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考研复习知识点 (OCR)_2024

Summary

This document appears to be study notes for a general psychology course, possibly for a postgraduate level exam. It includes a table of contents for the course material. It also contains summaries of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document seems to be designed for students preparing to take an exam.

Full Transcript

2024-11-08 13:54:30 ≦ 1 ≧ 考研 心理学知识精讲 普通心理学 分册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2 ≧ 目录>>>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意识和注意 感...

2024-11-08 13:54:30 ≦ 1 ≧ 考研 心理学知识精讲 普通心理学 分册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2 ≧ 目录>>>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意识和注意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 情绪和情感 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一章 能力 第十二章人格第二编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发展心理学概述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婴儿心理发展 第五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六章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第七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八章 成年期心理发展 第三编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学习与心理发展 第三章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 第四编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12 18 27 35 57 72 79 87 96 106 119 119 125 134 137 146 157 163 170 177 177 180 184 202 209 219 219 223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3 ≧ 目录· 第三章反应时法· 第四章 一心理物理法 第五章 第五编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绪论 统计图表·· 集中量数· 差异量数·· 相对量数·· 相关关系· 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第六编 x²检验· 非参数检验线性回归· 多元统计分析初步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 第一章第二章 心理测量的基础经典测量理论 第三章测量理论的新发展 心理测验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七编 常用的心理测验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第二章 社会思维· 社会关系·· 第三章社会影响· 第四章应用社会心理学主要参考文献 238·242:252 277 277 280 283 288.….292 294 300 306 310 317 327.…330 333:337 341 341 346·362 367 379 397 397 410 420 433 445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4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知识结构简图 个体心理(2008.2,2012.1,2013.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行为意识 社会心理 [观察法(2018.76) 实验法(2016.1,2022.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的心理学流派(2021.2,2022.1) 测验法 调查法(2020.1) 个案法(2007.2)(相关法(2009.1) (构造主义心理学(2007.1,2011.81,2014.2,2019.66) 机能主义心理学(2009.2)格式塔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2008.1,2011.81)精神分析(2011.81) 人本主义心理学(2010.1,2019.1,2020.2)(认知心理学(2016.2,2017.1) 基本任务 心理学的任务研究领域(2010.2,2013.1,2021.1) (研究取向(2014.1)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5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力知识精讲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 (一)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1.传统心理学观点(1)心理过程。 ①认知过程:人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加工信息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情感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 ③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2)个性心理(人格)。 ①个性倾向性(心理动力):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认知心理学观点 (1)信息加工过程:即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2)行为调节和控制:包括动机、情绪情感等。 (3)人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二)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刺激是引起行为的内外部因素。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意识 意识由人的认知、情感、欲望等构成,是人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四)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在社会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是该社会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了解其注意 2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6 ≧ 比邻比邻· 我马上要读心理学研究生 大家好, 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 咖e 帮我算一下命呗?! 请问学习的时候为啥跑神? o 为什么我 直心情低落,看见落叶就难受,么都不想做,什么都没意义。 请问你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吗? R吧 比邻 请问,我睡觉有深有浅我梦见了发财,有啥意义吗? UU 7 2 愚蠢的人类你知道猫的心理吗? 面对种种追问你们来帮我解答吧“ 章 心理学概述·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 )学习省心省力! ≦ 7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的稳定性、情绪状态等特征。 1.适用范围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2.优点 (1)适用范围较大。(2)简便易行。 (3)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地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4)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3.缺点 (1)存在偶然性,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2)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3)得到的结果难以进行精确分析。 (4)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 (5)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小贴士 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实验法中,研究者可以干预被试的活动,系统地操纵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创造条件使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 1.分类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实施。例如:为了研究加工深度对记忆成绩的影响,可以安排被试完成不同加工程度的记忆任务。 (2)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例如:在正常教学后,一组学生休息,另一组学生继续其他工作,一定时间后比较两组的回忆成绩。 2.优点 (1)可以揭示因果关系。(2)可重复、可检验。(3)数量化指标明确。 3.缺点 (1)主试效应:研究者的期待和态度等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2)被试效应: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3)对于复杂行为无法测量。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8 ≧ (4)不适用于探索性研究。(三)测验法 心理学概述· 测验法是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1.基本要求 (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 (3)标准化:编制心理量表的过程和施测过程要系统化、科学化,对结果的解释也要严谨、客观、科学。 2.优点 (1)简便省力,易于实行。(2)种类多,灵活方便。 (3)所使用的标准化测验编制严谨、结果可靠。(4)所得结果的量化程度高,结果处理十分方便。 (5)有常模进行比较,便于对照。 3.缺点 (1)不可避免地受到经验和文化的影响。 (2)一般是间接测量,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来推断心理,如果行为样本选择不准,所得结果就很难准确。 (3)对施测者要求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测量技能。 (4)测量成绩只表明“结果”,不反映过程。(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向被调查者提问,让其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方法。小贴士 调查法和测验法的区别:它们的目的不同。测验法是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而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测验法主要是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调查法主要是发现问题。 1.分类 (1)问卷调查: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被试按问题的回答来搜集相关资料,以此来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 (2)唔谈法: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 2.优点 (1)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运用比较容易。 (2)涉及范围广,收集数据快。 3.缺点 (1)不够严谨。 (2)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5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9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3)受研究者主观影响较大。 (4)结果的可靠性依赖被调查者的合作。(五)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某个人进行深人、详尽地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方法。例如:在临床中,对失语病人进行研究。 1.优点 (1)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 (2)能够详细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 2.缺点 研究案例过少,结果可能只适用于个别情况,因此,在概括结论或推广结果时,必须持谨慎态度。 (六)相关法 相关法是对不同心理现象进行量化,求取其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1.优点 (1)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预测。(2)相关研究可以进行验证。 (3)数量化指标明确,且具有方向性。 (4)可反映变量间关系的具体情况和程度。 (5)往往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以便进行进一步研究。 2.缺点 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小贴士 每一种研究方法都包含了概念、优点和缺点等,可以运用“画表格”的方法进行学习和记忆,横向、纵向比较每种研究方法的关系。 凡是遇到并列的、结构相似的重要知识点,都可以使用这一学习方法:画表格。