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 (中一至中三) PDF

Summary

這份文件是關於香港教育局發布的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中一至中三)課程大綱。該課程旨在加強學生對公民、經濟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學生成為有責任心的公民。課程修訂包括更新課程宗旨和學習目標,加強價值觀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和理財教育等。

Full Transcript

檔 號 : EDB(CD)PSHE/CURR/L&S/2(1) 教育局通告第 12/2022 號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 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中一至中三) [重新冠名以代替生活與社會課程(中一至中三)] [註:本通告應交─ ( a ) 官 立 學 校 、 資 助 學 校 ( 包 括 特 殊 學 校 )、 按 位...

檔 號 : EDB(CD)PSHE/CURR/L&S/2(1) 教育局通告第 12/2022 號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 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中一至中三) [重新冠名以代替生活與社會課程(中一至中三)] [註:本通告應交─ ( a ) 官 立 學 校 、 資 助 學 校 ( 包 括 特 殊 學 校 )、 按 位 津 貼 學 校 、 私 立 中 學 及 直 接 資 助 計 劃 學 校 的 校 長 / 校 監 ─備辦;以及 (b) 各 組 主 管 — 備 考 ] 摘要 本通告旨在公布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上述課程,以及相關的學 校問卷調查事宜。 背景 2.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是八個學習領域之一,包括六 個學習範疇:範疇一「個人與群性發展」、 範 疇 二 「 時 間 、 延 續 與 轉 變」、範疇三「文化與傳承」、範疇四「地方與環境」、範疇五「資源 與經濟活動」及範疇六「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 在 初 中 階 段 , 課 程 發展議會 2010 年發布生活與社會科,涵蓋範疇一、五及六的必須學 習內容;而中國歷史、歷史及地理科則涵蓋範疇二、三及四的必須學 習內容。學校透過本學習領域的學與教,從知識、技能及價值觀和態度等 方面培育學生,為高中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3. 教育局一直檢視生活與社會課程推行情況。現行課程 2010 年推 行至今,已超過 10 年。期間,中學階段相關的課程指引已作更新, 並提出課程發展的更新重點和方向;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措施亦 已於 2021/22 學年落實;故生活與社會課程有需要檢視及修訂,務求 課程的內容能配合學生需要和社會發展,與時並進,促進學生在個人、 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範疇一、五及六的學習。 1 4. 課程發展議會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委員會成立「檢視和修訂 生活與社會(中一至中三)專責委員會」(專責委員會)負責修訂課 程,一直參考本局從多方渠道,包括校訪、專業發展活動、座談會及 焦點小組會議等收集的業界意見。專責委員會經過詳細討論後,均認 同課程的主要修訂(見以下第 6 及 7 段)。專責委員會已於 2022 年 7 月向課程發展議會提交《修訂課程大綱》及建議將課程名稱改為「公 民、經濟與社會」,並獲得接納。 5. 教育局建議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於 2024 年 9 月在全港學校 的中一級全面推行,亦鼓勵學校考慮在 2023 年 9 月試行新課程。 教育局 會 在不同方面就新課程向學校提供支援,包括中 一 至 中 三 支 援 教 材 (中、英文版),以及教師培訓課程(包括研討會及工作坊),向 學校介紹如何有效使用上述教材,輔以現行教科書於 2023 年施教新 課程。 詳情 「生活與社會」課程更名為「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 6. 生活與社會課程涵蓋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範疇一 「個人與群性發展」、 範 疇 五 「資源與經濟 活動」和範疇六「社會體 系與公民精神」的必須學習內容。現時使用的名稱「生活與社會」未 能充分反映課程所包含「個人與群性發展」及「資源與經濟活動」的 學習元素,容易引致誤解和忽略當中的必須學習內容。專責委員會遂 建議將「生活與社會」課程更名為「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使課 程名稱能更明確反映課程涵蓋範疇一、五及六的課程宗旨和學習元素, 讓學生認識個人作為社會一份子的角色和責任,培養他們成為有識見 和負責任的公民。( 有 關 新 課 程 名 稱 的 詳 細 解 說 , 請 參 閱 附 件 一 第 4 部分) 課程主要修訂 7. 專責委員會提出主要修訂,摘要如下:  修訂「課程宗旨」和「學習目標」,突顯個人在社會的角色和 責任,加強幫助學生認識國家及培養國家觀念,並建立正確 的價值觀和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有識見和負責 任的公民; 2  萃取現行課程 29 個單元的必須學習內容,重新組合成為 12 個 單元,並加入適時的課題,以及刪除過時及重複的內容;  突顯課程包含的價值觀教育學習元素;  加強《憲法》、《基本法》和國情教育學習元素;  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學習元素;  加強理財教育學習元素;以及  建基於小學課程的學習及加強與高中學習的銜接。 學校問卷調查 8. 本局將蒐集學校對推行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的意見,特別是 學校的準備情況和支援需要,供課程發展處參考以制定支援措施。請 參閱隨附的文件:《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大綱》(附件一)和《公民、 經濟與社會課程學校問卷調查》(附件二)。相關文件亦已上載至教育 局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網頁: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pshe/whats- new.html 9. 請各校長或校長的代表(如副校長、教務主任、本學習領域的統 籌主任、科主任等)回答問卷,並於 2022 年 11 月 12 日或以前,把填 妥的問卷,郵寄至灣仔皇后大道東 213 號胡忠大廈 13 樓 1319 室教育 局課程發展處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查詢 10. 如 有 任 何 查 詢 , 請 與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組 何 慧 嫻 女 士 (2892 5865)或丁子悅先生(2892 5497)聯絡。 教育局局長 黃宏輝代行 二零二二年十月十二日 3 附件一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 公民、經濟與社會 (中一至中三) 課程大綱 課程發展議會 2022 年 10 月 1. 背景 個 人、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是 八 個 學 習 領 域 之 一,包 括 六 個 學 習 範 疇: 範 疇 一「 個 人 與 群 性 發 展 」、 範 疇 二「 時 間 、 延 續 與 轉 變 」、 範 疇 三「 文 化 與 傳 承 」、 範 疇 四「 地 方 與 環 境 」、 範 疇 五「 資 源 與 經 濟 活 動 」及 範 疇 六「 社 會 體 系 與 公 民 精 神 」。 學 生 可 透 過 研 習 本 學 習 領 域 課 程 獲 得 相 關 知 識 、 能 力 及 價 值 觀 和 態 度,為 高 中 學 習 奠 定 堅 實 的 基 礎。在 初 中 階 段,中 國 歷 史、歷 史 及 地 理 涵 蓋 範 疇 二、三 及 四 的 必 須 學 習 內 容,生 活 與 社 會 則 涵 蓋 範 疇 一「 個 人 與 群 性 發 展 」、 範 疇 五 「 資 源 與 經 濟 活 動 」 及 範 疇 六 「 社 會 體 系 與 公 民 精 神 」 的 必 須 學 習 內 容 ( 圖 1), 讓 初 中 學 生 透 過 學 習 個 人 與 群 性 發 展 , 以 及 國 家、世 界 和 本 地 層 面 的 經 濟 活 動 和 社 會 體 系 課 題,建 構 穩 固 的 知 識 基 礎, 拓展國際視野。 圖 1: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課 程 六 個 範 疇 與 各 初 中 人 文 科 目 的 關 係 自 現 行 生 活 與 社 會 課 程 於 2010/11 學 年 開 始 推 行 以 來,世 界、國 家 以 至 本 地 社 會 在 不 同 範 疇 都 經 歷 了 重 大 的 改 變 和 急 速 的 發 展。期 間,中 學 階 段 相 關 的 課 程 指 引 已 作 更 新,並 提 出 課 程 發 展 的 更 新 重 點 和 方 向;高 中 四 個 核 心 科 目 的 優 化 措 施 亦 已 於 2021/22 學 年 落 實。因 此,生 活 與 社 會 課 程 有 需 要 檢 討 及 修 訂,以 更 切 合 學 生 的 成 長 和 學 習 需 要,使 他 們 有 能 力 面 對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轉 變和挑戰,以及把握各種機遇,為參與社會和國家的建設作好準備。 課 程 發 展 議 會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委 員 會 成 立「 檢 視 和 修 訂 生 活 與 社 會 ( 中 一 至 中 三 ) 專 責 委 員 會 」( 專 責 委 員 會 ) 負 責 修 訂 課 程 , 一 直 參 考 本 局 從 多 方 渠 道,包 括 校 訪、專 業 發 展 活 動、座 談 會 及 焦 點 小 組 會 議 等 收 集 的 業 界 意 見 。 專 責 委 員 會 經 過 詳 細 討 論 後 , 已 於 2022 年 7 月 向 課 程 發 展 議 會 提 交 《 修 訂 課 程 大 綱 》 及 建 議 將 課 程 名 稱 改 為 「 公 民 、 經 濟 與 社 會 」, 並 獲 得 接納。 1 2. 修訂生活與社會課程的原因 教育局一直檢視生活與社會課程在學校推行的情況:  生 活 與 社 會 課 程 ( 2010 年 ) 已 推 行 超 過 10 年 , 有 需 要 檢 視 及 修 訂 , 務求課程的內容能配合學生需要和社會發展,與時並進。  生 活 與 社 會 課 程 ( 2010 年 ) 共 29 個 核 心 單 元 , 有 學 校 反 映 在 選 擇 教 授 內 容 上 遇 到 困 難,例 如 未 能 合 適 地 選 教 單 元 而 導 致 未 能 涵 蓋 必 須 學 習內容等,以致影響初中課程的完整性,認為有需要精簡課程,提 供 一個更明確、更堅實的課程框架及內容。  高 中 四 個 核 心 科 目 的 優 化 措 施 已 於 2021/22 學 年 落 實 , 生 活 與 社 會 課 程有需要作出適當的配合,幫助學生銜接高中學習。  中 學 階 段 相 關 的 課 程 指 引 已 作 更 新,並 提 出 課 程 發 展 的 更 新 重 點 和 方 向。生 活 與 社 會 課 程 須 作 出 修 訂,以 配 合 各 個 相 關 課 程 發 展 重 點, (包 括 加 強 價 值 觀 教 育( 包 括 國 情、《憲法》 、《 基 本 法 》和 國 家 安 全 教 育 )), 提升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培養國民身份 認同、國 家安全意識、守法 意 識、責 任 感 等 正 確 價 值 觀、態 度 和 行 為。本 局 從 多 方 渠 道,包 括 校 訪、 專 業 發 展 活 動、座 談 會 及 焦 點 小 組 會 議 等 收 集 的 意 見,均 認 同 課 程 修 訂的主要方向,並已提交專責委員會參考。 3. 