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高中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PDF

Document Details

RefinedAntimony

Uploaded by RefinedAntimony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

2017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

Tags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history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Chinese culture

Summary

This document is a handout from a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studies class. I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re-Qin period to modern times, including an introduction to famous works and authors. It is aimed at high school students.

Full Transcript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目录 先秦文学 3-8 汉代文学 9-11 中 魏晋南北朝 12-16 国 唐代文学 17-20 文 宋代文学 21-25 学 元代文学...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目录 先秦文学 3-8 汉代文学 9-11 中 魏晋南北朝 12-16 国 唐代文学 17-20 文 宋代文学 21-25 学 元代文学 26-27 史 明代文学 28-29 清代文学 30-31 现当代文学 32-39 外国作家 40-44 马华作家 45-47 中国文化常识 48-58 附录:高中统考诗词背诵范围 59-62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1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2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一、《诗经》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共有 305 篇的诗歌。  在先秦时被称为《诗》,或者取诗篇的数目整数称《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 “五经”之一,始称《诗经》。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朝五个地区的民歌民谣,雅是朝廷里 演奏的官乐歌辞,颂则是宗庙里演唱的祭歌歌辞,而风是《诗经》中最有价值 的部分。  《诗经》的创作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是直接描述,直抒胸臆;比,是 比喻、比拟;兴,是起兴,有发端、引起联想的作用。  前人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周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雎》  《关雎》是《诗经·周南》十一篇中的一篇。本诗列为《诗经》的第一篇。  这是一篇情诗,首章以雎鸠关关鸣叫为比兴,揭示诗歌君子追求淑女之诗旨。  双声、叠韵、叠字等语言运用,让诗歌的声调和谐;单章和重章的章法结构, 让诗歌有一唱三叹之旋律,也体现出诗中主人公曲折复杂的思想感情。 《硕鼠》  推测是春秋时代,魏国受剥削的百姓之作。  《诗经·魏风》共七篇,是春秋时代魏国的诗作。《硕鼠》是魏风中之一篇。  “硕鼠”,一般认为是大老鼠,诗中借指统治者、剥削者。  《硕鼠》是一篇著名的社会嘲讽与抗议诗,诗歌表现出当时受剥削的下层百姓 对美好社会之向往与追求。  诗歌采用“比”的表现手法,层层深化地揭露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诗歌句 句押韵,加之完全叠咏体的章法结构,成为《诗经》讽喻诗的代表作。 《黍离》  推测是东周初期的周大夫之作。  《黍离》选自《诗经·王风》。王风共十篇。“黍离”,是成排成行茂盛的黍 禾,这里是以诗歌首句作为试题。  这是一篇著名的凭吊亡国之诗作。诗中主人公路过故国旧址,见茂盛的黍、稷, 触景伤情,不禁慨叹故国的昔盛今衰。  诗歌运用完全叠咏的章法结构。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3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蓼莪》  推测是东周初期的周大夫之作。  《蓼莪》是《小雅》中的一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小雅》共有 七十四篇。  “蓼莪”的意思是长得又高又大的莪蒿。  这是一篇追悼父母的哀歌。诗中主人公因为长年在外服兵役,无法在父母生前 尽奉养之责,以致父母病殁之后,追忆父母鞠育之劬劳,深感哀恸,表明孝道 是中华民族注重的传统美德。  这首诗是《诗经》中难得的能够将赋、比、兴完美结合的篇章。 二、辞  “辞”是起源于战国时代的一种古代诗体,也是指用这种诗体创作的诗歌。  由于产生于长江以南,“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又称为“楚 辞”。  用楚辞体写诗歌的有屈原、宋玉、景差等人,其中以屈原作品《离骚》广为世 人瞩目,楚辞因此被后世称为“骚体”或“骚体诗”。  西汉刘向收集屈原等人的作品,整理编成《楚辞》一书,因此“楚辞”又是诗 集名称。 屈原 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诗人、政治家。 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是“楚辞”的代表作家。  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一生两次遭放逐,长期流浪沅 湘流域,最终自沉汨罗江而死,被称为伟大的爱国诗人。 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  《涉江》选自《九章》,是顷襄王三年屈原第二次被放逐时的作品。他此行是 从渡江往南开始,所以诗名就叫《涉江》。  《涉江》是一首纪行诗,又是一首抒情诗。诗中表现了诗人忧心国事、眷恋故 土的情怀和愤世嫉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表现了诗人至死坚持理想、维护正义 的伟大人格。  本诗句式,从四言到九言,“兮”字的用法灵活。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4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三、诸子散文  中国春秋时代,兴起了一群知识分子,称为“士”阶层。当中许多著书立论,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风气。  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先秦诸子散文指的在春秋时代,诸子百家阐述各 自对于自然界、社会、政治等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当中以十家最为 主要,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和小说。  诸子散文的写作目的是阐述作者的主张,为使说理透彻严密,文章逐渐由简趋 繁由短变长,也因为在说理中穿插了一些寓言故事,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达 到使人信服的效果。 孔子  儒家创始人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有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年轻时曾经做过几任小官,后周游列国,宣扬个人政治主张。晚年回到鲁国编 定《诗》、《尚书》和《春秋》等文化典籍。并且教授门徒,从事教育工作。  孔子创办私学,在教育上实行“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被后 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也是孔子衡量和评价一切人事物的最高标准。孔子 主张中庸之道,一生大力推行效法周礼,在政治上则提倡“导之以德,齐之以 礼”,就是所谓的“德治”。 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过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辑成《论语》一书,成为 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 《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语行事,是一种语录体散文作品。  全书共有二十篇,每一片又分为若干章节,是了解孔子思想学说的主要资料。  《孔子论“仁”》这篇课文首章强调了人天生的本性就是“仁”,要实行“仁” 就是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孔子强调人本身就要有道德的自 觉性和主动性,只要愿意就能“择善固执”,就可以达到了“仁”的境界。  课文也传达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的意义。孔子认为只要每个人都按照“礼” 的要求来克制和约束自己,则就可以成为君子,也就可以实现大同世界。  孔子认为,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o 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 o 约束冲动的情绪。 o 克制不正确的言行。  为了要实现“仁”的重要原则,必须持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 观念。所谓的“推己及人”和“将心比心”,就是承认他人价值,关心他人生 存和发展。这就是从积极意义上去实践“仁”的方式和途径了。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5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孟子(孔子继承者)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有“亚圣”之称。  孟子推崇并且继承孔子的学说,后世并称他们俩为“孔孟”。  孟子主张“性善”与“仁政”,强调“舍生取义”。他认为实行仁政指的就是 统治者把善良之心推挤天下百姓。  孟子擅长言辞,滔滔不绝,逻辑性强。他的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对后世 散文家韩愈和苏轼有很大的影响。  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都记载和保留在他和门人弟子合著的《孟子》一书中。  课文《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现存七篇,是儒家重要 经典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极富特色的辩论体散文专集。  《孟子》文章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论述较长,论证充实。  《鱼我所欲也》围绕了一个中心反复论述,行文流畅,逻辑严密,说理透彻。 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鱼我所欲也》主要阐述“人性”。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一出生就 有了很重要的“本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是非之心”。只要一个人没有丧失这些“本心”,那么就可以在道德方面具 备了“仁义礼智”。  《鱼我所欲也》以鱼和熊掌来设喻,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 道理。提出了当生和义不可同时兼得时,则应该“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 孟子在文章中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同时 也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传达了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 “本心”的重要告诫。 荀子(儒家后期代表人物)  荀子,名况,战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时人 尊称为“荀卿”。汉代人因避讳汉宣帝刘询讳而称他为“孙卿”。  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却和孟子形成了对立的两个思想流派。荀子提出了 “人性本恶”,认为人性的“善”是后天的人为,并且由此说明人的知识和道 德也并非是先天赋予,而是经由后天的努力、学习和教育逐渐培养而成的。  荀子认为只有懂得礼仪,才能够改变本性,使之向善。所以荀子特别强调后天 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学习才是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  荀子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善用排比和譬喻。后人将他的著作 编为《荀子》一书,合共 32 篇,其中 26 篇为荀子自己所写,另外的 6 篇或为 其门人弟子所记。这部书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文章风格。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6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 课文《劝学》被编在《荀子》32 篇的第一篇,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荀子在 文章中有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古时候论述学习的 重要文章。  《劝学》的“劝”指的是“鼓励”和“勉励”的意思。《劝学》即是“劝勉和 鼓励人们勤奋学习”。