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體育必修及選修科乒乓球 PDF
Document Details
Uploaded by SmootherNewYork
香港中文大學
Tags
Summary
這份文件涵蓋了乒乓球的歷史、器材、技術和規則。它詳細描述了乒乓球比賽中使用的各種球拍、球網和球的規格,以及不同類型的擊球、發球和步法的技巧。
Full Transcript
香港中文大學 體育必修及選修科乒乓球 一、乒乓球簡史 乒乓球起源於英國。十九世紀末,人們將在餐桌拼在一起,中間拉一條直線作網對打,因 而稱之為桌上網球「Table Tennis」 。由於用拍擊球和球碰撞桌面時分別發出「乒」 、「乓」...
香港中文大學 體育必修及選修科乒乓球 一、乒乓球簡史 乒乓球起源於英國。十九世紀末,人們將在餐桌拼在一起,中間拉一條直線作網對打,因 而稱之為桌上網球「Table Tennis」 。由於用拍擊球和球碰撞桌面時分別發出「乒」 、「乓」的聲音, 故又稱為乒乓球。1900 年 12 月,倫敦舉行了第一次大型的乒乓球比賽,參加人數達到三百多 人。隨後乒乓球運動很快擴展到世界各國。1926 年國際乒乓球聯合會(ITTF)正式成立,同年在 德國柏林舉行了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起初每年舉行一次;1957 年後改為每兩年舉行一次, 共分七個比賽項目。2003 年國際乒聯將單項、團體分開。單數年舉行單項比賽;雙數年舉行團 體比賽。1988 年的漢城奧運會,乒乓球運動首度被列入為奧運項目。 二、器材及設備 2.1 球檯: 球檯長 2.74 米(9 呎),闊 1.525 米(5 呎),高 76 厘米(2 呎 6 吋)。中線只適用於雙 打。根據中線區別球檯左、右半區。雙打所有發球必須從右半檯向對側發斜線球。 2.2 球網: 球網頂端的高度,距離檯面 15.25 厘米(6 吋) 2.3 球: 直徑稍微超過 40 毫米(V40+)的圓球體,重 2.7 克。球以新材料 (塑膠:ABS) 製成, 顏色為白色或橙色,無光澤。 2.4 球拍: 大致可分為直拍和橫拍兩種。球拍的大小、形狀及重量均無限制。底板厚度至少 應有 85%的天然木材,底板內層可由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壓縮紙等物料黏合而成。 2.5 海綿膠:大致分為顆粒向內(反貼)及顆粒向外(正貼)兩種覆蓋物。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 連同黏合劑,厚度不超過 4 毫米。膠皮顏色由原先規定兩邊為黑色及紅色,改為 一邊指定黑色,另一邊則新增粉紅色、紫色、綠色及藍色四種顏色膠皮讓運動員選擇。 2.6 黏合劑:無機膠水(禁用有機膠水 — 俗稱快乾膠水) P. 1 三、常用術語 3.1 球拍部位 3.2 站位 3.3 擊球時間 3.4 擊球部位 P. 2 3.5 拍形角度 3.6 旋轉球 下旋球 上旋球 飛行方向 飛行方向 P. 3 四、技術 4.1 直拍握法 (優點:手腕運用較靈活) 背面圖 正面圖 4.2 橫拍握法 (優點:照顧範圍大,反手擊球便於發力) 背面圖 正面圖 4.3 擊球動作 擊球動作結構有着共同的規律,包括下列四個環節: 引拍、揮拍、擊球、隨球揮拍 4.4 擊球時間 技巧: 正/反手攻球 正/反手拉弧圈球 正/反手擋球 反手推擋 削球 擊球時間: 高點期 下降期 上升期 高點期 下降期 P. 4 正手撃球 (橫拍) 正手撃球 (直拍) 反手撃球 (橫拍) 反手推擋 (直拍) P. 5 正手搓球(橫拍) 正手搓球(直拍) P. 6 反手搓球(橫拍) 反手搓球(直拍) P. 7 4.5 常用步法 i) 單步 向右前方移動 向右後方移動 向左前方移動 向左後方移動 ii) 併步 從左向右移動 從右向左移動 iii) 交叉步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P. 8 五、致勝的基本元素 快(提早擊球時間來縮短對方的反應時間) 狠(果斷、有勁) 準(落點準確及角度闊) 轉(加快球的旋轉速度) 變(打法靈活、隨機應變) 六、打法類型 6.1 近枱快攻打法(球速快、弧線低而長—較易失誤) 6.2 弧圈打法(球速較慢、弧線高而短—較穩健) 6.3 弧圈結合快攻打法(以旋轉主、速度為輔) 6.4 快攻結合弧圈打法(以速度主、旋轉為輔) 6.5 以削為主的削球打法(經常變化乒乓球的旋轉以擾亂對手) 6.6 削球和進攻結合的削球打法(以削球牽制對手,伺機進攻) 七、規則摘要 7.1 一盤賽事可採用七局四勝、五局三勝或三局兩勝制,每局均為 11 分。 7.2 一局比賽中以先得 11 分的一方為勝方,但雙方均得 10 分後(deuce),以先領先對方 2 分的一方為勝。 7.3 於決定發球次序後,雙方球員輪流發兩球。遇雙方均得 10 分時(deuce),雙方球員輪 流發一球。 7.4 一盤賽事中,雙方球員均可要求暫停一次,時限一分鐘。 7.5 球賽進行中,雙方球員可於每隔 6 分抹汗。 7.6 局與局之間,球員可有 1 分鐘的休息時間。 八、賽制 8.1 循環賽制:凡是參加比賽的人(或隊),都能有互相對賽的機會。 勝 淨勝 名 1 2 3 4 次 盤 局 分 次 1 (第三輪) (第二輪) (第一輪) 2 (第一輪) (第二輪) 3 (第三輪) 4 比賽總場數計算公式 S = n (n–1) / 2 S 代表比賽總場數、n 代表參加人(或隊)數 P. 9 8.2 單淘汰賽制:參加者輸了一次即被淘汰出局,不得繼續比賽。 1. 2. 3. 季軍 冠軍 4. 5. 6. 7. 8. 比賽總場數計算公式(註:不打季軍賽) S = n–1 參考文獻及網頁 1. Glenn Tepper, (2003) “Table Tennis ITTF Level 1 Coaching Manual”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2. 王梅生、安瑛 (2005) 「體育課程—乒乓球教學」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3. 唐建軍 (2005) 「乒乓球技巧圖解」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4. 韓志忠 (2006) 「乒乓球教學、訓練、競賽與科研」人民體育出版社 5. 王丹虹、林學政 (2010) 「乒乓球入門」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6. 那鋒 (2016) 「看圖學打乒乓球」 人民郵電出版社 7. 張星杰、蔣國強 (2016) 「手把手教你打乒乓球」 人民郵電出版社 8. 程云峰、張虹雷 (2015) 「乒乓球運動」 浙江大學出版社 9. 賈純良、穆亞楠 (2014) 「乒乓球快速入門與實戰技術」 成都時代出版社 10. 中國香港乒乓總會 http://www.hktta.org.hk(2024) 11. 國際乒乓聯會(ITTF) http://www.ittf.com(2024) 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