課程修訂的原則 課程修訂是按下列的原則進行:  配合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的必須學習內容;  建基於小學階段的學習經歷,為高中課程提供有效的銜接;  切合初中學生成長和學習的需要及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和轉變;  著重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及正確價值觀和態度;以及  提 供 單 元 編 排 的 指 引,確 保 學 校 推 行 課 程 時 能 足 夠 及 適 當 地 涵 蓋 課 程 的 必須學習內容,以及讓學生能循序漸進地學習。 4. 「生活與社會」課程更名為「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 生 活 與 社 會 課 程 涵 蓋 個 人、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範 疇 一「 個 人 與 群 性 發 展 」、 範 疇 五 「 資 源 與 經 濟 活 動 」 和 範 疇 六 「 社 會 體 系 與 公 民 精 神 」 的 必 須 學 習 內 容。現 時 使 用 的 名 稱「 生 活 與 社 會 」未 能 充 分 反 映 課 程 所 包 含「 個 人 與 群 性 發 展 」及「 資 源 與 經 濟 活 動 」的 學 習 元 素,容 易 引 致 誤 解 和 忽 略 當 中 的 必 須 學 習 內 容。專 責 委 員 會 遂 建 議 將「 生 活 與 社 會 」課 程 更 名 為「 公 民、 經 濟 與 社 會 」課 程,使 名 稱 能 更 明 確 反 映 課 程 涵 蓋 範 疇 一、五 及 六 的 學 習 元 2 素,以及傳遞課程的宗旨是幫助學生認識個人作為社會一份子的角色和責 任,培養他們成為有識見和負責任的公民。 課 程 中 的「 公 民 」、「 經 濟 」和「 社 會 」學 習 元 素 互 相 配 合 , 以 達 致 課 程 的 宗 旨 和 學 習 目 標。首 先,課 程 照 顧 學 生 個 人 成 長 的 需 要,幫 助 他 們 認 識 自 己、 發 展 健 康 的 人 際 關 係、掌 握 重 要 的 生 活 技 能 和 應 對 不 良 行 為 的 方 法 等,這 些 既 是 促 進 健 康 人 生,亦 是 成 為 良 好 公 民 的 重 要 學 習 元 素。其 次,課 程 幫 助 學 生從社會一份子的角度來了解本地、國家和世界的經濟活動和社會體系的 運 作 及 其 之 間 的 相 互 關 係,明 白 香 港 與 國 家 的 發 展 一 直 相 輔 相 成,密 不 可 分, 尤 其 是 香 港 擁 有「 背 靠 祖 國、聯 通 世 界 」的 獨 特 優 勢,需 要 積 極 提 升 發 展 動 能,做 好 國 家 與 世 界 各 國 互 聯 互 通 的 橋 樑。此 外,國 家 自 改 革 開 放 以 來,經 濟 有 長 足 的 發 展,人 民 生 活 得 到 大 幅 改 善,並 積 極 參 與 國 際 事 務。學 生 作 為 社 會 及 國 家 的 一 份 子,有 需 要 認 識 國 家 及 本 地 社 會 經 濟 發 展 和 成 就,以 及 國 家 參 與 國 際 事 務 的 情 況,思 考 他 們 在 未 來 可 擔 當 的 角 色,為 國 家 發 展 作 出 貢 獻, 並 透 過 學 習 有 關「 聯 通 世 界 」的 課 題,例 如「 香 港 經 濟 高 度 外 向 型 和 開 放的特徵」 、 「經濟全球化」 、「世界貿易」 、 「國家參與國際事務」 、「國際合作 應 對 全 球 性 問 題 」等,培 養 對 當 代 世 界 的 課 題 的 關 注,拓 闊 世 界 視 野。總 的 來 說,課 程 加 強 學 生 對 國 家 和 本 地 的 經 濟 和 社 會 事 務 的 認 識,讓 他 們 在 學 習 過 程 中 應 用 所 學 及 發 展 技 能,培 養 正 確 的 價 值 觀、態 度 和 行 為,以 成 為 有 識 見 及 負 責 任 的 公 民,為 國 家 和 社 會 的 福 祉 作 出 貢 獻,故 稱 為「 公 民、經 濟 與 社 會 」。 5. 課程主要修訂 專責委員會提出主要修訂如下:  修 訂「 課 程 宗 旨 」和「 學 習 目 標 」, 突 顯 個 人 在 社 會 的 角 色 和 責 任 , 加 強 幫助學生認識國家及培養國家觀念,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養成 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有識見和負責任的公民;  萃 取 現 行 課 程 29 個 單 元 的 必 須 學 習 內 容 , 重 新 組 合 成 為 12 個 單 元 , 並 加 入 適 時 的 課 題 , 以 及 刪 除 過 時 及 重 複 的 內 容 ( 圖 2, 頁 5);  突顯課程包含的價值觀教育學習元素,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達致全人發展;  加 強 《 憲 法 》、《 基 本 法 》 和 國 情 教 育 學 習 元 素 , 幫 助 學 生 全 面 認 識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 以 及 國 家 的 經 濟 制 度 和 政 治 體 制 , 讓 他 們 更 了 解 國 家 的現況和發展路向;  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學習元素,幫助學生了解維護國家安全是國家公民的 責任,加強他們的守法意識,並提升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 加強理財教育學習元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正確的理財知識、方法和 技巧,同時建立對金錢恰當的價值觀和態度,培養理財素養;以及  建基於小學課程的學習及加強與高中學習的銜接,為高中學習提供所需 3 的 初 中 學 習 經 歷 ( 圖 3, 頁 6)。 教 育 局 建 議 公 民、經 濟 與 社 會 課 程 於 2024 年 9 月 在 全 港 學 校 的 中 一 級 全 面 推 行,亦 鼓 勵 學 校 考 慮 在 2023 年 9 月 試 行 新 課 程。教 育 局 會 在 不 同 方 面 就 新 課 程 向 學 校 提 供 支 援 , 包 括 中 一 至 中 三 支 援 教 材( 中 、 英 文 版 ), 以 及 教 師 培 訓 課 程 (包 括 研 討 會 及 工 作 坊 ),向 學 校 介 紹 如 何 有 效 使 用 上 述 教 材,輔 以 現 行 教 科 書 於 2023 年 施 教 新 課 程 。 4 圖 2: 整 體 課 程 重 組 方 法 ( 從 29 個 單 元 重 新 組 合 成 12 個 單 元 ) 5 圖 3: 公 民 、 經 濟 與 社 會 課 程 與 小 學 課 程 和 高 中 課 程 的 銜 接 6 6. 課程宗旨 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的宗旨是: (a) 幫 助 學 生 正 面 認 識 自 己,提 升 能 力 以 應 付 日 常 和 未 來 的 挑 戰,把 握 機 遇, 並追求目標及實踐抱負; (b) 培 育 學 生 成 為 有 識 見 及 負 責 任 的 公 民 , 尊 重 法 治 、 認 同 國 民 身 份 , 並 為 社會和國家的福祉作出貢獻; (c) 加 強 學 生 對 國 家 和 本 地 的 經 濟 和 社 會 事 務 的 認 識 , 培 養 家 國 情 懷 ; (d) 幫 助 學 生 了 解 國 家 , 加 強 國 家 觀 念 和 對 國 家 的 歸 屬 感 ; 以 及 (e) 培 養 學 生 對 本 地、國 家 及 當 代 世 界 的 課 題 的 關 注,明 白 我 國 及 其 他 國 家 如何透過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拓闊世界視野。 7. 學習目標 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的學習目標是幫助學生: 知識和理解方面 (a) 根 據 正 確 、 建 基 於 事 實 的 資 訊 進 行 討 論 , 以 對 課 題 建 立 整 全 、 客 觀 的 認識; (b) 了 解 、 接 納 、 欣 賞 自 己 和 別 人 , 過 健 康 、 積 極 、 有 意 義 的 生 活 ; (c) 了 解 個 人 在 社 會 和 國 家 的 角 色 和 權 責 , 包 括 尊 重 法 治 、遵 守 法 律 、 履 行 公民責任; (d) 掌 握 正 確 的 個 人 理 財 知 識 ; (e) 了 解 政 府 管 理 公 共 資 源 的 基 本 原 則 和 公 共 財 政 政 策 ; (f) 了 解 國 家 和 香 港 經 濟 的 特 點 和 概 況 ; (g) 明 白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憲 法 》(《 憲 法 》) 和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 基 本 法 》) 共 同 構 成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 並 了解《基本法》規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基本特點; (h) 了 解 國 家 政 治 體 制 的 基 本 特 點 ; (i) 認 識 國 家 安 全 的 含 意 , 明 白《 香 港 國 安 法 》對 維 護 國 家 安 全 的 重 要 性 ; (j) 了 解 世 界 各 地 之 間 的 聯 繫 和 相 互 依 存 的 關 係,明 白 應 對 全 球 性 問 題 需 要 各國互相合作; 技能方面 (k) 建 基 小 學 階 段 的 學 習 , 進 一 步 發 展 各 種 生 活 技 能 ; (l) 反 思 個 人 行 為 , 持 守 和 踐 行 正 確 價 值 觀 , 加 強 自 我 改 進 的 能 力 ; (m) 發 展 維 持 良 好 人 際 關 係 的 技 能 ; (n) 發 展 處 理 和 詮 釋 與 經 濟 表 現 指 標 和 趨 勢 相 關 的 數 據、統 計 表 及 資 料 的 能 力; 7 (o) 對 配 合 課 程、已 成 熟 的 當 代 課 題 作 出 具 識 見 的 分 析 及 合 乎 法 理 情 的 判 斷; (p) 發 展 和 綜 合 應 用 各 項 共 通 能 力 , 包 括 溝 通 能 力 、 數 學 能 力 、 運 用 資 訊 科 技 能 力、自 我 管 理 能 力、自學 能 力、協 作 能 力、慎 思 明 辨 能 力、創 造 力 和解決問題能力。 價值觀和態度方面 (q) 重 視 家 庭 的 價 值 ; (r) 理 解 、 尊 重 和 欣 賞 不 同 的 文 化 、 觀 點 及 生 活 方 式 , 支 持 多 元 共 融 社 會 的 發展; (s) 發 展 和 培 養 恰 當 的 金 錢 價 值 觀 和 理 財 態 度 ; (t) 關 心 社 會 , 以 理 性 、 守 法 和 負 責 任 的 態 度 服 務 社 區 , 以 及 在 日 後 為 社 會 的建設和發展作出貢獻; (u) 認 同 國 民 身 份 , 加 強 國 家 觀 念 , 關 心 國 家 發 展 , 以 及 在 日 後 為 國 家 的 建設和發展作出貢獻; (v) 具 備 世 界 視 野 , 關 心 人 類 共 同 福 祉 ; 以 及 (w) 建 立 正 確 的 價 值 觀 和 態 度 ,成 為 對 社 會 、 國 家 和 世 界 有 認 識 、 負 責 任 的 公民。 8. 課程架構 公 民、經 濟 與 社 會 課 程 是 以 現 行 生 活 與 社 會 課 程 作 為 藍 本,對 現 行 課 程 內 容 進 行 重 組 和 更 新。公 民、經 濟 與 社 會 課 程 保 持 現 行 課 程 的 設 計 原 則。課 程 涵 蓋 範 疇 一 「 個 人 與 群 性 發 展 」、 範 疇 五 「 資 源 與 經 濟 活 動 」 及 範 疇 六 「 社 會 體系與公民精神」的必須學習內容,以達致課程的宗旨和學習目標。 公 民、經 濟 與 社 會 的 課 程 架 構 羅 列 課 程 的 設 計 原 則、課 程 的 必 須 學 習 內 容、 單 元 的 組 成 部 分、單 元 編 排 及 建 議 課 時 分 配,以 及 學 習 成 果。學 校 及 教 師 在 推 行 公 民、經 濟 與 社 會 課 程 時 應 參 考 本 課 程 架 構,並 安 排 適 當 的 學 與 教 及 評 估活動以支援學生學習。 