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际经营考试范围 PDF

Summary

This document is a summar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ent, including topics like internationalization, multinational firm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ories, market analysis, and more.

Full Transcript

国际经营考试范围(2024) 企业国际化 国际化的意义 市场多边化 - 经营范围从一个国家逐步扩展到全球多个国家,从相似市场逐步拓展至不同环境的市场 业务多元化 - 扩大业务范围,通过开展多项业务在国际市场赢得竞争优势 :从具有垄断竞争优势、能够抵消海外成本的行业入手,发挥核心竞争力,...

国际经营考试范围(2024) 企业国际化 国际化的意义 市场多边化 - 经营范围从一个国家逐步扩展到全球多个国家,从相似市场逐步拓展至不同环境的市场 业务多元化 - 扩大业务范围,通过开展多项业务在国际市场赢得竞争优势 :从具有垄断竞争优势、能够抵消海外成本的行业入手,发挥核心竞争力,赢得海外市场 :以核心业务为中心,逐步拓展业务范围,完成业务多元化 管理职能国际化 - 生产、销售、研发等管理职能由一国,逐步向多个国家扩展,实现管理职能国际化 :销售活动为起点,逐步向当地生产(海外建厂), 营销推广(设立海外子公司等)拓展管理职能 经营模式多样化 - 从单一出口逐渐向授权经营(Licensing)、特许经营(Franchising)等国际化经营模式扩张 企业国际化 国际化的动因 本国市场规模有限,需要开拓新的市场 - 企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寻求销售规模足够大的市场 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持续实现盈利 - 处于衰退期的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仍具备竞争优势 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 - 扩大海外市场,带动销量增加,实现国内生产设备的产能最大化 分散经营风险 - 主要业务分布在多个国家,分散经营风险 - 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政治环境、竞争条件、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经营风险 企业国际化 国际化的动因 应对贸易环境变化,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 贸易政策(贸易壁垒等)、竞争环境及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仅靠出口难以保持竞争优势 - 在海外市场开展本土化经营策略,应对贸易环境变化 低成本采购生产物资,寻求廉价的劳动成本 - 低成本采购物资,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展生产活动,帮助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 推动国际业务的分工多元化 - 在海外开展直接投资活动,促进国际业务的分工多元化,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 : (垂直分工) 各国之间建立不同生产阶段的分工模式。(比如:苹果、三星等手机行业) : (水平分工) 相同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比如:腾讯、阿里等互联网行业) 通过直接投资,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高效生产,赢得经济效益 (比如,腾讯投资韩国企业) 企业国际化 国际化的动因 获取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合作共赢 - 直接投资,获取发达国家优秀企业的尖端技术,学习管理经验 - 凭借海外先进技术与人力资源,促进与跨国企业间的合作,寻求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完善全球价值链,实现经营效率最大化 - 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分支机构,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资源利用 (比如,在A国建立生产基地,在B国采购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在C国家搞研发,在D国组建客服中心) 牵制竞争对手的发展 - 直接投资竞争企业,共享竞争企业在推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成果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S. Hymer, 海默,1960年,C.Kindleberger, 金德尔伯格, 1970年) 企业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并取得成功,归因为拥有某种形式的垄断优势, 这些优势可以克服不确定性风险和覆盖额外成本 - 垄断优势是指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优质产品和核心技术由少数的 企业持有,其他企业很难获得这一优势 垄断优势的要素由两大部分组成 :①知识资产优势,②规模经济优势 - 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原材料优势 贡献 : ① 促进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 ② 将跨国公司在国际环境中的投资行为与市场的不完全性相结合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S. Hymer, 海默,1960年,C.Kindleberger, 金德尔伯格, 1970年) 市场的不完全性 → 促进跨国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 - 不完全市场的特征 :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进入壁垒等因素,阻碍市场达到完全竞争的状态 - 不完全竞争的特征 :企业能够通过不同方式(如产品差异化、品牌忠诚度、专利等)获得市场力量,从而对价格、 产量和产品质量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 