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教師資格考試:中等科目課程教學與評量

Choose a study mode

Play Quiz
Study Flashcards
Spaced Repetition
Chat to Lesson

Podcast

Play an AI-generated podcast conversation about this lesson
Download our mobile app to listen on the go
Get App

Questions and Answers

將課程發展的模式與其主要特徵進行配對:

自然模式(Natural Model) = 強調彈性與適應性,注重教師的直覺和經驗。 歷程模式(Process Model) = 強調有系統的步驟,從目標設定到評鑑,注重邏輯和效率。 情境模式(Situational Model) = 強調考慮學校內外的具體情境,注重實際可行性。 慎思模式(Deliberation Model) = 強調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注重批判性思考和反思。

將以下教學策略與其主要目標進行配對:

鷹架教學 = 提供學生支持,並隨著其能力提升逐漸減少支持。 直接教學法 = 以清晰的步驟和示範,直接傳授知識和技能。 合作學習 = 透過小組合作,促進學生互動和共同學習。 問題導向學習 = 以真實問題為起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

將評量的不同類型與其主要目的進行配對:

診斷性評量 = 旨在找出學生的先備知識和學習困難。 安置性評量 = 旨在將學生安置到合適的學習環境。 形成性評量 = 旨在在教學過程中提供回饋,促進學習。 總結性評量 = 旨在評估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成果。

請將下列課程統整模式與其主要特點進行配對:

<p>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 = 不同學科各自獨立進行教學,但圍繞同一主題。 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 = 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共同解決問題。 跨學科(Transdisciplinary) = 超越學科界限,關注真實世界的問題和情境。 單一學科內(Within Single Discipline) = 在單一學科內進行知識的整合和應用。</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課程的四個層次與其描述配對:

<p>理念課程 = 教育哲學家或課程理論家心目中理想的課程。 正式課程 = 通過國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審查並頒布的課程。 知覺課程 = 教師對正式課程的理解和詮釋。 經驗課程 = 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體驗到的課程。</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把課程設計的不同面向與之相符的提問配對:

<p>確定目標 = 我們希望學生學到什麼? 評估學習 = 我們將如何知道學生已經學會了? 設計活動 = 我們將如何讓學生學習?</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布魯姆認知領域的目標層次與其描述進行配對:

<p>記憶 = 回憶先前學過的訊息。 理解 = 理解訊息的意義。 應用 = 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分析 = 將訊息分解成各個部分,並理解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評鑑 = 對訊息的價值做出判斷。 創造 = 創造新的訊息或觀點。</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搭配合作學習技巧和描述:

<p>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 學生在異質小組中學習,依據個人進步給予小組計分。 拼圖法(Jigsaw) = 每個學生負責一部分材料,然後教導其他組員。 團體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 = 學生選擇主題進行深入研究並進行發表。</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以下教學策略與其主要特徵進行配對:

<p>價值澄清法 = 強調引導學生探索和澄清個人價值觀。 概念教學 = 強調通過分析和辨析概念,促進理解和應用。 編序教學 = 將學習內容分解為小步驟,逐步引導學生學習。</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評量形式與其主要用途進行配對:

<p>實作評量 = 評估學生實際操作和應用技能的能力。 檔案評量 = 蒐集學生作品,展現其學習歷程和成果。 紙筆測驗 = 評估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動態評量 = 在教學過程中提供回饋,促進學習。</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下列課程設計的要素與其主要考量點進行配對:

<p>學習目標 = 希望學生在學習後能夠達成的具體成果。 學習內容 = 符合學習目標,且適合學生程度和興趣的素材。 教學活動 = 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方法。 評量方式 = 能夠有效評估學生是否達成學習目標的方法。</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不同類型的知識向度與實例進行配對:

<p>事實性知識 = 定義、日期、專有名詞等。 概念性知識 = 分類、原理、模型等。 程序性知識 = 技能、算法、技術等。 後設認知知識 = 策略性知識、認知任務的知識等。</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各種課程評鑑的重點與例子配對:

