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大纲 PDF
Document Details
Uploaded by Deleted User
Tags
Related
- MAMTA PANJWANI - HR and Administrative Specialist PDF
- 5.2 Employability Skills PDF
-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XII 2018-19 PDF
- Entrevue Téléphonique Consultante RH Véronique Roussy PDF
- Effective HR Leadership & Navigation PDF
- Communication Process, Management & Development (Intermediate I) Study Pack PDF
Summary
This document is a syllabus for a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course. It includes course details, learning objectives, course content,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 target audience i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pecializing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ull Transcript
**《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202312 课程名称:管理沟通 总 学 时:32 总 学 分: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管理学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一、课程简介 《管理沟通》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选课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理...
**《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202312 课程名称:管理沟通 总 学 时:32 总 学 分: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管理学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一、课程简介 《管理沟通》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选课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管理沟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管理沟通的意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组织管理沟通相关工作做出科学分析、正确的判断和实际的操作,提高学生用管理沟通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贯穿职业素质、职业态度培养,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解决组织管理沟通问题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将来从事工作时管理沟通的专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管理沟通理论与实践体系,树立正确的管理沟通理念,树立正确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课程目标2.掌握沟通客体策略、沟通主体策略、沟通信息组织策略等基本的管理沟通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3.具备能够根据管理沟通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训练掌握笔头沟通技能、面谈技能、倾听技能、演讲技能等基本技能。 课程目标4.具备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沟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解决组织运行过程中常用的会议沟通、危机沟通的境况的能力。 课程目标5.具备主动学习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管理沟通意识,能够持续关注管理沟通实践前沿,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职业素养,适应现代管理行业及相关职业发展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表1 本课程课程目标与本专业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 |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 | **课程目标* | | | | | | * | 标点** | * | | | | | +---------+---------+---------+---------+---------+---------+---------+ | | | **1** | **2** | **3** | **4** | **5** | +---------+---------+---------+---------+---------+---------+---------+ | 1.思想品德 | 1.1了解国史 | √ | | | | | | | 国情、道德和法 | | | | | | | | 律的基本知识, | | | | | | | | 掌握马克思主义 | | | | | | | | 基本理论和基本 | | | | | | | | 方法,掌握基本 | | | | | | | | 军事技能与军事 | | | | | | | | 理论,具有自觉 | | | | | | | | 的国家意识、民 | | | | | | | | 族意识、责任意 | | | | | | | | 识。 | | | | | | +---------+---------+---------+---------+---------+---------+---------+ | | 1.2 | √ | | | | | | | 爱党、爱国、爱 | | | | | | | | 社会主义,坚定 | | | | | | | | "四个自信", | | | | | | | | **践行社会主 | | | | | | | | 义核心价值观* | | | | | | | | *,具有善良的 | | | | | | | | 道德情感、正确 | | | | | | | | 的道德判断、自 | | | | | | | | 觉的道德实践。 | | | | | | +---------+---------+---------+---------+---------+---------+---------+ | | 1.4**具有 | √ | | | | | | | 科学素养、人文 | | | | | | | | 底蕴、文化品位 | | | | | | | | 和进取精神。