課程設計原則 公 民、經 濟 與 社 會 課 程 根 據《 生 活 與 社 會 課 程 指 引( 中 一 至 中 三 )》 ( 2010)、 《 中 學 教 育 課 程 指 引 》( 2017)、《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課 程 指 引 ( 小 一 至 中 六 )》( 2017)、《 小 學 常 識 科 課 程 指 引 ( 小 一 至 小 六 )》( 2017)、 《 公 民 與 社 會 發 展 科 課 程 及 評 估 指 引 (中 四 至 中 六 )》( 2021)、《 小 學 教 育 課 程 指 引 》( 試 行 版 )( 2022) 等 文 件 的 主 要 建 議 發 展 出 以 下 的 設 計 原 則 :  建基於學生以往的學習經歷,為學生邁向下一個學習階段作好準備;  確 保 學 生 掌 握 必 須 的 知 識,並 從 不 同 角 度 了 解 本 身 生 活 和 身 處 的 社 會;  配合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以及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需要;以及 8  提 供 機 會 讓 學 生 在 學 習 過 程 中 建 構 知 識 和 發 展 技 能,培 養 正 確 的 價 值 觀 和態度,實踐所學。 課程的必須學習內容 課 程 的 必 須 學 習 內 容 為 學 校 推 行 公 民、經 濟 與 社 會 課 程 提 供 指 引,確 保 學 校 課 程 能 充 份 及 適 當 地 涵 蓋「 個 人 與 群 性 發 展 」 、「 資 源 與 經 濟 活 動 」及「 社 會 體 系 與 公 民 精 神 」三 個 範 疇 必 須 學 習 的 內 容,從 而 達 致 課 程 的 宗 旨 和 學 習 目 標。課程的必須學習內容羅列如下: 1. 影響青少年個人成長的因素,以及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與 範疇一 正確價值觀 「個人與群性 2. 與家人、朋友及社會上不同背景人士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發展」 3. 戀愛的內涵及其與性的關係 4. 影響運用個人資源的主要因素 5. 香港的經濟表現、勞工的就業情況,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 範疇五 政府在經濟方面的角色和政策 「資源與經濟 6. 國家經濟的概況、促進其經濟發展的因素,以及香港與內 活動」 地緊密的經濟關係 7. 世界性經濟活動及議題(例如經濟全球化)和相關組織的 工作 8. 《憲法》和《基本法》的重要性、特區政府的組成與運作、 範疇六 市民的身份和權責,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 「社會體系與 9. 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參與國際事務、國民生活概況,以 公民精神」 及國家公民的意識和素養 10. 全球化的現象,以及透過國際合作以促進人類的共同福祉 單元的組成部分 公 民 、 經 濟 與 社 會 課 程 包 含 12 個 單 元 , 學 校 應 按 照 建 議 的 教 學 進 程 於 每 學 年教授 4 個單元。 每個單元由「單元簡介」和「單元內容列表」組成:  「 單 元 簡 介 」指 出 學 生 在 小 學 階 段 已 掌 握 的 相 關 知 識 基 礎、說 明 該 單 元 的 每 一 部 分 教 學 重 點,包 括 知 識、技 能 和 價 值 觀 和 態 度,以 及 說 明 完 成 該單元後學生的學習成果。  「 單 元 內 容 列 表 」詳 細 說 明 該 單 元 每 一 個 教 學 重 點 , 並 加 入 例 子 、 備 註 和 說 明,以 及 為 單 元 每 一 個 部 分 設 定 建 議 教 學 時 數,讓 教 師 能 清 楚 了 解 單元的學習範圍,以及其深度和廣度。 9 整體單元編排及建議課時分配 公 民、經 濟 與 社 會 課 程 每 年 的 總 課 時 為 33小 時( 即 約 50節,每 節 40分 鐘 的 課 堂),中 一、中 二 和 中 三 的 課 時 分 配 大 致 相 等,各 佔 50節。課 程 涵 蓋 範 疇 一、 五 及 六 的 必 須 學 習 內 容 , 各 範 疇 的 課 時 分 配 大 致 相 等 , 各 佔 50節 。 公 民、經 濟 與 社 會 課 程 的 單 元 編 排 是 經 過 專 責 委 員 會 詳 細 考 慮 及 討 論,確 保 課 程 內 容 能 配 合 學 生 的 年 齡、心 智 成 熟 程 度、能 力 水 平、興 趣、前 備 知 識 等, 讓 學 生 能 循 序 漸 進 地 學 習。因 此,學 校 應 按 照 公 民、經 濟 與 社 會 課 程 的 單 元 編排在各級施教,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建議 建議 建議 中一 中二 中三 課節 課節 課節 單元 1.1 18 單元 2.1 7 單元 3.1 9 自我理解與 跨越成長挑戰 合乎情禮的 生活技能 親密關係 單元 1.2 12 單元 2.2 15 單元 3.2 21 人際關係與 香港特區的管治 國家經濟概況及 社會共融 世界貿易 單元 1.3 10 單元 2.3 8 單元 3.3 12 理財教育 香港的公共財政 國家的政治體制和 國家參與國際事務 單元 1.4 10 單元 2.4 20 單元 3.4 8 權利與義務 香港的經濟表現及 世界應對 人力資源 全球性問題 各級總建議課節: 50 50 50 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單元的詳細介紹(請參閱以下內容) 10 單元 1.1 自我理解與生活技能 學生的前備知識和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須正面認識、接納和欣賞自己,提升自尊和確立自信以及掌握重要的生活技能,讓他們更積極和有信心地把握機遇及應對成長過程 遇到的挑戰。學生在小學階段已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均衡飲食、恆常運動、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等;其中在常識科已學習的相關課題 包括「基本的個人衞生習慣」、「食物、運動及休息對健康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的能力」、「健康的生活方式」、「處理壓力及挫 折」、運用和管理時間和金錢等。在這基礎之上,初中學生將進一步學習不同的生活技能,當中以本單元所包括的情緒管理、時間管理、媒體和資訊 素養、生涯規劃,以及單元 1.3 的理財教育尤能回應學生的成長需要,是學生在此階段需要掌握的重要生活技能。本單元旨在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及健 康的生活方式,促進身心均衡發展及提升抗逆力,以應對在成長過程遇到的挑戰,包括可能面對的困難、挫折、誘惑和陷阱,並以樂觀、堅毅和積極 的態度,把握不同的機遇,為個人和群體打造更美好的將來。 單元內容 本單元共包括兩個部分。在第一部分,學生將會學習從不同角度認識,接納、欣賞和愛惜自己,逐步建構正面的自我概念、提升自尊和確立自信。在 第二部分,學生會學習如何掌握不同的生活技能,並以正面積極的態度,於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當中包括(1)情緒管理,學習應對壓力和焦慮; (2)時間管理,學習規劃作息時間;(3)媒體和資訊素養,學習查證資訊的準確性和判斷資訊的可信性,知道如何選擇具公信力的媒體和客觀持平 的資訊,明白媒體的立場會影響其對事件的報道、觀點和取態,並警惕不實資訊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教師須提醒學生網絡世界不是毫無監管的, 學生需了解如何正確地、安全地、合乎道德地及合法地使用媒體和資訊科技,明白不當使用網絡對個人和社會大眾的影響,並提高對國家安全(網 絡安全)和守法的意識;以及(4)生涯規劃,學習訂立目標,發展興趣、能力、志向和潛能,為升學及未來發展作好規劃和準備,把握個人成長和 社會發展的機遇,為自己的人生及社會的共同福祉努力奮鬥。 學習成果 完成本單元後,期望學生能夠:  認識、接納和欣賞自己、建立正面的自我概念、提升自尊和確立自信;  掌握重要生活技能,建立積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身心均衡發展及提升抗逆力,以樂觀、堅毅和積極的態度把握不同的機遇和應對成長的各 種挑戰;  培養媒體和資訊素養,正確地、安全地、合乎道德地及合法地使用媒體和資訊科技,明白不當使用網絡對個人和社會大眾的影響,並提高對國家 安全(網絡安全)和守法的意識; 11  了解和發展自己的興趣、能力、志向和潛能,為升學及未來的發展作規劃,把握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機遇,為自己的人生及社會的共同福祉努 力奮鬥;以及  培養感恩珍惜、謙遜欣賞、樂觀堅毅和慎思明辨的價值觀和態度。 12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單元 1.1 自我理  青少年透過認識自己、提升自尊和確立自信以促進健康成長(4 節) - 自我管理能力 - 堅毅 解與生活技能 - 自我概念、自尊和自信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 肯定和持守自我 - 責任感 (18 節) - 建立正面的自我概念、提升自尊和確立自信的方法 價值 - 守法  加強青少年的生活技能,建立積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身心均衡發展  確立自信 - 勤勞 及提升抗逆力,以樂觀、堅毅和積極的態度把握不同的機遇,為個人和群  展現抗逆力和適 - 尊重他人 體打造更美好的將來,並應對個人成長的挑戰,包括可能面對的困難、挫 應力 - 承擔精神 折、誘惑和陷阱。青少年須掌握的生活技能包括:(14 節)  恰當地表達和抒 - 珍惜生命 - 情緒管理 發情緒 - 個人獨特性 正面和負面情緒  定立目標,檢視 - 自律 恰當地表達情緒對個人、人際關係及社會的效益 進度 - 自省 處理焦慮與壓力(包括做適量運動;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例如 - 運用資訊科技的能 - 樂觀 群體活動、藝術活動;閱讀有益的書籍和文章;尋求協助,例如 力 - 積極 與學校社工傾談等)  查證及判斷資訊 - 慎思明辨 面對失敗與挫折,學習感恩珍惜、謙遜欣賞,從失敗中學習 的準確性和可信 - 上進心 - 時間管理 性 - 感恩 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 主動尋求協助 - 謙遜 有效的時間管理策略 - 欣賞 - 媒體和資訊素養 媒體在我們生活的角色 媒體資訊帶來的效益及危機 媒體和資訊素養的重要性  媒體和資訊素養的內涵  審慎及理性地檢視、分析和評估資訊內容  選擇具公信力的媒體和客觀持平的資訊  保持理性思考,不受情緒影響作出錯誤判斷或不當行為 (例如輕易地相信和轉發一些未經核實的資訊)  正確地、安全地、合乎道德地及合法地使用媒體(尤其是社 交媒體)和資訊科技有助維持網絡有序運作、維護社會穩 定,並提高對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和守法的意識 13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 生涯規劃 了解和發展個人的興趣、能力、志向和潛能 初步認識就業趨勢及相關的進修機會和認可資歷 嘗試制定短期和長期的人生目標,把握機遇,應對未來的挑戰, 為自己的人生及社會的共同福祉努力奮鬥 14 單元1.2 人際關係與社會共融 學生的前備知識和能力 學習和發展健康的人際關係對青少年的群性發展非常重要。學生在小學階段已初步掌握家庭和學校對個人的重要性,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其 中在常識科學習到與人際關係相關的課題包括「與家人和朋友相處」、「表達感受與情緒方面的需要,及其對自己與他人的影響」、「解決日常生活 紛爭的技巧」、「增進人際關係及自我肯定的技巧」、「在日常生活中,處理和減低危機的策略」,以及持守關愛共融的正面態度等。在初中,學生 需要進一步學習與不同背景人士相處的方法和技巧,並發展正確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 單元內容 本單元共包括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學生會學習家庭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處理人際衝突的技巧,與家人維持和諧關係及提升家庭凝聚力的方法。 在第二部分,學生會學習掌握建立與維持朋輩關係的技巧,應對朋輩壓力的原則和方法。在第三部分,學生會學習與不同背景人士相處時應有的態 度和表現包括尊重、包容和欣賞大家不同之處、從多角度設身處地考慮和體諒他人的處境及感受,互相包容接納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對別人 的尊重和關懷,共同建立多元共融的社會。 