文中荀子反复论证了人的知识、才能和品德不是与生俱 来的,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  荀子认为即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 人都应该持衡专一,脚踏实地,不停止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 发展才能,从而培养起高尚的品德。  荀子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的对偶和生动的比喻,说理透彻,论证严谨,行文简洁。 庄子 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成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重要的代 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 《庄子》现存 33 篇,即《内篇》7 篇、《外篇》15 篇、《杂篇》11 篇。一般 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部分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 《庖丁解牛》是《庄子·内篇·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养生主》主要 是阐述养生的要领和方法。文中假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阐述了庄周的 “养生之道”。  “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即出自本篇。 墨子  墨子,姓墨名翟,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他重视生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 不生”;提出“尚贤”“非攻”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又提倡“节用”“节葬”,批判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生活。  墨子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 现存《墨子》53 篇,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 编纂而成,是了解墨家学说的主要材料。  《公输》节选自《墨子》书中的第 50 篇,墨子主张“兼爱”,提倡“非攻”, “非攻”即是反对侵略,本文记叙墨子用道理说服了公输盘,迫使楚王不得不 放弃进攻宋国的侵略意图的经过,即是墨子以实际行动贯彻“非攻”主张的实 例。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7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亦名《吕览》,为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 部作品。《吕氏春秋》是杂家代表著作。全书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一百 六十篇,二十余万言,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 等先秦诸子各派学说。  吕不韦原是阳翟大商家,他认为秦昭王的孙子异人“奇货可居”,便入秦积极 活动,助异人继承王位,后被授于秦国丞相之位。  《察今》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是一篇古代政论。“察今”,就是要 察明当今的实际情况的意思。文中引用的寓言故事有《刻舟求剑》、《循表夜 涉》《引婴投江》等三则。 四、史传散文  史传散文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是文学与史学的融合体。它以历史事件 为题材,着重描写历史人物形象,运用文学艺术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的描述,来表达一定的历史观。  史传散文于先秦时期已经初具规模。  《尚书》记言,是古代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春秋》记事,是现存最早的一 部编年体史书。这个时期还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 策》。  到西汉纪传体《史记》的出现,代表了史传文学的最高成就;东汉班固的《汉 书》,是另一部史传散文名著。 《左传》  左丘明,史学家,春秋末期鲁国的史官,相传是《左传》和《国语》的作者。  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是战国时 的一些学者编辑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 《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名《春秋左氏传》。  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载东周前期 240 多年间春 秋各国的事迹,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 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是一篇以记述古人辞令为主的 散文佳作。  本文赞扬了烛之武勇敢机智、善于辞令的外交才能,以及深明大义、临危受命、 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复杂的外交斗争。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8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汉代文学 一、史传散文 司马迁《史记》 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被称为“史圣”。  后世尊称他为史迁、太史公。  与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 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 狱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中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 纪传体通史,列“二十四史”之首。  全书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括 12 本纪 (记历代帝王)、30 世家(记诸侯)、70 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10 表 (记大事年月)、8 书(记典章制度),共 130 篇,约 52 万字。  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本文表现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借以 抒发作者心中的郁结愤懑之情。 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最精彩的部分,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 治斗争,也是楚汉相争的序幕。  现在“鸿门宴”多用于指隐藏危机、别有企图的邀请,或是敌对双方政治谈判 斗争场合的代名词。  司马迁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战国策》  《战国策》为秦汉间人集当时各国史料编纂而成,作者已不可考,经西汉刘向 整理编辑完成,始定名。 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 33 篇,主要反映战国 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谋臣策士的策略 和言论,是战国时期政治斗争中最完整的一部著作。 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史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  《荆轲刺秦王》节选自《战国策·燕策》,是《战国策》中的名篇。  本文通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始末,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同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与 反兼并的斗争,赞扬了荆轲的侠义行为,表现了作者反抗强暴政治的思想。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9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二、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  中国诗歌从《诗经》与《楚辞》开始,即以抒情为主。至乐府诗出现,这种趋 势才逐渐改变。汉乐府标志中国叙事诗歌的成立。  乐府诗常运用人物的对话与动作,体现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东汉中后期开始大量出现文人创作的诗歌,其中《古诗十九首》有相当高的水 平,学者一般相信它们是东汉末年失意文人之作。 《陌上桑》  《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或《日出东南隅行》。  “陌”指田间小路,诗题《陌上桑》的意思是田间小路上的桑树。  诗歌主旨是书写东汉末年美貌的采桑女秦罗敷,如何运用计谋婉拒一位有权有 势的高官的威迫。  诗歌主要运用正面却不直接的写作手法,以及旁观者反应等侧面描写来体现出 罗敷的美貌、勤劳、勇敢、镇定、机智,以及坚贞的品格。 《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最长的叙事诗,代表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成就。  诗歌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纂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名《焦仲卿妻》。  后人采诗歌开始的第一句话为诗题,具有感动启发与取物比喻的比兴作用。  全诗内容大意是东汉末庐江焦仲卿母无理逼迫儿子休弃妻子刘兰芝,夫妻俩反 抗无力,最后双双以自杀了结。  作者通过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封建礼教对家庭幸福的迫害, 并歌颂主人公夫妇为了忠于爱情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行行重行行》 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诗。  诗题的意思是诗中的女主人公揣测夫君在漫长的路途中,走了又走,不曾停歇。  诗歌深刻体现出东汉末年,闺中少妇对久别未归的夫君的思念。  诗歌巧妙运用直露与婉曲两种表达情感的创作方式,营造女主人公的思念情感, 突显诗歌凄切悲凉的主调。 《东门行》  《东门行》出自宋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  “东门”应该是指东汉京都洛阳的上东门或中东门,当时那里盗贼特别多。  诗歌描摹了主人公由犹疑不决至最后决心“为非”的复杂心理过程。 《木兰诗》  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是北朝乐府民歌的绝唱,与《孔雀东南飞》被推誉为“乐府双璧”。  诗歌歌颂木兰善良、英勇、孝顺、爱国、坚强,以及不爱功名富贵等美德。  诗歌善用铺排、夸饰、排偶、象声等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10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三、赋  “赋”本是《诗经》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有韵的 散文体,形成并盛行于汉代。  从渊源关系来看,辞、赋都是来源于《诗》;赋的远源是《诗》,近亲是 《辞》,可说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后人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 赋体经过长期演变,由早期的骚体赋、大赋,到东汉末期出现的抒情小赋,魏 晋南北朝的骈赋,唐朝的律赋,后来受到唐宋古文运动影响又形成了散文赋。 四、论  论主于议论、陈述事理。是一种议论文体。 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将议论文文体统称为论说文。他认为“论”体的 渊源是先秦诸子的学术论文。  古议论文体中,原、辨、论、议、说、传、注、赞、评、叙、引等都是论体文。 贾谊  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汉代初期杰出的政论家、散文家、辞赋大 家。  主要文学成就就是政论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等。  贾谊也是从骚体诗发展为汉赋这一过渡时期的代表辞赋作家,有《吊屈原赋》 《鵩鸟赋》等名篇传世。  所著作品五十八篇,西汉刘向编为《新书》十卷,已散佚不全。明人辑有《贾 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  《过秦论》选自贾谊《新书》第一卷,其中个别字句参考《史记》和《文选》。  《过秦论》属于政论文,被誉为“古今第一气盛的文字”,有上、中、下三篇。 过秦,即是评论秦的过失之意。 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最大的特色,是从大量史实的对比中引出结论。  作者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旨在劝谏西汉在位者必须施行 仁政,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 本文有明显的辞赋色彩,它表现在讲究铺排渲染,句式整齐,骈散结合,并且 使用大量的排比句、对偶句和一系列的同义词语。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11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骈文  “骈文”是受汉代辞赋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  起于东汉,魏晋开始形成,并成熟于南北朝。