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覺中學 中國語文科 中四級 閱讀能力工作紙 PDF
Document Details

Uploaded by SupportedCello6073
寶覺中學
Tags
Summary
這份文件是寶覺中學中國語文科中四級的閱讀能力工作紙,內容選自《禮記·大學》,探討君子的修養,涉及儒家思想和文化概念。 工作紙包含理解、分析、古漢語知識和中華文化等學習重點。文件包含練習題目。
Full Transcript
**寶覺中學** **中國語文科 中四級** **閱讀能力工作紙** **自讀:《禮記·大學》(節錄)** **單元四 -君子的修養** **(儒家思想及文化概念)** **學習重點** \(1) 理解、分析和評價作者主要論點。 \(2) 分析層層遞進的說理方法。 \(3) 古漢語知識:古今詞義的不同、則 \(4) 中華文化:儒家「內外兼修」的思想 **...
**寶覺中學** **中國語文科 中四級** **閱讀能力工作紙** **自讀:《禮記·大學》(節錄)** **單元四 -君子的修養** **(儒家思想及文化概念)** **學習重點** \(1) 理解、分析和評價作者主要論點。 \(2) 分析層層遞進的說理方法。 \(3) 古漢語知識:古今詞義的不同、則 \(4) 中華文化:儒家「內外兼修」的思想 **姓名: [ ] ( ) 班別:中四 [ ] 成績: [ ]** 語譯 第一段: +-----------------------------------+-----------------------------------+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 大學所講 [ ] :在於 [ | | | ] ,在於使 [ | | 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 去除 [ | | | ] ,在 [ |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 | ] 上不斷 [ | | | ] ,在於達到 [ | | 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 | ] 。 | | | | | 慮而后能得。 | 知道要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後才能夠 [ | | | ] ,確定志向後才能夠 | |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 [ ] | | | ,心境平靜後才能夠 [ | |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 ] | | | ,安於任何處境後才能夠 [ | | | ] | | | ,思慮周詳後才能夠達到 [ | | | ] 。 | | | | | | 萬物都有 [ ] | | | ,萬事都有 [ ] | | | ,知道了事物的 [ ] | | | (而實行),就 [ ] | | | | | | [ ] 了。 | +-----------------------------------+-----------------------------------+ 第二段: +-----------------------------------+-----------------------------------+ |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 [ | | | ] 自身內在的 [ | | 先治其國; | ] | | | | |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 的人,先要治理自己 [ | | | ] ; | |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 | | | 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 |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 | | | [ ] ,使家族 [ | |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 ] ; | | | | |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 [ ] | | | ,先要修養自身的 [ ] | | 致知在格物。 | ; | | | | | | 想要修養自身的品德,先要端正自己的 | | | | | | [ ] ; | | | | | |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 | | | | | | [ ] ; | | | | | |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誠實,先要使自己的知識推展到 | | | | | | [ ] ; | | | | | | 知識推展到極致在於深入研究 [ | | | ] 。 | +-----------------------------------+-----------------------------------+ +-----------------------------------+-----------------------------------+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 | 事物的道理能深入研究後知識就能推展到 | | | | | 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 [ ] | | | ,知識能推展到極致後意念就 [ | | 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 | ] , | | | | | 國治而后天下平。 | 意念誠實後心思就 [ ] | | | ,心思端正後能修養自身的 [ | | | ] , | | | | | | 修養自身的品德後家族就 [ | | | ] | | | ,家族齊心和睦後國家就 [ | | | ] , | | | | | | 國家安定後天下就 [ ] | | | 。 | +-----------------------------------+-----------------------------------+ 第三段: +-----------------------------------+-----------------------------------+ |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 從 [ ] 一直到 [ | | | ] , | |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 | | | 一律都以修養 [ ] | |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 為根本。 | | | | | 其所厚者薄, | 如果這個根本 [ ] | | | 卻要家族、國家、天下等的 [ | | 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 | | | | | | 能安定是 [ ] 的了; | | | | | | 要重視的事物(修身)就 [ | | | ] , | | | | | | 次要的事物(齊家、治國、平天下)就 | | | | | | [ ] ,這樣令天下 [ | | | ] ,未有過 [ | | | ] 。 | +-----------------------------------+-----------------------------------+ 【詞句語譯】 1. 試指出以下句子中的**粗體字**的意義。 (1)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第 2 段) 欲: [ ] ------------------------------------------------------------- ---------------------- (2) 家齊而后國**治**。(第 2 段) 治:○治理╱ ○安定╱ ○整治 (3) 國治而后天下**平**。(第 2 段) 平: [ ] (4)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第 3 段) 自: [ ] 【**課文結構**】 【古漢語知識】 試解釋下列句子中**粗體字**的古義和今義。 +-----------------------+-----------------------+-----------------------+ | **句子** | **古義** | **今義** | +=======================+=======================+=======================+ | 1.