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AI-Generated Podcasts Turn your study notes into engaging audio conversations. Learn more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Full Transcript

回目錄 CHAPTER 嬰兒期 4-1 嬰兒期的界定 4-2 嬰兒期的發展特徵 4-3 發展程度的評估 4-4 影響嬰兒期發展的因素 4-5 嬰兒期常見的問題與健康促進 04 4-1 嬰兒期的界定 P. 2  嬰兒期(infancy)係指滿月到1歲之間的時期。  嬰兒在外觀、生理、動作、語言、認知與溝通技巧的發展 上與新生兒相比較,會有令人驚奇且十分明顯的進...

回目錄 CHAPTER 嬰兒期 4-1 嬰兒期的界定 4-2 嬰兒期的發展特徵 4-3 發展程度的評估 4-4 影響嬰兒期發展的因素 4-5 嬰兒期常見的問題與健康促進 04 4-1 嬰兒期的界定 P. 2  嬰兒期(infancy)係指滿月到1歲之間的時期。  嬰兒在外觀、生理、動作、語言、認知與溝通技巧的發展 上與新生兒相比較,會有令人驚奇且十分明顯的進展。  嬰兒期被認為是人生發展最敏感的階段,也是智力及人格 發展的關鍵期。 4-2 嬰兒期的發展特徵 P. 3 一、生理發展  (一)身體比例變化  身高、體重與身體的比例 出生時身高約50公分;出生至6個月,每個月增加約2.5公 分;6~12個月,每個月增加約1.25公分。1歲時身高增加 50%,為出生時的1.5倍,約75公分。 出生體重2.7~4.1公斤。之後每天增加30公克,6個月時為 出生2倍,1歲時約為出生的3倍。之後每年增加2~3公斤。 出生時頭部占身長比例約四分之一。之後四肢的成長較軀 幹快,頭部占身長比例逐漸減少,2歲時身體的中點稍低 於肚臍。 P. 4  頭圍與胸圍 新生兒平均頭圍為33~35公分。出生至3個月,每個月增加 約2公分;4~6個月,每個月增加約1公分;7~12個月則每 個月增加約0.5公分。6個月大時平均頭圍為43公分,1歲 時增加33%,約為46公分。 出生時胸圍約小於頭圍1~2公分,1歲時胸圍約等同頭圍, 之後胸圍逐漸大於頭圍。 P. 5  (二)身體系統發展的各面向  中樞與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的發育以腦部的發展為主。 皮質感覺區至3個月大時才逐漸發展完全,嬰兒漸漸地能 協調動作反應與視覺反應。 腦神經髓鞘化較脊髓神經早些,脊髓神經約至3歲時才完 成髓鞘化。 P. 6  心臟與循環系統 出生時心臟的解剖位置較為水平,隨著年齡的成長,7歲 後心臟在胸腔中的解剖位置會顯得較為垂直。 嬰兒期的血壓會隨著活動及情緒而有波動。  免疫系統 嬰兒體內的抗體因其製造能力仍屬有限,故主要還是來自 於母親,如經由胎盤傳送的IgG、母乳中所含的IgA,都 具有保護作用,能對抗細菌及病毒的入侵。 P. 7  內分泌系統 有限的抗利尿激素讓嬰兒對脫水顯得非常敏感。 少量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因此嬰兒對於壓力情境的耐受 力較差。 升糖素及胰島素不穩定且有限,導致血糖值變化大。  呼吸系統 肺泡較成人小且數量較少,出生時胸廓呈圓桶狀,採橫膈 腹式呼吸。耳咽管較短且寬,呈水平狀,易造成中耳炎。 P. 8  消化系統 無法隨意控制吞嚥,所以會出現流口水的現象。 隨著乳齒的長出,嬰兒逐漸發展出咀嚼(chewing)功能。 胃呈球形且在水平位置,餵食後最好採右側臥。  泌尿系統 腎絲球過濾率只達成人的20%,濃縮尿液功能也較差。 嬰兒期每日平均排尿量為400~500 mL。  骨骼與肌肉 過早勉強嬰幼兒走路、負擔重物,易導致姿勢不良或骨骼 畸形。 P. 9  體液與電解質平衡 嬰兒期體液約占體重的70~83%。 