骈文在唐代前期仍然很兴盛,中 唐以后至宋朝逐渐被“古文”代替,晚唐称“四六”,到清代才叫“骈体文”。 丘迟  丘迟,字希范,南朝梁文学家,擅长写骈体文和山水诗,在齐梁间是一位著名 的文士。  钟嵘《诗品》把丘迟的诗列入中品,赞美其诗风“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  著有《丘中郎集》,今传明人辑《丘司空集》  《与陈伯之书》是临川王萧宏让丘迟以私人名义给陈伯之写的劝降信。陈伯之 为书信的情理所慑服,从北魏降梁。后南朝萧统将它选入《文选》卷四十三, 从此千古传诵。  这是一篇骈文书信,用典较一般骈文少。全文基本使用偶体双行的四六句式。 二、表  表,即奏章、表文,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内容多是陈 述自己的愿望和请求,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 诸葛亮 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 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 经刘备三顾茅庐,终被打动,出仕协助建立蜀汉政权,拜为丞相。于刘备死后 辅助后主刘禅,封为武乡侯。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追谥忠武。  著作有《诸葛亮集》。  《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 出师,是率兵征讨,这里指蜀国军师诸葛亮出兵伐魏的事。  《出师表》传世有二。蜀汉后主建兴五年,诸葛亮驻军汉中,行前向后主刘禅 上表辞行,即《前出师表》。翌年,再出兵散关,围陈仓,出师前再次上书, 是为《后出师表》。  《出师表》受到后代许多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推重,传诵千古不衰。宋陆游《书 愤》诗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句,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12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三、古代文言小说  诗歌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鲁迅《中 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唐人传奇,以及 清朝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分别代表着文言小说的几个重要阶段,呈现 各个时代丰富而多彩的社会面貌与艺术风情。 干宝 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  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晋纪》20 卷,直而能婉,时称“良史”,为后世史学 家所推崇;又好阴阳术数、神仙鬼怪。  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搜神记》被称作中国文言小说的鼻祖。 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  志怪小说,指汉魏六朝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汉代以 后,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神仙方术之说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  《搜神记》又名《搜神录》《搜神异记》《搜神传记》,是一部汇编性质的小 说集。此书对唐代传奇及后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艺术借鉴。  《干将莫邪》选自《三王墓》,是《搜神记》中一则精彩而又令人惊异的故事。  文章通过铸剑巧匠干将被害,刻画了不畏强暴、舍身报仇的赤,侠义重信、视 死如归的客,凶狠残暴而又贪婪愚蠢的楚王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 故事反映古代百姓反抗专制暴君的精神,表现了对侠义人物的歌颂。 刘义庆  刘义庆,字季伯。宋武帝刘裕侄子,袭封临川王。《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 寡嗜欲,爱好文义”。他主要的作品除了《世说新语》外,还有《徐州先贤传》 《典叙》《集林》和志怪小说《幽明录》。  《世说新语》本名《世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 说”的代表作。  《世说新语》全书共 8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雅量等 36 门,共记载了 1130 个故事,反映了当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族的生活状况、 精神面貌以及时代风气。  《急不相弃》选自《世说新语》第 1 门《德行》。《德行》记述当时值得学习、 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美好德行,反映了当时的道德观念。《急不相弃》篇幅 短小,以“诚信”为主旨,说明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 答应别人的请求时要先慎重考虑,许诺了就要负责到底。故事人物王朗表面上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13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大方,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就露出背信弃义的真面目;华歆则一诺千金, 而且考虑问题十分周到。  《长安何如日远》选自第 12 门《夙惠》。夙惠,同于夙慧,即早慧的意思。 《夙惠》集中展现了当时一批名流在少年时过人的智慧。文中的晋明帝不仅应 对敏捷、憨态可掬,而且富有忧时伤世的情怀。后人根据故事,沿用“日近长 安远”来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可至”。  《荀陆妙语》选自第 25 门《排调》。排调,即戏谑、调笑的意思,表现一个 人的机智幽默。当时人士在交往中讲究机智和善于应付,要求做到语言简练有 味,机变有锋,大方得体,击中要害等,这也是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云间 陆士龙,日下荀鸣鹤”两字各自嵌入了姓名、字和籍贯,符合句子平仄和对仗 的要求,所以在当时被称为“名对”。  《世说新语》善用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技巧。 四、魏晋诗歌 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于东汉建安年代,直到隋的统一,鲁迅称它为“文学的 自觉时代”。  诗歌体裁有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梁代宫廷诗人的“宫体诗”和 边塞生活。诗歌的形式有五言古体诗和七言古体诗,这时期也是文学和哲理的 结合。 曹操 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文学家。  他是三国时代主要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卒后被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 祖,史称魏武帝。  曹诗主要集中抒发自己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诗风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有诗 文集《魏武帝集》传世。  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 《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是曹操言志之作。诗 人一方面感叹时光易逝,另一方面则表露了急欲招致贤才以早建王业的政治抱 负。 曹丕 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同时也是曹魏的 开国皇帝,死后谥“文”,故世称魏文帝。  曹丕的诗主要分为三类体裁,即宴游、抒情言志,以及征人思乡与征妇思夫。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14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 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合谐和的音韵,完美地表达纤丽的情思。明人辑有 《魏文帝集》,今人编有《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 《燕歌行》是一首乐府诗,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 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之情。曹丕写了两首《燕歌行》,此为第一 首,本诗是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文人七言诗。  本诗主要反映中国古代闺中妇女思念远游迟迟不归的丈夫,独守空闺,援琴暗 泣,盼望能与丈夫早日相会。 曹植 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是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诗人。  曹植因与曹丕争权,屡受迫害,抑郁而终。生前封为陈王,死后谥号“思”, 因此世称陈思王。  曹植前期诗歌多书写他的理想与抱负,充满浪漫情调;后期则集中抒发自己和 朋友受迫害的悲愤。诗歌文采与风骨兼备,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谢 灵运赞誉他“才高八斗”。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 《情诗》主要叙述征夫被迫长戍,迟迟不得归家,而借诗歌来抒发对家园思念 之情,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徭役制度对广大人民的迫害。此诗善用生动的 反衬手法,达致情景交融的境界。 陶渊明 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 节先生”。 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秉持“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的理念,第四次辞官后,从此归隐田园。  他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乐天知命的老庄 思想,有“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之称。  陶渊明被视为隐逸诗人之宗,也是田园诗的鼻祖。  诗的内容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有《陶渊明集》传世。  代表作:《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组诗《饮酒》等。  陶渊明回归田园后,创作《归园田居》组诗五首,《归园田居》(其一)是第 一首,也是当中最著名的一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点出此诗的中心 思想。  陶渊明陆续创作《饮酒》二十首,组诗其实只有九首直接写道酒,然而每首都 是诗人酒醉后的心声,所以题名《饮酒》。  《饮酒》(其五)否定世俗的价值观,倡导复归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一体。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15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为名写的自传。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 所以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  《五柳先生传》反映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可以说是陶渊明 的自画像。 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读书、饮酒、著文章。  “赞”文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 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缀于传文之末。  赞语最后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 度赞扬。  本文多用否定句“不”。文中共有九个“不”字的句子,突出了作者与世格格 不入的志趣和坚持。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16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唐代文学 一、唐诗 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歌堪称唐代文学的代表。  在各种形式的唐诗中,成就最大者当推近体诗。严守格律,于初唐时定型,盛 唐时成熟发展,影响往后历朝诗人的创作。  目前保存的五万两千首唐诗中,有一半是以古体来创作。诗歌的平仄、押韵、 对仗等读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者,皆可以笼统地称为古体诗。 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王昌龄  王昌龄,字少伯,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 王昌龄的诗歌创作中以七言绝句的成就为最高,与李白的七言绝句并称“联 璧”。著有《王昌龄集》五卷。  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共有七首,为采用乐府旧题所写的边塞诗。主要表现 战士们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  这首绝句前三句写战争的残酷,以及环境的恶劣,后句更衬托出将士卫国,视 死如归的精神。 王维  王维,字摩诘。晚年笃志奉佛,有“诗佛”之称。  宋代苏轼誉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王维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齐名, 世称“王孟”,现存《王右丞集》。  