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 (個人習作)
Document Details
Uploaded by LuxuriousNeptune
null
2024
SHDH
Tags
Summary
This document is a past paper for SHDH2056, Exploring Life, Death and Human Rela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s. It includes questions about Daoist philosophy, and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Daoist thought, including critiques of Confucianism. The submission deadline is October 11, 2024 (Friday, wk 6). This paper is to be submitted as a PDF file to Turnitin.
Full Transcript
個人習作 ( 一 ) – 提交期限 : 2024 年 10 月 11 日 (Friday, wk 6) 5:00pm – 在 Turnitin 提交 – 以 PDF 格式提交 1 SHDH2056 探索中國傳統思想的生死、人性與人倫觀 Exploring Life, Death and Human Rela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e...
個人習作 ( 一 ) – 提交期限 : 2024 年 10 月 11 日 (Friday, wk 6) 5:00pm – 在 Turnitin 提交 – 以 PDF 格式提交 1 SHDH2056 探索中國傳統思想的生死、人性與人倫觀 Exploring Life, Death and Human Rela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s Lecture Five 道家的人性論與人倫觀 2 如何切入思想家複雜的理論 ? 1.依該思想家的看法,大環境出了甚麼問題? 2.他怎樣理解 / 描述這問題? 3.他認為這問題有甚麼成因? 4.他認為該如何解決? 5.為什麼他認為如此解決這問題是有效的? 6.同時代的思想家如何看他的理解及方案? 7.我們應如何評價他? 3 先秦哲學的興起:周文疲弊 牟宗三:「周文疲弊,乃諸子共同課 題。」 ( 《中國哲學十九講》 ) ( 何謂周文?其疲弊之相為何?諸子各 以何種方法對治? 儒:以德治國 道:復歸自然 墨:天志治國 法:以法治國 4 引言:莊子 “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 “ 藐姑射”是相傳中的一座山,莊子 說那山上有一位神人,這位神人如何? “肌膚若冰雪”,她的肌膚之光瑩、潔 白就跟冰雪一樣;“姿態柔美如處女”, 她的身材之美好就如同處女一樣的美 麗——是這樣美麗的一位神人。 - 就算世界上發了大水,一 直到天那麼高,她都不會被 水淹死;非常乾旱燥熱的天 氣,那些金屬和石頭都被曬 軟了,熔化了,土山都焦 了,而她居然不感覺到熱。 5 莊子 北海有一條魚,牠的名字叫鯤,鯤的身體非常大, 大到不知有幾千里。鯤變化為大鳥,牠的名字叫鵬。 膨的背脊大到不知有幾千里,當振翅飛起時,翅膀 像天邊的雲。 6 道家架構 ( 四大特點 ) 1. 對具體時代的問題的反省 周文疲弊 2. 對文化全盤而澈底的反省 人進入社會而被角色化 人進入社會而被社會化 3. 對知識的反省 對萬事萬物加以概念化、層序化、範疇化、系統化 便形成知識體系。藉知識概念把握世界萬事,但同 時亦將此一把握限定在知識框架中,限定了理解事 物的角度。 7 道家架構 ( 四大特點 ) 3. 對知識的質疑 儒家與世人,俱重視知識。道家反儒, 所以亦質疑知識,甚至鄙視知識 「任何一個道理如果可以把它具體的當做一 個道理來描述運用,這個道理就不是能永久 適用的道理;任何一個名字如果可以把它具 體的當做一個名字用,這個名字也就不是能 永久適用的名字。」 ( 《老子》一章 ) 道的真實性質,在知識化與語言化的過程 中,必然失落。 人的困頓與政治的紛擾,正正來自人的心有 「知」 8 道家架構 ( 四大特點 ) 3. 對知識的質疑 「絕聖棄智」:「如果 「追求學問,就要求天 全天下都知道『美』的 天都學有所得,習有所 成。而追求大道呢,只是 絕對標準,那麼不合乎 要求每天儘量減少自己的 該標準的『惡』就產生 欲望和行為。對自己的欲 了;同樣的,如果全天 望和行為減之再減,堅持 不懈地一直減下去,最後 下都知道『善』的絕對 就可以達到無為的境界 標準,不合乎其標準的 了」 ( 《老子》四十八 『不善』也就產生了。 章) 擺脫知識的束縛,以如 」 ( 《老子》二章 ) 其本來面目的方式觀照萬 美善給主觀心智定住而 物。 變成有限。 9 道家架構 ( 四大特點 ) 4. 對儒家的批判 為什麼批判儒家? 儒家以繼承周文為己任, 又孜孜於將人的存在限定 在社會的形形色色的角色 中,因此道家對社會文化 的批判,往往體現在對儒 家的批判上,而對儒家有 針鋒相對的特色 10 道家架構 ( 四大特點 ) 儒家主張社會義 道家主張人 務、倫常價值、 生解脫、精 道德責任,且把 人社會化及角色 神自由、社 化。 會角色的解 放、真我的 追尋、生命 的自在 11 對儒家的批判 「聖人不仁」 「天地不仁」 12 對儒家的批判 「不」是「超越」、「非」之意 天地不仁 =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任憑萬物自生自 滅 聖人不仁 = 聖人沒有仁愛的,任憑人們自作自 息 儒家以天地之大德 道家卻以儒家之 為仁,人的本質為 仁桎梏人性,壓 仁。 迫百姓 13 對儒家的批判 儒家主張仁義之性 道家主張自然之性 14 道家總論 具體而言,道家有如下特色: 對周文的反省 對儒家的批判 對一切既定制度、社會文化的厭棄 對慾求的鄙夷 對知識的質疑 對自然 (= 萬物原本的狀態 ) 、自由的嚮往 15 道家人性論 16 道家的人性論,邏輯上 * 衍生自其 天道觀 ( 形而上學 ) ,所以要了解 它的人性論,必先要了解其天道觀。 注意: 說「邏輯上」如此如此,是就其全套哲學框架結構的 角度而說,因為道家對人性的看法,來自它對「道與 萬物關係」的了解。 但若就推論次序而言,按徐復觀先生在《中國人性 論》的說法,是先有人性論,才逐步逆向逼出其天道 17 觀。 道家人性論圖式 天道觀 人性論 18 道家天道觀 道的性質:老子思考 著萬物作用的原理, 從而建立了一個名之 為道的新的最高範疇, 並進而對其存在進行 抽象反思。 19 道家天道觀 1. 非有非無:「無以名之」, 勉強名之曰道。 2. 有無相生:於有非有,於無 非無,有中有無,無中有有。 有無乃事物一體之兩面,盈 中有虛,虛中有盈;榮中有 枯,枯中有榮。這種現象, 老子稱為「反」,故謂「反 者道之動也」。 20 道家天道觀 3. 整體存在界各種現象變化的根 本運作原理 4. 終極實在 5. 不在具體經驗之中,超越經驗 6. 乃萬物的宗主 ( 「似萬物之宗」 ) 7. 是一個理而非物,因此與物之 有生滅不同,而為無始無終 21 道家天道觀 8. 視之不見 ( 夷 ) 、聽之不見 ( 希 ) 、搏之 不得 ( 微 ) 、沒有具體內容,混而為一, 不能為語言所對象化 ( 繩繩不可名 ) ,即 經驗上不存在 ( 參第 5 點 ) 9. 萬物自有生滅,道則扮演當中秩序原理 的角色 10.道讓變化有個起點 ( 道生一 ) ,於是萬物 變化得以可能 ( 一生二 ) ,進而更趨複雜 ( 二生三 ) ,而形成雜然紛陳的萬象世界 ( 三生萬物 ) ( 四十二章 ) ( 例子 : 元素 化合物 有機物 生命 …) 22 道家人性論 所謂人性觀,即是觀人性 觀人性,就是觀人之所以 為人的思考 思考人之所以為人,就是 思考: – 人與非人生物相異的地方 – 人本身獨具的特質 23 道家人性論 24 道家人性論 關於道家人性論,《老子》 51 章有句很重要的話: 25 道家人性論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字面翻譯 : 道生成萬事萬物,德養育萬事萬物。