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第 | | | | | | | | 1 段) | | | +-----------------------+-----------------------+-----------------------+ | 2. 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第 | | | | | | | | 1 段) | | | +-----------------------+-----------------------+-----------------------+ | 3. 欲治其國家,先**齊**其家。(第 | | 整齊 | | | | | | 2 段) | | | +-----------------------+-----------------------+-----------------------+ | 4. 致知在**格**物。(第 | | | | | | | | 2 段) | | | +-----------------------+-----------------------+-----------------------+ | 5.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第 | 擾亂、破壞 | | | | | | | 3 段) | | | +-----------------------+-----------------------+-----------------------+ | 6.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 | 厚度,與「薄」相對 | | (第 | | | | 3 段) | | | +-----------------------+-----------------------+-----------------------+ 【內容與作法】 1. 文章第 1 段開首即提到「大學之道」的三個綱領,這三個綱領分別是指甚麼? **三綱領** **內容** -------------- ------------------------------------------------------------------------ 「明明德」 發揮 [ ] 。 「親民」 引導 [ ] ,提升他們的 [ ] 。 「止於至善」 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 [ ] ,令整個社會達到 [ ] 。 2. 3. 根據第 1 段末,作者認為怎樣才能「近道」? A 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來處事。 A B C D ------------------------------- --- --- --- --- B 依照一定的次序來處事。 ○ ○ ○ ○ C 仔細分析事情的細節內容。 D 認清事情的起因和結果。 4. 根據第 3 段,回答以下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文章第 2 段提出了八個實踐「大學之道」的步驟,試說明這「八條目」的含義,並判斷它們分別能實踐「明明德」還是「親民」。 **八條目** **含義** **實踐的綱領** ------------ -------------------------- --------------------------- 格物 深入研究 [ ] ○ 「明明德」/ ○ 「親民」 致知 把知識 [ ] ○ 「明明德」/ ○ 「親民」 誠意 [ ] ○ 「明明德」/ ○ 「親民」 正心 [ ] ○ 「明明德」/ ○ 「親民」 修身 修養自身的品德 ○ 「明明德」/ ○ 「親民」 齊家 [ ] ○ 「明明德」/ ○ 「親民」 治國 [ ] ○ 「明明德」/ ○ 「親民」 平天下 平定天下 ○ 「明明德」/ ○ 「親民」 6. 承上題,以下是家俊的日常生活情況,試指出家俊分別實踐了「八條目」中的哪些條目。(把正確答案填寫在橫線上) 7. 試寫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8. 以下引文運用了層層遞進的說理法,運用這種說理方法對論述本文的觀點有甚麼好處?試結合引文內容,分別說明。(3分) ---------------------------------------------------------------------------------------------------------------------------------------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第 2 段) --------------------------------------------------------------------------------------------------------------------------------------- 9. 本文作者在論述觀點時,善用不同修辭手法,以加強文章的氣勢。 +-----------------------------------------------------------------------+ | 甲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第 | | | | 1 段) | | | | 乙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第 | | | | 2 段) | +-----------------------------------------------------------------------+ 排比 頂真 對偶 -------- ------ ------ ------ 引文甲 ○ ○ ○ 引文乙 ○ ○ ○ 【跨篇閱讀】 1.閱讀以下《岳飛之少年時代》的一節引文,回答問題。 +-----------------------------------------------------------------------+ | 未幾,同死,飛悲慟不已。每值朔望,必具酒肉,詣同墓,奠而泣;又引同所贈弓,發三矢,乃酹。父知而義之,撫其背曰︰「使汝異日得為時用,其殉 | | 國死義乎?」應曰︰「惟大人許兒以身報國家,何事不可為!」 | | | | (《岳飛之少年時代》) | +-----------------------------------------------------------------------+ (1) 從引文可見,[岳飛]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2分) 堅毅勇敢 重情重義 ---------- ---------- --- --- --- --- 武藝高強 忠心愛國 A B A B C D C D ○ ○ ○ ○ (2) 《大學》(節錄)提到「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第 2 段),試說明引文中岳飛的表現如何符合這個說法。(4分) 1. 孔子在《論語.論君子》提到君子修養人格的要求。 --------------------------------------------------------------------------------------------------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論語.論君子》) -------------------------------------------------------------------------------------------------- +-----------------+-----------------+-----------------+-----------------+ | 列舉已知:K | 表述想知:W | 總結新知:L | 延伸學習:H | +=================+=================+=================+=================+ | 學習單元前 | 學習單元前 | 學習單元後 | 學習單元後 | +-----------------+-----------------+-----------------+-----------------+ | 學習前,我已經知道有甚麼儒家思 | 學習前,我想知道甚麼有關描儒家 | 學習後,我學會了甚麼?(例如: | 學習後,我會如何應用所學知識在 | | 想及文化有關的知識? | 思想及文化的知識? | 得到什麼啟示、掌握什麼寫作技巧 | 日常生活中?(例如:如何運用不 | | | | 。) | 同的寫作技巧。) | | | | | | | **[寫下1項已有知識]{.u | **[寫下1項想學知識]{.u | **[寫下1項新學知識]{.u | [**寫下1項應用新學**的情 | | nderline}** | nderline}** | nderline}** | 況] | +-----------------+-----------------+-----------------+-----------------+ | 我已經知道...... | 想學知識(一): | 我學會了...... | 我可以應用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