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ary

This document is a lecture note on bite concepts. Covered topics include tooth alignment, curve planes (Curve of Spee, Curve of Wilson, Occlusal Plane, Curve of Monson), Bonwill Triangle, escapement space, and masticatory system. It emphasizes static morphology and differentiates it from dynamic bite mechanics.

Full Transcript

共筆製作群 寫手 審稿 排版 封面 共筆長 郭佳翰 姚邑全 江宥嫻 魏郁軒 張睿宸 張景翔 陳泰亨 記點情形 (無) 共筆長的話 不知道要打什麼來放笑話好了: (世界上速度最慢的動物排名) 第四名 烏龜 第三名 樹懶 第二名 蝸牛 第一名 還沒回我訊息的你! 他是勘誤表單➞...

共筆製作群 寫手 審稿 排版 封面 共筆長 郭佳翰 姚邑全 江宥嫻 魏郁軒 張睿宸 張景翔 陳泰亨 記點情形 (無) 共筆長的話 不知道要打什麼來放笑話好了: (世界上速度最慢的動物排名) 第四名 烏龜 第三名 樹懶 第二名 蝸牛 第一名 還沒回我訊息的你! 他是勘誤表單➞ 1 課程主題 咬合觀念 上課時間 2023/11/15 第三四節 授課教師 王翰偉老師 製作者 郭佳翰、張景翔 審稿者 姚邑全 簡介 這堂課主要在介紹靜態咬合的基本概念,介紹 general 狀態下一般正常咬合的狀態,但同 時也強調基本上並不是每個人的咬合都符合課堂中所說明的狀態。 老師上課一再強調這堂課講的都是靜態的 Morphology,並不是動態的咬合學,所以如果 考試的時候在回答定義時如果出現「下顎運動、動態」等等字眼,他絕對會整題劃掉 (他說和下顎運動一點關係都沒有) XD。要會解釋名詞,例如:Curve of Spee 是下顎牙 齒的咬合面在 sagittal plane 上的投影,Curve of Wilson 是下顎牙齒的咬合面在 frontal plane 上的投影等等,老師希望大家考試時要寫他上課教的內容。上課時有提到更多肌肉、骨 骼等解剖構造,但非考試範圍,此部分 PPT 也未提供(上課想要拍還說不用拍 XD)因此 不列入共筆。 (11 未提)老師說期末考他的部分會出大概 17 分,其中大概會有三、四題簡答題比較難 (例如考上下咬合的相對位置)! 大綱 § Tooth Alignment § Curve Plane 一. Curve of Spee 二. Curve of Wilson 三. Occlusal Plane 四. Curve of Monson § Bonwill Triangle Escapement Space § Overjet and Overbite § 上下 arch 的咬合狀況 § Functional Cusp (Supporting cusp) vs. Non- Functional Cusp § 138 Points of Possible Occlusal Contacts(by Hellman) 一. Surface Contact 二. Cusp and fossa apposition 三. Cusp and embrasure apposition 四. Ridge and sulcus apposition § Masticatory System § 顳顎關節(TMJ) § Functional Movement vs. Non-Functional Movement 1 § Tooth Alignment(牙齒在 arch 中的排列情形) 一. 牙齒在 arch 中排列為 U 型,且上顎略大於下顎,此落差導致前牙的 overjet。 二. 上下顎牙齒在牙弓中的排列情形: 上顎(maxillary) 下顎(mandibular) 前牙較下顎大 後牙較上顎大 前牙較靠唇側 前牙較靠舌側 上顎骨不能活動 下顎骨可以活動 (咀嚼時作為研磨平台) (咀嚼時磨動上顎牙齒) 後牙 Functional cusp 為 lingual 側的 cusp 後牙 Functional cusp 為 buccal 側的 cusp (如:上顎第一大臼齒 mesial lingual cusp (如:下顎第一大臼齒 distal buccal cusp 咬 咬在下顎第一大臼齒的 central fossa) 在上顎第一大臼齒的 central fossa) 三. 