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哲学: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唯理论、17一 18 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的经验论;②生理学:19世纪中叶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③生物学: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家在建构理论体系时,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形成的学派如下: 6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10 ≧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研究对象:直接经验 (意识) 3.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心理状态。 4.主要观点 心理学概述·[构造主义]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如何联结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只看重意识的成分,而不管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认为构成人的心理世界的基本成分有:感觉(知觉的元素);表象(观念的元素);情感(情绪的元素)。 5.历史评价(1)贡献。 使心理学摆脱了哲学的束缚,开创了现代心理学,并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2)局限。 ①研究内容狭窄、脱离实际。 ②把心理简单分解为各个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③过于主观、可重复性差,许多高级心理现象难以通过内省进行研究。(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2.研究对象: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3.研究方法:客观观察法、实验内省法 4.主要观点 机能主义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有机体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把意识看成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机能主义的特点: (1)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感情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2)反对把心理视为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4)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对正常人一般心理规律的探索,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 5.历史评价(1)贡献。 ①开创了美国的科学心理学。 ②促进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③推动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2)局限。 ①意识观的矛盾倾向。· ②生物主义的倾向。 ③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倾向。 7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11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分 (三)格式塔心理学 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2.研究对象:意识、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等) 3.研究方法:实验法 4.主要观点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格式塔”是德文“完整”的译音,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整体不是由若干元素组合而成的,相反,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该流派提出了知觉中的许多组织原则,试图解决格式塔的生理基础问题。 该流派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的分析,并把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称之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 5.历史评价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论观点是正确的。此外,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及其在学习和思维中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反映在心理学教科书中。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2.研究对象:行为 3.研究方法:实验法 4.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该流派观点具有以下特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的方法。 (3)反对行为的遗传决定论,强调环境的作用。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意识和灵魂是主观的东西,不可捉摸,又不能观察、测量和证实,作为研究对象,永远不可能身科学之列;心理学家需要研究的只有那些可以被观察、预见、最终可以被科学工作者控制的行为。 5.历史评价 (1)贡献:行为主义的诞生,在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其强调的用客观方法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对心理学走上科学道路有积极作用。 (2)局限: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五)精神分析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2.研究对象:无意识、潜意识 3.研究方法:催眠疗法、梦的解释、自由联想、生活史法 4.主要观点 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冲动。欲 8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12 ≧ 六·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其理论主要来源于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 5.历史评价 (1)贡献:弗洛伊德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对科学心理学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潜意识动机、防御机制等已被主流心理学所采纳。不仅对心理学,甚至对人类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2)局限: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其过度强调无意识,并与意识对立起来,夸大性欲的作用一直受到科学心理学家的批评。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2.研究对象:人格 3.研究方法:整体分析、个案研究、现象学 4.主要观点 (1)人性观: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成长”;认为人性是自主的,是能进行自我选择的;把人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2)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和重视个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重视自我。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3)需要理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源泉。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5.历史评价 (1)贡献:人本主义被称为除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外,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张人性本善,注重对人性的研究,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人本主义的研究理念冲淡了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大特征之一,另一个特征是“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 (2)局限:人本主义错误地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对人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出发的。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带有纲领的性质,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使得其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七)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1967 年,奈瑟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1.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尔、纽维尔、西蒙 2.研究对象:信息加工过程 3.研究方法:反应时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 4.主要观点 (1)关注人脑所发生的心理事件,如人是怎样推理、记忆、理解语言、解决问题、解释经验、获得道德标准和形成信念的。 9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13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分 (2)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被动地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 (3)使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即把人脑比作电脑。 (4)认为认知历程包括信息的接受、储存和运用。 5.历史评价 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科学家认为,只有揭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四、心理学的任务(一)基本任务 探索心理学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这个任务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来实现的。 1.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如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技能形成过程等。 2.心理结构 人的心理现象很复杂,但不是杂乱无章的。 3.心理的脑机制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的机能。 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人的心理现象是进化过程的产物。 5.心理与环境 人的心理系统及其物质载体一—人脑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和周围环境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 (二)研究领域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除了我们熟知的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之外,还有工业心理学和军事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研究工业劳动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又可分为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它对改善企业的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军事心理学是应用于军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研究军事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军事职业特点的分析等。 (三)研究取向 能影响学科发展方向的研究范式称为研究取向。 1.生理心理学 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2.行为主义 10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14 ≧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不关心有机体内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强调人是在和环境交互作用中形成的。 3.精神分析 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理论,就像行为主义的理论一样,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但是,精神分析的研究取向仍存在于心理学的某些研究领域中。 4.认知心理学 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 5.