《山居秋暝》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 全诗描摹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田园山村的风光,以及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  诗中蕴蓄了诗人寄情于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之情。  这首诗以自然之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以及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崔颢  崔颢,盛唐诗人,在世时曾自毁其诗,因此传世著作不多,今仅存《崔颢诗》 一卷。  《黄鹤楼》是公认的歌咏黄鹤楼之名篇。  诗人首写浪漫的仙人乘鹤传说,后写眼前实景,抒发个人思乡情怀。诗人表现 了内心的感受,展示出黄鹤楼宏伟与楼外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17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李白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 称,与杜甫合称“李杜”。 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题目意译即“劝酒歌”,传统上多写饮酒 放歌的情怀。  李白的《将进酒》用了旧题,写于天宝十一年。当时,李白与岑勋应邀到嵩山 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位好友同登颖阳山饮宴。诗人感叹自己青春已逝,功业 无成,借酒放歌,尽吐怀才不遇之悲怅,并以“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勉,渴望 能够一展抱负。  《将进酒》充分展示李白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及其慷慨自信的情怀。 杜甫 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或杜工部,为盛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的诗歌能全面地反映当时的政治与社会情况,获“诗史”之雅称。  杜甫也被誉为“诗圣”。  后人将杜甫和李白合称为“李杜”。  他的诗文最显著的是五律和七律。最早的诗集为宋人编的《杜工部集》二十卷。  《登高》是遣怀诗,杜甫通过登高时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自己长年漂泊及老 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全诗抒发诗人羁旅感触之情,笼罩着沉郁伤感之基调。杜 甫不只排遣自己多难的身世遭遇,也揭露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广大人民痛苦生 活的面貌,高度体现儒家悲天悯人的精神。  天宝十载,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鲜于仲通进攻南诏皆遭大败,为补充兵力,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往军中,送行者哀嚎不已。《兵车行》据此而 做,全诗贯穿诗人激切奔越与沉郁顿挫的思想感情。 白居易 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世称白傅、白文公。为中唐著名的现实主 义诗人。 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以讽喻诗最有名,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 解”。  在文学上,白居易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世称“元白”。  晚年与刘禹锡友善,称“刘白”。  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现存《白氏长庆集》。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18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 《草》一诗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的前六句直接写草,着重于写草坚强 与旺盛的生命力,后两句则写出送别之主旨。 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歌行,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叙事中带有强烈的 抒情性。 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有“乐曲”的意 思。“行”一般七言,间杂三、五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 自由,富于变化。  《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所作。诗人发出“同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喟叹,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又悲叹自己的不 幸。 李商隐 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 杜”。著作有《樊南甲集》《樊南乙集》等。  七言绝句《夜雨寄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时,写给他在 长安的妻子的诗。  开头阐发诗人孤寂的情怀,以及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则设想来日重逢谈 心的欢悦,并述说今夜的孤寂与思念。 二、散文 韩愈  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的哲学家、散文家。祖籍昌黎,世称昌黎先生,晚年 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也称“韩文公”。  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 《师说》是韩愈名篇之一,选自《昌黎先生集》,当时韩愈 35 岁,在长安任 国子监四门博士。 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畴,一般为阐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学习”的道理。  文章虽说是“赠李蟠”而作,实际上是借此批评当时社会不重视从师学习的风 气,指责士大夫之族自恃门第高贵,“耻学于师”,甚至讥笑别人“不耻相师” 的恶劣行为,起着针砭时弊,宣扬从师的作用。文中用“传道受业解惑”六个 字来概括老师的职能。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19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三、古代文言小说 白行简《李娃传》  白行简,字知退。唐代文学家,是诗人白居易的弟弟。他在《李娃传》中自称 “监察御史”,不是事实。他辞赋精炼,文辞简易,尤以传奇著称,今存《李 娃传》《三梦记》两篇。  唐代称小说为传奇,《李娃传》是唐人传奇中最为后人称道的一篇。  《李娃传》虚构了男女主人公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否定了名门世族冷酷无情 的现实与门第观念,也蕴含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赞美。  故事的重点是生从开始时的踌躇满志到结尾时的一切如愿以偿,中间经历了三 次大磨难;而李娃的的行事也颇出人意料,先是对生殷勤款待,接着设计遗弃 生,继而救生,助生回复原样、考取功名,构成《李娃传》整体变化多端,又 极富层次的情节发展。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20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宋代文学 一、宋诗  宋朝诗中以江西诗派声势最大,宋诗风格,题材通俗化,诗中蕴含议论或哲理, 以及风格趋于平坦。  钱钟书指出:唐诗多以风情神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苏轼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追谥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 人和美食家。 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 苏轼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擅长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善画墨竹。 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传世。  苏轼具有李白浪漫主义的风格。他也创作了不少关于民间疾苦的诗歌,规讽嘲 刺统治者。  《和子由渑池怀旧》是唱和诗,乃是苏轼依原韵和苏辙之著。  诗的前四句通过鸿雁叙述苏轼对人生奔波劳碌的看法,勉励苏辙要争取时机, 诗歌显露了诗人早年积极与豁达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宋诗富含哲理的特色。 陆游 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 陆游是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诗风自然平淡,内容以表现民族意识为 主,现今收录于其诗集《剑南诗稿》中。  《示儿》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那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 诗作的特点乃是直抒胸臆,不着重于辞藻的优美。 文天祥 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 国诗人。  文天祥后期的诗歌多表现爱国精神,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  他把生平所遇险难和战斗事迹写为诗歌,编成诗集《指南录》。  存有《文山先生全集》20 卷。  《正气歌》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是作者被囚于大都狱中时所写。诗人热烈 歌颂了支持他顽强斗争的正气。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21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将抽象的“正气”具体化,说它“下则为河岳,上则为 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而这“天地正气”在国家民族危急存 亡的关键时刻,就表现为志士仁人的凛然气节。 二、宋词  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成了宋朝的文学代表。  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其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受到乐律牵制。  按创作风格划分,词可以分为婉约词与豪放词两大类。  婉约派词作主要侧重描述儿女风情,其结构缜密绵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 润流转,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五代词人李煜的《相见欢》、宋代柳永的《雨霖 铃》及李清照的《声声慢》,皆为婉约词派代表词作。  豪放派则大体创作视野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法写词,不拘守音律。 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即是滥觞。 李煜 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五代十国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世人称李后 主。  宋太祖灭南唐,李煜被俘到汴京,封为“违命侯”。  李煜擅长填词。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宫廷中的淫靡生活;被俘后,词风大变,多 抒写对昔日生活的眷念与眼前囚徒生活的哀叹。  后人将李煜与李璟的词合编为《南唐二主词》。  《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上西楼》。  李煜《相见欢》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后的离愁别恨。上阕运用借景抒情与情景 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描摹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映现出词人 内心的孤寂凄恻;下阕以“滋味”来喻愁,更是绝妙之笔。 柳永 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 “白衣卿相”自许。  北宋婉约词派代表词家之一,也是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 善于运用铺叙手法、通俗语言。写羁旅行役。词作流传广泛,有“凡有井水饮 处,皆能歌柳词”之美誉。  世传《乐章集》。  《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宋人借旧曲倚新声,始见于柳永《乐章集》。相 传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 采作此曲。后柳永改为词调,是作者离开汴京,与情人话别时之作。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22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 《雨霖铃》柳永的代表作。词以凄清冷落的秋景为背景衬托出离情。首句“寒 蝉凄切”奠定了词的基调。上片先以寒蝉、长亭、帐饮等景物来渲染离别前的 气氛;后以兰舟、烟波、暮霭等景物来抒发难舍难分、依依惜别之情。下片侧 重想象离别后思念的伤感情景。 