* | | | | | | | | * | | | | | | +---------+---------+---------+---------+---------+---------+---------+ | | 1.5爱岗敬业 | √ | | | √ | √ | | | ,**具备职业 | | | | | | | | 伦理、职业认同 | | | | | | | | 和良好的职业素 | | | | | | | | 养。** | | | | | | +---------+---------+---------+---------+---------+---------+---------+ | 2.学科知识 | 2.2专业性知 | √ | √ | | | √ | | | 识 | | | | | | | | | | | | | | | | 学生须系统掌握 | | | | | | | | 管理学、劳动经 | | | | | | | | 济学和组织行为 | | | | | | | | 学的基本知识、 | | | | | | | | 基本理论与分析 | | | | | | | | 方法;熟练掌握 | | | | | | | | 人力资源管理职 | | | | | | | | 能模块的专业知 | | | | | | | | 识;熟悉人力资 | | | | | | | | 源管理的有关方 | | | | | | | | 针、政策和法规 | | | | | | | | ;了解本学科理 | | | | | | | | 论前沿和发展动 | | | | | | | | 态。 | | | | | | +---------+---------+---------+---------+---------+---------+---------+ | | 2.3通识性知 | √ | √ | | | √ | | | 识 | | | | | | | | | | | | | | | | 学生须从包含全 | | | | | | | | 校公选课等在内 | | | | | | | | 的课程体系中跨 | | | | | | | | 学科选修课程, | | | | | | | | 形成兼具人文社 | | | | | | | | 会科学、自然科 | | | | | | | | 学的均衡知识结 | | | | | | | | 构。 | | | | | | +---------+---------+---------+---------+---------+---------+---------+ | **4.创新能 | 4.2创新思维 | √ | √ | | | √ | | 力** | 能力 | | | | | | | | | | | | | | | | **具有创造性 | | | | | | | | 思维,利用归纳 | | | | | | | | 演绎等各种方法 | | | | | | | | ,理性、全面地 | | | | | | | | 分析和判断各类 | | | | | | | | 事实,不断尝试 | | | | | | | | 理论或实践创新 | | | | | | | | ,解决实际问题 | | | | | | | | 。** | | | | | | +---------+---------+---------+---------+---------+---------+---------+ | **6.沟通表 | **6.1高效 | √ | √ | √ | √ | √ | | 达** | 沟通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够就各类 | | | | | | | | 管理问题与业界 | | | | | | | | 同行及社会公众 | | | | | | | | 进行有效沟通和 | | | | | | | | 交流,包括陈述 | | | | | | | | 观点、撰写报告 | | | | | | | | 和设计文稿、清 | | | | | | | | 晰表达或回应指 | | | | | | | | 令。** | | | | | | +---------+---------+---------+---------+---------+---------+---------+ | | **6.2组织 | √ | √ | √ | √ | √ | | | 管理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涉及跨学 | | | | | | | | 科、跨专业或多 | | | | | | | | 元文化商务环境 | | | | | | | | 中,具备较强的 | | | | | | | | 实际工作执行力 | | | | | | | | 和一定的领导力 | | | | | | | | 。** | | | | | | +---------+---------+---------+---------+---------+---------+---------+ | **7.团队合 | **7.1 | √ | | | √ | √ | | 作** | 团队协作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具有良好的 | | | | | | | | 团队合作意识、 | | | | | | | | 自信和宽容的态 | | | | | | | | 度、团结与协作 | | | | | | | | 精神,能够与团 | | | | | | | | 队成员和谐相处 | | | | | | | | ,协作共事。* | | | | | | | | * | | | | | | +---------+---------+---------+---------+---------+---------+---------+ | | 7.2团队领导 | | | | | | | | 能力 | | | | | | | | | | | | | | | | **具有较强的 | | | | | | | | 组织、协调和管 | | | | | | | | 理能力**,在 | | | | | | | | 团队活动中发挥 | | | | | | | | 积极作用。 | | | | | | +---------+---------+---------+---------+---------+---------+---------+ | **8.国际视 | 8.2跨文化交 | √ | | | √ | √ | | 野** | 流与合作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注全球性 | | | | | | | | 问题,理解和尊 | | | | | | | | 重世界不同文化 | | | | | | | | 的差异性和多样 | | | | | | | | 性,能够进行* | | | | | | | | *跨文化沟通、 | | | | | | | | 交流与合作。 | | | | | | +---------+---------+---------+---------+---------+---------+---------+ | **9.发展学 | 9.自主学习能 | √ | √ | √ | √ | √ | | 习** | 力 | | | | | | | | | | | | | | | | 能够认识到自我 | | | | | | | | 探索和终身学习 | | | | | | | | 的必要性,养成 | | | | | | | | 主动学习习惯并 | | | | | | | | 表现出不断探索 | | | | | | | | 的成效,能够自 | | | | | | | | 我评价同时具备 | | | | | | | | 对企业人力资源 | | | | | | | | 管理现状和发展 | | | | | | | | 趋势认识的能力 | | | | | | | | 。 | | | | | | +---------+---------+---------+---------+---------+---------+---------+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单元 沟通概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管理沟通的含义 (2)沟通的过程 (3)沟通的技能 (4)沟通的意义 **2.