牙齒排列符合上述表格才能順著牙尖滑動、研磨。但有些錯咬的病人(最有名的例 子:李登輝,下巴很大)他們上顎牙齒的 buccal cusp 咬在下顎牙齒的中間,咀嚼時 只能上下移動而無法研磨(側向移動)。 Proximal contact:一顆牙齒的接觸,有頰側的肌肉、對咬牙齒和鄰近牙齒的接觸點。 Proximal contact 功能: 1. 使牙齒力量達到平衡,使牙齒保持在所處位置。 2. 維持齒列的穩定性(dentition stability)。 (06 補充)牙齒排列緊密可承受更大的咬合力與前方撞擊力量,因為牙齒所受力量 可透過與鄰牙的接觸而傳遞到其他牙齒,分攤所受之力。 四. 幫病人做完牙齒後要確認牙齒和對咬的牙齒及前後的鄰近牙齒有接觸。若前後有牙 齒缺失(缺牙或拔牙),會因牙齒本身傾向向前推擠的現象(mesial drift),而使後 牙向前牙推擠,造成牙齒移位或傾斜(如下圖右),進而造成齒列不整而容易卡食 物、難以清潔,並導致蛀牙、牙周病等後續問題。若上下顎對咬的牙齒缺失,會使 無對咬的牙齒長長,所以一旦有問題必須要立即處理(拔牙後 6 個月內要處理)。 2 五. 牙齒的鄰接面隨著年齡增長會慢慢被磨耗,導致牙縫變大,容易卡食物。在咬合的 過程中,牙齒生理性近心偏移(physiological mesial drift,咬合力向前的分力)提供 牙齒向 mesial 擠的動力(如上圖左),使在沒有缺牙時,牙縫可以在 mesial drift 的 幫助下持續收緊而不會變大,進而維持 proximal contact 並保護齒間牙齦(interdental papilla)。年幼時,牙齒間的空隙較大,年紀大時,牙齒都會往前擠,前面會變得 擁擠。 六. Physical mesial drift: 牙齒一輩子都在往前擠,所以可以維持牙齒間鄰接面的接觸,通常正常的人鄰接面 的接觸為點和面,如果有缺牙,後牙牙齒會往缺牙區傾倒,造成缺牙區域變小,但 這個結果會造成清理上的困難,所以臨床上建議盡快做假牙或植牙。 註:老師提醒:做完矯正後沒有戴維持器的話,牙齒可能會越來越亂! (09 補充)以上的看法是以現代「牙醫師」的角度去想。老師說如果是對於非常早 期的人類(例如尼安德塔人)來說,physical mesial drift 並不完全算是壞事,因為這 樣的話即使是因為牙周病等疾病嚴重到牙齒掉落,牙齒還是會繼續往 mesial 集中, 這樣反而可以形成穩定的咬合(雖然不會是理想的咬合,齒列還是會有一些混亂)。 § Curve Plane 牙齒要保持其銳利,不是尖尖的,而是要維持圓弧狀。牙齒之間的對咬接觸是「點」的 接觸(如研缽),而不是「面」對「面」,如此一來能夠更有效的撕裂、咬碎食物(點 的接觸壓力較大),使用上也較面對面接觸有效率。幾乎所有齒列咬合面都是 curve plane,不是 flat plane,當牙齒都磨平時就失去咀嚼能力了。 三種 curve plane: (必考,考三者的定義敘述,老師強調三者為牙齒在靜態時所觀察到的現象,與下顎 的移動無關) 3 一. Curve of Spee: 下顎牙齒的咬合面在 sagittal plane ( or median plane 矢狀切面,字面上來說就是從一 根箭的箭頭到箭尾的方向切)上的投影(由臉部的側面觀察)。 老師 ppt 定義:The front to back curve, as projected onto the median plane, from the cusp tip of the mandibular canine, following the cusp tips of the posterior teeth, through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mandibular ramus to the anterior portion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 從 mandibular canine cusp tip →buccal cusp tips of premolar → buccal cusp tips of molar →mandibular ramus(下顎枝) → mandibular condyle(下顎髁突),由牙阜(cusp) 頂端連結而形成的凹向上的曲線。此 curve 為 anterior-posterior curve。 (08 補充)較正確的定義為從 canine 開始,但老師說若寫說由 incisor 開始也算對。 Curve of Spee 在較嚴謹定義中延伸到後側的骨頭,但有些人較著重牙齒的排列狀況。 