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論孝

Choose a study mode

Play Quiz
Study Flashcards
Spaced Repetition
Chat to Lesson

Podcast

Play an AI-generated podcast conversation about this lesson
Download our mobile app to listen on the go
Get App

Questions and Answers

根據《論語》,孟武伯認為的孝是什麼?

  • 事事順從父母的意願
  • 子女避免生病讓父母安心 (correct)
  • 讓父母在物質上無憂無慮
  • 提供父母優質的生活

子游認為,如果對父母沒有孝敬之心,只在物質上供養,這與以下哪種行為沒有區別?

  • 種植美麗的花草
  • 裝飾華麗的房屋
  • 飼養珍貴的寵物
  • 飼養犬馬 (correct)

子夏認為,子女經常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顏悅色,代表了什麼?

  • 物質條件優越的反映
  • 孝敬父母的一大難事 (correct)
  • 家庭和睦的表象
  • 社會地位高的象徵

根據孔子的觀點,如果父母健在,子女遠遊時應該怎麼做?

<p>告知父母自己的去處 (A)</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以下哪一項最能體現《論語》中“色難”的觀點?

<p>子女在父母面前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根據《論語》,以下哪種行為最符合孝的本質?

<p>對父母心懷尊敬並盡力照顧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孔子認為,孝道的根本是什麼?

<p>對父母的尊敬和關愛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論語》中,孔子對於“遊必有方”的強調,主要體現了以下哪個方面?

<p>子女應尊重父母的知情權 (D)</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孔子認為,子女在盡孝時,最容易忽略的是什麼?

<p>給予父母情感上的支持 (A)</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根據《論語》的觀點,以下哪個情境最能展現“孝”的精神?

<p>子女詳細了解父母的身體狀況,並在日常生活中給予關懷 (D)</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論語》中提到的孝道,在現代社會有何重要意義?

<p>促進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 (D)</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孔子在《論語》中談論“孝”的目的是什麼?

<p>希望學生能真心關愛父母 (C)</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根據《論語》,以下哪種行為不屬於真正的孝?

<p>在經濟上完全依賴父母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論語》中關於孝道的教誨,主要強調以下哪個方面?

<p>內心真誠的尊敬 (D)</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孟武伯問孝的記載主要說明了什麼?

<p>即使是達官貴人,也應重視孝道 (A)</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根據《論語》, 如果一個人僅僅供養父母的物質需求,沒有其他任何的尊敬和關愛,這種行為可以被看作是:

<p>不完整的孝道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子夏認為, 經常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顏悅色是一件難事,這反映了孝道中的哪個方面?

<p>情感上的付出需要克制和努力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在现代社會中, 我们如何理解 '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句话?

<p>我们应该照顾好自己,避免生病让父母担心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论语》中提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对现代人的意义是什么?

<p>如果必须远行,要定期向父母汇报行踪 (D)</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在讨论孝道时,《论语》中多次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这种尊敬和关爱应该:

<p>是发自内心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Flashcards

「父母唯其疾之憂」是什麼意思?

父母最擔憂的只是子女的疾病,因此做子女的應該保重身體。

「能養」之外,更重要的是什麼?

供養父母的同時,內心要有孝敬之情,否則和飼養動物沒有區別。

「色難」是什麼意思?

經常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顏悅色是孝順的難點,要盡力做到。

「不遠遊,遊必有方」是什麼意思?

父母在世,盡量不要遠遊,如果必須遠行,要告訴父母去處。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弟子』指的是?

年輕的人,多指家里的女兒或兒子。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先生』指的是?

年長的人,通常指家里的爸爸或媽媽。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真正的「孝」是什麼?

要有一顆尊敬父母的心並悉心照顧他們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論語》是什麼?

《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孟武伯問的是什麼?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什么是孝道。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子游問的是什麼?

現今的孝道只是供養父母就够了嗎?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子夏問的是什麼?

經常保持和悅的顏色,服侍父母左右。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Study Notes

論孝

  • 孟武伯問孝時,孔子說:「父母最擔憂的是子女生病」,暗示子女應保重身體,以免父母擔憂。《為政》篇第二
  • 子游問孝,孔子說:「現在說的孝,只是說能供養父母就行了,但連狗和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沒有孝敬之心,那和飼養狗馬有何區別?」。《為政》篇第二
  • 子夏問孝,孔子認為經常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顏悅色很難,若有事,子女要幫忙;有酒食,給父母享用,難道這就是孝嗎。《為政》篇第二
  •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若必須遠行,應讓父母知道去處」。《里仁》篇第四

作者

  • 《論語》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是儒家經典之一,由孔子門人和再傳弟子集錄整理,共二十篇。
  • 《論語》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
  • 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開創私人講學之風。
  • 相傳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出色的有七十二人,後世尊稱他為「聖人」。

注釋

  • 本文選自《論語》,標題為後人所加,依據《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 子:此指孔子。
    • 憂:擔憂。
    • 養:供養。
    • 色難:子女經常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顏悅色是一件難事。
    • 弟子:年輕人,即子女。
    • 先生:年長的人,即父母。
    • 饌:吃喝
    • 曾:難道、竟然。
    • 游:通「遊」,遠行。
    • 方:方向、去處。
  • 孟武伯問孝,孔子認為父母最擔憂子女的疾病,暗示子女應保重身體。
  • 子游問孝,孔子認為僅供養父母不夠,還需有孝敬之心,否則與飼養犬馬無異。
  • 子夏問孝,孔子認為經常保持和顏悅色很難,不僅是提供物質,更應在精神上孝敬。
  • 孔子主張父母在世,子女不應遠遊,若必須遠行,應告知父母去向。

導讀

  • 在各種德行中,孝敬父母最為重要。
  • 孔子經常與學生討論「孝」的問題,認為子女要悉心照顧父母,並帶有尊敬之心,才是真正的「孝」。
  • 如何表現「孝」,因人而異,但只要是發自內心,父母都能感受到。

小測試

  • 孔子認為真正的孝是:子女要有一顆尊敬父母的心和悉心地照顧父母。

Studying That Suits You

Use AI to generate personalized quizzes and flashcards to suit your learning preferences.

Quiz Team

More Like This

Use Quizgecko on...
Browse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