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 Vibration and Waves PDF
Document Details
Uploaded by GenerousToucan8523
Tags
Summary
This document covers topics related to vibration and wave propagation, including harmonic motion, wave equations, and various wave characteristics. It delves into concepts lik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waves, wave energy, interference, diffraction, and the Doppler effect,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oscillatory phenomena.
Full Transcript
§4-1 简谐振动的描述 §4-2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4-3 简谐振动的合成 * §4-4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 1 .简谐振动的定义 1.1 机械振动 物体在一定位置附近作来回往复的运动。 广义振动:一个物理量随时间 t 作周期性变 化 1.2 简谐振动 物体运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角位移)随 时间按余弦(或正弦)规...
§4-1 简谐振动的描述 §4-2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4-3 简谐振动的合成 * §4-4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 1 .简谐振动的定义 1.1 机械振动 物体在一定位置附近作来回往复的运动。 广义振动:一个物理量随时间 t 作周期性变 化 1.2 简谐振动 物体运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角位移)随 时间按余弦(或正弦)规律随时间变化: x A cos(t ) 则物体的运动为简谐振动。 2 .描述简谐振动的物理量 x A cos(t ) 2.1 周期和频率 21 T , T 2 2.2 振幅 A 2.3 位相与初相 t 时刻的位相 : t+ 初相 : 3 .简谐振动的表示 1 )振动表达式:x A cos(t ) 2 )振动曲线: x A o t -A T 3 )旋转矢量表示: 振幅:旋转矢量的模 A 圆频率:旋转矢量的角速度 位相:旋转矢量与 Ox 轴的夹角 t+ y M A M0 t P x O x 4 .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x A cos(t ) dx v A sin(t ) A cos(t ) dt 2 dv a A 2 cos(t ) A 2 cos(t ) dt 速度和加速度作与位移同频率的简谐振动 2 v m A , a m A 速度位相比位移位相超前/2;加速度位相比 位移位相超前。 2A a ωAA v x OO t A T 例 4-1 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求: (1)质点的振动表达式; (2) t 0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x(cm) 4 2 2 O t (s) -4 解: (1) A 4 , T 4 2 / T / 2 x 4 cos( t ) 2 x t 0 2 cos 1 / 2 5 v t 0 0 sin 0 3 5 x 4 cos( t ) 2 3 dx 5 (2) v 2 sin( t ) dt 2 3 dv 5 a cos( t ) 2 dt 2 3 t 0 , v 3 (m / s ) , a 2 / 2(m / s 2 ) 作业: 4-1 、 4-4 1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x A cos(t ) d 2x 2 2 a 2 A cos(t ) x dt d 2x 2 2 x 0 dt 2 a x 2 F kx (k m ) 结论: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1) F kx 2 2) a x 2 d x 2 3) 2 x 0 dt 2. 几种常见的简谐振动 2.1 弹簧振子 k m F F kx O x x k 2 k a x x ( ) m m 2 d x 2 2 x 0 dt x A cos(t ) 周期和频率:由振动系统的固有性质决定 2 m 1 k T 2 k 2 2 m 振幅和初相:由初始条件决定 v 2 A x 02 02 tg v 0 x 0 2.2 单摆 mg Ft mg sin mg s l Ft g 2 g at s s ( ) l m l l T d 2s 2 2 s 0 dt Ft s A cos(t ) O s 振幅很小时,单摆的振动为简谐振动。 