二. Curve of Wilson: 大臼齒的 buccal 和 lingual cusps 在 frontal plane(冠狀面)上的投影。 定義:The curve, viewed from the front, that contacts the buccal and lingual cusps of the molars, being lower in the middle(mandibular) due to the lingual inclination of the long axes of the mandibular molars; being higher in the middle(maxillary) due to the buccal inclination of the long axes of the maxillary molars. 為後牙 cusp tips 連結而成的凹向上的曲線,從一側的 buccal cusp → lingual cusp → 到 另一側的 lingual cusp → buccal cusp。 由下顎弓看,由於 lower molar 的 buccal cusp 較 lingual cusp 高(牙齒向內傾),故下 顎的 Curve of Wilson 為凹面(concave);由上顎弓看 upper 的牙齒向外 tilting,因此 上顎的 Curve of Wilson 則為凸面(convex)。此 curve 為 mediolateral curve(左右到 中線的曲線)。 4 三. Occlusal Plane: 由咬合面看,排牙時,上下顎牙齒交接的假想平面。並沒有特別指哪一顆牙齒,不 過大致上都是用 central incisor 和 first molar 連成的平面作為 occlusal plane,並不符合 真實的情況。 (註)Frontal plane(冠狀面)及 median plane (矢狀面) (08 補充)Median plane 是一種 sagittal plane 四. Curve of Monson:(為前述兩個 curve 的統整)重要! (一) Monson’ s sphere with the center in Glabella area:牙齒的排列好像圍繞在一個圓 球上,此球體即為 Monson’s sphere。此球以眉心(Glabella)為球心,半徑約為 10 cm(4 inch) (如下圖左),Cusp tip 在球面上。不過實際上並非如此理想 (如身材高大的人半徑超過 10 公分)。 (08 補充)老師說根本在鬼扯,But 寫教科書的人最大 XD,所以還是要記喔。 (04 補充) Sphere of Monson 於 PTC Dental Dictionary 的英文定義:An ideal curve of occlusion in which each cusp and incisal edge touches the surface of an imaginary sphere 8 inches in diameter. 5 (二) 由正面看,前面的牙齒比較正,愈往後牙傾斜愈明顯;側面看,前面的牙齒約 往唇側傾斜 15°,愈後面傾斜愈大。如下右圖,上顎牙齒是往外斜出去(牙根相 反:向內 converge),下顎牙齒則是往內斜(牙根相反:向外 extend),軸向 一致向著眉心,所有的咬力都由同一個中心承受,使牙齒在咬動時僅受垂直方 向的力量,使牙齒不易移動(沒有側向受力)以維持牙齒的穩定。 (09 補充)今年老師上課有另外提到,除了牙齒長軸和咬合力垂直以維持牙齒 穩定外,也因為牙根周圍有牙周韌帶和骨頭的支撐,使得咬合對牙齒的傷害更 小。 § Bonwill Triangle 由觀察人的顱骨觀察所歸納出之牙弓型態 從兩個 condyle(or condyloid process,髁突)到下顎 central incisor 的 embrasure 像是一個 三邊長均為 10 cm(4 inch)的正三角形。作假牙時會利用到這個觀念,不過實際上沒有 這麼理想。 (06 補充)咬合器可以模擬下顎移動,前述四個理論都套用在製作咬合器上。咬合器可 以模擬下顎移動,前述四個理論都套用在製作咬合器上。 6 § Escapement space(spillway)(必考) 一. Escapement space:need for efficient occlusion. 二. 上下牙齒接觸時,cusp 與 fossa 間留有空隙(如左圖 E 處,cusp 像杵,fossa 像臼), 提供食物溢流的空間,讓被咬碎的食物能夠排出,並使咬合力量集中在 C 點。 三. 上下顎 molar 的接觸大多為點對點,曲面對曲面來維持良好的咬合效率。