萬事萬 物雖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環境使萬事萬物成長起來。 意思 : 一、萬物由道產生 ( 道 ) ;二、道生萬物之 後,又內在於萬物 ( 分享其道性 ) ,成為萬物各自的 本性 ( 德 ) ;三、萬物依據各自的本性而發展個別獨 特的存在 ( 形 ) ;四、周圍環境的培養,使各物生長 成熟 ( 勢 ) 。 26 道家人性論:德 王弼:德者,得也。 意即德就是事物得 徐復觀:「德 自於道的東西。 是道的分化」 也可說,道在具體 就未經分化的 事物中的表現即為 角度言是 德 「道」,就已 經分化的角度 言是「德」27 道家人性論:德 「德」字所指稱的,就是人與宇宙萬物皆秉 承自道而本有之自發能力 德既是道的分化,所以兩者之間,只有 「全」與「分」之別,本質上並無不同 依老子看來,道透過分殊化和複雜化的歷 程而產生萬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這段話正顯示出道經由 分殊化與複雜化而產生萬物的歷程 28 道家人性論:德 道 鐵德 = 鐵性 人德 狗德 樹德 = 人性 = 狗性 = 樹性 豬德 = 豬性 王弼:德者,得也。 意即德就是事物得自於道的東西。 29 道家人性論:形 道為本,衍生散落到萬 物,內在化而成為萬物 所具之德,但不論道或 德,皆無形無質 所以萬物在自然演化歷 程中,依各自內在所具 看看莊子如何演繹老子: 的德性,由物 ( 後來大 部分道家學者把「物」 「泰初有無 ( 按:即 解釋為「氣」 ) 賦予其 道 )… 物得以生,謂之 形體,漸次形成各自獨 德…留 (= 流 ) 動而生 特的形質 物,物成生理,謂之 此獨特的形質,可叫做 形」 萬物各自的「形性」 《莊子.天下篇》 30 道家人性論:勢 由道散落為諸種之德,萬物自發演 化至具有不同的形質,都是說萬物 與生俱來的特點,可以說是從萬物 各自的「個體角度」來加以描述 為生存,個體終必要與其他生物或死 物互動,因而構成一個關係複雜的集 體 集體互動過程中,萬物漸次形成獨特 的性 集體施之於個體的影響、塑造,老莊 稱之為「勢」 31 道家人性論:勢 幾個例子 狗 - 有對人友善的狗、有對人敵視的狗 - 狗主性格與教導方法不同,同一狗種,性格也往往有 差別 樹 - 有常青樹、也有秋冬即枯黃的樹 - 栽種方法有別,同一樹種,花開花落,多少也有差別 人 - 性別、年齡、種族不同,處事以致價值觀可以有異 - 兩個相同性別、年齡的韓國人,一為北韓,一為南韓, 性格以致價值觀可以大異 32 道家人性論:人與萬物 人 萬物 異同 本質層 道性 道性 同 存在方式 人之形性 萬物之形性 異 存在適應能力 人之勢性 萬物之勢性 異 33 道家人性論 本質層上,人與萬物俱是衍生自道 ( 「道生德」 ) ,所以人與萬物本質上無 分別,亦不應加以區分 「人是萬物之靈」乃儒家與世人共有的 觀點。但道家卻加以大力否定、消解 人是萬物一員,不能超然於物外,不能 超然於其上,務必與萬物、以致大自然 和諧共處 ( 「道法自然」其一意思 ) 34 道家人性論總論 總括而言,道家的人性論是:人是 道自然產生的萬物之一,道賦予人 的本性就是人性。 抽象地說,道家的人性論是其道論 的延伸,甚至說其人性論就是其道 論的具體化。 35 道與自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ElBOOiyqQ (1:49-20:18) 36 自然 1. 相對於「人文」 2. 自然無為 3. 「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 ( 人們依據於大地而生活勞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據於 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萬物;上天依據於大“道”而運 行變化,排列時序;大“道”則依據自然之性,順其自 然而成其所以然。 ) 4. 萬物出生後,要「復守 其母」,即歸復於道 37 自然 老子以「道」為「無」,即以道為不能把握 如此,則問題將會是:既不能把握,老子本人何以知 「道」呢? 由此逼出此「道」不能靠對外在世界的俯仰觀察而得,而 是靠內心的體證。 