教師在教授本單元時應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內外的多元學習活動,讓他們不斷拓寬眼界,認識和尊重不同人或有不同的價值觀,以不帶偏見和具同理 心的態度與人相處,實踐良好行為,共建和諧關愛、多元共融的社會。 學習成果 完成本單元後,期望學生能夠:  了解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轉變的角色及需要肩負更重的責任;  認識在成長階段中需要處理的各種人際關係,包括自己與家庭成員、朋輩及社會上不同背景人士的關係;  掌握建立與維持和諧人際關係的技巧;  掌握處理人際衝突的技巧;  認識社會共融的重要性,共同建立多元共融的社會;以及  發展尊重、包容、關愛、同理心等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並於生活中實踐。 15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單元 1.2 人際關  青少年與家人維持和諧關係(4 節) - 溝通能力 - 關愛 係與社會共融 - 家庭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 運用適當的溝通 - 同理心 (12 節) - 導致家庭衝突的原因及處理衝突的技巧 形式表達意見和 - 守法 - 提升家庭凝聚力的方法及青少年可以負起主動積極的角色 感受 - 尊重他人  青少年透過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以促進其個人成長和發展(4 節)  與別人商討,解 - 尊重不同的生活 - 友誼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決問題 方式、信仰及見 - 友誼的建立和維繫 - 慎思明辨能力 解 - 面對朋輩或從眾壓力的原則(包括慎思明辨、守法)和方法(包括離  辨識問題的關鍵 - 孝順 開現場、尋求協助) 所在 - 勇氣  青少年攜手共建多元共融的社會(4 節)  明白資料的觀點 - 自省 - 社會多元共融的正面效益及失去社會共融的後果 或受他人的價值 - 信任 - 與不同背景人士(例如傷健之間,不同職業、族裔、宗教信仰等)相 取向影響 - 真誠 處時應有的態度和表現(例如尊重、包容、關愛、欣賞、同理心)  承認個人限制, - 思想開闊 - 青少年共同建立多元共融的社會(例如在學校層面促進團結和諧校 以及思考過程中 - 包容 園,在社區層面關懷弱勢社群) 可能存在的缺失 - 理性 或錯誤 - 積極 - 整全性思考能力 - 感恩  分析及比較不同 - 珍惜 方案、調和對立 - 欣賞 意見以化解衝突 - 摒棄偏見 16 單元1.3 理財教育 學生的前備知識和能力 理財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理財素養,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理財知識、方法和技巧,並建立恰當的金錢價值觀和理財態度。在小學階段,學生透過 不同科目(例如常識科、數學科)和跨課程的形式(例如結合班主任課、價值觀教育活動等)學習理財,當中常識科的相關學習內容包括「知道怎樣 作出明智的消費抉擇」(例如明白消費者的權利與義務、選擇消費品的因素)、「運用和管理金錢」(例如編訂適當使用金錢的計劃、善用金錢:利 是錢和八達通的運用),以及「善用資源及實踐綠色生活」(例如源頭減廢、節約資源),結合在數學科中不同課題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可靈活地將 理財知識和技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舉例來說,學生在常識科學習「知道怎樣作出明智的消費抉擇」課題時,結合數學科「貨幣」和「四則運 算」的學習內容,學生可透過進行購物活動,學會初步分辨「需要」和「想要」的分別,並培養正確的消費態度;又例如學生在數學科學習「圓形 圖」的課題時,結合常識科「運用和管理金錢」的學習內容,學生可透過製作圓形圖顯示如何分配零用錢的運用,學習規劃開支和儲蓄,並藉此學習 訂立儲蓄目標和培養良好的儲蓄習慣。學生在小學階段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均為他們在初中進一步學習理財奠下基礎。 單元內容 本單元共包括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學生除了學習如何作出知情、理性及負責任的金錢管理決定和行為外,亦要了解借貸須承擔的責任、代價和 風險。雖然學生在初中階段理應無須借貸,但他們在此階段亦要明白,若日後需要透過借貸以達成人生不同階段的目標(例如進修、置業),也要慎 重考慮(包括認真審視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還款能力,以及細閱借貸條款和計算貸款的利息開支)。同時,學生要明白儲蓄的重要性並培養儲蓄的習 慣,以及初步認識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的一般理財服務(例如存款、保險、貸款、投資1等),從而建立財富增值的概念,並為日後運用儲蓄進 行投資做好準備。他們亦須明白投資涉及風險,更不應相信聲稱具有「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以免墮入投資陷阱。此外,學生也要明白必須以合 法正當的方式獲取報酬,並提防聲稱可不勞而獲的賺錢方法的陷阱。最後,學生亦應明白金錢不但可作滿足個人的消費,也可用來幫助社會上有需 要的人,從而建立關愛別人的價值觀。 在第二部分,學生會學習網上消費的注意事項。隨着互聯網的普及,網上消費漸成潮流。學生在享受網上購物帶來的便利之餘,亦需注意網上消費 的各種潛在風險和陷阱,並提高對網絡安全2的意識,避免受騙;在進行網上購物和交易時,除了合法、自律和節制,更要注意保障個人資料和尊重 知識產權,並提高對面臨網絡基礎設施安全隱患和網絡犯罪等威脅的警覺性;此外,亦要避免過度消費而導致負債。 1 教師只須簡單指出常見金融產品(例如股票和債券)及其所涉及的風險與回報高低,無須深入介紹相關金融產品的詳細特徵。 2 教師在教授此部分時,應幫助學生了解正確使用互聯網對社會正常運作的重要性,以及正常運作的網絡對社會有序運作(例如網上購物、金融服務等)亦息息相 關,從而讓學生認識不當使用網路甚或網絡犯罪而引致對社會大眾的影響。 17 學生除了從個人角度學習如何理性和負責任地使用金錢外,在第三部分,他們亦會從社會角度學習實踐綠色消費可如何減少浪費、愛護環境和善用 地球資源,並透過鼓勵學生實踐綠色消費,培育他們的環保意識和公民責任。 學習成果 完成本單元後,期望學生能夠:  認識金錢的各種用途,並作出知情、理性及負責任的金錢管理決定和行為;  明白儲蓄的重要性,並培養儲蓄的習慣;  明白借貸需要承擔的責任、代價和風險;  明白審慎理財的重要性及在貸款前須作慎重考慮;  認識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的一般理財服務;  建立財富增值的概念,明白投資涉及風險,以及了解投資時要平衡風險與回報;  明白必須以合法正當的方式獲取報酬,並提防一些聲稱可不勞而獲的賺錢方法;  了解和意識到網上消費的潛在風險和陷阱,提高對網絡安全的意識; 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綠色消費,以助減少浪費、愛護環境和善用地球資源;以及  發展和培養恰當的金錢價值觀和理財態度,包括理性、責任感、關愛、勤勞、珍惜等。 18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單元 1.3 理財教  作出知情、理性及負責任的金錢管理決定和行為時的考慮因素(6 節) - 整全性思考能力 - 關愛 育(10 節) - 金錢的各種用途(包括消費、儲蓄、投資、捐贈)  分析及比較消費 - 責任感 - 消費項目的優次排序和預算,並作出取捨,尤其避免過度消費 項目、作出優次 - 勤勞 - 借貸3需承擔的責任、代價和風險(例如借貸需承擔償還本金和利息的 排序及取捨、懂 - 守法 責任、繳付利息的代價、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欠債帶來的心理壓力 得量入為出、實 - 誠信 等) 踐綠色消費 - 理性 - 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一般理財服務(例如存款、保險、貸  從多角度評估各 - 自律 款、投資4等) 解決方案的優點 - 簡樸 - 簡單認識投資的風險與回報,以免墮入投資陷阱;提防聲稱可不勞而 和局限 - 謹慎 獲的賺錢方法 - 數學能力 - 珍惜  網上消費的注意事項(2 節)  進行數的運算, - 愛護環境 - 網上消費的潛在風險和陷阱(例如購物網站的可信性、付款方式的安 如百分率的變 - 保護自己和家人 全性、網上個人資料的保障、尊重知識產權、容易導致過度消費甚至 化,並以恰當的 - 共同福祉 負債等),藉此認識網絡犯罪和不當使用網絡對社會大眾的影響,並提 策略估算利息 - 可持續發展 高對國家安全(網絡安全)的意識 - 自我管理能力  綠色消費(2 節)  妥善管理個人資 - 提倡綠色消費的人士作出消費決定時的考慮因素(例如既考慮滿足個 源(例如金錢) 人需要,亦會顧及環境保育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並考慮保障下一代的 - 運用資訊科技的能 生活和健康) 力 - 在日常消費中實踐綠色消費  驗證及判斷資訊 的準確性和可信 性 3 包括簡單認識信用卡消費借貸。 4 學生只須簡單認識常見金融產品(例如股票和債券)及其所涉及的風險與回報高低,無須深入了解相關金融產品的詳細特徵。 19 單元1.4 權利與義務 學生的前備知識和能力 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簡稱香港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學生應從小認識到《基本法》的存在依據是源自《憲法》的授權,香 港居民的權利是受到《憲法》、《基本法》和本地法律制度的保障,以及明白需要履行公民責任。在小學階段,學生會透過不同科目(例如常識科) 和跨課程的形式(例如結合班主任課、價值觀教育活動等),學習香港居民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知道尊重法治精神和他人權利的重要性,以 及尊重及遵守《憲法》、《基本法》和本地法律的必要性;當中,常識科的學習內容尤其相關,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之處,以及尊重他人權利的 重要性」、「《基本法》對香港居民生活的重要性」、「根據《基本法》,香港居民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和「遵守法律與規則的重要性」。 香港作為國家一份子,有責任為國家實現富強而努力;而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確保「一國兩制」的實踐朝着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是每個香港人 應有的義務。學生從小需要對《憲法》有所認識。透過小學課程,特別是小學常識科5,學生認識《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性文件,是國 家根據《憲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以保障國家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實施,包括「一國兩制」、「港人 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實施,並且明白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 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學生自小培養國民身分認同,自覺尊重並維護國家的根本制度,從而正確了解維持香港自身的獨特地位和優勢能確保「一國 兩制」的實踐朝着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 單元內容 本單元共包括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學生會認識《憲法》第二章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重點,以及知道《基本法》第十一條指出:「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會、經濟制度,有關保障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 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本法的規定為依據。」 