李清照 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为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 李清照的作品分为前后两期。南渡前,其词内容狭窄,多些儿女相思别离,题 材局限于个人生活。南渡后,词风大变,作品多反映国破家亡之痛和故土故人 的思念之情。  其词婉约清新,被称为“易安体”。  著有《词论》一书,另有《漱玉词》传世。  《声声慢》,词牌名。历来作家多用平声韵,而李清照改用仄声韵,能更好地 表达忧郁的情怀。 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的名作,写的是她在一个凄清冷清的秋天黄昏里的愁 感。反映着她国破家亡,沦落天涯,形影相吊的孤寂落寞和萧索悲凉的愁境。 全词首句即连下 7 组 14 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反映词人所处的环境与心理状态。 苏轼 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苏轼所游所写的赤壁是黄州 赤壁,一名赤鼻矶。由于苏轼所写的赤壁词和赋都很有名,后人便称黄州赤壁 为“文赤壁”,称赤壁之战的蒲圻赤壁为“武赤壁”。  这阕词是元丰五年七月,苏轼 47 岁,功名未成,反被谪居黄州时之作。上阕 歌咏赤壁,下阕则缅怀周瑜,最后以自身的感慨作结。  本词具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特色。  词中所写的壮丽山川、三国英雄、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酒酹江月的豪华,共同 和谐地营造出一种壮丽雄浑的意境,体现了之前从未出现过的豪放风格,故 《念奴娇》被视为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 三、散文 范仲淹  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 《范文正公集》。 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以叙事、写景、抒情的成分居多。  《岳阳楼记》作者记楼、记事,更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胸怀。他也提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事态度。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23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欧阳修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也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 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等,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 欧阳修借《醉翁亭记》表现了他“乐民之乐”的胸怀。 全篇的中心线索就是一个乐字。 写作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量的“了”和“而”字。  《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短序。  序这种文体,相当于现今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 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 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 《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合传。 欧阳修写此序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应当借鉴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 防危杜渐,同时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文以议论为主,意在警戒,通过对比,表达出国家“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的中心论点。 王安石 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 王文公。  他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后世称他“中国十一世纪 的改革家”。 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主张为文应 “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 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 司马谏议——司马光在王安石推行新法的第二年写了一封三千余字的长信《与 王介甫书》,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课文《答 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的复信,内容对司马光的种种指责(侵官、生事、征利、 拒谏、致怨)断然驳斥,并反击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的“习于苟且”“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最后表示变法是义之所在,“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就算举世责难也不会放弃的坚定立场。  《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24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司马光 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 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因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宋神宗降职。 哲宗即位后,取消王安石的新法,任用司马光为宰相。 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苏轼 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  《前赤壁赋》的句式多用对偶句。  本文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出一场主客对话,既从 客的口中说出了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也从苏轼的答话中反映了他 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和他对宇宙、人生的感悟,表现了作 者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襟怀。  苏轼的不少作品以借景立论,阐明哲理为主,《前赤壁赋》就是一篇代表作。 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散文赋的佳作,其兼具赋的情韵和散文的笔调,打破了 赋的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形式体现了韵文优美、绵长的 特色。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25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元代文学 元曲  中国古代戏曲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艺术形式,是一 门综合性的艺术。  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 中国古代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而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 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 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又称套数、 散套),是用作清唱的歌词;“杂剧”是专指舞台上演出用的剧本,有完整的 艺术形态,主要由曲词(曲文)、宾白和科介(表演)三部分组成。  散曲盛于元明,可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 套曲由两个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组成,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可任意 增加句数。  小令《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双调·沉醉东风·渔夫》,散曲《般涉 调·哨遍·高祖还乡》以及杂剧《窦娥冤》,都是元曲的代表之作。  元曲、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张养浩 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卒封滨国公,谥文忠。元代散曲作家,诗、文兼擅, 而以散曲著称。  著有《三事忠告》《归田类稿》等;散曲集《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简称 《云庄乐府》)。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谓其曲“如玉树临风”。 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吕”是宫调,“山坡羊”是曲牌名,“潼 关怀古”是题目,“怀古”指游览古迹而触发感慨。  张养浩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以《潼关怀古》的 韵味最为沉郁,感人至深,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 《中吕 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 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文的主旨。 白朴  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 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 所作杂剧 16 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 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三种,而以《梧桐雨》为代表作。另有词集《天籁 集》,集后附有散曲小令 37 首,套数 4 套,今人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26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 白朴《双调 沉醉东风 渔夫》,选自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双调”是元曲 宫调之一,其中前两句须构成两对。“沉醉东风”是曲牌名,“渔夫”是这首 小令的题目。  “傲杀万户侯”的志趣,是作者寄情山水不愿做官,甘心淡泊宁静的思想反映。 睢景臣  睢景臣,名舜臣,字景贤,一作嘉贤。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  著有《睢景臣词》,所作散曲仅保留套数三篇,代表作《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 乡》。  “般涉调”是宫调(乐调)名;“哨遍”是曲牌(曲谱)名,为本宫调第一支 曲的曲牌,与同宫调的“耍孩儿”“煞”“尾”等八支曲组成套曲。“高祖还 乡”是这一套曲的题目,也是这一套曲的中心命题。  作者通过一个没有见过世面,而又熟悉刘邦底细的乡民口吻,生动勾勒了他还 乡时稀奇古怪的盛大排场,以及装腔作势的丑陋嘴脸,撕下了封建统治者神圣 崇高的面具,否定了他的无上权威,同时也无情地嘲讽那些趋炎附势,忙着接 驾的乡绅和村民装模作样的丑态。 关汉卿 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代表作家。有“梨园领袖”“杂剧班头”之誉。  一生创作丰盛,为元代剧作家之冠,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 《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 关汉卿借杂剧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表现古 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精神。  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 在世界戏剧史上也享有盛誉,有“东方的莎士比亚“之誉。1958 年,入选为 “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后人辑有《关汉卿戏曲集》《关汉卿戏剧集》行世。 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又名《六月雪》,是中国古典悲剧的优 秀作品。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称誉它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 愧色”。  《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楔子”相当于故事的序幕; “折”是杂剧划分演唱场次的单位。一般一本四折,每折唱同一宫调的一个套 曲,也是故事的一个段落,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幕”。四折分别是故事的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  课文选的是第三折,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也是窦娥性格发展的高潮。本折的 宫调是“正宫”。 