<p>形成性評鑑 = 在課程進行中,收集回饋以調整教學。 總結性評鑑 = 在課程結束時,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內部評鑑 = 由學校的教師和行政人員進行評鑑。 外部評鑑 = 由外部專家或學者進行評鑑。</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教學設計的原則和其主要內涵配對:

<p>順序性 = 教學內容的安排應由簡而繁,循序漸進。 繼續性 = 不同學習階段的內容,應能相互銜接和聯繫。 統整性 = 不同學科的知識應能相互連結,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這些關於提問技巧策略配對定義:

<p>擴散性問題 = 沒有標準答案,鼓勵學生發散思考。 集中性問題 = 有明確的答案,引導學生集中思考。 澄清性問題 = 用於確認學生是否確實理解教材內容 探究性問題 = 鼓勵學生深入挖掘問題背後的本質和原因。</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下列媒體素養的相關敘述配對何者較為合適 ?

<p>媒體素養教育涉及媒體與教育兩個領域, = 獨立於政治及文化領域 創造性思考為培養媒體素養能力的核心, = 包含產製數位內容之能力 現代公民從單向接收資訊之閱聽人, = 轉變為雙向收發資訊之創用者</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有關評量規準(rubrics)運用與設計的配對,下列敘述何者較為適切?

<p>宜讓學生了解各表現等級之意涵 = 了解各表現等級使進行自評與互評時有標準可依循 考量評量規準的專業性, = 學生不宜參與設計,可使評分更精確 評量規準的每個表現描述 = 包含多项核心素养</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學習的評量,依評量目的可以分成幾種,請描述下列的配對重點

<p>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of learning) = 通常是在教學單元或學期結束時進行,目的是評定學生的學習成就。 促進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for learning) = 在教學過程中持續進行,目的是提供學生回饋,幫助他們改進學習 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 = 學生主動參與評量過程,利用評量結果來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教學法依其原則與方法配對:

<p>引發學生產生認知衝突甲、 = 建構主義教學 依照特定的教學流程與步驟丁、 = 直接教學</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下列的敘述做課程統整模式配對:

<p>以自己任教的地理科為主,納入其他領域學科的內容。 = 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 其做法較傾向何種課程統整模式?多學科 = (Multi-disciplinary) 納入其他領域學科的內容。 = 超學科(Transdisciplinary)</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下列的探究教學,依序做配對

<p>甲學生 = 科學理論的進展是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知覺課程 學生B = 認為天才的出現是科學理論進步的原因。知覺課程</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敘明:「學校課程評鑑以協助教師教學與改善學生學習為目標......」。下列哪些做法較能達成此評鑑目的?

<p>甲、分析學生的學習結果, = 檢視課程目標達成程度 以選修課程修課人數, = 決定課程是否值得開設 合校內公開觀議課, = 發現問題並提出新作法。</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面對學生程度落差大的問題,下列哪些做法較符合差異化教學的精神?

<p>甲、依據學生的程度設計不同的學習單 = 符合差異化教學的精神 丙、不同程度學生採用相同的評量題目以示公平 = 錯誤的做法,不符合差異化教學 丁、依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分組,以因材施教 = 不符合差異化教學</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甲老師設計與生活情境有關的難題,要求學生針對難題進行討論與分析,並提出解決 途徑,再蒐集資訊驗證解決方案之可行性,最後請各組發表結果。王老師的做法 較偏向哪一種教學法?

<p>價值澄清教學法 = 從已知的資訊著手 精熟學習教學法 = 需要長時間的準備 問題解決教學法 = 此例題的正確解適合此項 道德討論教學法 = 與道德無關</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關於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那些正確?

<p>避免青少年心理健康、認知思維的負面影響,學校應禁止短影音 = 避免反而不好 創造性思考為培養媒體素養能力的核心,包含產製數位內容之能力 = 讚! 現代公民從單向接收資訊之閱聽人,轉變為雙向收發資訊之創用者 = good!</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有關探究教學,那些是正確的?

