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75号 PDF
Document Details
Uploaded by ImpressiveTriangle
2024
李强
Tags
Related
- SCTP Module 2 Carbon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PDF
- Certified Carbon Auditing Professional (CAP) Exam - Association of Energy Engineers
- CAP Certification Exam Guide PDF
- On the Fair Accounting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Global System Using an Exergy Cost Formation Concept PDF 2021
- Sustainability Chapter 2: Carbon PDF
- ENVIR101 Lecture 02 Carbon Cycle Sp2025 PDF
Summary
This document is a government decree regarding the management of carbon emission rights trading in China. It outlines regulations, responsibilities, and procedures for carbon trading,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decree was issued on January 25, 2024.
Full Transcrip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75号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李强 2024年1月25日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第一条 为了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75号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李强 2024年1月25日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第一条 为了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加强对温室气体 排放的控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 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 及相关活动。 第三条 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管理,应当坚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坚持温室气体 排放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 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国家加强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四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 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碳排放权 交易及相关活动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碳排放权交 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 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有关监督管理工 作。 第五条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 碳排放权交易产品登记,提供交易结算等服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开展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登 记和交易的收费应当合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应当向 社会公开。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应当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完善相关业务规则,建立风险防控和信息披露制 度。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中国 人民银行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 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并加强信息共享和执 法协作配合。 碳排放权交易应当逐步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第六条 碳排放权交易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和行业范围,由国 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温 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研究提出,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碳排放权交易产品包括碳排放配额和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现货 交易产品。 第七条 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 (以下简称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主体,可 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其他对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负有监督 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其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全国 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以及本条例规定的 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第八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制定重点排放单位的确定条件。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 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按照重点排放单位的确定条件制定本行政 区域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录。 重点排放单位的确定条件和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应当向社会 公布。 第九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 整、行业发展阶段、历史排放情况、市场调节需要等因素,制定年 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并组织实施。碳排放配额实行免费 分配,并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 式。 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年度 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向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发放 碳排放配额,不得违反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发放或者调 剂碳排放配额。 第十条 依照本条例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研究提出 碳排放权交易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和行业范围、制定重点排放单位 的确定条件以及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应当征求省级人 民政府、有关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专家和公众等方面的意 见。 第十一条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 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技术规 范,制定并严格执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使用依法经 计量检定合格或者校准的计量器具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检验检 测,如实准确统计核算本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编制上一年度温室 气体排放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排放报告),并按照规定将排放统计 核算数据、年度排放报告报送其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对其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年度排放报告的真 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其年度排放 报告中的排放量、排放设施、统计核算方法等信息。年度排放报告 所涉数据的原始记录和管理台账应当至少保存5年。 重点排放单位可以委托依法设立的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温室气体 排放相关检验检测、编制年度排放报告。 第十二条 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对重点排放单 位报送的年度排放报告进行核查,确认其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核 查工作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并自核查完成之日起7个工作日 内向重点排放单位反馈核查结果。核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 式,委托依法设立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年度排放报告进行技术审核。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配合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技术审核工作,如实提供 有关数据和资料。 第十三条 接受委托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检验检测的技术服 务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规程和技术规范要求,对其出具的 检验检测报告承担相应责任,不得出具不实或者虚假的检验检测报 告。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作和送检样品,对样品 的代表性、真实性负责。 接受委托编制年度排放报告、对年度排放报告进行技术审核的 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技 术能力和技术人员,建立业务质量管理制度,独立、客观、公正开 展相关业务,对其出具的年度排放报告和技术审核意见承担相应责 任,不得篡改、伪造数据资料,不得使用虚假的数据资料或者实施 其他弄虚作假行为。年度排放报告编制和技术审核的具体管理办法 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技术服务机构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不得同时从事 年度排放报告编制业务和技术审核业务。 第十四条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 部门对年度排放报告的核查结果,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 定的时限,足额清缴其碳排放配额。 重点排放单位可以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或者出售碳 排放配额,其购买的碳排放配额可以用于清缴。 