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腐败,歌 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27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明代文学 一、古代白话小说  古代白话小说包括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代四大奇书和清人小说。 施耐庵  施耐庵,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编著了 长篇小说《水浒》,文笔精工,状物肖妙。  《水浒》又名《水浒传》,是一部优秀的长篇章回小说。书名源自文中起义英 雄聚义之地“梁山泊”。“浒”是水边的意思。当时,民间长期流传着演述北 宋末年农民领袖宋江事迹的话本,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加工 创作而成《水浒》。  全书主要讲述以宋江为首的 108 位英雄好汉和女中豪杰,因不堪官府压迫而群 起反抗,最后尽会于梁山泊的事迹。小说歌颂英雄豪杰的反抗与斗争精神,揭 露北宋朝政的黑暗腐败,故事性强,情节紧张。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写林冲被解至 沧州后,高太尉仍派遣陆虞候前来加以逼害,最后林冲终于杀了陆虞候等人, 投奔梁山的事件,展现“官逼民反”的典型主题意义。 罗贯中 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 章回小说的鼻祖。他主张施仁政,行王道。代表作是《三国演义》。 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是以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为依据,再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 平话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写成此书。这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魏、 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也塑造了鲜明生动的典型人物。  《群英会蒋干中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讲的是赤壁之战前的序 曲。此文描述周瑜利用蒋干前来劝降的机会,巧施反间计,使得曹操错杀蔡、 张二将,让东吴除去大患,从而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下基础。此文也借此赞美 周瑜卓越的军事才干,进一步说明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28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二、散文 归有光  归有光,字熙甫,著名散文家,称为“震川先生”。  他的散文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 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  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著有《震川文集》等。  “先妣”,是孩子对已过世母亲的称呼。  “事略”,即死者生平事迹的概略,为传记文的一种,一般多为死者的家人或 学生所撰述,以备他人给死者作传或墓志铭时,有所根据。  《先妣事略》选自《震川文集》。文中抒写作者对死去的母亲的怀念与哀思, 言情真挚,极为后世所称道。  本文表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29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清代文学 一、古代白话小说 曹雪芹 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诗人。曹雪芹出 生繁华,卒于零落,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红楼梦》吸引 了不少人潜心研究,从而形成一门学问——红学。 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据说是高鹗续写的。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 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府兴衰历史的叙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趋 势。 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 按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目睹、耳闻、心感,介绍了贾府的环境气派 与大批人物,拉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也显示了这个贵族家庭许多 “与别家不同”之处。作者对文中众多人物的刻画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肖 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式,给人深刻的印象。 二、古代文言小说 蒲松龄 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 史氏,是清朝杰出文学家。他终生科举不第,以教书为业,旧志称其“性厚朴, 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代表作是著名的文言短篇 小说《聊斋志异》。  口技,是一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表演技艺。表演者主要运用口腔发音技巧和一些 辅助用具,来模仿各种声音。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俗称“隔壁 戏”,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进行声音的演绎。  《口技》选自《聊斋志异》。文章记叙一名奇女子以口技技艺“售其医”的奇事, 揭示江湖骗子的行骗伎俩,对女子借口技行医、卖药骗人的做法和平庸的医术稍 有嘲讽,但也真心赞扬她精湛而绝妙的口技技艺。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30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三、散文 方苞  方苞,字灵皋、凤九,晚号望溪。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 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 本文选自《望溪先生文集》。  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左光斗被明福王追谥为“忠毅”。  逸事,指散失而不见于正史的事迹。  《左忠毅公逸事》是一篇记人的散文。  本文对左光斗着重写了两件事:一是写他对史可法的赏识、提拔和期望;二是 写他对权势迫人的阉党头目魏忠贤的坚决斗争。  左光斗身陷囹圄而坚毅不屈,表现了他锄奸救国的高尚节操。  文章还写了在左光斗的影响下,史可法为国效忠的精神和对老师的尊敬。  在写作上,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重点突出。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31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现当代文学 梁实秋 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  梁实秋创作最初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 书店,一度主编《新月》月刊。 40 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并以散 文小品称著,风格朴实隽永,风趣幽默。  梁实秋的代表作有《雅舍小品》(4 辑)、《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 梦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编撰 《远东英汉大辞典》,晚年用 7 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实秋选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 而成的,  通过一次精彩的演讲情景来表现梁任公(即梁启超)的精神与学养,并从字里 行间表达对梁任公的敬仰之情。 梁启超 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 政治活动家(维新派领袖)、教育家、思想家学家和史学家。  梁启超是清光绪举人,跟随康有为推动维新变法,时人并称“康梁”。 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重大的人物,堪称一代宗师。曾撰写《中国 史叙论》和《新史学》,发动“史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 创作的新局面。  梁启超也是近代文学的倡导者,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 第一位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 命”。  梁启超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  欧洲归来后,梁启超投身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了《清代学术概论》 《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 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 术、文学音韵学等领域,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 《敬业与乐业》是 1922 年,梁启超应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之邀,对该校学生的 一次演讲。  课文为演讲稿的节选篇,相当于一篇议论文。文中提出“敬业与乐业”的生活 原则,以劝勉一般已有职业或预备就业的青少年。  本文围绕“敬业”与“乐业”及相互间的关系展开论述,提出了“我确信‘敬 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32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余光中 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 诗人常说自己“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 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  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 法,因此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散文集《左手的缪思》等。  《乡愁》这首诗感情真挚,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 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 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  诗人为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 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 这首诗构思巧妙,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露出诗人那浓浓 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的无限感慨。 郑愁予  郑愁予,台湾当代诗人,原名郑文韬。  代表作品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花刹那》等。  他有“浪子诗人”之称,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 “美丽的错误”是《错误》诗中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也是学习领悟诗中主人公 的感情的重要诗眼。  作者大量使用象征和比喻的修饰技巧,而且运用倒装句法,使诗中意向更为鲜 明深刻。 朱自清  朱自清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和学者。 《背影》、《荷塘月色》、《绿》、《匆匆》等是他的名篇。  《荷塘月色》选自散文集《背影》。 本篇表现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以荷自喻、洁身自好的心态。 徐志摩 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 他和闻一多、梁实秋等组织“新月社”,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 《再别康桥》、《偶然》、《云游》等是他的代表作品。  《再别康桥》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 《再别康桥》是 20 世纪中国最出色的抒情诗。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33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戴望舒  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有“雨巷诗人”之称誉。  在诗歌《雨巷》中,作者以各种意象(油纸伞、雨巷、姑娘、丁香等)表达了 自己既迷惘感伤又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忧伤又朦胧的美感。  本诗运用了复踏、叠句、重唱的手法,造成强烈的音乐感,被叶圣陶誉为“替 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一首诗。 舒婷 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  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 一股“朦胧诗”大潮。  