人本主义 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6.进化心理学 它运用进化论思想对人类心理的起源和本质进行研究,强调自然选择对人类普遍行为倾向的塑造作用。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机制,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某一种行为倾向有助于个体的生存,那么这种行为倾向就会被自然选择,并且通过基因遗传保留下来。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15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知识结构简图 神经元(2009.3,2012.3,2018.1,2020.3) 突触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回路 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2010.3,2011.1,2013.3, 2014.3,2015.4/66,2021.3/4) 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009.4,2010.4,2011.2,2014.4, 2016.3,2020.4) 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2013.4,2017.3) 大脑皮层及其机能大脑皮层联合区及其机能(2021.66) 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2015.3) 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2007.3,2008.3,2012.2,2013.83, 2016.4) [定位说 整体说(2007.4) 脑机能学说机能系统说(2008.67,2018.2) 机能模块说神经网络学说 知识精讲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一)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1.组成 神经元由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的功能是整合神经冲动;树突较短,其功能是接受神经冲动,再将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较长且一个神经元仅有一个轴突,它能够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细胞。 2.分类 (1)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2)按功能可以分为: ①感觉(内导)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传到脊髓和大脑。 12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16 ≧ 州·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②运动(外导)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腺体,支配其活动。 ③联络(中间)神经元:介于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 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3.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总数在1000亿以上。神经胶质细胞的作用:(1)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线路和支架; (2)在神经元的周围形成绝缘层(髓鞘),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3)给神经元输送营养; (4)清除神经元之间多余的神经递质。 4.神经冲动 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静息电位: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在静息状态下,神经元是自发放电的。 动作电位: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它代表着神经的兴奋状态。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它与动作电位具有密切关系。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的法则。神经元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这种特性使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得越来越弱。 (二)突触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1.组成 突触包含三个部分:突触前成分(轴突末梢的球状小体)、突触间隙(一个神经元末端与另一神经元始端间的缝隙)和突触后成分(树突末梢或胞体内的一定部位)。 2.分类 (1)兴奋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2)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性的效应。 3.原理 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的化学物质。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小泡内储存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经过突触间隙作用到突触后成分,改变突触后成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又称为化学传导。 (三)神经回路 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回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 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反射弧。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3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17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州 (四)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1.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人和运动输出的神经结构,它将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联系了起来。 (1)躯体神经系统:由与骨骼肌和感受器相连接的神经组成,主要负责传递来往于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和骨骼肌肉之间的信息交换。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2)植物性(自主)神经系统:主要负责传递内脏器官与腺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又分为机能上相互拮抗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交感神经系统,它可以提高机体的唤醒水平,为应付紧急事件做准备。 ②副交感神经系统,它可以使机体消除兴奋,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 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共同活动,协调人的内部状态和外部行为,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躯体神经系统的活动是随意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是非随意的。 2.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活动的中心部位,包括脊髓和脑。(1)脊髓。 ①构成:灰质(细胞体,在中间);白质(轴突,在外部)。 ②作用。 A.脊髓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 B.脊髓是神经的通道,能对简单的刺激进行分析,做出应答性反应,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肘反射等。 (2)脑。 ①脑干。 A.延脑(延髓):和脊髓相连的部分。延脑里有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又叫生命中枢。 B.桥脑:位于延脑的上侧,是上下行的,是连接小脑和大脑的神经通路。起到桥梁的 作用,是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传递信息的必经之地,对人的睡眠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C.中脑:位于桥脑的上侧,是神经的通路,存在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瞳孔、眼球等均由其控制。 D.脑干网状结构:分布于脑干上的网状结构,是控制觉醒和意识状态的神经结构。分为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两部分。上行网状结构又叫上行激活系统,控制机体的觉醒和意识状态与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与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关系。下行网状结构又叫下行激活系统,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即加强或减弱肌肉的活动状态。 ②间脑。 A.丘脑:是感觉神经的中继站,除嗅觉外的所有输人信息都经过丘脑导向大脑皮层。丘脑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对控制睡眠和觉醒也有重要作用。 B.下丘脑:是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主要皮下中枢。对于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等具有重要意义,并与生理活动中的饥饿、渴、性等生理动机有密切关系。下丘脑与情绪也有重要关系,用微电流刺激下丘脑的某些部位,可产生快感;而刺激相邻区域,会产生痛苦或不愉快的情绪。 ③小脑:在脑干背面,分左右两个半球。小脑表面的灰质是小脑皮层,内部的白质叫髓 14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18 ≧ 质。小脑具有保持身体平衡,调解肌肉紧张的作用。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④大脑(端脑):大脑的内部是白质,外部是灰质。大脑皮层(皮质)是大脑灰质,是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因而是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大脑皮层有沟和裂,各沟之间突起的部位叫回。大脑皮层的外侧面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5 边缘系统:位于大脑内侧深处的边缘,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及其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下部、中脑内侧被盖等,是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还与记忆、情绪有密切关系。在种系进化阶梯上,哺乳动物以下的有机体没有边缘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一)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1.视觉区:位于枕叶的枕极,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此区受损,即使眼晴功能正常,人也将完全丧失视觉而成为盲人。 2.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此区受损,即使双耳功能正常,人也将完全丧失听觉而成为全聋。 3.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顶叶),接受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发来的感觉信息,产生触压、温度、痛、运动等感觉。 4.身体各部位和其在感觉区的投射关系是:(1)左右交叉、上下倒置,头部正直; (2)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成正比。(二)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额叶)。它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各部分的运动,以及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势。 运动区和身体各部位的支配关系是:(1)左右交叉、上下倒置,头部正直; (2)身体各部位对应面积的大小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成正比。(三)大脑皮层联合区及其机能 人类的大脑皮层除感觉区、运动区等有明显不同功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其特点包括: (1)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 (2)从该脑区发出的纤维,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3)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进化较晚的一些脑区;(4)联合区和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密切相关; (5)联合区可以分为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前额联合区。(四)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言语区主要定位于大脑左半球,它由广大的脑区组成,其中有几个重要区域,详见第八章“言语”。 (五)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每一个半球都有感觉区、运动区、视觉区、听觉区、联合区,通 15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19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常情况下,两个半球协调活动。