但隨即而來的問題是:內心體證道如何可能呢? 由此再進一步逼出,人的內心深處 ( 亦即其性 ) ,早就寄 寓了「道」的本質,此寄寓的本質即為其「德」。 再進一步,不單人有「德」,萬物亦應自具其「德」。 既然如此,復歸於道的方法,決不能由對萬物的本性加以 扭曲而得,而必要順其性 ( 即順其德 ) 而始可得。 而順其性、順其德,正正就是「自然」一觀念的涵義。 38 什麼叫「缺德」? 39 缺德 違背了道,就是「缺德」。 違背了自然,就是「缺 德」。 不順性而行,就是「缺 德」。 扭曲人性,就是「缺德」。 40 道家 人倫理觀 41 道家人生哲學圖式 愛己 生命 萬物皆源 自道 尊重 愛人 愛物 本質 復歸於道 生命 愛動物 愛大自然 42 道家人倫觀 大原則: 生命價值取向 人倫觀 物物相關、物有 所歸、返樸歸真、 – 清靜無為 ( 自 順應自然 處) – 守柔 ( 自處 ) – 不爭 ( 處世 ) 43 道家人倫觀 清靜無為 老子認為,靜能夠勝過動。因為道的本性是居於 靜的一面的。清靜是道的本性。 作為體察大道運行的方法,人就必須做到虛靜, 內心清靜,自然合於大道。 44 道家人倫觀 內心清靜則無欲望 老子的無欲的意思不是我們不應該 有欲望,而是去除不該有的欲望。 45 道家人倫觀 掌握了道等於取得了理身治國的根本, 便可以做天下的楷模,所以說:「清靜 為天下正」。 清靜與道一致,因此道家提倡「真思志 道,學知清靜。」 46 道家人倫觀 「道總是順應萬物的本性而運作,所以道不 多所作為,萬物就能自然成長茁壯。君王如 果能順應萬物的本性來為政,萬物就能依道 而行,終能自然化育成才。化育之後而有了 思想的人如果私慾興起了,我們就要用「無 名之樸」使他安定──讓他認知「他的本性 仍如當時沒有名位時一樣的樸實」。能認知 自己樸實的本性就能沒有私慾,不理會私慾 而以整個生命共同體的利益來考量行事,天 下就自然安定。」《老子》三十七章 47 道家人倫觀 守柔 「柔弱」的呈現勝於「剛強」的表現。 「兵勢強盛,反而不能取勝 ( 因為恃強而驕,反 而不能勝敵 ) ,樹木強大,反而遭受砍伐。由此 可知,凡是強大的,反而屬於下位;凡是柔弱 的,反而處於上位。」 ( 《老子》七十六章 ) 48 道家人倫觀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 勝。」 ( 《老子》七十八章 ) 49 道家人倫觀 不爭 老子主張「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 《老 子》八十一章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CBhlJamN_cQ 道家為什麼主張「為而不爭」呢?因為消減 物慾、順任自然、不勉強從事、不與人爭, 可以緩解自身承受的生存壓力,更重要的是 可以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有利於化解社會 矛盾,使人際關係變得寬鬆和諧。 50 道家人倫觀 「像水的品性一樣,澤 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老子》八章 「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直伸;低窪 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 得,貪多便會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堅守 這一原則作為天下事理的範式,不自我 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 非彰明;不自己誇耀,反能得有功勞; 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長久。正因為不 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老子》廿二章 51 道家人倫觀 從自處講 從處世講 ( 人 倫) 清靜無為 不爭 守柔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