第二部分的學習重點是《基本法》規定的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學生需明白「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是香港社會制度的基石,「一國」是實 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根本;沒有「一國」 ,就沒有「兩制」,《基本法》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性文件所確保的法治原則(包括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須守法、政府和所有公務人員的權力均來自法律、獨立的司法權),從而明白法治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此外,學生要明白身 處一個法治社會,他們的權利和自由得到《憲法》、《基本法》和本地法律制度的保障,並同時需要負上遵守《憲法》、《基本法》和法律的責任。 學生要明白享用權利和自由時亦同時附有責任,行使權利並不是全無限制,需要顧及社會的整體利益,例如經法律規定,為尊重他人的權利或名譽, 5 常識科的相關課題包括「《基本法》的由來與『一國兩制』 」和「 《基本法》的憲制背景與『一國兩制』」及《常識科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 。 20 或保障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衞生或風化,政府得對有關權利的行使予以某種限制,而學生也要了解遵守相關規限的必要性,並明白其對保 持社會安定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在本單元第二部分學生已學習《基本法》規定的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當中包括《基本法》第三十九條,應已明白與權利和義務相關的國際協 議如何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6。在第三部分,學生將進一步認識與兒童權利、消除偏見和歧視相關的國際協議(包括《兒童權利公約》、《消除一 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和《殘疾人權利公約》7)中的權利和義務的重點8,以及明白《基本法》對國際協議 如何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所作出的規定。 學習成果 完成本單元後,期望學生能夠:  認識《憲法》第二章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重點;  明白《基本法》第十一條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會、經濟制度,有關保障居民的 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本法的規定為依據。」;  了解《基本法》及其確保的法治原則如何保障香港居民的權利和自由,以及規範香港居民有遵守法律的義務,並明白法治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 了解良好公民的責任及重要性,當中包括享用權利和自由時亦同時附有責任,要尊重他人的權利,並顧及社會的整體利益,包括國家安全、公共 安寧、公共秩序、公共衞生或風化的考慮,以及了解遵守相關的法律規限的必要性,並明白其對保持社會安定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 明白《基本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的國際協議,中央人民政府可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情況和需要,在徵詢香港 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決定是否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  加強守法和尊重法治的意識,認同遵守法規是公民的基本責任,懂得守法,並付諸實行,從而保障社會上大眾的利益,促進彼此和諧共處;以及  認同國民身份,擁護「一國兩制」的實踐,自覺尊重並維護國家的根本制度,從而正確了解維持香港自身的獨特地位和優勢能確保「一國兩制」 的實踐朝着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 6 《基本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 《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和國際勞工公約適用於香港的有關規定繼續有效,通過香 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予以實施。香港居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除依法規定外不得限制,此種限制不得與本條第一款規定抵觸。」 7 中國政府在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前去信聯合國秘書長,通知秘書長,《兒童權利公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於 1997 年 7 月 1 日起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國家在 2007 年簽署《殘疾人權利公約》後,中國政府於 2008 年 8 月 1 日向聯合國秘書長作出聲明,指出該公約適 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 8 學生只需簡單認識相關的國際協議,毋須記誦條文內容。 21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單元 1.4 權利與  《憲法》第二章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3 節) - 慎思明辨能力 - 國民身份認同 義務(10 節) - 基本權利的重點9  分析權利和義務 - 人權與責任 - 義務的重點10 的重要性 - 守法 - 在「一國兩制」的方針下,根據《憲法》,《基本法》作出特別規定  分析相關國際協 - 尊重法治 《基本法》第十一條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 議背後的社會價 - 尊重他人 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會、經濟制度,有關 值 - 平等 保障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 - 公義 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本法的規定為依據。」 - 自由  《基本法》規定的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及其確保的法治原則(4 - 共同福祉 節) - 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 法治原則(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須守法、政府和所有公 務人員的權力均來自法律、獨立的司法權)如何保障香港居民的權利 和自由,規範他們有遵守法律的義務,以及法治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 享用權利和自由同時附有責任,行使權利不是全無限制的,需尊重他 人的權利,顧及社會的整體利益,以及遵守法律規限(例如經法律規 定,為尊重他人的權利或名譽,或保障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 衞生或風化,政府得對有關權利的行使予以某種限制) 以保護公共秩序和公共衞生作為例子,讓學生明白享用權利和自 由同時附有責任,從而了解保障人權和自由與維護國家安全的關 係,並認同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9 《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的重點包括(1)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2)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4)有言論、出版、集會、 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5)有宗教信仰自由;(6)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住宅不受侵犯;(7)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8)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 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9)有勞動的權利,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10)有受教育的權利;(11)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 活動的自由;以及(12)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10 《憲法》規定的公民義務的重點包括(1)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2)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 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3)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4)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社會公德; (5)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6)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 的神聖職責;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7)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以及(8)有勞動的義務。 22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 《基本法》規定國際協議如何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透過有關的國際協 議認識與兒童權利,以及消除偏見和歧視相關的權利和義務(3 節) - 《基本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的國際 協議,中央人民政府可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情況和需要,在徵詢香 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決定是否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 - 兒童權利及在行使一些權利時所受的限制11 - 與消除偏見和歧視相關的權利和義務12 11 兒童權利及相關限制包括(1)兒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後均需要特殊的保護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適當保護; (2)有基本的生存權利,如充足 的食物、房屋、清潔食水、基本的醫療服務等; (3)有權接受正規教育、享受閒暇及文化活動,認識自身權利; (4)有權免受任何形式的虐待、疏忽照顧和剝削; (5)有自由發表言論、結社及和平集會的權利;經法律規定,為尊重他人的權利或名譽,或保障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衞生或風化,政府得對有關權利的 行使予以某種限制;以及(6)有權受到保護,以免受經濟剝削和從事任何可能妨礙或影響兒童教育或有害兒童健康或身體、心理、精神、道德或社會發展的工作。 