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大量卖家和买家,产品同质化,单个企业对市场价格几乎没有影响力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内部化理论 (Peter Buckley, 彼得 巴克利,Mark Casson, 马克 卡森,1976) 海默垄断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关注跨国公司如何通过内部化国际市场 获取并维持其竞争优势 - 将市场交易转变为公司内部的管理活动, 解决在海外市场中存在的不完全问题 - 间接说明,跨国企业为什么偏好以独资(100%控股)形式进行海外投资 企业内部化的动因 ① 降低交易成本(合作交易相关的成本,合同制定和监督等成本) ② 防止信息泄露和知识产权被盗用(核心技术外泄等) ③ 规避经营风险(政治、经济、汇率、供应链等风险) ④ 优化全球价值链(优化和共享资源)、促进全球化一体化战略 ⑤ 加强竞争地位(控制关键资源、技术、市场渠道和客户信息等)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内部化理论 (Peter Buckley, 彼得 巴克利,Mark Casson, 马克 卡森,1976) 理论贡献 ① 能够解释较大范围的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 ② 较好地解释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增加,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的行为 局限性 ① 内部化的决策过程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特点,忽视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 比如:市场结构,劳动生产力等因素 ② 只能解释纵向一体化的跨国扩展行为,对横向一体化、多元化的跨国扩展行为则无法解释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约翰〮邓宁,John Dunning,1977) 在所有权优势与内部化优势的基础上,将生产区域优势进行了折衷,认为三者 共同决定了企业是否选择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 【所有权优势】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自然资源、资金、 技术、劳动力)、 产品的生产工艺、发明创造能力、专利、商标、管理技能等特定的优势 【内部化优势】企业可通过海外经营活动的内部化(100%控股等)获得利润的优势 【生产区域优势】投资于特定地区时相比投资其他地区具有优势 (低成本劳动力、广阔的市场、政府的各种优惠投资政策等的某些有利因素) John Harry Dunning (1927–2009)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企业在选择特许经营、出口或国际直接投资时,要考虑以下竞争优势 - 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能在本国获得廉价的原材料与劳动力时,选择出口 - 人力成本增加导致企业在本国不具备成本优势时,考虑在海外生产 - 拥有所有权、内部化及生产区域优势时,选择以100%股权投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理论贡献: ① 为跨国公司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要求企业综合考量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生产区域 优势,选择最佳的国际经营策略 ② 并强调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能力和动因起决定作用 局限性 - 无法解释快速变化的全球市场(Uber的全球扩张) - 忽略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小米的“互联网+”模式) - 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沃尔玛、家乐福撤离韩国市场) - 新兴市场企业的适用性(TikTok, AliExpress, Tumu) 邓宁所论述的决定依据侧重在成本-收益-风险的考量(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区域优势以及内部 化优势);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企业面对的选择更加丰富,要求企业决策更加灵活和创新。 近代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网络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概念: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通过组织间或个体间的网络来解读国际直接投资的现象 - 网络要素:企业与供应商、分包商、客户群、投资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其他战略合作伙伴 之间的商业和战略上的紧密联系 -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企业根据其竞争优势做出的理性和独立的决策,实现理论最大化。 然而,在网络视角下,国际直接投资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受到各种企业内外关系网络的影响 核心主张:投资决策要基于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对国际市场的洞察,更受到企业所处的关系 网络中的动态互动和结构配置的影响 - 当一家公司与国外的客户或合作伙伴建立了深厚的商业联系,即便该公司自身的竞争力不足, 它仍然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和优势,进入海外市场 战略合作 定义及意义 定义:基于共同利益、共享资源、共担风险等原则,共同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 - 核心:基于双方或多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增强各自的市场竞争力 - 方式:通过合资、联营、共同研发、共享分销渠道、合作生产、合作营销等多种方式进行 战略合作的意义 ① 提升企业知名度:增强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和客户的关注,从而推动产品销量增长,拓展份额。 ② 实现协同效应:企业间深入合作,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 ③ 缓解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可以减少企业间不必要的、浪费性的竞争,维护一个稳定的竞争格局 ④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间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共担风险,能提升经营效益,降低各自的经营风险。 ⑤ 加快技术创新:联合各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可以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的步伐,推动公司的技术进步 ⑥ 突破市场准入壁垒:利用合作伙伴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营销渠道,更快地融入当地市场。 (合资、特许经营等合作方式,能有效规避或降低地方及外国政府的法规限制)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的形态 技术合作 - 技术研发成本高,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企业间经常展开紧密的技术合作 EX) 宝马&因特尔(Mobileye合作) 采购与生产合作 - 加强在生产协作、零部件共享以及全球采购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成本优化与资源共享 EX) 特斯拉&LG化学,苹果&富士康,德国大众&三星SDI, LG 营销合作 - 共享分销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品牌、共同广告或共同促销活动来加强市场影响力 EX) 可口可乐&麦当劳, LG电子&京东 国际股权合作 - 收购对方公司的部分股权来深化彼此之间的利益捆绑,从而促进双方更紧密的合作 - EX) 日产&雷诺企业(1999年战略联盟,日产持有雷诺公司15%股份,雷诺持有日产44%股份) 国际合作投资 特点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籍不同的企业或个人,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组建合作经营形式的企业 或共同参与经营项目的投资形式 - 合作各方将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经验或其他资源组合起来,以实现特定的商业目标 - 通常涉及各方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国际合作投资 动因 迅速开拓海外市场 - 选择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投资,利用当地合作伙伴的资源和经验,比独资形式更安全和有效 (国际化经验较少的国内企业进入海外市场) 规避政治与文化壁垒 - 合作投资方式在消除当地国家的政治文化障碍方面有很大帮助 - 在电信行业,许多国家的法律上禁止100%的外国投资,合作投资成为唯一的选择 克服公司内部资源的限制 - 可在海外投资目标国当地获得生产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 降低投资成本,分散风险 实现规模经济 国际合作投资 成功条件 一致且长远的合作目标 - 所有参与方对未来的愿景有共同的理解,并致力于长期合作时,协同关系将更加稳固 建立稳固的信赖基础与相互学习氛围 - 分阶段实施合作项目,可以逐步减少误解和冲突,有效增进彼此间的信任 - 合作双方应建立起相互学习的文化,共同提升和进步 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调整机制 经营管理层的全力支持与持续关注 - 合作项目的成功离不开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关键要素的持续投入 - 领导力和资源调配能力将是合作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 国际并购(M&A) 概念 国际并购 : 合并(merger)+收购(acquisition) - 不仅包括狭义的企业收购及合并,还包括企业分割、出售处置、基于资本合作的合作投资、 私有化等一系列可能影响企业控制权的行为 ① 企业合并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经过合并成为一家公司的经营行为 - 吸收合并 : 被合并的公司的权利和义务转移到存续公司 - 新设合并 : 两家公司法人资格消失,资产、负债和资本全部转移到新成立的公司 ② 企业收购 : 通过收购股票和资产的方式取得企业控制权的行为 - 股权收购:指一家公司或购入另一家公司的股权,从而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 - 资产收购:收购公司和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间签订业务权转让和购买合同,获得控制权 国际并购(M&A) 动因 企业扩张:企业寻求业务多元化时候会选择M&A方式(选择比现有业务更有盈利性的业务领域) 提高经营效率:出售盈利能力差的业务,收购拥有优势资源的业务部门,提升整体的经营效率 引进技术:收购掌握优秀或尖端技术的企业,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技术竞争力 增强市场主导力:获得专业人才、客户关系与销售网络,垄断市场 实现规模经济:同业间的并购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共享生产销售资源,提升成本效率) 缩短市场进入周期:节省成立公司、建立品牌,构建分销网络等时间 分散风险:可以帮助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减少经营风险 提升融资能力:收购一家负债率低且技术价值高的企业,可以改善财务结构 实现资本收益:以少量资本收购相对被低估的未充分发挥优势的企业,可实现资本利得 国际特许经营 概念及特点 企业将其特许经营模式扩展至海外,以加盟店的形式在国外进行经营 - 特许人向境外的加盟商授权使用其商标、销售产品、技术等,并作为代价收取特许经营费和 特许经营佣金( 麦当劳、必胜客、Subway、星巴克等) 国际特许经营与国际授权的比较 - 均属于无股权纯合同形式的国际经营模式,相对较低的风险和成本是共同的优势 - 国际特许经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都采用标准化的商业模式, 国际授权则可能根据技术使用者的特点采用不同的业务模式。 - 国际特许经营中,两个合作伙伴的关系通常是长期且稳定的, 国际授权的合作关系往往是短期的并且具有可变性 国际特许经营 国际特许经营的优缺点 优点 - 企业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策略与较小的资金快速进入海外市场,降低投资风险 - 跨入更多国家可以进一步降低每个国家的平均进入成本 - 特许经营使缺乏资本或经验的企业家也能轻松启动业务 - 加盟商可受益于特许经营总部的广告和促销,以及在原材料采购方面的优势 - 无需大量资金即可签署多个分特许经营合同,实现业务在多地扩展 缺点 - 相对于其他海外市场进入策略,特许经营的利润空间有限 - 由于关联公司基本上独立运营,管理控制能力受限 - 通过特许经营进入市场时,成功与否高度依赖当地的特许经营伙伴 - 当地的业务合作伙伴有可能在未来与总公司形成竞争关系 文化的概念和构成元素 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下人们共同拥有的心理程序,它能将一群人与其他人 区分开来(霍夫斯特德-荷兰产业心理学家) 文化的特性 ① 文化具有群体维度的特性 (多数以国家为单位) :文化是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规范和价值的体系 ② 文化具有持续性特点 :一旦学到便不容易改变,文化不可比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③ 文化是一个群体的成员共同拥有,并后天学到的 :家庭和学校生活在个人的文化和价值观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成年后,很难摆脱已经学到的文化习俗,并也不容易学习其他文化 文化的概念和构成元素 文化的构成元素 象征元素 - 构成文化的最直观的元素是成员之间共有的具有象征性的元素 :语言、服饰、音乐、颜色、数字(8, 4, 11, 7, 13)等比较直观的象征元素 习惯ㆍ仪式 - 与礼仪或礼节有关的元素 :婚礼、生日宴会、葬礼,打招呼的方式、招待客人、餐饮礼仪、交谈礼仪、咨询礼仪等 价值观 - 是人心理最深层的部分,虽然不容易展现出来,但对人的行为、思考方式、观点等有直接影响 - 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等 文化模型 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文化模型 (F.R. Kluckhohn, F.L. Strodbeck) 提出分析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6项基本维度 - 人的本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际关系、活动取向、时间取向、空间取向 ① 人的本性 -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还是恶的?人的本性可以改变还是绝对不变? - 人性本善(教育&修养实现, 孔子思想);人性本恶(宗教和道德指导,基督教的原罪观念); 人性善恶混合(制度&教育引导) ② 人与自然的关系 - 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 支配自然(美国&西方文化):人类应该控制和改造自然环境以满足自身需求 - 与自然和谐共处 : 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与之和谐相处,而不是试图控制 - 自然支配人类(阿拉伯&印度等):自然是不可预测且不可控制的力量,人类必须适应自然界规律 文化模型 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文化模型 (F.R. Kluckhohn, F.L. Strodbeck) ③ 人际关系 - 个人主义的、集体主义的还是权威主义的? - 集体主义:日本&韩国等亚洲文化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团队合作 - 个人主义:美国和其他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自由和独立,个人成就和权力受到高度重视 ④ 活动取向 - 人的活动方式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 动态(美国&日本等):强调成就和效率,持续评估目标进度,推动人们不断努力 - 静态(法国&西班牙等):强调生活的质量和享受,不那么强调工作成就 ⑤ 时间取向 - 人的时间取向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 过去取向(亚洲文化, 重视历史和先祖智慧);现在取向(欧洲文化,享受当前,重视社交与家庭) 未来取向(美国等,强调目标设定、计划和未来成功的重要性) 文化模型 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文化模型 (F.R. Kluckhohn, F.L. Strodbeck) ⑥ 空间取向 - 如何使用物理空间,是在私人空间还是公共空间? - 私人空间:美国人在开重要会议时,喜欢在封闭的场所隐秘进行,确保不受外部干扰。美国人倾向于 拥有个人办公室或独立的工作空间 - 公共空间:在韩国和日本,办公室的设计通常是开放式的,同一部门的员工多数会在一个空间工作, 旨在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文化模型 霍尔文化模型 (E.T.Hall) 将各国的文化依照沟通方式细分为高背景 (high-context)文化与低背景(low-context)文化 ① 高背景文化 : 沟通的重心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对话内容,更多地依赖于背景情境, 如对话的外部环境、所处的情景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等 : 高背景文化环境下,人们将责任和信任视为至关重要的核心价值,一个人的承诺和 言语甚至可能比法律文档更为有力和可靠 ② 低背景文化 : 人们更注重直接的对话内容,并认为它在沟通中具有首要的重要性 : 低背景文化中,沟通更多地依赖于明确和具体的信息交流, 法律文件在此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担保作用 文化模型 霍夫斯泰德文化模型 (G.Hofstede) 1970年初起,对全球范围内的IBM员工(11万人)的职务相关的价值取向进行调查分析, 总结出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质,并提出四个文化维度 ①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突出人们如何看待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个人主义文化 - 人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利益,认为这些应该优先于群体利益 :集体主义文化 - 人们更倾向于将群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对所属群体有着深厚的归属感 ② 权力距离 :描述人们对权力和社会地位差异的接受(或容忍)程度 :权力距离大的文化 - 组织成员更容易接受组织内的权力和财富分配的不均衡(马来西亚/墨西哥/印度等) :权力距离小的文化 - 人们倾向于追求权力的均衡,不愿意看到太大的权力差异(瑞典/荷兰/澳洲等) 文化模型 霍夫斯泰德文化模型 (G.Hofstede) ③ 不确定性回避 :关注人们对待未来不确定的反应与应对策略 :高度回避 - 人们普遍感受到强烈的不安和焦虑。