曲面對曲 面接觸(如右圖)的好處在於對咬時,兩個曲面的接觸有數個點。在咬合時,點與 點接觸所能施與食物的壓力遠大於面與面接觸(如中圖),且在不同接觸點可以創 造不一樣的壓力來處理各種不同的食物,使牙齒能更容易撕裂、咬碎食物。 (04 補充)上下牙齒的接觸面都是曲面,此曲度是為了方便牙齒調整咬合的狀況, 可增進咀嚼的效率。點接觸最容易穿透食物,且較不傷牙齒。 (06 補充)肌肉施的總力 = 壓力 × 面積,食物可以被咬碎是因為受到壓力而不是肌 肉的總力,所以受力面積越小壓力越大,越容易咬碎食物。 四. 若上下牙齒的接觸為 flat plane(如中圖),則因為咬合力量被分散而難以穿透食物, 且若壓碎食物後,食物會卡在牙齒間無法排出,使食物受力變大,牙齒受力變小 (老師說要考慮受力時間,食物如果碎掉,受力時間會比較短牙齒的力就會減小, 所以如果是 flat plane,牙齒就會一直施力,受到的力會比較大),可能造成牙齒急 遽磨耗甚至是破裂。 (08 補充)Flat plane 較沒有集中受力的點,食物不容易壓碎(尤其是比較有韌性的 食物),並且也沒有讓食物排出的空間。 (08 補充)並不是咬合越緊密咬合效率就會越好。太緊密的咬合會導致咬碎了的食 物無法排出,降低咬合效率。點對點接觸留有適當的空隙,幫助食物排出,可提高 咬合效率,因此牙齒在尚未被磨平前咬合效率較高。 (04 補充)若是兩個平面對咬,牙齒本身受力很大,易磨耗,又不容易穿透食物, 所以通常不以平面去對咬,即使是磨牙磨得很平的病人,假牙做出來中間還是要做 出 accessory groove,讓食物可以往外流。 7 五. 後牙主要功能為把食物磨碎。在 Cusp 對 fossa 的地方,曲面對曲面的接觸如同杵臼 一般(如下圖),咬力可以集中在一個點上,使咬力做最有效的運用,並且在咬碎 食物後,有 spillways(下圖中 E 區域空隙)可以讓食物排出。 六. 咬合時,正咬(centric movement)的 occlusal contact 多,escapement space 小,對牙 齒壓力較大,對食物壓力較小。咀嚼時也常會有側向的移動,側咬(eccentric movement)的 occlusal contact 少,escapement space 大,對牙齒的壓力較小,對食物 壓力較大。牙齒的咀嚼即為 centric movement 與 eccentric movement 二者之間的交替 轉換。 Centric movement 與 eccentric movement 整理如下方表格: 正咬 側咬 Occlusal contact 較多 較少 Escapement space 較少 較多 對牙齒的壓力 較大 較小 (04 補充)牙齒咬正的時候,是 Centric Occlusion(C.O.中心咬合)接觸點多, Escapement space 少,咬力大;往旁邊滑的時候是 Lateral Position(側咬),此時接 觸點較少,Escapement space 多,可減少側向應力,避免牙齒受損。 補充:咀嚼時,下顎往 working side 側咬,後牙 cusp 頂住食物,藉 canine guidance 滑 回 CO 時,利用 triangular ridge 當作切割刃,達到研磨的效果。 (04 補充)經過長時間磨耗,牙齒會從 canine guidance 變成 group function。 補充:group function is an occlusal relationship in which multiple teeth on a working side contact evenly as the jaw is moved toward that side. (08 補充)牙齒較能承受正向力,而側向力才是主要擠碎、磨碎食物的主要作用力 牙齒每天互相接觸時間非常短,統計出來每天平均大概只有 19 分鐘而已(沒有磨牙 習慣的人),而牙齒受正向力的時間居多,所以受側向力的時間非常短。 8 (08 老師補充)牙齒基本型態: 1. Cusp:三條以上的 ridge 交在一起的點。 2. Ridge:由兩個面組成一條較長的稜線,兩端高起(像山脊)。 3. Fossa:數個 groove 匯集的凹點。 4. Groove:像河谷一樣線。 七. 楔隙 Embrasures(10 老師補充) 定義:V-shaped space around the contact area of two adjacent teeth, serves as spillways for masticated food. contact area 的上、下、左、右各有一個三角形空間(V-shape),此部位為 embrasure, 即將食物從咬合面導引出去的 V 型導引道。 § Overjet and Overbite (要會敘述、會畫(標出正負),老師說幾乎每年都考。) Overjet 與 overbite 理想值皆為 2 mm。 上下顎的正中門牙 head-to-head 對咬時訂為 0 mm。 注意:正常咬合並非為 0 mm。 一. Overjet:horizontal overlap(水平覆咬) lower 的 incisal edge 到 upper 的 incisal edge 的水平距離。 (一) positive overjet:上顎門齒在下顎的外側 (二) negative overjet:上顎門齒在下顎的內側 9 二. Overbite:vertical overlap(垂直覆咬) lower 的 incisal edge 到 upper 的 incisal edge 的垂直距離。 (一) positive overbite:有分為 Deep(深咬)、Excessive(過度深咬)、Impinging (侵犯性過咬),也就是咬太深了(垂直距離不夠) (二) negative overbite:即為 openbite(開咬),上下牙齒距離太遠,完全沒有對咬。 三. Class I 、 Class II、Class III (10 老師補充) (一) Class I 1. Horizontal overlap of incisors(overjet) 2. Vertical overlap of incisors(overbite) (二) Class II 1. 下巴較後縮,牙齒亦相對較後縮。 2. Division I(第一小類):下巴後縮,上顎門牙凸。 3. Division II(第二小類):上顎門牙很直、往內,很長、很深咬,case 較少 (三) Class III 下巴較前突,俗稱戽斗或月亮臉,lower molar 咬在 upper molar 的前方(前牙錯 咬 anterior crossbite)。 § 上下 arch 的咬合狀況 後牙尾端大約上下切齊(flush) 一. 在前牙上顎牙齒明顯在外面,而到後牙 molar 的部分,幾乎是在同一個地方接觸, 同一個地方做 ending,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這樣的結果叫 flush(平的意思), the molar keep flush to each other。 10 二. 下圖為病人的 2、3 象限俯視圖,實線為上牙,虛線為下牙。 三. 前牙上排較下排大(Mesial-distal 徑);後牙則是下排較上排大。上牙在前面產生的 落差到後面被追上。(如下頁圖) (08 補充)上顎門齒約為下顎門齒的 1.5 倍大,較大的上顎門齒在外面,較小的下顎 門齒在裡面,但為何排到後牙 7、8 時牙齒 distal 側幾乎是在同一個地方切齊呢?因 為上下顎牙齒大小的差異被牙齒排列一內一外的差異抵銷了。即上顎周長長,但牙 齒大顆,下顎周長小但牙齒小顆,所以 8 號牙可以在尾端上下切齊。 四. 上下 arch 在最後面的第三大臼齒(智齒),distal margins 上下切齊。 五. 上顎的牙齒與下顎牙齒有一對二的關係,如 11 咬在 41、42 上,唯二例外為:上顎 第三大臼齒,下顎正中門齒,這兩顆牙僅有一顆對咬的牙齒而已。(maybe 會考, 記一下吧!) 11 § Functional Cusp (Supporting cusp) vs. Non-Functional Cusp 一. 定義:Functional (supporting) cusp:對咬在另一顎側 fossa 處的 cusp,與 fossa 兩 側的 cusps 產生兩個接觸點(如下圖)。 二. Non-Functional (Non-supporting) cusp:僅與對咬的牙齒產生一個接觸點的 cusp, 也就是沒有咬在另一顎側 fossa 裡的 cusp。 三. 上排牙齒咬在下排牙齒的外側,因此上顎的 functional cusp 為 lingual (palatal) cusp, 下顎則為 buccal cusp。 四. 上顎 first molar 的 functional cusp 為 mesiolingual cusp、distolingual cusp。(Carabelli 不是 functional cusp) 五. 下顎 first molar 的 functional cusp 為 mesiobuccal cusp、distobuccal cusp。(Distal cusp 不是 functional cusp) functional cusp non-functional cusp 上排牙齒 lingual(palatal)cusp buccal cusp 下排牙齒 buccal cusp lingual cusp 六. 