有較大的體表面積、較高的新陳代謝率,且無能力以顫抖 或排汗來調節體溫,當體溫一升高,代謝率及水分需求亦 增加。  牙 齒 嬰兒從出生後第6個月開始萌牙長出第一顆乳齒開始,往 後約以每個月一顆的速度,持續至2歲半長齊20顆乳齒。 P. 10 P. 11  (三)感覺發展  視 覺 此期視覺敏銳度呈現穩定的進展,雙眼的協調能力也在此 期內建立。 嬰兒對於人類的臉孔具有視覺偏好,6個月大時已能區辨 熟悉或陌生的臉孔。視覺發展見表4-1。 影片 1個月-感覺發展 P. 12 P. 13 P. 14 P. 15  嗅 覺 出生時即有此感覺。 母親所具有的氣味被相信可以促進親子間的互動,特別是 可使初次哺餵母乳的成功機率提高。  味 覺 嬰兒能辨別不同的味道, 故餵食嬰兒不同味道的液 體時,會有不同的表情。 P. 16  聽 覺 P. 17  觸 覺 給予嬰幼兒肌膚按摩可以滿足其安全感,並對日後的感覺 統合發展有所助益;但對痛的刺激反應較為緩慢,到了 7~9個月才較能從容的退縮以避開有害的刺激。 P. 18 P. 19  (四)動作發展  粗動作 1. 頭部控制 P. 20 2. 翻身:5個月大時,可隨意的由仰臥翻成俯臥。6個月 大時則可自由翻身,此時應注意避免發生墜落意外。 P. 21 3. 坐 P. 22 4. 移動 P. 23  精細動作 包括手及手指抓握 1個月大時,嬰兒手指常握緊。3個月大時則常張開。 4個月大時,會注視自己的手。5個月大時,能隨意抓握 6個月大時,手的靈活度漸增。7個月大時,會將物體由一 手換至另一手,會單手抓物。 8~9個月大時,拇指與其他手指相對抓握物體。 10個月大時,能以手指拾起小物品。11個月大時,手指變 得更為靈活。 1歲時,會嘗試將2塊積木疊在一起,但通常失敗。 P. 24 P. 25 P. 26 二、認知發展  (一)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Piaget)  感覺運動期(出生至2歲) 1. 分離:嬰兒將自己與外界物體分離,開始發展自我的 感覺,並能夠從環境之中區別自己。 2. 物體恆存:了解某物,或某人雖看不見但仍然存在。 3. 符號心理表徵:是理解時間及空間的開始。 P. 27 P. 28 P. 29  (二)智力發展  智力使得個體能學習、記憶並使用知識,了解概念以及物 體、想法和事件之間的關係,並將知識理解應用在日常生 活所欲解決的問題上。  4歲前是人類學習能力最佳的時段,尤其嬰兒期的發展更 是重要。  嬰兒智力發展除了與年齡息息相關外,其生活環境與經驗 亦頗為重要。 P. 30  (三)語言發展  出生72小時後,便能藉由母子間的對話互動,而取得語言 的基礎。  嬰兒從出生到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字之前(約10~14個月 )的這段時期稱為口語前期或 稱準備期。  語言發展建立於表達及感覺知 能的基礎。嬰兒期如缺乏言語 互動,可能造成日後言語溝通 發生困難。 P. 31 P. 32  (四)學習(Learning)  在嬰兒學習某項新能力或新技巧前,必須先有生理上的成 熟與準備。  古典制約是嬰兒期最常見的學習型態。  操作制約,此時個體根據行為的結果而獲得行為。  習慣化也是嬰兒期的學習形式,與大腦皮質中感覺區域的 成熟有關。  觀察學習即透過觀察而學習到的行為。 P. 33 三、道德發展理論  柯爾伯格(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認為每個人的道德是 隨年齡經驗的增長逐漸發展而成的,遵循「他律而後自律 」、「循序漸進」兩原則。  嬰兒期的道德發展是屬於道德成規前期(preconventional level of morality)的第0期,此期嬰兒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 ,並無道德觀念,行事原則只在取悅自己,故又稱「無律 階段」。 