基本要求** (1)理解**沟通与管理沟通的科学内涵** (2)熟悉沟通的过程 (3)掌握沟通的技能 (4)领会沟通的意义 **第二单元 沟通客体策略(4学时)** **1.教学内容** (1)沟通的本质:换位思考 (2)与上司沟通策略 (3)与下属沟通策略 (4)与平级沟通策略 **2.基本要求** (1)树立换位思考的意识 (2)掌握与上司沟通策略,避免向上沟通障碍 (3)掌握与下属沟通技巧 (4)掌握与平级沟通策略 **第三单元 沟通主体策略(4学时)** **1.教学内容** (3)沟通主体目标选择策略的影响因素 (4)自我沟通过程 (5)自我沟通技能诊断 (6)自我沟通技能培养与提高 **2.基本要求** (1)了解沟通主体目标组成 (2)理解沟通主体目标评价 (3)掌握沟通主体策略方式 (4)掌握沟通主体策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5)能够运用所学自我沟通诊断技能进行自我沟通诊断 (6)掌握自我沟通技能培养与提高 **第四单元 信息组织策略(4学时)** **1.教学内容** ①全面对称 ②清晰简明 ③具体生动 ④谈话连贯 (2)信息导向 ①事实导向 (3)信息内涵 ①表里一致 **2.基本要求** (1)掌握信息内容组织策略 (2)能够客观描述事实 (3)学会使用清晰生动的语言描述事实 (4)能够兼顾信息内涵的高度 **第五单元 笔头沟通技能(4学时)** **1.教学内容** (1)笔头沟通的作用和类型 (2)受众导向的文字组织原则 (3)笔头沟通的语言组织结构和逻辑 (4)笔头沟通的写作过程 (5)报告书写 **2.基本要求** (1)**了解**笔头沟通的作用和类型 (2)**掌握**受众导向的文字组织原则 (3)**掌握**笔头沟通的语言组织结构和逻辑 (4)能够在学会笔头沟通的写作过程的基础之上树立修改文献的精神意识 (5)能够书写日常报告 **第六单元 面谈技能(2学时)** **1.教学内容** (1)面谈性质 (2)面谈概念 (3)面谈计划制定 (4)面谈计划实施 (5)面谈技巧 **2.基本要求** (1)**了解面谈概念与性质** (2)**掌握面谈结构** (3)**能够制定面谈计划** **(4)能够熟练运用面谈的技巧进行招聘面谈** **(5)能够熟练运用面谈的技巧进行适应面谈** **(6)能够熟练运用面谈的技巧进行绩效面谈** **第七单元 倾听技能(2学时)** **1.教学内容** (1)倾听与反馈的基本理论 (2)倾听的基本过程 (3)倾听能力测试 (4)倾听障碍 (5)有效倾听的技巧 **2.基本要求** (1)**了解倾听理论基础** (2)**掌握倾听五位一体法则** (3)掌握倾听的基本过程 (4)能够准确掌握运用倾听测试 **(5)了解倾听障碍** **(6)掌握倾听技巧** **第八单元 演讲技能(4学时)** **1.教学内容** (1)**成功演讲要素** (2)演讲准备技能 (3)演讲语言组织 (4)演讲心理技能 (5)演讲组织技能 **2.基本要求** (1)**掌握成功演讲要素** (2)能够进行即兴演讲 **(3)能够做好演讲准备工作** **(4)掌握语言组织技巧** **(5)具备演讲心理技能** **第九单元 数字沟通(2学时)** **1.教学内容** (1)数字沟通内涵 (2)数字沟通要素分析 (3)数字沟通的挑战 (4)数字沟通策略 **2.基本要求** (1)了解数字沟通内涵 (2)掌握数字沟通要素分析 **(3)能够进行**数字沟通的挑战分析 **(4)能够制定出企业数字化时代管理沟通应对策略** **(5)尝试构建四元空间构建新的管理沟通体系** **第十单元 会议组织与沟通(2学时)** **1.教学内容** (1)会议沟通优缺点 (2)群体沟通的优缺点 (3)群体沟通的影响因素 (4)会议准备与控制 (5)会议记录 **2.基本要求** (1)了解会议沟通优缺点 (2)掌握群体沟通的优缺点 **(3)掌握群体沟通的影响因素** **(4)能够进行会议准备与控制** **(5)具备会议记录的技能** **第十一单元 危机沟通(2学时)** **1.教学内容** (1)危机含义与特性 (2)**危机沟通主要类型** (3)危机沟通的基本障碍 (4)危机沟通策略 ①危机沟通环境 ②危机沟通内容 ③危机沟通渠道 ④危机沟通的情感与关系选择 ⑤危机沟通媒体应对技巧 (5)自媒体时代危机沟通策略 **2.基本要求** (1)了解危机含义与特性 (2)掌握危机沟通主要类型 (3)掌握危机沟通的基本障碍 (4)掌握危机沟通策略 (5)能够应对自媒体时代危机沟通 四、课程思政元素 **表2 课程思政融入知识点一览表** ------------------ ------------------ ------------------------------------------------------------------------------------------------------------------------------ ------------------------------------------------------------------------------------------------ ---------- **知识单元** **知识点** **思政元素案例** **育人目标** **备注** 沟通概述 沟通重要性 万科捐款门事件董事长沟通失误导致公司形象及利益受损。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管理沟通意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客体策略** 受众分析 李佳琦"哪李贵了"教训消费者没有努力工作,没有做好直播间受众分析 引导同学们在任何沟通场合做好受众分析再发声 沟通主体策略 沟通主体目标确定 需要工作表现的现实与想要考MBA的欲望在中年人小王身上如何选择 引导同学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沟通信息策略 信息组织策略 学生小达想要考研有很多疑惑如何组织信息表达 指导学生做事需思考,做好清晰的事前规划 笔头沟通技能 文稿修改 托尔斯泰反复修改800页文稿,最终发表只有5页 引导学生写文章要有耐心,要有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意识 面谈技能 面谈作用 周恩来总理面谈挽留数学人才留在密码岗位,为我国密码破译做出贡献 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在实现国家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倾听技能 五位一体倾听法则 林克莱特的五位一体倾听法则的运用使得自身成为一名成功的记者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提升自己的五位一体倾听能力 演讲技能 成功演讲特点 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世界是你们的"演讲成功的推动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同学们要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接班人与主人翁意识,提升自身实力,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数字沟通 元宇宙世界 百度"希壤"元宇宙世界不仅实现了物理世界、虚拟现实、永久存续的多人互动,更全方位融入了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国高科技智能引领与创新 