朕体是连接左右半球的部分,信息通过此进行传递,做出统一反应。每个半球只对来自身体对侧的刺激做出反应,并调节对侧身体的运动。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右半球主要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艺术欣赏、 [脑单侧化] 舞蹈雕塑等。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既分工又联合活动,完成复杂的任务。 20 世纪 60 年代,斯佩里在切断朕体的割裂脑手术病人身上进行的实 验,进一步证明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应该指出的是,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单侧化,并不是绝对的。小贴士 斯佩里关于裂脑人的实验及其具体过程十分经典,建议阅读《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的第一章。可在“喜马拉雅”App 搜索@迷死他赵,获得相关音频。 三、脑机能学说★(一)定位说 脑功能定位说认为,人的心理功能是和脑的某一特定部位有关的。 1.定位说始于18世纪德国的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学,即某人有某种特点,他的大脑结构就会有相应的特点,并反映到颅骨上。颅相学缺乏科学根据,但是启发我们:大脑的功能是分区的。 2.真正的定位理论的提出始于19世纪60 年代对失语症的研究。布洛卡和威尔尼克的发现,都使人们相信,语言是有特定脑区的。 3.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用电刺激大脑颞叶,发现能激发人对童年经历的回忆,支持了定位说。 (二)整体说 1.整体说最早由弗洛伦斯提出,他认为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要通过整体来发挥作用。弗洛伦斯用局部损毁法,切除动物(鸡和鸽子)脑的一部分进行实验,以观察其对动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动物脑功能的丧失与切除皮层的部位无关,而与切除皮层的大小有关。 2.20世纪初,拉什利进一步用损伤小白鼠大脑的办法,观察对白鼠的影响,得出:(1)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产生影响。 (2)总体活动原理:学习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 (三)机能系统说 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在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脑受伤的伤员,以及对他们进行恢复训练的时候发现,某一脑部位的损伤并不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的丧失,而是引起某种综合征,即一系列过程的障碍。在恢复训练时发现,与某一脑损伤部位相联系的生理机能是难以恢复的,但可以进行机能的改造。因而提出机能系统说。 大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它包括: 1.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激活系统)。由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它的基本功能 16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20 ≧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其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第一机能系统并不对某个特定的信息进行加工,但却提供了各种活动的背景。当这个系统受到损伤时,大脑的激活水平或兴奋水平将普遍下降,并影响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对行为的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和储存系统。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第二机能系统的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实现对信息空间和时间的整合,并把它们保存下来。它又分为: (1)一级区,是刺激的直接投射区,具有高度特异化的功能。此区受损,机体将失去不同的感觉能力。 (2)二级区,是对信息进行综合的脑区,位于一级区的附近,对一级区加工的信息进行综合。此区受损,机体仍可保留初级的感觉能力,但是将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识症。 (3)三级区,位于枕叶、颞叶和顶叶的交界处,作用是对信息进行空间和时间的整合,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此区受损,机体将丧失各种同时性的空间整合的能力。 3.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第三机能系统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它又分为: (1)一级区,位于初级运动区,在中央前回,是运动的直接投射区。由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它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2)二级区,位于运动区的前面,主要作用是实现对运动的组织,制定运动的程序。 (3)三级区,位于额叶的前面,主要作用是产生活动的意图,形成行为的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和控制。此脑区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 鲁利亚认为,大脑的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既分工又合作,保证了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完成。 (四)机能模块说 20 世纪80 年代,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出现了机能模块说,该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的结合是实现认知功能的基础。这一理论得到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 (五)神经网络学说 该学说认为,各种心理活动,特别是一些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都是由不同脑区协同活动构成的神经网络来实现的,这些脑区可以经由不同神经网络参与不同的认知活动,并在这些认知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这些脑区组成的动态神经网络构成了各种复杂认知活动的神经基础。格奇温德是较早使用神经网络观点来描述语言产生的一位神经科学家。 17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21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知识结构简图 意识的含义 第三章 意识的种类(2014.6) 意识与无意识意识的功能 意识和注意 睡眠与梦(2008.10,2012.76,2014.5,2016.6,2018.9,2019.7,2021.8) 催眠(2022.8)[注意的含义(2010.76) 注意概述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种类(2007.11,2013.5/66,2015.7,2018.8)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注意广度(2014.66,2016.5) 注意的品质(2010.76) 注意的认知理论 注意稳定性(2007.10) 注意分配 [注意转移(2017.16,2021.67)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007.66,2008.9,2020.81) [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2009.81,2011.66,2013.6) 知识精讲 一、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的含义 (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二)意识的种类 1.非意识过程 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人意识。例如: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能觉知。但是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如: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当个体无法用意 18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22 ≧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 (1)无意识行为。 无意识行为是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例如: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平衡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2)对刺激的无意识。 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在麦凯的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 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 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 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3)盲视。 盲视是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一个大脑皮层17区受损的病人,其视野的绝大部分变成了一个大的黑点。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3.潜意识 有些学者认为,潜意识即无意识;也有些学者将潜意识单独定义。潜意识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生活的主要方面。弗洛伊德对潜意识(他也称其为无意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某些意识经验,如本能欲望、创伤经历等威胁心理活动的过程被排除在意识之外,却被压抑在了潜意识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4.前意识记忆 前意识记忆是只有在个体注意被吸引过去以后才能到达意识的记忆。前意识记忆在个体 心理的背景上默默地起作用,直到一个需要意识的情境出现。小贴士 意识的分类观点较多,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是:意识、非意识过程、前意识记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的观点是: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三)意识的功能 意识具有能动性,不仅被动地觉察和感知信息,而且对个体的身心起着调节的作用。意识也是一种能力,是人们在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高级心理过程。 (1)意识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人的刺激能量。 (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 (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出最佳判断和行为。 19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23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小贴士 梁宁建在《心理学导论》中认为,意识的功能是:①觉知功能;②计划功能;③选择与监控功能。 (四)睡眠与梦★★ 1.睡眠 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它并不是完全失去意识,而是和觉醒对立的一种意识状态。 (1)睡眠的阶段。 个体在清醒状态下脑电波是高频低幅的β 波(14~30Hz),安静时脑电波 [睡眠阶段] 是α波(8~13Hz)。个体在睡眠过程中脑电波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变化, 可以分为4+1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 A.脑电变化:混合的频率,频率和振幅都较低。 B.持续时间:10分钟。 C.主要特点:在这个阶段处于浅睡阶段,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惊醒。 ②第二阶段。 A.脑电变化:偶尔出现睡眠锭,也叫纺锤波(短暂爆发的高频高幅的脑电波)。 B.持续时间:20分钟。 C.主要特点:个体较难唤醒。 ③第三阶段。 A.脑电变化:频率变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 B.持续时间:40分钟。 C.主要特点:肌肉逐渐变得更放松。 ④第四阶段。 A.脑电变化:持续低频高幅的8波。 B.主要特点:深度睡眠阶段,个体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有时发生梦、梦游、尿床等。 第三和第四阶段的睡眠称为“慢波睡眠”。 ③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 sleep 阶段)。 出现像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电波,眼球转动、梦境往往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2)睡眠阶段的规律。 ①一夜:前四个阶段总共持续90 分钟左右,此后便进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第一次仅持续5~10分钟,此后出现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一次长达1小时。而第三和第四个睡眠阶段在黎明时会消失。 ②一生:婴儿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非常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逐渐缩短,老年人每晚睡眠中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非常少。 (3)睡眠的功能。 20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24 ≧ 舟·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①功能恢复理论认为,睡眠可以使身体和大脑得到休息,以恢复其功能。但实验证明,睡眠的时间是可以通过训练缩短的,关键是提高睡眠质量,增加深度睡眠的比例。 ②生态学理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出发,认为睡眠是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 2.梦 梦剥夺的实验证明,做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剥夺梦对心理和生理机能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1)梦的解释。 ①精神分析的观点。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最可靠的途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梦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象征含义,可以分为显性梦境和隐性梦境。显性梦境是在回想时能够说出梦的内容,隐性梦境是蕴含于显性梦境中的梦的含义。弗洛伊德还认为,梦并不是无意义的、杂乱无章的,梦代表了个人某些愿望的满足,即潜意识欲念的要求和冲突,因此是有意义的,也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对梦的加工方式有压缩、转移、象征化和再度修饰。 ②生理学的观点认为,梦是个体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③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仍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 (2)梦的特点。 霍布森等人的研究认为,梦具有认知的不确定性、梦境的不协调性和不连续性,而且主要是梦境的不连续性。 (五)催眠 催眠也是一种意识状态,其特点包括: (1)在催眠状态下,人们会轻易地对暗示做出反应; (2)在催眠状态下,个体好像睡着了,但实际没有人睡;(3)催眠时的脑电特征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是相似的; (4)催眠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示或指引下进行的。 二、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由于感觉通道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而舍弃另一些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也不同。 2.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是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 21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25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小贴士 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关系,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而注意指向的范围就会缩小。所以集中性高的时候,指向性就小。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注意使人们在某一瞬间选择具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的特定刺激,同时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 2.保持功能 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的对象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3.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觉醒水平,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并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做出适当分配和及时转移,以适应环境的变换。 (三)注意的种类★★ 1.根据意志努力的程度分为 (1)不随意注意。 ①含义。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②引起原因。 A.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 B.个体状态:个体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经验等。 (2)随意注意。 ①含义。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 ②引起原因。 A.注意目的与任务: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易于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 B.兴趣:间接兴趣对随意注意有重要作用,对活动结果的兴趣(即间接兴趣)越大越容易维持稳定而集中的注意。 C.活动组织:能否正确地组织活动。例如:生活习惯良好的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工作;反之,整天处于忙乱状态,当需要随意注意时,会较难组织。 D.过去经验:与自己知识和经验有关的活动相较于与其无关的活动,更容易引起自己的随意注意。 E.人格:意志力顽强的人更容易引起自己的随意注意。 (3)随意后注意。 ①含义。 事前有预定目的,又无须多大意志努力就能完成的注意。随意后注意一般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②引起原因。 22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26 ≧ A.直接兴趣。 B.熟练程度。 2.根据注意的品质分为 卅·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1)选择性注意: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利用双耳分听实验可以研究选择性注意,揭示人们如何有效地选择一类刺激而忽略另一类刺激,以及选择的具体过程等。负启动现象、返回抑制现象和注意瞬脱现象反映了选择性注意的抑制机制的特点。 (2)持续性注意: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 (3)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是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研究分配性注意最常用的方法是双作业操作,即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作业,观察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注意分配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1.朝向反射 朝向反射是由刺激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反射,这种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这种生理机制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反射。一旦刺激物失去了新异性或是习惯了这种刺激,朝向反射就不会发生了。 2.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是从脊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的神经网络。它不传递环境中的特定信息,而是使大脑维持着一般性的兴奋水平,这是注意所必需的。 3.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存在着大量的“注意神经元”,它们仅对新异刺激或刺激的变化做出反应。 4.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调节、控制着皮层下组织,并主动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发生时感觉器官往往会朝向注意的对象;注意时机体的生理活动也会发生变化,如头部血管舒张而肢体血管收缩,吸气短而呼气长等;注意还伴随着某种表情或动作。但是,注意是一种内部的心理状态,它和外部的行为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往往会出现假象。 四、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 1.含义 注意广度(注意范围)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一般人的注意广度是7±2个单元(组块)。 23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27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2.影响因素 (1)对象的特点:注意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整齐、颜色越接近、越有内在联系,注意的广度就越大。 (2)活动任务:活动的任务要求越多、越复杂,注意的广度就越小。 (3)个人知识与经验:个人的知识越丰富、经验越多,注意的广度越大。 (二)注意稳定性 1.含义 注意稳定性是对选择对象的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 2.影响因素 (1)人的主观状态:明确的目的性、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以及对事物的浓厚兴趣等都会增强注意的稳定程度。 (2)注意对象的特点:内容丰富的事物要比单调的事物更容易保持注意的稳定,活动变化的事物要比固定的事物更容易保持注意的稳定。 3.注意分散(分心)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即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的现象。 4.注意起伏 (注意动摇) 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由感受器的局部适应,以及机体生理变化的节律而引起,注意的起伏在任何一个比较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总是要发生的。 (三)注意分配 1.含义 注意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的现象。 2.影响因素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度或自动化程度:如果人们对这几种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那么注意的分配就容易;反之,则较困难。 (2)同时进行的活动的性质和内在的联系:一般来说,注意分配在几种动作技能上比较容易,而分配在几种智力活动上就比较困难。 (四)注意转移 1.含义 注意转移是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从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的现象。小贴士 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区别在于,注意转移是主动的。 2.影响因素 (1)原有注意的紧张度:紧张度越大,转移越困难,越缓慢。 (2)新事物的性质:吸引力越强,越符合需要和兴趣,转移就越容易,越迅速。(3)个人固有的神经类型和习惯。 24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28 ≧ 小贴士 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 “注意的品质”与“注意的种类”在知识上是有部分重叠的,这是教材不同所导致的。“注意的品质”是在梁宁建的《心理学导论》一书中,“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品质)”是在彭耽龄的《普通心理学》一书中。学习的时候不必纠结。这个知识点,既可以归为注意的种类,也可以归为注意的品质。 同时,也提醒我们,考研的教材仅仅是个“参考”,学习的知识量大,核心在于“抓大放小”“为我所用”。 五、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 (1)提出者:布罗德本特。 (2)理论观点: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信息进人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其他信息被阻止而消失了。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的。该理论又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3)实验来源:该理论是根据双耳分听实验的结果提出来的。实验是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一个耳朵(追随耳)听到的材料,但检查的却是呈现到另一耳朵(非追随耳)的材料,结果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布罗德本特提出,进人追随耳的信息因为受到注意而被接受,进人非追随耳的信息因为没受到注意而未被接受。 (4)解释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2.衰减理论 (1)提出者:特瑞斯曼。 (2)理论观点:信息通过过滤器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而不是完全消失了。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信息的激活阈限低,容易被激活。例如:自己的名字、警报信号等。 (3)实验来源:双耳分听实验中发现,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受到了加工。 (4)解释现象:鸡尾酒会效应。 3.后期选择理论 (1)提出者:多伊奇和诺尔曼。 (2)理论观点:在进人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所有输人的信息都已受到充分分析,然后才进人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这种理论又叫“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论”。 (3)解释现象:“Stroop”效应。 4.多阶段选择理论 (1)提出者:约翰斯顿。 (2)理论观点:注意的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25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29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小贴士 四种不同的理论最大的区别是对信息选择、加工的方式和阶段不同。 (二)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1.认知资源理论 (1)提出者:卡尼曼。 (2)理论观点:认知资源理论是从注意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角度来理解注意的,不同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 ①把注意看作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这种资源是有限的。 ②刺激或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用完时,新的刺激就得不到加工。 ③输人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里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可以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④可利用的认知资源是由唤醒水平决定的。 2.双加工理论一—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 (1)提出者:谢夫林。(2)理论观点: ①人的认知加工有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两类。 ②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可以自动化地进行;意识控制的加工则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③ 意识控制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有可能转变为自动化加工。 26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30 ≧ 知识结构简图 感觉的含义 感觉的作用和意义 感觉概述/感觉的种类 第四章 感觉 感觉测量(2007.6,2016.76,2017.5,2020.5,2022.4)(感觉现象(2010.77,2011.4,2012.5,2015.5,2021.6) 视觉的含义 感觉· ·第四章 视觉的生理基础(2008.5,2012.66,2014.8,2015.6,2017.4,2018.4) 视觉视觉现象(2007.5,2008.4,2009.5,2012.4,2017.6,2018.5,2019.4,2020.6, 2022. 3/66) 视觉理论听觉的含义 听觉 听觉的生理基础(2016.7) 听觉现象(2009.6,2009.66,2022.6)(听觉理论(2008.6,2011.3,2014.9) [嗅觉 味觉(2013.7,2019.3) 其他感觉 肤觉 (内部感觉(2013.67) 知识精讲 一、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含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觉的作用和意义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三)感觉的种类 按照引起感觉的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或内部来分类。 1.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体表感受器对外界事物属性的反应,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 27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31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感觉。 2.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是由内部感受器对于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各内脏不同状态的反应,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等。 (四)感觉测量★★★ 1.感受性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表示,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的关系。 2.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觉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 3.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叫差别阈限,或叫最小可觉差(简称为JND)。差别感觉阈限表示的是差别感受性。 4.韦伯定律 韦伯发现,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差别阈限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公式:K=△I/I(K是一个常数,AI是差别限,I是刺激强度)。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5.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受韦伯定律的启发,用实验测量了刺激强度和它所引起的感觉大小之间的关系,发现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公式:P=KlgI(P为心理量一一感觉的大小,I是物理量一—刺激的强度,K是修正值一—常数),费希纳的研究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领域。费希纳定律假定所有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并且是以韦伯定律作为基础的,所以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6.斯蒂文斯定律 斯蒂文斯发现,心理量与刺激的物理量的乘方成正比,又叫幂定律。公式:P=KI"( P 为心理量,I为刺激的物理量,K和n都是常数)。 (五)感觉现象★★ 1.感觉对比 不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视觉对比的现象包括明度对比和颜色对比两种。其他感觉也都有对比的现象。 两种刺激同时作用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相继作用形成的对比叫继时对比。 2.感觉适应 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的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受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联觉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感冒食而无味,体现了嗅觉对味觉的作用。 4.感觉补偿 某种感觉缺失后,因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引起的部分弥补作用的现象。不同感觉之间能够发生补偿作用,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通道的不同形式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28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32 ≧ 二、视觉 (一)视觉的含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nm的电磁波,又叫光波。 (二)视觉的生理基础★★ 1.折光机制 (眼球) 舟·第四章感觉· 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其中眼球内容物(晶状体、房水、玻璃体)和角膜是屈光系统。 2.感觉机制 (视网膜) 视网膜包括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视觉感受器)。 (1)棒体细胞也叫视杆细胞,有1.2亿个,是夜视器,感受明暗。 (2)锥体细胞也叫视锥细胞,有600万个,是昼视器,感受细节和颜色。 (3)视网膜中央凹只有锥体细胞,对光最敏感。离开中央凹,棒体细胞急剧增加,在 16°~20°视角处最多。在中央凹附近,有一个对光不敏感的区域叫盲点,来自视网膜的视神经节细胞的神经纤维在这里聚合成视神经。 3.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包含视网膜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三部分。 4.中枢机制 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枕叶的纹状区。 5.反馈性调节 视觉不仅依赖于视觉感受器的活动,而且依赖于中枢对视觉器官的反馈性调节。 (三)视觉现象★★ 1.明度 (1)明度与视亮度。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一般来说,光线越强,看上去越亮;光线越弱,看上去越暗。大多数光线是由物体表面反射后进人眼睛的,而不是直接从光源来的。因此,明度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强度,而且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光源的照明强度越高,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越大,看上去就越明亮。 (2)明度与波长。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感受性是不同的。锥体细胞能吸收可见光谱所有波长的光,但它对光谱的中央部分最敏感,而对低于500nm和高于625nm的波长的感受性要差得多。棒体细胞的整个曲线向光谱较短的一端移动约50nm,它们对短波一端较敏感,而对波长超过620nm 的红光,几乎是不敏感的。因此,当人们由锥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变化。例如: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这就是普肯耶现象(又称“浦金野现象”)。这一现象说明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白天或夜晚),人们的视觉机制是不同的。 2.颜色 29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33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分 (1)颜色概述。 ① 颜色的含义: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在日常生活中,颜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狭义的颜色仅指彩色。 ②颜色的三个特性。 A.色调:取决于光的波长。 B.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取决于光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非彩色就是灰,它只有明度一种特性。 C.饱和度:又叫浓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取决于彩色里掺杂灰的多少。 (2)颜色混合。 颜色混合是两种颜色混合到一起产生新的颜色的现象,分两种: ①色光混合,是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是相加的混合,即将各种波长的光相加。 ②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是相减的混合,即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失去了色调而成了灰色,这两种颜色叫互补的颜色。在色光混合里,红和绿、黄和蓝都是互补的颜色。 (3)色觉缺陷。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3.视觉中的空间因素(1)视觉对比。 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以分为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2)马赫带。 两个相邻明度不同的光带,虽然每个光带上的光的强度是一样的,但是看起来亮区里临近暗区的地方更亮,暗区里临近亮区的地方更暗。更亮和更暗的区域叫马赫带。 马赫带不是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的结果,而是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是由于相邻的细胞之间发生侧抑制的作用形成的。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相互抑制的现象。 侧抑制是动物感觉系统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现象。由于侧抑制的作用,一个感受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人,而且也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3)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视觉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为视力。 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大小表示。视角即物体通过眼睛节点所形成的夹角,其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离眼睛的距离。当你能够看清一个物体或物体间的距离时,视角越大,视力越差;视角越小,视力越好。视敏度一般分为最小可见敏度、最小间隔敏度和游标敏度三种。 4.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视觉系统能把在不同时间内得到的刺激整合起来。