<p>培養學習者主動積極的探究態度 = 正確的 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共識的達成 = 不必然 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扮演輔助學習或引導的角色 = 正確 因應學生的學習困難適時提問或導入學習策略 = 正確</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 UbD)強調課程中運用大概念(big idea) 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理解。根據此原則,下列哪些是教師會優先選擇的學習內容?

<p>抽象性質的知識內容 = 重要 普遍性可類化的內容 = 正確</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學生的學習成效,素養導向的評量設計應與核心素養、學習重點及學習目標 具有對應性。此項做法較強調評量的何種概念?

<p>重測信度 = 與本題無關 內容效度 = 正確的! 內部一致性信度 = 與本題無關</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教師鼓勵學生共同研讀文學作品,屬於下列何種課程?

<p>潛在課程 = 有可能 空無課程 = 錯誤 非正式課程 = 正確答案</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何是重要的評量指標

<p>信度 = 多次測驗要有一致結果 效度 = 要能測出想測的東西 標準參照 = 學生間的比較</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針對學習者中心課程設計,分別從「內容選擇」、「學生學習」和「教師角色」三個 面向各寫出一項特徵,

<p>內容選擇 = 是為了適應學生的先備知識與經驗 學生學習 = 要考慮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和需求 教師角色 = 引導、協助跟支持</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教師讓學生自行探究並解決校園霸凌問題, 老師 採用的是哪一種探究教學?

<p>開放式探究 = 讚 引導式探究 = 重要 結構式探究 = 有結構 驗證式探究 = 結果難預料</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有關電腦化適性測驗(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的敘述,何者正確?

<p>每位受試者作答時間 = 不一致 以古典測驗理論為基礎 = 不正確 可用較少題數精確評估受試者能力 = 正確的</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老師的課程發展強調以下重點:(1)透過對話覺察問題;(2)透過反思產生覺醒; (3)付諸實踐或倡議行動以解決問題;(4)檢視批判學習歷程與行動得失。鄭老師的課程 發展較傾向哪一種課程模式?

<p>目標模式 = NO 情境模式 = NO 解放模式 = 答案是這個</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實施要點中,提及學校課程發展重視不同領域/群科/學程/科目間的統整,此敘述最接近下列哪一種課程組織的特性?

<p>水平組織 = 相關領域 垂直組織 = 不同年級 分科組織 = no 螺旋組織 = no</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為達到雙語政策的目標,學校在實施非英語文科目的部定課程雙語教學時,下列哪些 做法較為適切?

<p>要求學生使用全英語作答 = NO 設法將教材內容完整翻譯成英文 = 不重要 以學科知識教學為主,英語習得為輔 = 學的知識要應用</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以下為三位教師在社群會議的對話: 甲:「最近 AI非常熱門,學習運用 AI是未來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早自習時我偶爾 會安排運用 AI的活動,學生們都很有興趣。」 乙:「我覺得AI會扼殺學生的思考能力,我個人還滿排斥的。學生受我影響,回家會 勸爸媽少用 ChatGPT。 丙:「我覺得 AI已無法避免,如何正確使用 AI 更為重要。雖然目前沒有這樣的課程, 但我覺得它是需要的。」 甲、乙、丙三位教師的對話,依序反映何種課程觀點?

<p>應該開設更多AI的課程。 = 讚 不要使用AI = 不完全正確 如何正確使用 AI = 正確觀念</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Flashcards

作答注意事項

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科目考試的作答注意事項和注意事項摘要。

問題解決教學法

王老師設計與生活情境有關的難題,要求學生針對難題進行討論與分析,提出解決途徑,蒐集資訊驗證,發表結果。

實作評量

陳老師開設「科學閱讀」選修課程,學期成績評量包括閱讀反思、小組辯論、專題報告與發表。

水平組織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實施要點中,學校課程發展應重視不同領域/群科/學程/科目間的統整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探究教學

探究教學中,教師扮演輔助學習或引導的角色,因應學生的學習困難適時提問或導入學習策略。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課程即經驗

課程是學習者與學習內容暨教學環境互動的歷程和結果。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鷹架教學