mg 单摆的振动周期: 2 l T 2 g 例 4-2 如图所示,已知弹簧的 劲度系数为 k ,物体的质量 为 m ,滑轮的半径为 R ,转 R f T 动惯量为 J 。开始时托住物 体 m ,使得系统保持静止, m 绳子刚好拉直而弹簧无形变, k x0 O t=0 时放开 m 。设绳子与滑 轮间无相对滑动。 T x (1) 证明放开后 m 作简谐振动; a (2) 求振动周期; mg (3) 写出 m 的振动表达式。 x 解: (1) mg kx 0 x 0 mg / k mg T ma TR fR J a R f k ( x x0 ) k a 2 x ——m 作简谐振动 mJ /R k 2 m J / R2 (2) 2 T 2 mJ /R k (3) x A cos(t ) x t 0 x 0 mg / k A mg / k v t 0 0 mg k x cos(t ) ( 2 ) k mJ /R 3. 简谐振动的能量 x A cos(t ) v A sin(t ) 1 2 1 2 2 2 1 2 2 Ek mv mA sin (t ) kA sin (t ) 2 2 2 1 2 1 2 E p kx kA cos 2 (t ) 2 2 1 2 2 1 2 E Ek E p mA kA 2 2 k m F x O x 结论:谐振子的动能和势能都随时间而变化,振动 过程中两者相互转换,但系统的总能: 1 2 E kA 2 保持不变。谐振子系统是一个封闭保守系统。 x O t 1 2 E kA 2 Ek Ep O t 作业: 4-8 、 4-10 1. 同频率同方向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代数方法: x1 A1 cos(t 1 ), x2 A2 cos(t 2 ) x x1 x2 A1 cos(t 1 ) A2 cos(t 2 ) ( A1 cos 1 A2 cos 2 )cos t ( A1 sin 1 A2 sin 2 )sin t A cos(t ) A A2 A2 2 A A cos( ) 1 2 1 2 2 1 A1 sin 1 A2 sin 2 tan A1 cos 1 A2 cos 2 A 旋转矢量合成方法: A2 A A1 A2 x x1 x2 A A2 A2 2 A A cos( ) 1 2 1 2 2 1 A1 A1 sin 1 A2 sin 2 2 tan 1 A1 sin 1 A2 cos 2 O x x1 x x 2 结论: 1 )同频率同方向的简谐振动的合振动为与分振动 同频率的简谐振动。 2) 2 2 A A A 2 A1 A2 cos( 2 1 ) 1 2 2k , A A1 A2 (2k 1) , A A1 A2 链接 2. 同方向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x1 A cos( 1t ), x 2 A cos( 2 t ) 2 1 2 1 x x1 x 2 2 A cos t cos( t ) 2 2 结论: 1)合振幅随时间变化,形成拍,拍频为 =2-1 2)合振动的“ 频率” 为 ( 1 2 ) / 2 。 3 .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x A1 cos(t 1 ) y A2 cos(t 2 ) 2 2 x y 2 xy 2 2 2 cos( 2 1 ) sin ( 2 1 ) A1 A2 A1 A2 ── 椭圆轨道 链接 2 1 0 3 4 2 4 2 1 5 3 7 4 2 4 4. 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x A1 cos(1t 1 ) ─ ─ 李萨如图,且 y A2 cos( 2 t 2 ) Tx n x Ty n y 链接 2 1 : 0 例 4-3 已知两个简谐振动的表达式分别为 x1 2 cos(10 t ) 2 x2 2 cos(10 t ) ( 1 )求合振动的表达式; ( 2 )若 x3=3cos(10t+) ,则为何值时,三振动 叠加后,合振动的振幅最大?则为何值时,三振 动叠加后,合振动的振幅最小? 解: A A1 (1) A 2 A1 2 2m 3 4 3 A2 O x x 2 2 cos(10 t ) 4 3 (2) 2k 时,合振动振幅最大, Amax (3 2 2)m 4 7 2k 时,合振动振幅最大, Amin (3 2 2)m 4 作业: 4-15 、 4-17 1 .阻尼振动 1.1 阻尼振动:物体在振荡过程中因受阻力的作用 而使能量不断损失,振幅不断减小的振动。 1.2 阻尼振动的定量分析 dx Fr v dt d 2x dx m 2 kx dt dt 2 d x dx k 2 0 x 0 ( 2 , 0 ) dt 2 dt 2m m 欠阻尼: 4 2 4 02 0 ,即 2 02 x A0 e t cos( t 0 ) 其中 02 2 。 