12 與消除偏見和歧視相關的權利和義務包括(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權不受任何歧視地享有法律給予的平等保護和平等權益; (2)促進多元共融的措施, 包括促進查明和消除阻礙,實現無障礙環境; (3)遵守相關的法律規限;以及(4)尊重和接納不同的人,積極融入社會,促進社會和諧。 23 單元 2.1 跨越成長挑戰 學生的前備知識和能力 學生要建立正面、積極、健康的生活,培養良好的行為和熱心公益的習慣,克服各種成長的挑戰,以迎接成長過程中的機遇。學生透過在小學常識 科、班主任課、價值觀教育活動等學習「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使用有害物質及吸食毒品的禍害」等課題,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明白到 不良行為的禍害,初步學會如何堅拒賭博、吸毒、吸煙、飲酒和性的要求。當學生升上初中後,隨著生活圈子的擴闊,認識更多不同的人,他們有更 多機會面對不良行為的誘惑和陷阱。因此,他們要更深入及牢固地掌握群體生活(例如學校和社會)的規範,凡事三思而後行,不輕易受朋輩影響。 在初中階段,學生將進深認識相關課題,包括認識青少年染上不良行為的常見原因、可能帶來的法律後果及重回正軌的方法。教師可運用學生在單 元1.1已掌握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包括如何建立正面的自我概念、培養正面情緒和處理焦慮與壓力的策略、自我管理能力等)為基礎,並引導學生連 繫單元1.2「人際關係與社會共融」的學習內容,應用處理朋輩或從眾壓力的原則和方法,深化及鞏固所學,以助學生審慎擇友,避免受到損友或社 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單元內容 在本單元,學生將認識健康、有意義的生活和樂觀、堅毅、積極、正面信念的重要性,及其在抵擋誘惑和堅拒不良行為的相關作用。在這些基礎之 上,學生將概括認識青少年不良行為(尤其是成癮行為)的特徵,青少年染上此等行為的原因,對自己、家人、朋友及社會帶來不可挽回的嚴重後 果,以及透過健康的群體活動、體育活動和公益服務來發展才能,從而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遠離不良行為。教師須幫助他們掌握預防及應對不良 行為的有效方法(例如向家人、社工、師長求助),以助他們遇到困難、誘惑和陷阱時,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保護自己,並堅守正確價值觀,遵守 法律,拒絕不良行為,建立豐盛人生。 學習成果 完成本單元後,期望學生能夠:  認識健康和有意義的生活,並明白樂觀、堅毅、積極、正面信念對建立豐盛人生的重要性;  審慎擇友,主動結交更多益友;  認識青少年不良行為(尤其是成癮行為)的特徵;  認識青少年染上不良行為的原因;  了解不良行為帶來的嚴重後果,包括影響前途和需承擔的法律後果;  警惕和拒絕不良行為; 24  掌握預防不良行為及重回正軌的方法;以及  培養自律、負責任、守法等正確價值觀、態度和行為。 25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單元 2.1 跨越成  青少年培養正確價值觀及自我管理能力以跨越成長的挑戰,拒絕及遠離不 - 自我管理能力 - 責任感 長挑戰(7 節) 良行為(7 節)  面對不良行為 - 關愛 - 健康、有意義的生活和樂觀、堅毅、積極、正面信念對建立豐盛人 (尤其是成癮行 - 守法 生,抵擋不良行為的重要性13 為)時克己自律 - 尊重他人 豐盛人生有多元的展現,意味每個人都有豐盛人生的可能和期許  培養反思自省的 - 堅毅 發展潛能,為自己目標和他人福祉而努力,成就豐盛人生 個人習慣 - 尊重自己 在成長過程遇上挑戰和挫折是正常的,必須以正確的心態和策略 - 慎思明辨能力 - 自省 應對  識別慫恿青少年 - 自律 因無知或軟弱而訴諸於不良行為,必會毀掉豐盛人生 進行不良行為的 - 正直 以正確價值觀及自我管理能力跨越成長的挑戰,是由青少年階段 說法,以及其背 - 理性 邁向成熟成人的必經階段 後的動機 - 積極 - 青少年不良行為(尤其是成癮行為)的特徵  明白進行不良行 - 慎思明辨 - 青少年染上不良行為的原因(包括逃避現實、滿足各種慾望、受損友 為可能產生的後 - 敢於求助 影響等) 果 - 青少年染上不良行為對自己、家人、朋友和社會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 溝通能力 (包括影響前途和法律後果)  明確及堅決地拒 - 預防青少年不良行為及重回正軌的方法(包括向家人、社工和師長求 絕誘惑 助,參加輔導課程,重置價值觀和行為習慣,透過健康的群體活動、 - 整全性思考能力 體育活動和公益服務發展才能、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等)  執行重回正軌方 - 青少年不良行為包括14: 案,檢視進度及 (必須涵蓋下列三個課題) 反思 欺凌(包括網上欺凌) 性騷擾 吸毒 13 在教授本單元時,教師應該啟導學生自然連結在單元 1.1 所學,即每個人都可以建立健康正面的自我形象,不同個性和能力的人都應該有追求美好人生的期許, 以及單元 1.2 所描述的有凝聚力的家庭、互相扶持的友儕關係,好好把握個人和社會發展機遇,才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主旋律。青少年人應該警惕和拒絕一切不 良行為,以免斷送豐盛人生。 14 青少年不良行為(尤其是成癮行為)隨著社會轉變而層出不窮,教師須掌握其特徵,按現實生活處境和學生的需要作出專業判斷,讓學生透過研習教師所選取 的事例和學與教安排(例如分組研習不同成癮行為),認識不良行為(尤其是成癮行為)的特徵以及怎樣建立健康正面和有意義的生活。 26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下列是常見的青少年不良行為,教師應該在教授時按校情及學生需 要,調整以下課題的詳略程度) 吸煙(包括電子煙、加熱煙產品及草本煙) 賭博 網絡成癮(尤其是涉及色情、暴力或需要付費的網上或手機遊 戲) 沉迷色情資訊 援交 裸聊等 27 單元 2.2 香港特區的管治 學生的前備知識和能力 作為香港居民,學生從小要認識《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透過小學課程,特別是小學常識科15和跨課程的形式(例 如結合班主任課、價值觀教育活動等),學生認識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制定《基本法》,《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性文件, 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落實國家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包括「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實施。學生須明白香港特別行政 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並獲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是國家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 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 單元內容 本單元共包括三個部分。學生將更深入認識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香港回歸祖國,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建立起 以「一國兩制」方針為根本遵循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中央政府對特別行政區擁有全面管治權,這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源頭,同時中央充 分尊重和堅定維護特別行政區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權。第一部分的學習內容包括:(1)《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 (2)《憲法》和《基本法》賦予中央對香港特别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3)《基本法》所規定由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及對香港特别行政區高度自治 的監督權;以及(4)香港特別行政區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而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 在第二部分,學生將認識到《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以及《基本法》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是以行政為主 導,當中包括行政長官雙首長的職能和雙重問責制,以及行政、立法及司法機關根據《基本法》和相關法律履行職責;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既互相制 衡又互相配合,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同時,學生會認識到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的產生辦法的發展方向,當中包括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 舉制度,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落實。 在第三部分,學生將認識《憲法》對維護國家安全的規定,國家安全屬中央事權,並明白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國家安全事務有根本責 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學生會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及《香港國安法》所規限的四類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從而了 解《香港國安法》對維護國家安全(國土安全、政治安全)的重要性,並實踐「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理念。 學習成果 完成本單元後,期望學生能夠: 15 常識科的相關課題包括「《基本法》的由來與『一國兩制』 」和「 《基本法》的憲制背景與『一國兩制』」及《常識科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 。 