林老師引導學生掌握學習重點,先瞭解學生需求和程度,調整學習內容,指導學生繪製心智圖整理資料。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雙語教學

學校實施非英語文科目的部定課程雙語教學,可同步建置雙語學習環境、運用課室英語於教學、以學科知識教學為主,英語習得為輔。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問題情境

問題導向教學法設計教學時重視值得探究的「問題情境」,宜開放具真實性。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自我調整學習

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在課堂上邀請這學期成績進步最多的同學,分享克服害怕學習的經驗及做法。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後設認知能力

培養學生後設認知能力,可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訂定學習計畫。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懸缺課程

甲認為學習運用 AI是未來必須具備的能力。乙認為AI會扼殺學生的思考能力。丙認為如何正確使用 AI 更為重要。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電腦化適性測驗

電腦化適性測驗(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可用較少題數精確評估受試者能力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解放模式

「透過對話覺察問題、透過反思產生覺醒、付諸實踐或倡議行動以解決問題、檢視批判學習歷程與行動得失」較傾向解放模式。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評量

素養導向的評量設計應與核心素養、學習重點及學習目標具有對應性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Goodlad的觀點

學生對我課堂上教導的課程內容,常無法完整學會。」指的是運作課程與經驗課程的落差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差異化教學

依據學生的程度去設計不同的學習單、 依據學生的程度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 依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分組,以因材施教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依據這本小說,人生可能面對哪些逆境?如何處理?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范老師運用泰勒目標模式

發展媽祖信仰相關課程,為了決定初步的教育,媽祖信仰對社區居民的影響、 社會領域綱要中與媽祖文化相關的學習重點、 丁、學生對媽祖繞境感興趣的部分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提高量表/測驗的信度

增加量表/測驗的題目數,通常可以提升此量表/測驗的信度。此一做法可以提高信度的原因,題目數多,可增加答對的題數使分數較高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知識向度

讓學生認識選舉權的來源、什麼是選舉權,再讓學生從領票、圈票、投票及開票的歷程,模擬自治市長選舉的流程。此過程涉及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逆向設計法

先思考期望學生學會什麼,從哪些證據看得出來,再去設計相對應的教學活動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形成性評鑑

評鑑規準由評鑑小組共同研訂,實際評鑑時允許納入其他臨時關注事項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媒體素養教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將「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列為九大核心素養之一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評量規準的設計與運用

有關評量規準(rubrics)的設計與運用, 宜讓學生了解各表現等級之意涵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此題之鑑別度

此表為選擇題高、低分組作答人數的資料,此題之鑑別度低,無法有效區分高低能力的學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Study Notes

好的,這是一份根據你提供的資料所整理的學習筆記:

年度考試資訊

  • 本次考試為113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
  • 考試類科為中等學校的科目課程教學與評量。
  • 考試時間為80分鐘。

作答注意事項

  • 選擇題使用2B鉛筆在答案卡上作答,修改時用橡皮擦擦拭乾淨,勿用修正液。
  • 非選擇題和綜合題需用黑色或藍色墨水筆在答案卷上作答,並橫式書寫。
  • 各題型的作答內容不得超出答案卷上該題型的作答區域。
  • 非選擇題必須在答案卷所標示的題號作答區域內作答,不可擅自更改題號,綜合題須自己書寫題號。
  • 考生必須按照規定作答,否則可能影響成績。
  • 試題包含選擇題25題,非選擇題3題,綜合題4題,共7頁。
  • 考生需檢查類科及科目是否與答案卷和准考證內容一致。

選擇題重點

教學法

  • 問題解決教學法: 王老師的做法偏向問題解決教學法,通過設計生活情境難題,引導學生討論、分析,並驗證解決方案
  • 非雙語科目教學: 學校實施非英語文科目的雙語教學時,建置雙語環境、運用課室英語、以學科知識為主並輔以英語。