P. 34 四、心理與社會發展  (一)性心理發展理論-佛洛依德(Freud)  嬰兒處於口腔期(出生~1歲),可藉由吸吮、咬等動作所 得到的快感來達到口腔慾望的滿足。  若此期口腔愉悅的快感過多或不足,都可能造成發展的停 頓,影響人格的成長;日後再度遭遇挫折時,可能出現過 食、咬指甲、嚼檳榔或口香糖,甚至會表現出過度依賴等 行為。 P. 35  (二)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艾瑞克森(Erikson)  嬰兒期最重要的發展任務為「信任感」對「不信任感」。 發展出對自己、對他人甚至於對世界的信任感,而此信任 感來自於餵食、舒適、刺激及照顧需求的被滿足。  若失敗將導致不信任。 P. 36  (三)依附關係(Attachment)  1. 出生~2週:嬰兒對任何人的反應並無差別。  2. 8~12週:嬰兒對母親的反應多於別人,但不論是否熟 悉,仍會持續與他人互動。  3. 6個月:嬰兒明顯表現出對母親的偏好,視線總追隨著 她。  4. 表現出與母親依附關係1個月後:嬰兒開始緊黏著家中 的其他成員,通常是父親。 P. 37  依附類型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是母親(主要照顧者)對待嬰 兒的方式。 1. 安全型依附:有母親在時,會獨立探索周圍的世界, 母親離開則明顯不安,母親返回時,會做出溫暖的回應。 2. 不安全-迴避型依附:與母親分離時少表現抑鬱,當 母親想主動引起注意時,亦顯得冷漠。對陌生人友善,但 有時會像忽視自己母親那樣迴避和忽略陌生人。 3. 不安全-抵抗型依附:嬰兒會緊緊靠在母親身邊,很 少有探索行為,當母親離開時會相當沮喪,但當母親返回 時,他們會接近母親,但顯現出對其離去感到生氣,甚至 會抗拒母親主動的身體接觸,並對陌生人顯得戒備。 P. 38  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 4~8個月大的嬰兒為分離個別化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其會 開始覺察自己與母親是分開的個體。 嬰兒若專心一意投注於他的活動時,可能未注意到母親離 開,一旦察覺則會出現抗議行為。 11~12個月大的嬰兒可以注視觀察母親的行動,在母親即 將離開前便會抗議。 P. 39  陌生人恐懼(Stranger Fear) 當嬰兒發展出與母親的依附關係後,相對地會對其他人表 現較少的親切友好關係。 6~8個月大時,嬰兒已能辨別熟悉、不熟悉的人,此時當 陌生人靠近時,嬰兒會緊抱母親不放、哭泣甚至轉開頭去 。 P. 40  (四)遊 戲  1. 出生至3個月: 1個月時態度顯得安靜溫和, 2個月時會以微笑表示, 3個月時則會發出尖叫聲顯得興奮。 P. 41  2. 3~6個月:嬰兒對刺激表現出有興趣,開始自己單獨或 與他人玩,遊戲的過程中有較多的互動。  開始有抓握動作,可以給予適合抓握、扭擠和置入口中咬 或磨牙齒的玩具。  4個月時會大聲的笑,顯示 出對特定玩具的偏好。 P. 42  3. 6~12個月:開始增加社會遊戲,如會玩躲貓貓。雖然 許多時候仍是單獨遊戲,但與他人互動時會有所選擇,如 6~8個月大時會拒絕跟陌生人玩,此時父母是他們最喜歡 的對象,知道如何引起父母的注意。 P. 43  (五)情緒(Emotions)  1. 0~1個月:對外在刺激反應少。  2. 1~3個月:注意刺激,呈現好奇,並對人們微笑。  3. 3~6個月:嬰兒在預期將發生的事未發生時,會感到失 望並表現出生氣或警覺,會咕咕作聲並常發出笑聲。嬰兒 和照顧者在此期有明顯的情緒互動。  4. 7~9個月:主動參與社會性遊戲,期許對方能有反應, 表現出更分化的情緒,如快樂、害怕、生氣和驚訝。  5. 9~12個月:與照顧者依附關係的建立,會害怕與其分 離,情緒的傳達在此期更為清楚。 P. 44  (六)氣質(Temperament)  氣質的成分 1. 