28  了解先有《憲法》,才有《基本法》,《憲法》是母法,《基本法》是子法,《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  了解「一國」是「兩制」的基礎、是「兩制」的前提,以及《憲法》和《基本法》賦予中央對香港特别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  了解《基本法》所規定由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及對香港特别行政區高度自治的監督權;  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而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  認識《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以及《基本法》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是以行政為主導;  認識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的產生辦法的發展方向,當中包括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落實;  認識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國家安全事務有根本責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  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  了解《香港國安法》對維護國家安全(國土安全、政治安全)的重要性;  了解及實踐「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理念;以及  認同國民身份,擁護「一國兩制」的實踐,自覺尊重並維護國家的根本制度,從而正確了解維持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地位和優勢 能確保「一國兩制」的實踐朝着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 29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單元 2.2 香港特  《基本法》訂明的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5 節) - 整全性思考能力 - 國民身份認同 區的管治(15 - 《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  從多角度認識政 - 守法 節)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適用於全國, 府在制定政策時 - 尊重法治 先有《憲法》,才有《基本法》,《憲法》是母法,《基本法》是子 的現實限制 - 責任感 法16 - 公正 - 「一國兩制」的方針:「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 《憲法》和《基本法》賦予中央對香港特别行政區的全面管治 權:  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及對香港特别行政區高度自治的監督權17 【輔以《憲法》中相對應的國家機構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等的職權,讓學生了 解《基本法》的相關規定是源於《憲法》】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基本法》的規 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 和終審權  《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香港特別行政區 的政治體制的特點,以及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的產生辦法的發展方向(6 節) - 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 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 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 - 行政主導制度 16 《基本法》序言第二自然段訂明「國家決定,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以及第三自然段 訂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特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以保障國家對香港的基本 方針政策的實施」。 17 當中包括設立特別行政區、決定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組建特別行政區政權機構、管理與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管理特別行政區的防務、任命行政長 官和主要官員、對特別行政區立法的備案審查、修改和解釋《基本法》等方面的憲制權力。 30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行政長官雙首長的職能18和雙重問責制19,以及行政長官的職權是 領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法案、決定政府政策等20,展現香 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是以行政為主導 《基本法》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是以行政為主導,行 政、立法及司法機關根據《基本法》和相關法律履行職責;行政 機關和立法機關既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 審判權 - 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的產生辦法的發展方向 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落 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其常務委員會修改《基本法》附件 一和附件二21 中央人民政府按照《憲法》、《基本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 常務委員會有關決定,並聽取香港社會各界的意見,最終將實現 《基本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和第六十八條第二款訂立的目標22 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4 節) - 《憲法》對維護國家安全的規定,國家安全屬中央事權 - 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國家安全事務有根本責任,香港特 別行政區負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 - 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 18 《基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 ;同時,第六十條第一款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 政府的首長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19 《基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依照本法的規定對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 。 20 參閱《基本法》第四十八條。 21 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重點包括(1)確保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 ,切實提高香港特別行政區治理效能;(2)設立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符合 香港特別行政區實際情況、體現社會整體利益的選舉委員會;(3)行政長官由選舉委員會選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4)立法會議員通過選舉委員會選舉、功 能團體選舉、分區直接選舉三種方式分別選舉產生;以及(5)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 22 《基本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定「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 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第六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全部議員 由普選產生的目標。」 31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認識國家安全的含意(「總體國家安全觀」) 明白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 《香港國安法》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香港國安法》的立法背景和過程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和機構,以及中央人民政府 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機構的職責 《香港國安法》所規限的四類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的具體內 容,以及其對國家安全(國土安全、政治安全)的重要性 32 單元 2.3 香港的公共財政 學生的前備知識和能力 公共財政的運用直接影響民生和社會發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小學階段,學生已開始學習認識社會和關注社會事務,以及了解個人的權利 和責任,當中常識科的相關學習內容包括「認識社會所作出的經濟決定能影響市民的生活和環境」、「消費及使用社區設施與服務時應有的權利與 義務」和「反思如何在權利與責任間取得平衡」。在初中階段,學生在本課程單元1.3「理財教育」中,亦已學習從個人角度理性和負責任地使用金 錢;上述的基礎有助促進學生學習本單元,讓他們從社會整體福祉的角度,了解政府如何運用有限資源滿足市民的需要及當中涉及的代價。 單元內容 本單元共包括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學生首先會初步了解政府的主要收入和開支項目,以及認識香港的簡單和低稅率稅制(包括香港、內地和其 他已發展國家在稅項和稅率的分別);繼而再在第二部分認識公共財政的目標,以及政府在管理公共財政時會考慮的因素和面對的限制。透過掌握 這些與公共財政相關的基礎知識,學生方能對財政預算案作出客觀和有事實根據的分析。此外,學生亦藉着了解各項公共財政的數據和圖表,進一 步培養數據分析的能力23。 在第三部分,學生會學習公共財政與市民的關係,明白市民有納稅的責任和依法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此外,學生應學會在社會人士對政府的收支 政策持不同意見時,要以理性而負責任的態度,分析不同持份者對政府收支政策所持的觀點;在理解社會上不同人士的需要後,要懂得利用恰當的 渠道表達對財政預算案的意見,藉此培養關心社會事務的態度,並嘗試從社會整體福祉的角度,分析政府的公共財政政策。 學習成果 完成本單元後,期望學生能夠:  認識政府的主要收入和開支項目;  認識香港的簡單和低稅率稅制;  認識公共財政的目標;  明白政府在管理公共財政時會考慮的因素和面對的限制;  了解政府的財政收支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  懂得從適當的資料找出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和開支項目,並分析與公共財政相關的數據和圖表; 23 學生已在小學數學科學會收集和處理數據,使用合適的圖表顯示數據,並能從圖表中擷取資訊。 33  明白市民有納稅的責任和依法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以及  透過了解香港的公共財政,培養關心社會事務的態度,並嘗試從社會整體福祉的角度,分析政府的公共財政政策。 