特点: 1)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振动,振幅不断衰减: A(t ) A0 e t 2)物体振动具有准周期性,准周期: 2 2 T 2 0 2 过阻尼: 4 2 4 02 0 ,即 2 02 x e t C1e pt C2 e pt p 2 02 特点:物体不再作来回振动,而是逐渐靠近并停止 在平衡位置。 临界阻尼: 4 2 4 02 0 ,即 2 02 x (C1 C 2 t )e t 特点:质点不再作来回振动,到达平衡位置刚好 停下来。 x a : 0 b c : =0 c O t a 阻尼振动 2 .受迫振动 2.1 受迫振动 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的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振动。 2.2 受迫振动的定量分析 dx 阻力: Fr v dt 驱动力: F F0 cos t d 2x dx m 2 kx F0 cos t dt dt 2 d x dx 2 2 2 0 x f 0 cos t dt dt k H ( , 0 , f0 ) 2m m m x A0 e t cos( ' t 0 ) A cos(t ) 其中 ' 02 2 。 讨论: 1 )稳定时,系统按余 x 弦函数作周期性振动: x=A cos(t ) O t 2 )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 驱动力的频率。 3 )系统振动的振幅: f0 A (02 2 ) 4 2 2 4 )系统振动的初位相: 1 2 tan ( 2 2 ) 0 3 .共振 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 受迫振动振幅最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A dA 令 0 得: d 2 2 c a :小阻尼 r 2 0 0 b :大阻尼 c :零阻尼 h a Ar 2 02 2 b O 0 小号发出的波足以把玻璃杯振碎 我国古代对“共振”的认识: 公元五世纪《天中记》: 蜀人有铜盘,早、晚鸣如人扣,问张华。 张华曰:此盘与宫中钟相谐, 故声相应, 可改变其薄厚。 1940 年华盛顿的塔科曼大桥建成 同年7月的一场大风引起桥的共振, 桥被摧毁 §4-5 波的产生和传播 §4-6 波动表达式 §4-7 波的能量 §4-8 波的干涉 驻波 §4-9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 波的反射和折射 * §4-10 多普勒效应 1 .波的产生与传播 1.1 波的产生 波: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形成波。 产生条件: 1 )波源; 2 )媒质。 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状态,媒质中各质 元并未“随波逐流”。 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各质元振动存在位相差。 波动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真空 1.2 横波与纵波 横波:质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纵波:质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固体、液 体和气体中传播 1.3 平面波与球面波 波前、波面和波射线:媒质中振动相位相同的点 所构成的面,称为波面;最前方的波面称为波前 (波阵面);与波面垂直且表明波的传播方向的 线称为波射线。 平面波与球面波:波面为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 波面为球面的波称为球平面波 波面 波前 波面 波线 波线 波前 (a) 球面波 (b) 平面波 2 .描述波动的特征量 2.1 波速 单位时间里振动状态向前传播的距离: x u t u x x 1 t 2 1.2 波长 在一个全振动周期内振动状态向前传播的距离 : =uT 或定义 为 :波传播方向上振动位相差等于 2 的两质点的距离。 u x 1 T 2 1.3 波的周期与频率 振动状态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称 为波的周期;单位时间里振动状态向前传播的波 数,称为波的频率: T / u , u / ――波的周期和频率即波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波的周期反映了波动时间上的周期性,而波长 则反映了波动空间上的周期性。 波的周期和频率与媒质无关,而波速和波长与 媒质有关。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间的关系: u uT 作业: 4-21 1. 波动表达 式 媒质中质元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与质元的平衡 位置坐标 x 和时间 t 的关系,即 y f ( x, t ) ——波动表达式也就是平衡位置坐标为任意 x 的质 元的振动表达式。 