为了降低这种焦虑,倾向于制定详尽的 法律和规章制度 :低度回避 - 人们更容易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并不过于担忧潜在的风险 ④ 男性度与女性度 :描述社会中男性价值观(如竞争、成就和物质成功)与女性价值观(如合作、谦逊和关系)的重视程度 :男性度文化:强调成功和竞争(日本,韩国,委内瑞拉等) 女性度文化:更注重生活质量、人际关系和照顾他人(丹麦,瑞典,挪威等) 跨国企业与东道国 资源转移效应 向东道国转移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稀缺资源,协助东道国经济增长 ① 资本方面 - 资本投资可以补充东道国投资资本的不足 :但跨国公司的资本回报率较高,东道国使用的资本非常昂贵 ② 管理方面 - 向东道国转移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 :跨国公司的最高经营层或高级技术岗位大多数被总公司人员垄断 ③ 技术方面 - 资源转移效应中,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技术转移 :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吸纳更多非技术工人的劳动密集型技术转让,解决严重的就业问题 跨国企业与东道国 国际收支效应 国际收支= 贸易收支(进口替代效应 + 出口增加效应)+ 资本流入 ① 进口替代效应 -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引起的进口减少总额 - (用于本地生产的设备、原料、零部件等增加的 进口额 + 因外资流入导致收入增加而增加的进口增长额) ② 出口增加效应 :跨国公司促进东道国的出口活动增加的金额 跨国企业与东道国 外商投资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尽管外商投资的总额有所减少,但外资企业在韩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仍逐渐增强 - 宏观经济角度 : 外资企业在销售、就业、出口等国内经济领域的占比逐渐增加, 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 行业角度 : 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外商投资集中,贡献度显著 跨国企业与东道国 外商投资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外资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高于韩国企业平均,但盈利能力偏低,负债比率较高 外资企业在韩国开展经营活动时,最为关注的环境因素是: 劳动环境、税务环境、法规环境以及金融环境 政治风险 引发政治风险的因素 政府政策因素 ① 所有风险(ownership risk) - 东道国政府单方面限制母公司持股比例的风险(例如发生政变时,资产被没收等) ② 运营风险(operation risk) - 跨国公司遇到的最常见的政治风险 :被强制要求出口在本地生产的商品或设置当地采购规定(或董事会成员比例、员工比例等) ③ 转移风险(transfer risk) : 不能自由地将利润或资金转移到本国,不能将当地货币兑换成美元等外币的风险 政变、战争、恐怖活动等因素 政治风险 引发政治风险的因素 经济因素 ① 货币危机(或外汇危机) - 一国外汇储备不足以覆盖至少三个月的进口需求时,极易爆发外汇危机 :遭遇外部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动,国内企业或外国投资资本可能会大规模地将国内货币转换为外国货币, 引发外汇危机 :这通常称为“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或被“羊群效应” ② 金融危机 - 多数在国内银行和海外银行之间进行大额资金交易时发生 :若海外银行不延续提供的短期资金,国内银行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问题 ③ 石油危机 - 石油中有超过50%来自中东的海湾地区,如果石油供应中断或者价格上涨将对全球经济造成 巨大冲击;中东国际政局局势及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对石油价格产生影响 政治风险 引发政治风险的因素 社会因素 - 委内瑞拉2002年底至2003年2月上旬的反政府罢工和示威活动使该国经济陷入危机 - 由于哥伦比亚长期的内战、高犯罪率、治安问题、频繁的绑架事件以及部分少数民族 反对油田开发等多种因素,这使得该国社会局势不稳定,居民的人身安全风险加大 - 以巴基斯坦为例,社会局势的不稳定性,如在伊斯兰国的影响下,对美国产品的抵制和对 在当地的美国平民的安全构成了实质性威胁 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区块化 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经济一体化的地区国家在贸易、工业、金融等领域减轻或消除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 以追求与国内交易相同的环境 为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国家之间需要满足的条件 - 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国家,经济政策必须有能力进行调整,与共同体的政策水平相一致 - 若其经济发展阶段与其他国家相似,一体化效果通常会更为突出 - 加强经济一体化不仅需要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的无阻碍交流,还要考虑国家间的 地理邻近性和文化一致性等因素 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区块化 经济一体化的形态 自由贸易区(FTA : Free Trade Area) - 成员国之间的所有贸易壁垒都被完全废除,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 - 关键特点:对于非成员国,每个成员国都可以独立地实施自己的贸易政策(关税率和贸易措施可因国家而异) - 潜在缺点:第三国商品可能通过低关税成员国间接进入高关税成员国,从而规避高关税, 这可能对高关税成员国的国内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AFTA, USMCA, EFTA等共同体)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 成员国之间实施自由贸易(与自由贸易区类似),通过消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来促进成员国间的贸易活动。 - 与自由贸易区不同的是,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实施统一的贸易政策,所有成员国对非成员国都采取相同的 关税率和贸易措施。 - 有助于增强成员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地位,并可能通过集体行动对外部贸易伙伴施加更大的影响力。 (※南美的MERCOSUR, 南非的COMESA等) 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区块化 经济一体化的形态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 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之上,还允许生产要素(如资本和劳动力)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成员国之间的交易 模式与国内市场保持相似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6个东国家组成的海湾合作委员会(GCC)) 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 - 要求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还要求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政策达到足够的协调程度时,成员国之间可建立共同使用的货币体系 (※ 欧盟) 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 把地区内的国家视为同一个市场,目标是在金融、财政、社会政策方面追求一致的政策, 并建立超国家机构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的理解 外汇的含义 - 不同经济实体之间交易的支付工具,是国际交易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外汇交易行为 外汇交易引起的风险 - 与国内货币交易相比,债权人和债务人往往相隔甚远,可能遭受复杂的国际法律纠纷 - 因国际交易的结算周期较长,可能导致交易双方遭遇汇率差问题 - 当与外汇紧缺的国家开展贸易时,可能会面临外汇管制,导致交易规模受到约束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的概念 外汇市场的特性 - 是一个专门用于买卖外币以满足国家间经济交易需求的市场或交易体系 - 与有形或无形商品进行交易不同,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是各种外币 ① 全球性市场 - 随着各种创新的外汇交易方法和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已经达到 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展现全球性市场的特点 ② 24小时不间断交易 - 由于各大外汇市场的交易时段有所错落,外汇市场得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运营 ③ 场外交易为主 - 外汇市场主要有两种交易模式 :一种是在特定场所,交易者之间直接对接和协商交易,无需经纪人参与; :另一种则是通过中间机构,如银行和交易商来完成的,通常成为场外交易。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的概念 外汇市场的功能 ① 国际贸易中的结算与支付 - 通过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易,实现需求和供应的匹配,保证外汇市场的平稳运作 ② 套期保值(Hedging) - 为了应对合同签订与付款之间的时间差可能带来的汇率变动风险,交易当事人可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规避汇率变动风险 ③ 投机(Speculation) - 各国货币的汇率会根据需求、供应及其他因素而波动,准确预测波动能带来投资收益 ④ 外汇和利率套利(Exchange and Interest Arbitrage) - 外汇套利:不同外汇市场间存在汇率差异时,交易者可能会低价买入并高价卖出货币,实现盈利 - 利率套利:交易者会考虑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异和预期的汇率变动,追求额外的收益 汇率风险管理 汇率风险的概念 汇率风险 - 由于汇率的不稳定,可能对海外业务的表现、海外子公司的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或可能增加企业债务的风险 - 汇率敞口(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是对汇率风险进行量化的方法,测量汇率变动对 公司的盈利、净现金流和市场价值的潜在影响 - 根据风险发生的时间,汇率风险可分为:折算汇率风险、经济汇率风险、交易汇率风险 海外市场选择及战略要素 如何选择海外市场 影响海外市场选择的因素 ① 市场发展潜力 - 考虑目标国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增长趋势 - 评估某产品的潜在销量时,不仅要关注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等 :生产一次性尿布的企业 - 不仅要关注婴儿出生率、还需考虑到当地对环保的关注情况; :毛皮大衣销售商 - 不仅要关注的气候变化,还要想到动物保护意识,奢侈消费税政策等 ② 业务适应能力 - 优先选择与本国的文化背景、语言、经济水平相似的国家 :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更有利于控制海外分支机构,降低物流成本,便于整体管理 海外市场选择及战略要素 如何选择海外市场 ③ 战略市场的条件 - 从销售规模与营业利润层面考虑,目标市场应是某一区域内规模最大的市场,有能力激发 企业的盈利潜力;或者可更好地服务于全球范围内的客户 ④ 母公司的全球化布局 - 选择海外市场时,要基于集团的全球化布局,制定公司自身的长期战略和短期目标 :BMW - 尽管墨西哥可以为BMW提供更低的生产成本,但出于公司品牌形象的考虑,BMW选择在美国生产 : Sharp - 日本Sharp公司为了在欧洲建立更加高效的出口分销网络,将其微波炉的组装工厂从马来西亚 迁移到美国 海外市场选择及战略要素 如何选择海外市场 ⑤ 成本效率 - 优先选择能够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的海外市场 :优先考虑劳动、原材料和技术成本,对税务等额外费用进行评估, 确定可为企业提高成本效率的市场 ⑥ 风险&不确定性 - 