活動量 2.規律性 3. 趨避性 4.適應度 5. 反應閾 6.反應強度 7. 情緒本質 8.分心程度 9. 注意力持續時間和堅持度 補充資料(NO.6) 氣質 111.03.30 P. 45  氣質(Temperament)  係指一個人先天對刺激反應的特定方式,也就是人在面對環 境事件時可能會有的反應傾向  這種傾向是成人人格之情緒及行為的建構單位 氣質的成分  活動量(Activity level):嬰兒一天當中活動的頻率及活動的方 式(快慢),包括睡眠  規律性(Rhythmicity):嬰兒生活機能與生活習慣(如飢餓、 睡眠和排泄)的可預測性,分為規律、不一定、不規律三個 種類  趨避性(Approach / withdrawal):嬰兒面對新刺激最初的反應, 是趨近或是退縮 P. 46  適應度(Adaptability):嬰兒面對新環境新刺激時,適應時間長 短及難易程度  反應閾(Sensory threshold):達到行為反應所需的刺激量  反應強度(Intensity):嬰兒反應的程度  情緒本質(Mood):嬰兒的行為主要是快樂、歡喜、友善,或不 快樂、不高興、不友善  分心程度(Distractibility):嬰兒個人行為是否容易被外來的刺激 改變或干擾  注意力持續時間和堅持度(Persistence and attention span):嬰兒 從事某項特定活動的時間長度,以及不畏阻礙地對於某項活動 的持續性 P. 47  氣質的型態 1. 易養育型(Easy Child):擁有規律的睡眠和餵食,容易 接受新的人事物,適應快,心情愉悅。 2. 難養育型(Difficult Child):睡眠和餵食不規律,遇見新 的人事物易退縮,適應緩慢,容易因為小挫折而大聲哭鬧 3. 慢吞吞型(Slow-to-Warm-Up Child):睡眠和餵食時間較 麻煩,活動量小,適應改變較慢,遇見新事物會退縮,反 應強度較弱,情緒包括正、負兩面。 4-3 發展程度的評估 P. 48 一、丹佛Ⅱ嬰幼兒發展篩檢測驗  最常使用的發展篩檢測驗  適用年齡為出生至6歲  測驗項目包括四個單元:粗動作、語言能力、精細動作與 適應力、個人與社會性。  僅作為篩檢之工具,目前臺灣另有一些其他測驗可做進一 步評估,需視測驗目的及年齡層挑選適當的工具。 P. 49 二、二歲以內簡易兒童發展篩檢評估量表  其評估項目分為「粗動作」、「細動作」、「語言溝通」 及「身邊處理及社會性」等四個向度  年齡分為「4個月」、「6個月」、「9個月」、「1歲」、 「18個月」及「2歲」等六個年齡組,  適合社區衛生護理師為嬰幼兒進行預防接種時填寫。 P. 50 三、其他評估發展測驗  1. 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CDIIT):評估3~71個月兒童在認 知、語言、動作、社會以及生活自理各領域之發展。透過 直接施測、問卷及觀察等方式進行。  2. 貝萊嬰兒發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適用於評估1~42個月兒童在心智和動作領域之發展,是 目前國際間測量3歲半以下兒童智力與動作發展最重要與 最具權威的工具。直接施測和觀察等方式進行。 4-4 影響嬰兒期發展的因素 一、遺 P. 51 傳  影響許多生理特質及生理解剖結構特點 二、環境與學習  在嬰兒期,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對嬰兒是最重要、最有意義 的人,他們可以提供飲食、溫暖的擁抱、愛、各種感官刺 激,由這些良好的互動當中,嬰兒建立了對自己、對他人 乃至對世界的信任感,爾後勇於探索學習新事物。 