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科技、学习创新、与时俱进地进行新时代高新技术学习的同时进行管理沟通的胜任力提升 会议沟通 群体沟通优缺点 LZ服装厂生产线召开三组不同人群的会议,结果一组产值下降、二组有限提升、三组巨幅提升 引导大学生树立群体沟通的意识,要善于利用群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危机沟通 产品服务危机 嵩县旅游危机应对的成功经验 引导大学生学习旅游局长快中有稳、未雨绸缪、机智沟通应对危机的能力,树立危机应对意识 ------------------ ------------------ ------------------------------------------------------------------------------------------------------------------------------ ------------------------------------------------------------------------------------------------ ---------- 五、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具体教学安排如表3所示。 **表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 --------------------------- ---------- -------------------------------------------------- -----------------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支撑课程目标 1 **第一单元 沟通概述** 2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 课程目标1、2、5 2 **第二单元 沟通客体策略** 4 课堂讲授、情景模拟式教学、参与式教学 课程目标1、2、5 3 **第三单元 沟通主体策略** 4 课堂讲授、情景模拟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 课程目标1、2、5 4 **第四单元 沟通信息策略** 4 课堂讲授、情景模拟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 课程目标1、2、5 5 **第五单元 笔头沟通技能** 4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 课程目标1、3、5 6 **第六单元 面谈技能** 2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法 课程目标1、3、5 7 **第七单元 倾听技能** 2 课堂讲授、情景模拟式教学、互动教学法、参与式教学 课程目标1、3、5 8 **第八单元 演讲技能** 4 情景模拟式教学、互动教学法、参与式教学 课程目标1、3、5 9 **第九单元 数字沟通** 2 情景模拟式教学、互动教学法、参与式教学 课程目标1、4、5 10 **第十单元 会议沟通** 2 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鼓励深度学习 课程目标1、4、5 11 **第十一单元 危机沟通** 2 情景模拟式教学、互动教学法、参与式教学 课程目标1、4、5 合计 32 ------ --------------------------- ---------- -------------------------------------------------- -----------------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通过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查进行考核**。 根据对学生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查的评价形成课程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过程性考核(占50%):主要通过课程测验、课堂表现、课程演讲、课程作业等形式,考查学生过程性知识掌握情况与技能习得情况。 期末考查(占50%):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理解与应用**。期末考查采用课程主题报告形式。 **(二)评价标准** ------ -------------- ------------------------------------------------------------------------------------------------------------------------------------------------------------- --------------- 序号 考核方式 考核详细说明 所占比例(%) 1 课程演讲 由个人或小型小组共同选题、搜集素材、制作PPT、演讲汇报,根据演讲内容、演讲效果由学生代表、演讲者(小组区分贡献度)、教师三方共同打分,取平均分作为此项分数。 10% 2 课堂表现 根据参与课堂互动次数对课堂表现进行打分,5次以上100分,4次90分,3次80分,2次70分,1次60分,没有参与0分。 10% 3 课堂测试 采用课前课后测试方式进行,根据参与情况、得分情况取平均分作为此项分数。 10% 4 课程作业 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作业布置,藉由参与情况、得分情况取平均分作为此项分数。 20% 5 课程主题报告 根据课程所学内容,围绕指定任一主题展开分析,完成相关案例或相关主题报告内容的撰写,侧重从应用层面对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学生实际报告成绩打分。 50% ------ -------------- ------------------------------------------------------------------------------------------------------------------------------------------------------------- --------------- 七、建议使用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 **(一)推荐教材** 1.《管理沟通------成功管理的基石》,魏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第5版。 **(二)推荐参考资料** S.O\'Rourke.IV) 著, 康青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3.《管理沟通》(第四版),郭文臣、卢小丽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年11月,第4版。 4.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管理沟通:思维与技能,哈尔滨工业大学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IT-1001566010?from=searchPage&outVendor=zw\_mooc\_pcssjg\_ **制定人:石娇 审核人:靳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