他们的诗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 述的余地,使诗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气氛。  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审慎思索与批判。 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 《致橡树》是作者的爱情诗的代表作。  在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木棉树,把对方比作橡树,热情而坦诚地宣告自己的爱 情观——那是双方性格独立,观念平等,又紧密结合,互相依存,姿态深情相 对,富有新时代新女性形象的爱情宣言。  诗中否定了传统式单方仰视“攀附”“痴恋”,甚至牺牲自我,一味“奉献” 的两性观念。  本诗的写作特色,一是使用了托物寓意的比拟手法,借物以抒情言志,塑造了 木棉与橡树两种人物鲜明形象;第二是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强,采用大量整齐匀 称的对偶句式,使得诗歌既有新诗的自由奔放,又能整齐、对称,具强烈的节 奏感。 洪永宏  洪永宏,中国著名作家。  著有长篇小说《海囚》,长篇传记文学《陈嘉庚外传》等。 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 动家。  《倾家兴学—陈嘉庚》改编自《陈嘉庚外传·出洋记》。文章集中表现了他一 生无私为教育奉献的牺牲精神。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34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鲁迅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 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 草》,杂文集《坟》、《热风》。  《祝福》写于 1924 年 2 月 7 日,收录在短篇小说集《彷徨》内。  小说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旧社会中劳动妇女在封建思想和封建 礼教摧残下的悲惨命运。作者以“祝福”作为故事的环境背景,把祥林嫂的人 生悲剧串联起来。小说运用倒叙手法,一开始就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  “祝福”是中国旧社会过年时的一种民间习俗,通常在腊月二十四以后的五六 天内举行,用牲醴和香火供奉祖先和天神,祈求来年的幸福。  《祝福》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叙事、写景充满感情,沉郁的色调传达出悲哀 的情调;此外,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 《药》最初发表于 1919 年《新青年》杂志,后收入鲁迅小说集《呐喊》内。 故事以 1907 年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 现实。 吴刚  吴刚,原名吴保刚。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自报告文学《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辑录在《2001 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一书中。  “泊”即是湖泊。罗布泊的蒙古语为“罗布诺尔”,即“汇入多水之湖”之意。 它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古称“盐泽”。  文章揭示人类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悲剧的主因,并警示世人要树立 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 写作手法:对比、列数字、拟人、排比、直抒胸臆。 林清玄  林清玄,台湾作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曾获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 奖、金鼎奖、吴三连文艺奖、时报文学奖等台湾文学大奖。 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等。  《生命的化妆》是一篇哲理散文,选自《星月菩提》。本文通过和化妆师的对 谈,把本来专业性较强的化妆和人们对文章的品评进行类比,运用比喻的写法, 提出化妆的最高境界是“自然”,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35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邢舟  邢舟,《亚洲周刊》编辑。  《蔡国强引爆奥运进步脚印》刊登于 2008 年 9 月 7 日出版的《亚洲周刊》, 专访北京奥运会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蔡国强。  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记录方式。  人物访谈属于实用类文体,最突出的特征是实写。  蔡国强的艺术创作对西方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西方媒体称之为“蔡国 强旋风”。  本次的采访充分显示蔡国强独有的创作思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时代精神。  他所设计的 29 个奥运脚步烟火,穿过北京城的中轴线,穿越历史的荣耀与耻 辱,把世界带到中国,也让中国走向世界;并对中国举国上下在这次的奥运会 中所表现的成熟和努力,深感自豪。 林觉民 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 少时厌恶科举,遵父命应考童生,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第一 个交卷了事。1907 年留学日本,不久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 年初 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从容就义,年仅 24 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 著有论文《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 《六国宪法论》等。  《与妻诀别书》是林觉民 1911 年 4 月 24 日离家去广州的路上,深夜时在一帕 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的遗书。  本文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 散文。  作者思绪澎湃,委婉曲折地叙说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 深沉的大爱。写得情真意切,字字泣血,撼人魂魄。那种“以天下人为念”, 舍生取义的气度风范,令人动容。 杨子  杨子,本名杨选堂,以笔名杨子在报刊开设“杨子论衡”等专栏,颇受欢迎。 著有散文《感情的花季》,小说《浸酒的花朵》,经济论文集《经济理论活用》 等作品。  杨子的《十八岁和其它》取自《台湾散文精粹》,是一篇父亲写给儿子的“书 信体”散文,选入课文稍作删节。  杨子在孩子十八岁生日之际写下这封信,全文洋溢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意和殷切的希望,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理解与尊重”之下心声的自然流露。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36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黄永武  黄永武是一位学者型散文家,学术与创作并重,所著《中国诗学》四册,荣获 台湾第五届“国家文艺奖”;后以散文驰名,所著《爱庐小品》再获第十八届 “国家文艺奖”。  这两篇论说文《游山如读书》《磨》节选自《爱庐小品》。  作者位于阳明山的书屋,背山面海,幽深静寂,他师法陶渊明“吾亦爱吾庐” 的情怀,命名为“爱庐”。  《游山如读书》题目来至南宋陆游的诗句:“游山如读书,深浅皆可乐。”议 论“游山如读书”的道理。文章表面上固然是在畅谈游山的种种清趣,实际上 在字里行间处处暗示治学的门径,提示作者个人读书的经验。  《磨》透过生活实例,说明琢磨物品使之成器的中心论点,深刻而鲜明地提出 “先有过人的自我磨练的苦功,才可能超越别人”的道理。 朱光潜  朱光潜,笔名孟实、孟石。中国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有“美学老人”之 称誉。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 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等。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节选自《谈美》第二篇。  通过几种人们生活共有的经验来印证“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 的距离”,并进一步阐明持“实用态度”看人生和持“美感态度”看人生的不 同。  《谈美》是谈论美学书简结集而成的美学名著。 曹禺  曹禺,原名万家宝。“曹禺”是他在 1926 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 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 代表作除了《雷雨》,还有《原野》《日出》《北京人》,以及后期的《胆剑 篇》(和于是之、梅阡合著)、《王昭君》等。  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他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 度。  四幕话剧《雷雨》写于 1933 年,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 代表作,更是中国戏剧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一部现实主义悲剧作品。  文本以 1925 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 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腐朽罪恶的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的 黑暗现实。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37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季羡林 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翻 译家、佛学家、作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东方学大师。被称为“学界泰斗”。 2006 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 主要作品有《天竺心影》《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等,译有《罗摩衍那》 《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著作汇编成《季羡林全集》。  《漫谈散文》选自《三真之境:季羡林散文精选》。这是一篇专门论述散文文 体特征的议论文,作者认为优秀散文应该具备“真情”“语言优美”“结构严 谨”和“风格多样,不平板”等要素。 吴中杰  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于鲁迅研究用力尤勤, 兼写杂文随笔。  作品有学术著作《论鲁迅的杂文创作》《鲁迅文艺思想论稿》《鲁迅传略》 《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散文集《人生大戏场》《海上学人漫记》等。  吴中杰在《点评》中,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表现手法和作 品主题这五个方面对鲁迅的这篇小说进行点评。 钱钟书 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杰 出学者、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在当代学术界被誉为文化家。  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谈艺录》《管锥编》(五卷)等。 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为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 《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管锥编》曾获第一届中国国家 图书奖。  《读是钱钟书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中的一篇。  文中作者以九则故事为主体,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每个新的寓意都讥刺了某 些丑陋人物,这包括:文人、武夫、政客、小市民、医生等,描绘了现代社会 獐头鼠目的众生相。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38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龙应台  台湾著名作家、社会评论家。1999 年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2012 年担任 台湾第一任文化部部长。  她的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中国、台湾三个文化圈中,成为一个 罕见的档案。  作品《野火集》对 80 年代的台湾民主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余光中称为“龙 卷风”。另著有《龙应台评小说》《百年思索》《孩子你慢慢来》《请用文明 来说服我》《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目送》等作 品。  