2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表达式 O 点的振动表达式: yO A cos(t ) 波动表达式: x y A cos[ (t ) ] u y u O x P x 3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1)x 不变,t 可变:表示处在 x 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 y y (t ) 。 y t O T 2)t 不变,x 可变,表示 t 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 置的位移与质点的平衡位置坐的关系: y y (x ) 。 y x O 3)x、t 均可变:表示振动状态的传播: y u t0 t0+Δt O x uΔt 例 4-4 (1)有一平面简谐波以波速 u=4m/s 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已知位于坐标原点处的质元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求该 平面简谐波函数。 (2)有一平面简谐波以波速 u=4m/s 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已知 t=0 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求该平面简谐波函数。 y(m) y(m) 0.04 0.04 0.02 2 0.02 2 O t(s) O x(m) -0.04 -0.04 (a) (b) 解: 2 (1) A 0.04, T 4 T 2 令: yO 0.04 cos( t ) 2 yO t 0 2 5 由 vO t 0 0 3 5 yO 0.04 cos( t ) 2 3 x 5 y 0.04 cos[ (t ) ] 2 4 3 (2) A 4, 4 c / 1 2 2 令: yO 4 cos(2 t ) yO t 0 2 由 vO t 0 0 3 yO 4 cos(2 t ) 3 x 波函数: y 4 cos[2 (t ) ] 4 3 作业: 4-24 、 4-28 1 .波的能量分布 x y A cos (t ) u u dy x A sin (t ) dV S dt u dy A x O x x+dx x sin (t ) dx u u 1 dy 2 1 2 2 2 x Ek V ( ) A sin (t )V 2 dt 2 u 1 dy 1 x E p E ( ) 2 V A2 2 sin 2 (t )V 2 dx 2 u 2 2 2 x E A sin (t )V u E 2 2 2 x w A sin (t ) —— 能量密度 V u w w( x, t ) x 固定, t 可变:给定位置的能量密度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t 固定, x 可变:给定时刻的能量密度随位置作周期性变化 波的能量与振动能量 振动能量:动能与势能不同步变化,两者相互交换,总能守恒。 波的能量:动能与势能随时间同步变化,总能不守恒。 平均能量密度 1 2 2 w A 2 2 .波动能量的传播 2.1 波的传播过程也是波动能量的传播过程。 2.2 能流: 单位时间里通过某一截面的能量: wu tS P wu S t 1 2 2 P wu S A u S 2 u S i O x udt 2.3 平均能流密度(波的强度) 通过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流: P 1 2 2 I w u A u S 2 u S i O x udt 3. 球面波的能量 P1 P2 1 2 2 1 2 2 r2 A1 uS1 A2 uS 2 2 2 O r1 2 2 2 2 4r A 4r A 1 1 2 2 2 A1 r1 I1 r 1 2 A2 r2 I2 r 2 例 4-5 一球面波在各向同性均匀媒质中传播,已知 波 源 的 功率 为 100(J/s) , 频 率 为 100Hz, 波 长 为 0.24m,求: (1)距波源 5m 处与 10m 处的波的强度; (2)距波源 5m 处与 10m 处的波的能量密度; (3)距波源 5m 处与 10m 处的振动振幅的比。 解: P (1) I 4r 2 P 100 1 2 r1 5m , I 1 2 2 0.318 ( Js m ) 4r1 4 3.14 5 P 100 r2 5m , I 2 2 2 7.96 10 2 ( Js 1 m 2 ) 4r2 4 3.14 10 (2) I w u w I / u I 1 0.318 r1 5m , w1 1.33 10 2 ( Jm 3 ) u 24 I 2 7.96 10 2 r2 5m , w2 3.32 10 3 ( Jm 3 ) u 24 1 (3) P A 2 2 uS 2 A1 S 2 r2 2 A2 S1 r1 作业: 4-34 1 .