4-5 嬰兒期常見的問題與健康促進 一、營 P. 52 養  (一)營養的補給  嬰兒的生長及代謝速率很快,熱量與營養素需求也高,此 期嬰兒能夠健康的成長,除先天遺傳上的差異外,適當的 餵養方式及均衡的營養攝取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P. 53 P. 54 P. 55  (二)副食品添加  滿4~6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隨著成長可增加食物比例, 母乳仍可持續哺餵至兩歲或兩歲以上。 P. 56  添加副食品的目的 1. 為轉換固體飲食作準備。 2. 訓練咀嚼與吞嚥,強化臉部肌肉有利語言學習。 3. 避免營養不良或肥胖。 P. 57  副食品添加的一般原則 1. 一次只能餵食一種新的食物,且應由少量(1茶匙)開 始,濃度也應由稀漸濃。 2. 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時,應注意嬰兒的糞便及皮膚狀況 3. 最好將固體食物盛裝於碗或杯內,以湯匙餵食,使嬰 兒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 4. 最好讓嬰兒養成先吃固體食物再喝奶的習慣。 5. 製作固體食物時,最好以天然新鮮食物為主,盡量不 用調味品,且除應將食物及用具洗淨外,雙手也應洗淨。 P. 58 6. 當嬰兒稍大可用手自己抓食物吃時,一定要讓他坐著 吃,並有大人在旁照顧,以免發生意外。 7. 若購買市面上現成的嬰兒食品,除用具及手應洗淨外 ,應注意其有效期限,開罐後的嬰兒食品若不能當時吃完 ,可冷藏於冰箱中,並於24小時內食用,吃不完則應丟棄 8. 若以微波爐加熱任何嬰兒食品,餵食之前務必要攪拌 均勻,以免燙口。 9. 在嬰兒肚子餓時給予,避免加在牛乳中,若嬰兒表現 出不喜歡某種食物時,不可強迫他吃,可等些日子後再嘗 試。 P. 59 二、照護問題  保母與嬰兒相處時間長,所以保母對於嬰兒生理、心理的 影響並不亞於父母,好的托嬰方式必須兼顧保育、養育及 教育。專業保母需接受政府委訓單位的監督,對於嬰兒較 有保障。 P. 60 三、拇指吸吮與奶嘴使用  出生至3個月的嬰兒為滿足吸吮的需求,經常會把手指當 作刺激物放入口中吸吮。  約3~4個月吸吮需求逐漸減弱,了6~7個月大時吸吮手指 的現象就自然消失。 P. 61 四、口腔衛生與牙齒保健  在嬰兒乳齒長出前就必須維持口腔的清潔。  乳齒長出後,可以用乳齒刷輕柔地幫嬰兒刷牙,並善用嬰 兒模仿學習發展,讓刷牙成為遊戲的一部分。 P. 62 五、睡眠與活動  嬰兒睡眠時間的長短和模式會因不同個體而有個別差異。  出生至3個月,每天睡眠時間約16~20小時,睡眠習慣較不 規律;  3~6個月,每天睡眠時間約14~16小時,生活習慣漸漸規 律;  6~12個月,每天睡眠時間約13~14小時。 P. 63 六、預防接種 P. 64 P. 65 P. 66 P. 67 P. 68 P. 69 P. 70 P. 71 P. 72 七、事故傷害防治  (一)運輸事故  小型車附載年齡在4歲以下且體重在18公斤以下之幼童時 ,應將之安置於安全椅,以維護安全。  (二)意外墜落  當嬰兒學會翻身、爬行、站立這些動作技能時,必須更小 心注意維持安全的環境。  (三)燒燙傷  家電用品、熨斗、電熱水瓶、裝熱湯的鍋子、餐具等都應 收好,放在嬰幼兒抓摸不到的地方。 P. 73  (四)異物吸入與窒息  嬰兒常因為牛奶嗆入或將東西放入口中而引起窒息,必須 將這些物品收好放在嬰兒無法拿到的地方,也盡可能不要 餵食容易滑入氣管的食物。  不要讓嬰兒單獨在柔軟的被褥中俯睡,還要注意被褥和毯 子是否蓋住了嬰兒的臉部。 P. 74  (五)虐 待  常見於父母因受不了嬰兒的刺激而引起,其中最常見的是 哭喊。其實哭是嬰兒表示飢餓或不舒服的方式。  約有5%的父母受不了嬰兒哭喊,碰到這種情況時他們會 採用暴力手段對待孩子,嬰兒最常受到的虐待就是挨打。 24h內通報。婦幼專線:113。 受虐者及施虐者的特質。 區辦人為蓄意或意外事故之傷口。

Use Quizgecko on...
Browse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