在刺激作用停止以后,视觉感受器仍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继续活动等。 (1)视觉适应。 30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34 ≧ ·第四章感觉· 由于视觉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①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②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2)后像。 刺激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形象。和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像叫正后像;和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像叫负后像。颜色视觉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 (3)闪光融合。 明暗交替的光刺激,当交替的速度加快的时候,闪烁的光就变成了连续的光,这就是闪光融合。刚刚能够引起融合感觉的明暗交替的最小频率叫闪光融合频率,也叫闪光临界频率(CFF),它表现了视觉系统分辨时间能力的极限。 (4)视觉掩蔽。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称为视觉掩蔽。视觉掩蔽除了光的掩蔽之外,还有图形掩蔽和视觉噪音掩蔽等。 (四)视觉理论★ 1.三色说 (1)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红、绿、蓝三种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2)赫尔姆霍茨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但不同的感受器对不同的光更敏感。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三色说的缺陷在于该理论无法解释红绿色盲和颜色负后像。 2.四色说 也叫对立过程理论或拮抗理论。黑林认为,在视网膜上存在着黑一白、红一绿、黄一蓝三对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例如:红绿视素,在红光作用下异化产生红色经验,在绿光作用下同化产生绿色经验。 小贴士 科学研究证明,在视网膜水平上存在着三种锥体细胞,颜色视觉遵循三色说;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视觉遵循四色说。两种理论都有其道理。 三、听觉 (一)听觉的含义★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即16~20 000Hz 的空气振动。低于16Hz 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他们都是人耳所听不到的。 (二)听觉的生理基础★ 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31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35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用于收集声音。 (2)中耳由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圆窗组成。 (3)内耳由前庭器官和耳蜗组成。耳蜗中的柯蒂氏器包含大量支持细胞和毛细胞,这是听觉的感受器。声音的传导途径包括生理性传导、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三)听觉现象★★ 1.声音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 (1)音调取决于声波的频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6~20 000Hz,其中1 000~4 000Hz 是最敏感的范围。 (2)响度取决于声波的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3)音色取决于声波的波形。 2.等响度曲线 不同频率的声音达到同样的响度所需要的强度是不同的。以1000Hz声音为标准,让被试调节另一个频率的声音,使它听起来和这个1000Hz的声音一样响。以声音的频率为横坐标,以达到和1000Hz同样的响度需要的强度为纵坐标画图,即画出一条条曲线,每条曲线上的声音听起来是一样响的,这些曲线就是等响度曲线。等响度曲线说明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受性是不一样的,最敏感的部位在1000~4000Hz。 3.乐音和噪音 周期性的声波叫乐音。无周期性、不规则的声波叫噪音。 4.声音的掩蔽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声音的掩蔽包括: (1)纯音掩蔽。 (2)噪音对纯音的掩蔽。 (3)纯音和噪音对语音的掩蔽。 (四)听觉理论★★ 1.频率理论 (1)提出者:拉瑟福德。 (2)理论观点:外界声音的振动会引起耳蜗基底膜相同频率的振动,听神经所发放的神经脉冲,可以复制外界声音的频率,就像电话的收话机与接话机的关系,又叫电话理论。 (3)缺陷: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振动,人耳却能分辨每秒振动 1000次以上甚至20000次的声音,这是频率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2.共鸣理论 (1)提出者:赫尔姆霍茨。 (2)理论观点:基底膜上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就像竖琴的琴弦一样,它们分别与外界不同频率的振动发生共鸣。短纤维与频率高的声音发生共鸣,长纤维与频率低的声音发生共鸣。基底膜的振动引起不同神经细胞的兴奋,使人产生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又叫位置理论。 (3)缺陷:人耳能接受20~20000Hz的振动,最高和最低频率之比为1000:1,而基底 32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36 ≧ 膜上横纤维长短的比例仅为10:1,二者并不对应,因而根据并不充分。 3.行波理论 (1)提出者:冯·贝克西。 ·第四章感觉· (2)理论观点:该理论发展了赫尔姆霍茨共鸣理论的合理部分,认为基底膜由声波引起的振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不同频率的振动到达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后振幅达到最大值便停止下来。低频可达到耳蜗顶部,高频只能达到耳蜗的底部,从而实现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辨,又叫新位置理论。 (3)缺陷: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4.神经齐射理论 (1)提出者:韦弗尔。 (2)理论观点: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一致的,在声音频率较高时,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对它做出反应,就需要神经纤维的联合“齐射”来加以反应。 (3)缺陷:神经齐射理论只能对50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超过5000Hz时,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 四、其他感觉★(一)嗅觉 嗅觉的适宜刺激是具有挥发性的有气味的物质。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部黏膜中的嗅细胞,嗅觉是唯一不通过丘脑而直接进人大脑的感觉。 (二)味觉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味觉有甜(舌尖)、咸(舌中)、酸(舌两侧)、苦(舌根)四种,人对味道的敏感程度依次为:苦、酸、咸、甜。 (三)肤觉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肤觉在皮下的感受器呈点状(触点、冷点、温点、痛点)分布,它们在身体不同部位分布的密度是不一样的。 两点阈: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触觉刺激的最小距离。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不同,说明其触觉感受性的差别。 1.触压觉 触压觉即触觉和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的感觉为触觉。当刺激加强,使皮肤引起明显形变,就引起压觉。 触压觉的感受器是分布于真皮内的几种神经末梢中,如迈斯纳触觉小体,毛囊神经末梢和环层小体等。身体不同部位的触压觉感受性相差很大。面部是身体对压力最敏感的部位,其次是躯干、手指和上下肢。 2.温度觉 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低于皮肤温度即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冷觉,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温觉。与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产生温度觉。 33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37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分 温度感受器为罗弗尼氏小体(温感受器)和克劳斯氏球(冷感受器)。身体的不同部位温度觉感受性不同。一般面部皮肤感受性高,下肢皮肤感受性低。 3.痛觉 痛觉有不同于其他感觉的特点,机械的、化学的、电的等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能产生痛觉。痛觉没有一定的适宜刺激。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痛觉遍布全身所有的组织,但身体上的各个部位的痛觉感受性各不相同。背部和面颊感受性最高,手部感受性较低。痛觉常常不能精确定位,也不容易产生适应。痛觉的感受性在人和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这主要与对痛的认识和态度,以及性格特点有关。 (四)内部感觉 1.动觉 动觉又叫运动感觉,它反映的是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动觉的感受器是分布于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中的肌梭、腱梭和关节小体。 2.平衡觉 平衡觉又叫静觉,是对人体做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或者旋转运动的反映。 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包括前庭和半规管)。半规管是反映身体旋转运动的器官,当身体做加速或减速的旋转运动时,半规管内的感觉纤维(毛细胞)发生反应。前庭是反应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器官。 3.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是对机体饥饿、饱胀、渴、室息、恶心、便意等状态的反映。内脏感觉的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器官的壁上。 内脏感觉的性质通常不太清楚,又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叫“黑暗”感觉。内脏器官在正常工作时往往引不起内脏感觉,只有在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情况时才能成为鲜明的、占优势的感觉。 34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38 ≧ 知识结构简图 第五章 知觉 知觉的含义(2018.6,2020.76) 知觉概述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知觉的生理机制(2017.7,2021.5) 知觉的组织原则(2007.8,2008.7,2014.76) 知觉选择性(2013.9,2018.7) 知觉的特性 知觉整体性 (2020.76) 知觉理解性(2007.7,2012.6,2017.9,2021.76) 知觉恒常性(2009.7,2010.7,2015.2,2018.66)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 ·第五章知觉· 空间知觉深度知觉(2007.9,2009.8,2010.5,2012.7,2013.11,2015.8,2016.9, 2020.7) 方位知觉(2022.6)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2008.68,2010.6,2011.76,2013.10,2015.9/10,2016.8, 2017.8,2019.5/6,2021.7) 知觉的信息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008.8)模式识别理论 错觉的含义 错觉/错觉的种类(2015.14) 错觉产生的原因 知识精讲 一、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有觉察、分辨和确认三种作用。 (二)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相同点 (1)两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2)两者都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35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39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州 (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2.不同点 (1)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整体的、综合的反映。两者反映的内容在层次上存在差异。 (2)产生的性质不同。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活动过程,它的产生主要来自感觉器官的生理机制和刺激信息的物理特性,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人的知识经验,因此,相同的刺激信息会引起相似的感觉。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来自在感觉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合和解释,需要人的知识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参与,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信息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知觉。 (3)生理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在知觉过程中,包含由当前刺激信息引起的兴奋活动,以及与过去相应的知识经验之间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 3.联系 感觉是知觉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人和发展,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联系紧密。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1.皮层感觉区 (1)感觉皮层一级区:实现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与综合,该区受损将引起某种感觉丧失。 (2)感觉皮层二级区:主要负责整合,该区受损将丧失复合刺激物的整合知觉能力。 (3)感觉皮层三级区:是视觉、听觉、前庭觉、肤觉和动觉的皮层部位的“重叠区”,该区受损将引起复杂的同时性(空间)综合能力的破坏。 2.额叶 额叶损伤的患者常常失去主动知觉的意图,不能对知觉客体做出合理的假设,并且不能对知觉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评定。 3.视觉系统 视觉系统中存在两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一个是“是什么”(what)系统,由枕叶到颞叶的通路组成,负责处理物体是什么的信息;另一个是“位置”(where)系统,由枕叶到顶叶的通路组成,负责处理物体在哪里的信息。用猴子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枕-颞通路受损伤的猴子完成视觉确认作业的能力明显受到损伤,而位置作业不受影响;相反,枕-顶通路受损伤的猴子,不能完成位置作业,而视觉确认作业完成很好。 (四)知觉的组织原则★★ 1.邻近性 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图1-5-1,a)。 2.相似性 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图1-5-1,b)。 36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40 ≧ 3.对称性 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图1-5-1,c)。 4.良好连续 具有良好连续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图1-5-1,d)。 5.共同命运 ·第五章知觉· 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知觉为一个图形(图 1-5-1,e)。 6.封闭性 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图1-5-1,f)。 7.线条朝向 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图形(图1-5-1,g)。 8.简单性 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图1-5-1,h)。 x 院 a.邻近性 c.对称性 o O o oo o e.共同命运 0 x x o 0 0 x x x 0 0 0 b.相似性 d.良好连续 f.封闭 x x x 37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41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 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选择性 1.定义.线条朝向 h.简单性图1-5-1 知觉选择性指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背景。例如:两歧图。 2.影响因素 (1)客观:对象和背景间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特征。(2)主观:有无明确目的或态度、定势、兴趣等。 知觉定势是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的现象。 (二)知觉整体性 1.定义 知觉整体性是指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影响因素 (1)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 38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42 ≧ (2)个体的知识经验。 3.作用 ·第五章知觉· 大大提高了人知觉事物的能力,整体知觉会抑制个别成分(部分或细节)的知觉。 (三)知觉理解性 1.定义 知觉理解性指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已知线索,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最后对知觉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2.影响因素 (1)个体以往经验。(2)词语的作用。 (3)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以及定势等。 3.作用 (1)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2)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3)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4)促进知觉的恒常性。 (四)知觉恒常性 1.定义 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物理刺激变化而知觉保持稳定的现象。 2.影响因素(1)视觉线索。(2)知识经验。 3.种类 (1)形状恒常性。(2)大小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5)方向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认识。(一)形状知觉 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1.形状的特征分析 人对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包括点、线、角度、朝向和运动等。视觉系统以特征觉察器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须意识的。 2.轮廓与图形 轮廓代表了图形及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视野中临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大小错觉),也 39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43 ≧ ·第一编普通心理学·为 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图形掩蔽实验(在短暂呈现条件下,圆盘的轮廓尚未形成,被圆环遮蔽)说明人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就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 3.图形的组成 同本章的知觉组织原则。 4.形状识别 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形状(或模式)识别,这是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个阶段,它要求人们对复合特征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有序列搜索的特点。 5.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 注意在特征整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注意参与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结合;在注意的参与下,人们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 6.眼动与形状知觉 眼动在形状知觉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微小的、不随意的眼动,如微跳、漂移、生理震颤等;另一类是随意的、较大的眼动,如眼跳、追踪等。 微跳对维持视觉映像,避免视网膜因注视而产生的局部适应具有重要意义。眼跳是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运动,发生在三种情况下: (1)用眼球搜索要观察的物体; (2)将眼球由一处转移注视另一处; (3)当刺激落在视野边缘时,使物体回到视野中央。(二)大小知觉★ 脑对物体大小知觉的反映。 1.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设 (埃默特定律) 视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公式:α=A/D(α是视像的大小,A是物体的大小,D是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2.物体熟悉性 当熟悉的物体距离改变时,虽然视网膜投影的大小随之改变,但熟悉度的大小使人们能较准确地知觉到物体的实际大小。 3.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处于大物体包围中,它看上去显得小;反之,则显得大。 4.体态变化 当观察者俯视或者仰视时,知觉对象都会缩小。(三)深度知觉★★★ 脑对物体深度知觉的反映,又叫立体知觉、远近知觉或距离知觉,即把物体知觉为立体的、三维的知觉。个体知觉深度都是依赖于线索的,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三种。 1.肌肉线索 (生理线索) (1)调节:是指晶状体的形状(曲度)随距离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变化是由改变睫状 4o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 44 ≧ 肌的紧张度实现的变化,它只在1~2米范围内有效,而且也很不精确。 ·第五章知觉· (2)双眼视轴的辐合:是指双眼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是双眼的机能。辐合可用辐合角来表示,辐合角的大小为人们提供了物体距离远近的信息。距离近,辐合角大;距离远,辐合角小。 2.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是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1)对象重叠(遮挡):一个物体掩盖或遮挡另一物体,被掩盖的物体知觉得远。(2)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 (3)空气透视:近处物体清晰,远处物体模糊,人们根据这一线索推断物体的远近。(4)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视野中物体相对位置高的,显得远。 (5)纹理梯度(结构级差):指视野中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远处对象密度大,近处对象密度小。 (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当观察者和外界物体发生相对位移(运动)时,会出现这两种差异现象。 ① 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近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慢,方向相同。这由同一时间内距离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运动范围的不同造成。 ②运动透视:当观察者向前运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 (7)相对大小: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小的物体看起来远。 (8)明暗和阴影:明亮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近些,而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远些。 3.双眼线索一—双眼视差 两眼相距大约65毫米,因此,同一物体落在两眼视网膜上的视像就有了差异,两眼上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双眼视差,它是产生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 如果两眼成像部位相差太大,则会产生双像,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当距离超过1300 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距离的判断失去作用。 (四)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脑对物体方位知觉的反映,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 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视觉和听觉在人类的定位中起到重要作用。 1.视觉方位定位 [方位知觉] 人类根据周围环境的参照物,通过视觉,如太阳、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天空和地面、人和外界的物体的关系来判断方位。 2.听觉方位定位 听觉定向能力主要来自两耳听觉的差异,即时间差、强度差和相位差。其定向规律有: (1)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2)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3)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两耳连线为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作圆锥,则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41 获取更多考研【公共及专业课】课程及资料加微:xuexi-1688(考试学院)学习省心省力!

Use Quizgecko on...
Browse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