別為元旦、春節、清明、 端午、勞動節、中秋和國慶節 2009 年 9 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 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慶。 2019 年我國“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後,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 55 處, 與意大利並列爲世界第一。 宗教文化與中國(子部)檔案 澳門在西班牙統治葡萄牙時期依舊懸掛葡萄牙旗幟,於是獲授「天主聖名 之城」稱號,又稱「英雄城」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 大約在公元前 7 世紀,在印度就形成了婆羅門教 種性是一種社會階層制度,其特點是通過內婚制、繼承的方式傳承某一特 定階層的生活方式 司馬衷, 晉武帝的次子, 晉武帝長子司馬軌早年間就夭折, 雖然司馬衷腦子 不好使, 但在楊皇后的糾纏下, 和太監的幫助下, 依然被立為太子 宗法制度由封建制而起 宗法制度下, 男性是大宗嫡系繼承者, 女性一旦嫁出去,就等同於脫離了自 己原來的家庭,成為了男方的家庭成員。 漢惠帝時期有這樣一個律法,女孩子到了十五歲還不嫁人的話,家人就要 被處以六百錢的罰款 因為宗法制度而失落的名人: 孔子 宗法制度以血緣親疏來辨別同宗子孫的尊卑等級關係, 形成了中華民族重 視人倫、重視親情、重視家庭生活的傳統 “孝”, 以家族生活為本質的社區 生活,使家族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同化力 宗法制度壓抑和限制了個體的自由和意志,形成對權威和權力的迷信和排 外心理, 以血緣親疏來辨別同宗子孫的尊卑等級關係的觀念強調"尊祖敬宗 ", 守成 選拔人才的制度,從古至今,算來基本有四種制度 一、世卿世祿制,西周初期的周王室和各個諸侯國的卿大夫等官吏可以父 死傳子,世襲此職,世代享有該職俸祿。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華後, 立郡縣,廢分封制後,這種制度基本被廢除。 二、察舉制度, 建立及流行於漢代。察舉,即由諸侯王、公卿、郡守等推 薦人才給朝廷,作為官員的來源。察舉對象既可以是平民,也可以是官 吏。察舉制度在西漢時比較嚴格,到東漢後期,由於政治腐敗,權貴舞 弊,察舉制度失去效用。 三, 九品中正制, 採取了下派官員到各處評定選拔人才的方法, 用於魏晉南 北朝時期。直到隋朝建立科舉制,九品中正制徹底被廢除。 四, 科舉制, 自隋朝到清朝 1300 多年間實行的一種選官制度。隋文帝建立 隋朝後, 首開科舉制。唐代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宋、明兩朝也是科舉制 度繁盛時期。明朝開始採用八股文取士的考試模式。科舉制從隋朝開始, 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制度。 唐伯虎, 第一名考入蘇州府, 在應天府(今南京)鄉試中又以第一名中舉, 中舉隔年赴京參加會試,卻因牽涉到科場舞弊案而徹底失去了在政治上進 取的機會。 中國歷史上藥草學巨作《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以及寫出神怪經典小 說《聊齋誌異》的蒲松齡都曾落榜!太平天國的建立者洪秀全早年屢試不 第 中國建築藝術史 (史部 )檔案 中國古代建築以木結構體系為主。 新石器時期, 此期建築基本可分南北兩大系: 南方潮濕地區為架空的幹欄, 北方黃土地區為地上的木骨泥牆圓形房子和方形房子 先秦時期, 我國最早的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築 商代, 其中已出現宮城、內城、外城的格局, 河南偃師屍溝鄉商城遺址為最 大的早商單體建築遺址 西周, 最突出的是瓦的發明和三合土牆體抹面, 陝西岐山鳳雛的西周早期遺 址是我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建築 秦漢, 建築規模宏大,組合多樣,屋頂很大, 類型大多以都城、宮殿、祭祀 和陵墓為主。 漢末, 開始出現了佛教建築,祭祀建築是漢代重要建築類型, 但其主體仍為 春秋戰國以來盛行的高臺建築, 最特出的特點是開始出現了木構樓閣。 魏晉南北朝, 由於佛教傳入後佛教建築發展迅速,高層佛塔、石窟、佛像開 始出現, 有明顯的“胡化”現象,其中諸多石柱類建築都流露出古希臘式的 風格。 隋唐, 隋代建造了長安和洛陽兩座都城, 吸收了南方先進的建築技術,同時 結合了北方粗獷元素 唐朝, 在建設上較為謹慎, 訂立了法規《營繕令》,規定建築等級, 同時佛 教建築也愈加成熟 宋遼金時期, 採用了減柱法和移柱法 元朝, 放蕩不羈, 多用原木作梁, 且多用白色琉璃瓦, 大多簡單粗糙 明清, 明開始中國進入封建社會晚期, 明朝中期建築開始風格嚴謹, 晚明則 趨向繁瑣, 明代繼續大力修築長城 直至清朝才引進了玻璃。 古代紙糊窗的習慣已有了 1000 多年的歷史 中國古建築六大派: 徽派、閩派、京派、蘇派、晉派、川派 徽派, 青瓦白牆、磚雕門樓, 是六大建築派系裡最為突出的建築風格之一, 是中國南方民居的代表。2000 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尤以民居、祠 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 建築風格有“三雕”(木雕、 石雕、磚雕), 湯顯祖曾說過:“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蘇派, 是江浙一帶的建築風格,是南北方建築風格的集大成者,園林式布 局是其顯著特徵之一。 閩派, 即福建,閩派民居即流行於閩南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其中“土 樓”是其最為鮮明的代表, 常見的類型有圓樓、方樓、五鳳樓、宮殿式樓 等 京派, 中國北方建築以京派建築最為典型,而京派建築里最典型的,便是 北京的四合院了。 晉派, 晉派只是一個泛稱,不僅指山西一帶,還包括陝西、甘肅、寧夏及 青海部分地區。在這些地區中以山西的建築風格最為成熟,故統稱為晉派 建築 川派, 流行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一種建築風格, 在川派建築中以傣族 竹樓、侗族鼓樓、川西吊腳樓,最具鮮明特色。 建築奇跡: 萬里長城, 京杭大運河(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 運河之一), 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 都江堰,故宮, 布達拉宮, 樂 山大佛, 褒斜棧道, 趙州大石橋(安濟橋), 敦煌莫高窟, 雲岡石窟龍門石窟 中華飲食文化(文化交流)檔案 石烹時代奠定了人類飲食史上的一次大飛躍的物質基礎。 周秦時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成形時期。 中國人以穀物為主食,以其他肉類、蔬菜、瓜果為副食 以火熟食和陶器發明,是中國原始飲食文化發展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我國的“八大菜系”: 魯、川、蘇、粵,浙、閩、湘、徽 《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的傳統中華醫學著作, 與《難經》、《傷寒雜病 論》、《神農本草經》一起被視為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 中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 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 中國的文化遺產(文化交流)檔案 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複合遺產三大類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與文化 雙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截止 2021 年 7 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世界遺產共有 56 處 (其中世界文化遺產 38 處,世界自然遺產 14 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4 處),在數量上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首都北京擁有 7 處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城市。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 中的中西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也是 2005 年中國申報的唯一的世界 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