选择目标市场时,应事前评估当地的消费者、潜在竞争者、政府政策、规定和立法等经营环境, 尽量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⑦ 竞争环境 - 公司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且该市场由有少数几家公司主导时, 需事前预测竞争对手的反应,谨慎进入目标市场 :灵活选择目标市场,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及优势不被侵犯 经营范围转移与海外市场进入方法 海外市场进入方法 间接出口或直接出口 - 间接出口:制造商通过第三方(贸易公司或出口代理)进行产品海外销售,不参与出口流程 - 直接出口:制造商自行负责全部出口业务,通过内设部门或关联公司直接与海外市场接洽 经营范围转移与海外市场进入方法 海外市场进入方法 海外直接投资 - 优点:将全部的经营资源转移至投资国,在资本、技术、营销、财务等方面更有效地发挥竞争优势 - 缺点:与其他进入方式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的企业资源,风险也相对较高。 本土化营销策略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segmentation) - 指跨国公司按照某种分类标准将总体市场中的用户划分成若干个用户群体的市场分类过程 :同一细分市场中的用户具备类似的需求,行为,收入水平和特征 EX) 目标客户定位 - 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 :为确保市场细分有效,企业需要客观评估各个市场对其产品和服务的反应及接受程度 :有效市场细分的特征 : 可测量,可进入,可盈利,稳定性,差异性,可执行 - 市场细分的核心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识别个市场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借此洞察、构建和实施一套针对性强, 效果显著的营销策略,从而最大化市场潜力和商业成效 本土化营销策略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 跨国企业在目标国选择特定的市场(Segment)作营销目标(Targeting) 的过程 - 企业集中资源,提供匹配细分市场用户属性的营销策略,获得竞争优势 市场定位(positioning) - 理解和识别顾客需求特征,探索如何将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较竞争对手更为突出 :考虑产品差异化、创新、增值服务、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策略 - 最关键的是企业能多大程度将其产品和营销活动与本地消费者的特征偏好相匹配 :要求企业研究当地文化和消费行为,还要求其营销策略能够灵活调整,以适应当地市场的独特需求 本土化营销策略 标准化与本土化策略 标准化策略(Standardization) - 为了增加跨国公司整体的利润,需要维持统一的全球体系,整合海外子公司的活动 : 在海外市场中采用与本国市场相同的营销策略,不进行任何改变 : 旨在通过统一的营销方法以实现全球业务的协同和效率最大化 本土化策略(Adaptation) - 当地市场环境与母公司所在国不同时,为促进增长和发展,企业需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意味着要将当地市场的经营策略与总部策略进行区分 本土化营销策略 标准化与本土化策略 标准化策略的动因 ① 规模经济 - 如果特定产品的生产地集中在一个地区,公司可考虑标准化产品,长期利用高产能优势扩大销售规模 ② 研发成本效率 - 当标准化的产品推广到全球各地时,可摊薄单位产品的研发成本 - 投入研发标准化产品的成本和精力,普遍低于新产品的研发 ③ 营销效率 - 在营销活动方面,同样能带来规模经济的效应 - 尽管每个国家使用的语言不同,但销售手册、销售人员培训、广告、促销等营销模式相差不大 ④ 消费者品牌忠诚度 - 对于经常出国旅行的消费者购而言,产品标准化战略能极大地增强其对品牌的忠诚度 :高级化妆品、香水、酒类等免税产品为典型的标准化产品 本土化营销策略 标准化与本土化策略 本土化策略的动因 - 尽管企业推动标准化策略的动因充分,但企业亦需根据本地的商业环境调整营销策略,以满足地区需求 :消费者需求、当地的法律法规、竞争环境 ① 产品本土化 - 企在不同地域展开市场之前,深入了解当地的使用条件和环境,并据此来决策产品应作出的相应调整 - 针对产品的改进与研发,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为核心原则,面对设计和功能上的挑战时, 可能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性改良,以确保其具有区别于市场上其他产品的独特性 - 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政府法规、语言习惯以及使用条件的多样性,产品的本地化变更是必要的。 改变产品以适应新环境,虽然在短期内成本显著,但从长远角度看,这是赢取当地市场份额、 构建持久品牌忠诚度的关键。 本土化营销策略 标准化与本土化策略 ② 推广本土化 - 有效的沟通策略和促销技巧需细致地结合当地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政府法规以及主流媒体的特点来设计 - 在当地市场扩展的过程中,制定的促销适应策略必须以提升品牌知名度为核心目标 - 产品改进不仅仅局限于前端的销售过程,同样包括对售后服务的持续优化 ③ 价格本土化 - 在拓展本地市场时,精确的定价策略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根据当地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来调整 - 公司制定的定价策略是为了有效地渗透当地市场,并迅速建立市场份额 :三星半导体在80年代推向国际市场的半导体产品 本土化营销策略 标准化与本土化策略 ④ 渠道本土化 - 由于国家间在使用可用的分销结构或渠道存在差异,企业进入市场时需精心设计和调整分销策略 :有效的渠道管理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尤其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扩张的成败 :东欧等国家由于分销结构不发达且效率低下,因此许多进入的公司面临困难。 - 不同国家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模式也有所不同,分销渠道的设计必须要能适应这些购物模式的差异 :在美国等通常进行大批量购物的国家,大型折扣店普遍存在,而在发展中国家,人们更倾向于在 小型商店频繁购物 :特别是在像日本这样的生活方式以蔬菜、鱼类为中心,新鲜度被看重的地方,不可能进行大批量购物。 