34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單元 2.3 香港的  政府是公共資源的管理者,其主要的收入和開支項目(2 節) - 整全性思考能力 - 責任感 公共財政(8 - 政府的主要收入和開支項目  分析政府投放公 - 關愛 節) - 香港的簡單低稅率稅制(包括香港、內地和其他已發展國家在稅項和 共資源於不同政 - 同理心 稅率的分別) 策範疇所達致的 - 理性  政府在管理公共財政時的考慮因素和面對的限制(4 節) 預期果效 - 共同福祉 - 公共財政的目標(例如進行收入再分配;推動經濟發展;回應社會的 - 數學能力 - 慎思明辨 需要如扶貧、滿足市民的住屋需要、應對人口高齡化等)  搜集、組織、分 - 須按照《基本法》內所訂明政府管理公共財政的原則 析和詮釋經濟數 - 須配合政府的施政方向 據  公共財政與市民的關係(2 節) - 納稅的責任和依法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 - 關心社會事務(包括理解社會上不同人士的需要、懂得利用恰當的渠 道表達對財政預算案的意見),並嘗試從社會整體福祉的角度,分析政 府的公共財政政策 35 單元 2.4 香港的經濟表現及人力資源 學生的前備知識和能力 學生在小學階段已對香港經濟的主要特色和發展有初步的認識,相關的學習內容包括常識科的「本地社區的各行各業」、「香港主要的經濟活動」、 「影響香港經濟發展的因素」 、「香港的主要產業和新興行業」 ,以及香港與內地和世界各地的貿易。在數學能力方面,學生亦已學習收集和處理數據, 懂得使用合適的圖表顯示數據,並能從圖表中擷取資訊。在初中階段,他們應在小學學習的基礎上深化和拓寬以上的知識和技能,進一步了解香港 經濟的特點,以及認識經濟起伏和產業發展對青年人就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單元內容 本單元共包括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學生首先會學習一些常見經濟指標和產業結構的基本知識。透過解讀這些常見經濟指標的統計數據和相關圖 表,他們應能理解和簡單地描述香港經濟的概況,以及過去十多年的變化和趨勢,並認識到香港的經濟表現常受外圍因素影響而波動,從而明白香 港經濟屬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特徵,而穩定香港的經濟關乎國家經濟安全24。上述有關常見經濟指標的學習內容,亦有助學生更深入理解本課程單元 2.3「香港的公共財政」中的一些公共財政政策的成效。與此同時,學生亦需知道香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本港的經濟發展與國家發展密不可分,並 了解香港如何把握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並作出貢獻,從而加強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和國民身份認同。 第二部分會集中探討經濟全球化的現象,首先讓學生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含義、促進經濟全球化的因素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然後了解經濟全球化對 香港經濟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包括在經濟全球化之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25的地位,以及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角色。這些均有助學生了解香 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以及香港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做好國家與世界各國互聯互通的橋樑,讓他們成為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 在第三部分,學生會學習經濟起伏和產業發展對於青年人就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例如世界各地新興行業的誕生及就業模式的變化、粵港澳大灣區 的創業和就業機會等。學生亦會認識香港勞工市場的統計數據,以及不同產業就業人數的改變,作為討論相關課題的基礎。上述的學習內容有助培 養學生的開拓與創新精神26,鼓勵他們及早裝備自己,勤奮向上,為社會、國家和世界作出貢獻。 24 經濟安全包括經濟制度安全、經濟秩序安全、經濟主權安全、經濟發展安全等方面,是國家安全與發展的基礎。 25 參考《基本法》相關條文,例如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條和第一百一十二條。 26 「開拓與創新精神」的特質包括具備創造力和創新的能力、積極主動和勇於承擔責任,能評估和承擔風險,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堅毅,以及把握未來 機遇。 36 學習成果 完成本單元後,期望學生能夠:  認識一些常見的量度經濟表現的指標;  認識產業結構的分類(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定義);  認識香港經濟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特徵,以及識別一些過去令香港經濟起伏的重要事件(例如「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危機」)並了解其對 香港經濟的影響;  了解香港的經濟發展與國家發展密不可分的關係,以及香港如何把握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並作出貢獻,從而加強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和國 民身份認同;  了解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推動因素和影響;  了解經濟全球化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 了解經濟全球化下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的角色,以及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需要積極提升發展動能,做好國家與世界各國互聯 互通的橋樑;  認識經濟起伏、產業發展近期的變化和未來的趨勢對青年人就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 利用適當的統計數據和圖表來描述不同時期的經濟表現,以及分析香港經濟(包括勞工市場)的狀況;  對有關就業的課題和政策作出具理據的分析和判斷;以及  培養開拓與創新精神和勤奮向上的美德,拓闊世界視野,為社會、國家和世界作出貢獻。 37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單元 2.4 香港的  香港的經濟表現(9 節) - 整全性思考能力 - 國民身份認同 27 28 經濟表現及人力 - 量度經濟表現的指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本地生產總值 ’ 、人均國  分析及比較不同 - 勤勞 資源(20 節) 內生產總值/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失業率、通脹率)和產業結構的分 資料(尤其是數 - 堅毅 類(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定義) 據),並提出具理 - 理性 - 香港的經濟表現指標在過去十多年的變化和趨勢 據的判斷 - 上進心 - 香港經濟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特徵;地區或全球發生的事件(例如 - 數學能力 - 積極 「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危機」)與香港經濟起伏的密切關係;穩  搜集、組織、分 - 有信心 29 定香港的經濟對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性 析和詮釋經濟數 - 勇於嘗試 - 香港的經濟發展與國家發展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包括二戰後香港的 據 - 多元化 經濟發展概略、香港如何把握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並作出貢獻、 - 互相依賴 內地與香港愈趨緊密的經濟聯繫) - 慎思明辨  經濟全球化為香港帶來的機遇和挑戰(7 節) - 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和促進經濟全球化的因素 -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 經濟全球化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包 括國際金融中心的特徵、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原因) - 經濟全球化下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的角色  香港的經濟起伏和產業發展對青年人就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4 節) - 香港近年的就業情況(包括不同產業就業人數的改變) - 經濟起伏、產業發展近期的變化和未來的趨勢對青年人就業帶來的機 遇和挑戰(例如世界各地新興行業的誕生及就業模式的變化、粵港澳 大灣區的創業和就業機會等) 27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可譯作「國內生產總值」(國家統計局用語)或「本地生產總值」 (香港政府統計處用語)。 28 學生只須簡單認識相關指標,無須掌握國內生產總值/本地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即從「生產面」、 「收入面」和「開支面」的計算)。 29 教師可以「亞洲金融風暴」作為例子,簡單描述事件對香港金融市場帶來的衝擊,以及當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曾採取措施抵禦。由於個案涉及一些較複雜的 經濟學知識(例如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的運作) ,教師可採用敍事方式並按學生的能力作簡單講解,不應加入超出學生能力和課程範圍的經濟學概念和理論。 38 單元 3.1 合乎情禮的親密關係 學生的前備知識和能力 步入青春期,學生須認識嚮往親密關係是自然的發展(發乎情);然而,亦須謹守規範(止乎禮)。學生在小學階段已學習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和 社交方面的轉變;其中在常識科已學習的相關課題包括「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與特徵」、「性別角色與關係」及「對性的感覺、反應及處理方法」。 在初中階段,學生步入性成熟期,會對戀愛關係開始感到好奇。本單元旨在幫助學生發展整全和互相尊重的兩性觀念,幫助學生持守正確的價值觀, 恰當地處理與性和親密關係相關的生活課題。教師可建基於本課程單元1.2有關建立健康人際關係和處理人際衝突的基礎,深化本單元的教學。 單元內容 本單元共包括兩個部分。在第一部分,學生將會學習分辨友誼和戀愛、認識戀愛的元素(親密、激情和承諾)、目的、戀愛應抱持的態度(例如注 重心靈交流、互相支持、平等尊重、愛護珍惜、理性、負責任)、了解訂定親密界限的重要性及處理方法,以及戀愛關係結束的因素及恰當的處理 方法。在第二部分,學生將認識與性相關的價值觀(例如性必須建基於有堅實基礎和承諾的愛;拒絕婚前性行為;愛有很多表達方式,性只是其中 一種),處理性幻想和性衝動的方法,以及不恰當處理親密關係的後果。 學習成果 完成本單元後,期望學生能夠:  辨識友誼和戀愛的分別;  了解甚麼是戀愛及其目的和應抱持的態度;  了解訂定親密界限的重要性及處理方法;  了解戀愛關係結束的因素及恰當的處理方法;  掌握處理性幻想和性衝動的方法;  了解不恰當處理親密關係可能會導致的後果;以及  發展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包括守法、理性、責任感、尊重他人等。 39 單元名稱 學習要點 課題涉及的共通能力 課題涉及的價值觀 /技能舉隅 和態度舉隅 單元 3.1 合乎情  青少年對戀愛的正確認知(4 節) - 自我管理能力 - 責任感 禮的親密關係(9 - 友誼和戀愛的異同  恰當地表達情緒 - 同理心 節) - 戀愛包含的元素(親密、激情和承諾) 、戀愛的目的、應抱持的態度 (如在情緒波動 - 尊重他人 (例如注重心靈交流、互相支持、平等尊重、愛護珍惜、理性、負責 時保持理智) - 守法 任) - 溝通能力 - 尊重自己 - 戀愛關係結束的因

Use Quizgecko on...
Browse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