波的迭加原理 1 )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在相遇区域内每一质 元的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传播时所引起位移的和。 2 )两列波相遇时仍保持各自原有的特性。 各水波独立传播 各种乐器发出的声波独立传播 2 .波的干涉 2.1 相干条件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位相差恒定。 2.2 相干波的叠加 ys1 A10 cos(t 1 ) r1 P S1 ys2 A20 cos(t 2 ) r2 r1 y1P A1 cos[ (t ) 1 ) S2 u r2 y 2 P A2 cos[ (t ) 2 ) u y P y1P y 2 P A cos(t ) 结论: 2 2 A A A 2 A1 A2 cos 1 2 I I1 I 2 2 I1 I 2 cos 2 2 1 (r2 r1 ) 特别地 2k , A A1 A2 , I ( I1 I 2 ) 2 2 (2k 1) , A A1 A2 , I ( I1 I2 ) 1 2 k , A A1 A2 , I ( I1 I 2 )2 r2 r1 1 2 ( k ) , A A 1 A2 , I ( I1 I 2 ) 2 (k 0, 1, 2, ) 3 .驻波 3.1 驻波的形成: 沿相反方向传播的两相干简谐波相互叠加的结果 : 3.2 驻波的表达式 沿 x 轴正、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波波形重叠时为: t =0 此时两列波的波峰为原点 2x O(x = 0) 2x y1 A0 cos(t ) y2 A0 cos(t ) 2x y y1 y2 2 A0 cos cos t y O x x 轴上各点作简谐振动。 y 各点振幅随 x 而变化: O 2x x A 2 A0 cos xk ( 2k 1) , A 0 (波节) 4 x k 2 k , A 2 A0 (波腹) 4 x xk 1 xk 2 若相邻波节之间为一段,则同一段中各点的振动位相相同, 而相邻段振动的位相相反 * 3.3 驻波的能量 2 x y 2 A0 cos cos t dy 2 x 2 A0 cos sin t dt dy 4 A0 2 x 2 x sin cos t 2 A0 sin cos t dx 1 dy 2 2 2 2 2 x Ek V ( ) 2 A0 cos sin 2 t V 2 dt 2 2 2 2 x wk 2 A0 cos sin 2 t 1 dy 2 2 2 x E p E ( ) V 2 A0 sin 2 2 cos2 t V 2 dx 2 2 x 2 2 wp 2 A0 sin cos2 t 各点的动能和势能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但两者的变 化不同步。 当各质点的位移达到最大值时,动能为零,势能密度: 2 2 2 2 x w p 2 A0 sin 波节处势能密度最大,波腹处势能密度为零。驻波的势能 集中在波节附近。 当中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时,势能为零,动能密度 2 2 2 2 x wk 2 A cos 0 波腹处动能密度最大,波节处动能密度为零。驻波的动能 集中在波腹附近。 驻波的动能和势能不断地在波腹和波节之间的小范围内迁 移并转换。驻波进行过程中没有能量的定向传播。 例 4-6 如图, 两个相干波源 S1 和 S2 相距 L=9m, 振动频率为 =100Hz ,S2 的位相比 S1 超前 / 2 , 波源 S1 和 S2 发出的两简谐波的波速 u=400m/s,问: 在 S1 和 S2 的连线上,哪些点两简谐波的振动相互加 强?哪些点两简谐波的振动相互减弱?(包括 S1 左 侧、S1 和 S2 之间和 S2 右侧各点) L P S1 P S2 P x L-x u 解: 4(m) 2 (r2 r1 ) (r2 r1 ) 2 1 2 2 (1)P 点在 S1 左侧, r2 r1 L 9m 9 4 2 2 S1 左侧所有的点两简谐波的振动相互加强 L P S1 P S2 P x L-x (2)P 点在 S1 和 S2 之间, r2 r1 L 2 x (9 2 x) 2 2 令 2k 得:振动加强的点为 x 2k 4 ( k 2、 1、0、1、2 ) 令 (2k 1) 得:振动减弱的点为 x 2k 5 ( k 2、 1、0、1、2 ) L P S1 P S2 P x L-x (3)P 点在 S 2 右侧, r2 r1 L 9 5 2 2 S 2 右侧所有的点两简谐波的振动相互减弱。 L P S1 P S2 P x L-x 作业: 4-39 、 4-42 1. 惠更斯原理 波阵面(波前)上的每一点都可视为发射子波 的波源,在其后的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 新的波阵面(波前)。 r=ut r= ut R1 O R2 S1 S2 S1 S2 (a) (b) 2 .波的衍射 2.1 波的衍射现象:波在传播过程中遇障碍物时, 能改变其传播方向而绕过障碍物的现象。 