評量方法

  • 陳老師的評量: 陳老師的「科學閱讀」選修課程評量包括:閱讀反思(30%)、小組辯論(30%)、專題報告(40%),是一種實作評量方式。
  • Rubrics設計: 評量規準(rubrics)的設計與運用,讓學生了解各表現等級的意涵較為適切。
  • 適性測驗: 電腦化適性測驗能用較少題數精確評估受試者能力

課程發展與設計

  • 統整課程: 學校課程發展應重視不同領域/群科/學程/科目間的統整,是水平組織的特性;在課程設計中應重視值得探究的「問題情境」,此情境宜開放具真實性。
  • 課程的觀點: 課程是學習者與學習內容及教學環境互動的歷程和結果,這屬於課程即經驗的觀點。
  • 善用AI: 老師們对于AI融入课程的看法, 反映正式、 潛在、 懸缺课程的观点。 正式課程 (Formal Curriculum): 教师主动规划的教学内容。 潜 在 课程 (Hidden Curriculum): 学生在无意中学到的价值观和态度。 懸缺課程 (Null Curriculum): 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教授的内容。
  • 學科整合模式: 劉老師進行的學科整合是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
  • 探究教學: 使用引導式探究教學,潘老師以「如何有效減少校園霸凌?」為主題,讓學生們自行探究並解決問題
  • 課程就是假設: 「課程即研究假設」的理念重視現場教師的課程專業判斷與省思。
  • 差異化教學: 有效因應程度落差大的學生,可藉由設計不同的學習單、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以及分組教學來達成
  • Ubd的核心: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bD)的核心問題,是依據這本小說,人生可能面對哪些逆境?如何處理?
  • Tyler模式:范老師運用泰勒(W. Tyler)目標模式發展媽祖信仰相關課程,為了決定初步的教育,可從媽祖信仰對社區居民的影響,社會領域綱要中與媽祖文化相關的學習重點,學生對媽祖繞境感興趣的部分來進行資料蒐集分析
  • Backward design: 逆向設計法是先思考期望學生學會什麼,再去設計教學,要思考先思考期望學生學會什麼,從哪些證據看得出來,再去設計相對應的教學活動

學習與評量策略

  • 要達到雙語政策的目標,應同步建置雙語學習環境、運用課室英語於教學、以學科知識教學為主,英語習得為輔
  • 林老師先瞭解學生需求和程度,再調整內容並指導學生繪製心智圖,屬於鷹架教學策略。
  • 王老師在課堂上邀請成績進步最多的學生分享經驗,接近自我調整學習的策略。
  • 培養學生後設認知能力可通過請學生訂定學習計畫、了解實驗步驟、網搜資料、資料分類等方式進行。
  • 提升學生學習信心,教師可邀請成績進步學生分享克服害怕學習經驗,接近自我調整學習策略。
  • PISA報告指出臺灣學生害怕失敗,教師邀請進步學生分享經驗是一種自我調整學習
  • 合適的媒體素養教育:創造性思考是培養媒體素養能力的核心,包含產製內容之能力;現代公民應轉變為雙向收發資訊的創用者

評量概念

  • 素養導向評量應與核心素養、學習重點及學習目標對應,強調內部一致性信度。

課程層次

  • 吳老師發現學生無法完整學會課堂內容,是運作課程與經驗課程的落差。

提升量表信度

  • 增加題目時,題目與原題同質性越高越好。

綜合題 & 非選擇題重點

  • 素養導向教學意涵:強調情境脈絡化的學習、強調學習方法及策略
  • 評閱公平性:要維護此評閱的公平和信度,評閱者可加權、訂定評分標準以及匿名評分。
  • 合作學習特色:合作學習強調积极互赖, 学生之间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
  • 課程目標設計:落實可持续发展目标 ,需要了解都市化對環境的影響,然後规划行动

希望這些筆記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Studying That Suits You

Use AI to generate personalized quizzes and flashcards to suit your learning preferences.

Quiz Team

Related Documents

More Like This

技術型課程教學問題探討
5 questions
耶穌的教導方式和神的國
6 questions
伊斯蘭教簡介與中國文化
21 questions
人工智能平台提升學與教效能
10 questions
Use Quizgecko on...
Browse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