对于消费品而言,抢占分销渠道是重要的,但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因此逐步接近本地分销渠道是明智的 人才本土化策略 招聘&培训 人才招聘 ① 选拔与招聘当地人才 - 常设招聘支持中心,举办招聘会(校招等),向优秀大学生提供参观和实习机会等 ② 外派人员选拔与培训 - 拥有在多个岗位上工作经验的员工更适合担任派驻职位 - 选拔标准:工作能力、领导力、语言能力、对当地市场的理解 - 适岗培训:领导力(Leadership)、当地文化与语言、职务相关培训 *人才外派失败将会给公司运营造成致命影响 人才本土化策略 招聘&培训 职能培训 ① 基本职能培训(OJT: On the Job training) - 在职场中,由部门同事或直属上级组织的适岗学习基本培训,确保员工能够有效地适应其岗位需求, 并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 ② 核心人才选拔与培养 - (选拔) 由生产等核心部门的负责人组建人才开发委员会,甄选具备发展潜力的人选 :对资质优秀的人才进行登记备案,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和领导力更迭提供人才储备 - (培养) 注重对当地核心骨干的培养,使其能胜任海外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构建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重点培养经营企划、组织绩效、统筹和协调等管理能力 :授予一定的管理权限,并通过专门的培训项目帮助他们成长为管理人才 生产本土化策略 生产本土化的成功因素 - 为了在当地顺利规划和执行生产活动,企业可以通过 海外直接投资,结合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 将产品线和制造流程转移到海外生产基地。 - 本地生产的成功因素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 :适合度(Compatibility) :生产配置(Configuration) :调整与控制(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生产本土化策略 生产本土化的成功因素 适合度(Compatibility) - 本地生产预期要与海外投资决定、本地市场目标及经营战略相符合;要考虑以下五大因素 ① 效率/成本 :降低制造成本 ② 信任:对产品交付和定价的信任程度 ③ 品质:产品品质、服务品质、交货及时、后续维护 ④ 灵活:可以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控制产量的生产能力 ⑤ 创新:可以开发新产品和创造商业机会的能力 生产配置(Manufacturing Configuration) ① 生产设施集中化和标准化,尽可能以较低的生产费用提供高品质产品 ② 为了配置生产设施要求目标国的内需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最好具备出口竞争力 ③ 当地配置生产设施,为客户和供应商提供稳定的产品 调整与控制(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① 调整:适应当地环境变化,调整生产规模的能力;② 控制:整合各种生产活动的能力 全球化配置与管理 全球化配置 全球化配置的决定因素 - 核心挑战:企业如何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在海外市场,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综合效益最佳 - 选择海外的布局地区时,需要评估企业自身能够发挥的布局优势 :布局优势 - 指企业向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技术和资源,并能够高效地进行统筹和协调的能力 :布局目标 - 在全球市场中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更佳的市场表现,提升竞争地位 ① 地区支配能力 - 支配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在进驻国市场中所展现的影响力,还由其市场活动的地理范围所决定 - 市场支配能力越强,企业配置的资产、技术与资源优势更为明显,经营效益更为突出 - 为赢得市场支配能力,企业可以把重心放在提高产品和品牌竞争力层面,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 - 从单一市场的规模扩大,逐步向多个市场蔓延拓展,提升在区域市场的支配能力 全球化配置与管理 全球化配置 全球化布局的决定因素 ② 战略灵活性 - 由于海外市场和竞争条件的差异,企业需在资源配置方面保持高灵活性,适应各种环境 - 采购多元化,在技术适应和技术转移方面保持主导性 :规避政治不稳定、经济危机或货币波动等外部风险,帮助企业获取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增强供应链的安全性 ③ 资源配置速度 - 市场渗透效率是企业决定扩大现有市场还是进军新市场的重要因素 :领先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完成供应链布局,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可以选择许可经营(licensing)或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提升市场地位, 但企业需要承受因控制权分散导致决策过程缓慢等风险 全球化配置与管理 全球化管理 ▪ 跨国公司通常会评估各个地区的经营环境,选择进行产品政策、融资、生产以及人事与 劳务管理等经营活动最为有利的配置 集权还是分权 ① 集权有利的因素 - 决策时效 :面对需要迅速做决策的紧急事项时,集权模式能提高效率 - 资源转移 :涉及关键商品或生产资源转移的决策时,集权模式可保证战略一致,资源优化 - 综合效益 :企业推行标准化策略时,可能需要个别区域做出资源让步,母公司集权协调更加有效 - 协同效应 :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之间进行进出口交易时,集权管理和决策能更有效地掌控方向, 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协同效应 全球化配置与管理 全球化管理 集权还是分权 ② 分权有利的因素 - 海外子公司的经营表现对总部的全球化战略影响较大时,推行海外子公司分权策略 :消费者偏好、审美标准、保护主义政策等环境变化会要求海外子公司深入本土化策略,迎合当地需求 - 母公司可根据海外子公司的经营环境,赋予新的经营目标及考核标准,使海外子公司与母公司战略同步 :考虑到当地子公司的经营环境和资源,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晋升和奖励机制),确保子公司 管理者的经营行为与总部整体战略保持一致

Use Quizgecko on...
Browse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