2.2 波的衍射现象的解释 (a) (b) 2.3 产生波的衍射的条件:小孔或障碍物的尺寸不 比波长大得多。 水波通过窄缝时的衍射 广播和电视哪 个更容易收 障 到? 碍 物 更容易听到男的 还是女的说话的 声音? 3 .波的反射与折射 3.1 波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波传播到两种媒质的界面时,一列波被分成两 部分,一部分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另一部分进 入另一种媒质,形成折射波,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反 射与折射现象。 3.2 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反射定律: BC AC cos ACB AC sin i u1 t AD AC cos DAC AC sin i ' u1 t sin i sin i ' i i ' B D i i' i A C 折射定律: BC AC cos BCA AC sin i u1 t AD AC cos CAD AC sin r u 2 t sin i u1 sin r u 2 B i i A C r D 3.3 半波损失 当波从波疏媒质( u 较小)入射到波密媒质 ( u 较大)时,在媒质界面反射时产生 的位相 突变,相当于多传播了半个波长的波程。 例 4-7 一平面波沿 X 轴的正方向传播,从波疏媒质垂直 入射到波密媒质上 B 点反射,形成反射波,逆 X 轴传播, 已知波源位于坐标原点 O,O 点到反射点 B 的距离 L=1.75m,入射波的振幅 A 0.2 (m),频率 2 (Hz),波 长=1.4m,当 t=0 时,波源离开平衡位置 2 A / 2 ,且向负 Y 方向运动,求 (1)入射波方程; u (2)反射波方程; O B x (3)OB 间因入射波和反射波 x 干涉而静止的点的位置。 u 解: (1) A 0.2 , 2 4 O 点的振动表达式 为 y (0, t ) 0.2 cos(4 t ) y (0, 0) 2 A / 2 v(0, 0) 0 4 O 点的振动表达式: y (0, t ) 0.2 cos(4 t ) 4 波速: u 2.8 x 入射波表达式: y 0.2 cos[4 (t ) ] 2.8 4 10x = 0.2 cos(4t )(m) 7 4 (2)反射波在 O 点产生的振动表达式: 2 1.75 y(0, t ) 0.2 cos[4 (t ) ] 2.8 4 0.2 cos[4t ] 4 反射波表达式: x y 0.2 cos[4 (t ) ] = 0.2 cos(4t 10x )(m) 2.8 4 7 4 20 x (3) (2k 1) 7 x 0.7 k 0.35 ( k 0, 1, 2, ) 0 x 1.75 k 0, 1, 2 x 0.35m, 1.05m, 1.75m 1. 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或接收器相对于媒质运动时,接收器 所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波 数)与波源的振动频率(单位时间内波源所发出的 波数)不同。 2. 接收频率与波源及观察者相对媒质运动速度的关系 2.1 波源与接收器相对于媒质均为静止 u vS 0 vo 0 S 2. 2 波源相对于媒质静止,接收器以速度 v R 相对于媒质运动 接收器向着波源运动: u vo u vo u 接收器背离波源运动: vs 0 vo S u vo u vo u 综合: u vo u 2.3 波源以速度 v S 相对于媒质运动,接收器相对于媒质静止 波源向着接收器运动: u u u vsT u vs vs vo 0 波源背离接收器运动: S u u u vsT u vs 综合: u u vs 水波的多普勒效应(波源向左运动) 3.4 接收器和波源分别以速度 v R 和 v S 相对于媒质运动 u vo u vs 接收器向着波源运动, u vo u vo 接收器背离波源运动, u vo u vo 波源向着接收器运动, u vs u vs 波源背离接收器运动, u vs u vs 超声多普勒效应测血流速 3. 冲击波 超音速的子弹 在空气中形成 的激波 例 4-8 一警报器发射频率为 1000Hz 的声波,远离观察 者向固定的目的物运动,其速度为 10m/s ,试问: ( 1 )观察者直接听到从警报器传来声音的频率为多 少? ( 2 )观察者听到从目的物反射回来的声音颠率为多 少? ( 3 )听到的拍频是多少 ? ( 空气中的声速为 330m / s) 。 解: u 330 (1) 1 1000 970.6(Hz) u vs 330 10 (2)目的物收受到的声音的频率: u 330 2 1000 1031.3(Hz) u vs 330 10 目的物反射的声音频率等于其接收到的声音频率。由于 观察者和目的物都处于静止,所以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也为 2 1031.3(Hz) (3)拍频: 2 1 60.7(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