其它牙齒的 functional 與 non-functional cusp 要知道各有多少個! 七. 例外:Class Ⅲ: 下顎齒列向外凸出在上顎齒列外,所以異於正常情形。 無聊來玩兩種畫畫心理測驗~ 測你近期的潛意識對各方面的想法與解析。 下圖中各自的六格包含不同幾何圖形,憑直覺在每個方格裡完成一個簡單的圖畫。畫好之後 為每一格圖寫上一個形容詞+名詞的句子,例如「帥氣的男孩」之類的句子來形容你的畫。 (兩張圖片測驗結果見最後一頁) 12 § 138 Points of Possible Occlusal Contacts (10 補充)這裡考五小題,一題一分 (必考,But 不會隨便亂考,考牙齒一對二的相對關係(咬點),如某個 cusp 咬到哪 一個 fossa 或 embrasure) 上下顎的對咬有四種相對關係:Surface Contact、cusp 對 fossa、ridge 對 sulcus、cusp 對 embrasure。正常咬合中(有做過矯正),上下顎牙齒咬點會有 138 個。 (註:sulcus 有點像 groove,但 groove 是線的凹陷,sulcus 是區域的凹陷。老師上課時 未特別強調) (不考咬點數量,因為並非每個人都是如此,如咬合關係的不同(如 Class II & III)則 會造成接觸方式的差異。) 依接觸方式可分四類: 一. Surface Contact(Lining contact)線接觸:前牙屬之,下顎前牙 incisal ridge 咬在上顎 的 cingulum,可以是 curve 或由許多點集合成的 surface,但牙齒經過磨耗後,可能會 變成面接觸。(下圖左)。 二. Cusp and fossa apposition: 討論對咬在對側牙齒 fossa 處的 functional cusp。 (一) 最重要的是 first molar 的 occlusion(必考,見(三)、(四)、(五)點,配合 上圖右),因為 first molar 為最早萌發得恆牙,對建立恆牙的良好咬合關係很重 要(如蓋房子的基石)。 (09 補充)老師說考咬點時建議從 first molar 往前或往後算比較好推 13 (二) 下圖是上下顎 first molar 咬合狀況的俯視圖,紅色為 36,黑色(右下者)為 26。 (三) Upper first molar 的 mesiolingual cusp 對咬在 lower first molar 的 central fossa。 (四) Upper first molar 的 central fossa 對咬在 lower first molar 的 distobuccal cusp。 (五) Lower first molar 的 distolingual cusp 對咬在 upper first molar 的 lingual groove(ML cusp 與 DL cusp 間的 groove)。 三. Cusp and embrasure apposition:為 premolar and molar 的 cusp 與對側牙齒對咬的一種 情形。 (一) Cusp 咬在對側牙齒的 embrasure 上。 (二) Cusp 與 embrasure 的對咬關係(必考,見(三)): (三) Upper premolar 的 buccal cusp,對咬在 lower premolar 的 buccal embrasure 上。 如:Upper first premolar 的 buccal cusp 對咬在 lower first and second premolar 之間 的 buccal embrasure。(Premolar 的 cusp 都是咬在對側的 embrasure 上) (四) 上顎 first molar 的 distobuccal cusp 咬在下顎 molar 的 buccal embrasure 上;下顎 first molar 的 ML cusp 咬在上顎 first molar 跟 second premolar 的 lingual embrasure 上。(下圖左) 四. Ridge and sulcus apposition:triangular ridge 咬在對側牙齒的 sulcus 上。 (一) Upper first premolar 的 lingual cusp 咬在 lower first and second premolar 的 contact point 上的 sulcus(在邊邊的凹陷)。