重点排放单位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购买经核证的温室气体 减排量用于清缴其碳排放配额。 第十五条 碳排放权交易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符 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现货交易方式。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欺诈、恶意串通、散布虚假信息等方 式操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或者扰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秩 序。 第十六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 场管理平台,加强对碳排放配额分配、清缴以及重点排放单位温室 气体排放情况等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实现信息 共享。 第十七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可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重点排放单位等交易主体、技术服务 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现场检 查,可以采取查阅、复制相关资料,查询、检查相关信息系统等措 施,并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就相关事项作出说明。被检查者应 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不得拒绝、阻碍。 进行现场检查,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 件。检查人员对检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依法负有保密 义务。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接到举报 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 果,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十九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的工作人员在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 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应当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其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以及本条 例规定的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由国务院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依法处理持有的碳排放配额等交易产品,没 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所交易碳排放配额等产品的价款等值以下的 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一条 重点排放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 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 可以责令停产整治: (一)未按照规定制定并执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 案; (二)未按照规定报送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年度排放报告; (三)未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年度排放报告中的排放量、排放 设施、统计核算方法等信息; (四)未按照规定保存年度排放报告所涉数据的原始记录和管 理台账。 第二十二条 重点排放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 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 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万元的,处50万元以上 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按照50%以上100% 以下的比例核减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额,可以责令停产整治: (一)未按照规定统计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二)编制的年度排放报告存在重大缺陷或者遗漏,在年度排 放报告编制过程中篡改、伪造数据资料,使用虚假的数据资料或者 实施其他弄虚作假行为; (三)未按照规定制作和送检样品。 第二十三条 技术服务机构出具不实或者虚假的检验检测报告 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 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 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资质认 定的部门取消其检验检测资质。 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年度排放报告或者技术审核意见存在重大 缺陷或者遗漏,在年度排放报告编制或者对年度排放报告进行技术 审核过程中篡改、伪造数据资料,使用虚假的数据资料或者实施其 他弄虚作假行为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 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 法所得不足20万元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 重的,禁止其从事年度排放报告编制和技术审核业务。 技术服务机构因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违法行为受到处罚 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20 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禁止从事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检验检测、年 度排放报告编制和技术审核业务;情节严重的,终身禁止从事前述 业务。 第二十四条 重点排放单位未按照规定清缴其碳排放配额的, 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未清缴的碳排放配额清缴时限前 1个月市场交易平均成交价格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 的,按照未清缴的碳排放配额等量核减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额,可 以责令停产整治。 第二十五条 操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由国务院生态环 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 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万元的,处50万元 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单位因前述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对其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0万元以 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扰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秩序的,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 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 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100 万元以下的罚款。单位因前述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对其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 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拒绝、阻碍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监督 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 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 罚款。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 立重点排放单位等交易主体、技术服务机构信用记录制度,将重点 排放单位等交易主体、技术服务机构因违反本条例规定受到行政处 罚等信息纳入国家有关信用信息系统,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 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对本条例施行前建立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应当参照本条例的规定健全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本条例施行后,不再新建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 位不再参与相同温室气体种类和相同行业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的碳排放权交易。 第三十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 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 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 (二)碳排放配额,是指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规定时期内的二 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额度。1个单位碳排放配额相当于向大气 排放1吨的二氧化碳当量。 (三)清缴,是指重点排放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生态环境 主管部门缴纳等同于其经核查确认的上一年度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 的碳排放配额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重点排放单位消费非化石能源电力的,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对其碳排放配额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予以相应调整。 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用航空等 主管部门可以依照本条例规定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民用航 空等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特点,对民用航空等行业的重点排放 单位名录制定、碳排放配额发放与清缴、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核 算和年度排放报告报送与核查等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4-00015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其他 发文机关: 国务院 成文日期: 2024年01月25日 标 题: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发文字号: 国令第775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2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