《什么是文化》节选自 2005 年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文化是什么》一文。 是一篇杂文。作者认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特定的地理、历史、教育等条 件中形成,成为一个社会共同的价值观。 吕叔湘  中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 是中国近代汉语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堪称“中国语言学界泰斗”。  有《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等学术著作。作品收编于《吕叔湘 文集》《吕叔湘全集》。  《语言的演变》选自吕叔湘的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语言长谈》一 书,全书共收文章八篇,本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原篇名为《古今言殊》。原文 分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言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 四个部分。  《语言的变化》是一篇介绍汉语演变规律的说明文。作者抓住汉语的三个要素: 即语音、语汇、语法,说明了汉语从古到今的演变。 谈家桢  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 建立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第一个生命科学 院,有“中国遗传学泰斗”之称。  2008 年获选“赛默飞世尔特约之年度生命科学十大科技风云人物”。  《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科技》1997 年第 4 期。这是一篇科普文学作品, 阐明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与其作为“无性繁殖”的奥秘。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39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外国作家 星新一【日本】  星新一,本名星亲一,日本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著 作有《星新一作品全集》。  《喂——出来》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简称“科幻小说”。  科幻小说是随着现代科技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幻想的形式, 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 科幻小说的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 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科幻小说的三要素。  《喂——出来》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法人深省,文章以不顾环境污染为 题材,告诉我们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 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他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如下: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 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列宁称颂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 《穷苦人》这篇小说反映穷人生活的悲惨,也表现了穷人向往幸福,追求美好 境界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环境的恶劣及桑娜等待丈夫打 鱼归来。第二部分详写桑娜探访西玛,第三部分写最终决定收养两个孤儿。 居伊·德·莫泊桑【法国】  居伊德莫泊桑,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特出。他被 尊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 《项链》原题《首饰》。反映了当时法国日趋败坏的社会风尚,“上流社会” 骄奢浮华的生活是小资产阶级中不少人的憧憬。  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故事,写出了当时社会 的上中下三等人贫富分化的生活状况,从中勾勒玛蒂尔德这样一个向往豪华舒 适生活,并为此而付出巨大代价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 小说嘲讽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及其对人们的毒害。同时,它也侧面 批判了“金钱万能”的丑恶本质,并透露当时上流社会的物欲和享乐的价值观。  小说也展示了主人公讲信誉、不轻易被厄运压倒的性格。  文中采用了许多空白的艺术手法。  文章的结局是“实在”的,但同时又是“空白”的,“实在”是指玛蒂尔德明 了项链是假的;“空白”则指我们不知道玛蒂尔德到底会怎样想。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40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威廉·华兹华斯【英国】  威廉·华兹华斯,19 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是“湖畔派”诗人的 主要代表者。被宫廷授予“桂冠诗人”的美称。  诗人和柯勒律治共同出版诗集《抒情歌谣集》,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崛 起。  其诗风格淳朴、清新自然,被称为伟大的“自然诗人”和“诗的风景画家”。  重要作品有长诗《序曲》、《远游》;组诗《鲁西》及《抒情歌谣集》等。著 名诗作有《我们是七个》、《丁登寺》、《孤独的收割人》等。  《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一名《水仙》,是作者写的最美的自然诗。 诗歌以水仙花代表了大自然的欢快和美好,暗示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 寻找安慰、寻找人性归宿的真挚情怀。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  罗伯特·弗罗斯特,20 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 诗人。  其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 著作有《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诗集。 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阐明作者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态度。 诗歌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手法引起读者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 出“人生岔路”这具有哲理意义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 题。 马丁·路德·金【美国】  马丁·路德·金,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有金牧师之称。  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主张非暴力主义,于 1964 年获诺贝尔和平 奖。美国政府将每年 1 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1987 年起他的诞辰亦成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  马丁·路德·金是出色的演说家,被誉为“黑人之音”,获选为近百年来八大 最具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 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作品。  《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于 1963 年 8 月 28 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 堂发表的热情洋溢的演讲。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之“毕生致力于和平和 改革事业”,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 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41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艾比 罗森塔尔【美国】  艾比·罗森塔尔,美国《纽约时报》著名记者。1960 年他凭《奥斯维辛没有 什么新闻》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又名《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原载于 1958 年 8 月 31 日《纽约时报》。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译文选自《西方新闻作品选读》,被誉为“美国新 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  作者把二战时期,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地狱般的生活再现给世人,激励人们对事 件的反思、对死难者的悼念,并表达世界和平的主题。这是一篇鞭鞑暴力与邪 恶,呼喊和平与幸福的文章。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  亚伯拉罕·林肯是政治家、思想家。  他与乔治·华盛顿、富兰克林·罗斯福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 当选美国第 16 任总统后,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 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  1863 年 11 月 19 日,联邦政府隆重地举行了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 纪念在葛底斯堡战役中为国捐躯的烈士。林肯为此发表了这篇《在葛底斯堡国 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这篇演说词以精练的语言著称于世,历来被称 为“演说史上的珍品”。 威廉 莎士比亚【英国】  威廉·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  他的创作大部分是戏剧,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 罗》《麦克白》、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 之梦》等。 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是“英国戏剧之父”,被誉为“人类 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同时代的英国抒情诗 人与剧本家木·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 有的世纪”。  《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男女因无法化解的世仇(维洛那 城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族世代为仇)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 会美好的爱情理想和伦理道德之间尖锐的矛盾。在西方,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 爱情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成了浪漫爱情的代名词,一直被后人奉为赞美 青春与爱情的经典颂歌。 2017 年修订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华文科编印 42 高三华文文学与文化常识讲义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籍德国犹太裔】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籍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相对 论的创立者,他的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1921 年获诺贝尔物 理学奖,1999 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被誉为“现代物理 学之父”及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  著有《相对论的意义》《广义相对论基础》等书,有《爱因斯坦全集》传世。  课文《我的世界观》选自《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这一篇演说词,最初发表 在 1930 年出版的《论坛和世纪》“论坛”丛书的《当代哲学》上。当时用的 标题是《我的信仰》。 布莱斯·帕斯卡尔【法国】  布莱斯·帕斯卡尔是法国 17 世纪最具天才的数理科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 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摇计算器,并且是概率论的创立者之一。  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前者被?

Use Quizgecko on...
Browse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