(必考) 14 (二) 上顎 first molar 的 MB cusp 的 triangular ridge 咬在下顎 first molar 的 mesiobuccal groove;下顎 second molar 的 DL cusp triangular ridge 咬在上顎的 lingual groove 上。(下圖右) (三) Variation:以 lower molar 的 MB cusp 為例,Class I 時對咬在 25、26 間的 marginal ridges ,Class II 則是咬在 26 mesial fossa,Class III 咬在 25 的 distal fossa。 (08 補充)Variation 是很常見的,而有變異的牙齒不一定都需要矯正,除非有 功能上的缺失是很常見的,而有變異的牙齒不一定都需要矯正,除非有功能上 的缺失 重點整理:上下牙齒的對咬關係 (一) functional cusp:與對咬的牙齒有兩個接觸點的 cusp,上顎為 lingual cusp 下顎為 buccal cusp。 (二) nonfunctional cusp:一個接觸點,上顎為 buccal cusp,下顎為 lingual cusp。 (三) 依接觸點可分作四類: Surface Contact 下顎門牙 incisal ridge 咬在上顎的 cingulum (門牙) 唯一的面接觸 Cusp and fossa apposition 討論咬在對側牙 fossa 的 cusp, (主要討論臼齒) 必考:上下牙 First molar 的關係 Cusp and embrasure 上顎的 buccal cusp 常咬在下顎的 embrasure apposition 必考:Upper premolar 的 buccal cusp,對咬在 lower (臼齒、小臼齒) premolar 的 buccal embrasure 上 Ridge and sulcus triangular ridge 咬在對側牙齒的 sulcus 上 (groove) apposition 必考:Upper first premolar 的 lingual cusp 咬在 lower first (臼齒、小臼齒) and second premolar 的 contact point 上的 sulcus 15 § 老師投影片(複習):第一張和第二張投影片的重點為 molar 的對咬,其他會考的地 方如前述。(建議搭配圖看) 16 § Masticatory System (09 補充)閉口肌有三條,開口肌有一條 § TMJ 顳顎關節(咬合學時會講很多) 一. 特點:相較於一般關節只能旋轉或滑移,顳顎關節則可以同時做到兩種運動方式。 二. 當張口較小時(小於 2.5cm),顳顎關節只會旋轉;當張口較大時,顳顎關節則會 出現滑移,類似脫臼的情況,使下顎的活動範圍增大。 三. 顳顎關節的關節板構造較一般關節板更特殊:一般關節板為透明軟骨,而顳顎關節 關節板則有許多纖維,且沒有太多的血液流經,這也導致如若顳顎關節關節板受損, 則自然修復較困難。(11 未提) 四. 有時候下顎活動時顳顎關節會發出如噪音般的喀喀聲,此為正常現象(有時其他關 節亦會發出類似聲音),但不要去玩它!!因為如上述,當顳顎關節板受損時,修 復不易。(11 未提) 五. 顳顎關節炎:與頭痛時的症狀有點像,有些人的疼痛較為短期,如考試壓力大時容 易發生(內分泌失調等等),像這樣的症狀較為輕微。但若是長期的顳顎關節疼痛, 則較為棘手,一般臨床常使用如抗組織胺等藥物,僅能治標,長期的顳顎關節疼痛 老師上課說有點像絕症(but 沒那麼嚴重辣),較難根治。(11 未提) 17 § Functional Movement vs. Non-Functional Movement (11 未提) 一. 上下顎的活動可分為 functional movement 與 non-functional movement 兩類 二. Functional movement:一般正常的咬合功能,如:咀嚼、發音等。 三. Non-functional movement:非正常的的活動,如夜間磨牙。 (08 補充)夜間磨牙易造成咬合面磨損,如前面所提到咬合的接觸需為點對點、曲 面對曲面才是有效率的咬合。而不正常的磨牙易造成咬和平面磨損,使咬合的接觸 趨近於平面對平面,易對牙齒造成傷害。臨床上建議有此類磨牙習慣的患者可以做 咬合板,避免咬合平面的過度磨損。 畫完也寫完形容了嗎?(不要偷看答案,題目往前翻) 代入你剛剛畫的畫就是你的心理測驗結果唷! 18

Use Quizgecko on...
Browse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