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君主集權政策PDF
Document Details
Uploaded by SnazzyGod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ags
Summary
該文件概述清代君主集權政策,探討其原因,並著重講解康熙帝推行君主集權政策的措施和影響。分析清初君主集權政策的原因,包括鎮壓反清勢力、防止三藩叛亂和防範輔政大臣等方面。
Full Transcript
教學策略 2 1. 本章建議教節:5 教節(約 4 小時) 清代的君主集權 2. 本章承接第 1 章內容,第 1 節着重講解清初施行君 第 章...
教學策略 2 1. 本章建議教節:5 教節(約 4 小時) 清代的君主集權 2. 本章承接第 1 章內容,第 1 節着重講解清初施行君 第 章 主集權政策的原因,第 2、3 節闡述康熙帝及雍正帝 君主集權政策的具體內容,第 4 節分析清代君主集 權政策的利弊,探討君主集權對當時政局的影響。 3. 利用本節 164 頁「資料題訓練」,與學生探討「康熙 崇禎十七年 公元 1644 年,李自成率民變軍攻入順天,明思宗自縊殉國,明 帝設立南書房的背景 與作用」此一主題。 菌 朝亡。清軍乘機入關,多爾袞迎順治帝定都北京,建立清朝。滿清入 4. 利用本節 169 頁「資 料題訓練」,與學生 主中原後,先後肅清了李自成、張獻忠等民變勢力的餘部,消滅了福 探討「軍機處與清代 皇權增長的關係」此 王、魯王、唐王、桂王等南明諸王勢力,鎮壓了吳三桂等降將的三藩 一主題。 康熙二十二年 之亂,平定了據台灣反清的鄭成功家族,於公元 1683 年統一全國。 參考資料 第 1節 清初施行君主集權政策的原因 三藩勢力強大 吳三桂 為平西王時,雲貴兩省 的總督、巡撫都由他管 滿洲以邊疆民族入主中原,面對漢人之激烈反抗,必須鞏固其部 轄。吳三桂總攬兩省的 財賦兵馬及行政大權, 族統治。同時,清初諸帝鑑於政治形勢,亦需要施行君主集權政策。 中央的吏、戶、兵三部 亦不得干涉。他所委署 綜觀清初聖祖、世宗等厲行君主集權的原因,大致有下列數端: 和舉薦的地方官吏,號 為「西選」,當時「西選 1.1 鎮壓各地反清勢力 清兵自入關後,即遭到漢族的強烈反抗。除南 之官」遍天下。他又派 使者交結蒙古、西藏, 如 明諸王負隅頑抗外,民間抗清活動亦此起彼伏。為了確保政權穩定, 購買兩地的名馬,徵收 土司的金銀財貨,開礦 清廷必須採取武力鎮壓的政策,並積極加強君主集權,才能有效地鎮 榷鹽,自鑄錢幣,富貴 極於人臣,儼然成為西 壓反抗勢力。 南的一方之主。三藩更 擁兵自重,平南王、靖 南王各有士卒一萬,吳 1.2 防止三藩叛亂重演 滿清入主中原及消滅南明,多賴明朝降將之 三桂之兵最多,順治時 其兵數約為三萬四千 力,故以高官厚祿籠絡他們,先後分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尚可喜為平 名。三藩兵額總計五六 萬名,約相當於當時八 南王、耿仲明為靖南王 7,即所謂「三藩」。其中以吳三桂勢力最強, 旗軍隊的五分之二。 議 政 王 大 臣 會 議(160 總攬西南一方的軍、政、財大權,朝廷亦難以干涉,因此早為康熙帝 頁)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康熙二十二年 時,設議政大臣五人, 所忌。公元 1673 年,三藩之亂起,歷時八年。亂事平定後,清廷對地 規 定「 協 議 國 政, 軍 國 大 事, 均 於 此 決 之 」。 方封疆大吏多所顧忌,因而厲行君主集權政策,收控地方權柄。 後來,努爾哈赤明定皇 子八人為和碩貝勒,提 出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 7 平西王 吳三桂鎮守雲南,兼轄貴州;平南王 尚可喜鎮守廣東;靖南王 耿仲明鎮守福建,後其子耿繼茂、 政的制度。皇太極繼位 孫耿精忠先後承襲爵位。 後,為了削弱和碩貝勒 的權力,規定八旗固山 額 真「 凡 議 國 政, 與 諸 貝 勒 偕 坐 共 議 之 」。 後 來,皇太極又在臣僚中 選擇賢能者參預議政, 最後確定了議政王大臣 會議的地位,成為國家 政治和軍事的最高指 揮 機 構。 由 於「 軍 國 機 要, 主 之 議 政 處 」, 一 些滿洲貴族往往借此壓 制 皇 權, 造 成「 諸 王 大 臣簽議既定,雖至尊無 如 之 何 」, 因 此 清 初 屢 ▲ 少年康熙帝畫像 康熙帝 吳三桂畫像 尚可喜畫像 屢出現大臣擅權的局面。 十四歲親政後,致力解決 三藩勢力坐大的問題。 課題 2 明、清的君主集權 159 1.3 康熙防範輔政大臣 清初依滿洲舊制, 特設議政王大臣會議,由議政王大臣合 議政事。凡軍國重務及朝廷重大決策, 均交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康熙帝(清聖 遨 祖)即位時年僅八歲,由索尼、鰲拜等議 政王大臣輔政。其後,朝廷大權漸為鰲 拜所操控,行事專橫跋扈,對帝位造成 威脅。康熙帝為免大權旁落,於是實行 ▲《康熙帝親政詔書》康熙六年(1667 年)頒贈,書中載 君主集權政策。 有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輔政大臣之名。 文,頗有機會在文憑試考問,故 教參指南 建議教師預留課時講授此素材, 1. 參考度: 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2. 此課文補充有助學生理解 160 頁 名詞解說 「1. 3 康熙防範輔政大臣」的課 議政王大臣會議與君權 議政王大臣會議 努爾哈赤創建後金時,按照女真貴族共同議事的傳統習慣,令八旗 之間有甚麼關係? 分析 旗主參加決策會議,共同處理軍國要務。後又設八大臣與旗主一起議政,稱為「議政大 議政王大臣會議遏抑君權, 對君權構成威脅,促成了清 臣」。皇太極統治時,提高八個議政大臣的地位,總理一切事務,最後確定了「議政王 初推行君主集權政策。 大臣會議」作為中央輔政機構。滿清入關之初,繼續保留由滿洲王公及旗務大臣組成的 議政王大臣會議,又稱「國議」。遇有重大的軍政要務,如帝位嗣立、軍隊調遣、高級 軍官任免、八旗旗務等,都由這些人合議決定。 1.4 約束八旗旗主權力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成為滿洲賴以立 7 國的軍事、生產、社會制度 8。八旗各有旗主,各置官屬和人 理政親力親為 民,即使皇帝要調用旗下民眾,也必須通過旗主;各旗內親王、 《清世宗實錄》卷四十 貝勒、貝子 9 均為世襲,不受皇權直接管轄。清兵入關後,八旗 九 史籍 :( 雍 正 帝 自 述)朕自朝至夕,凝 旗主驕縱、腐敗惡習日益滋生。隨着清朝統治的鞏固,皇帝須約 坐殿室,披覽各處奏 束八旗旗主權力,直接掌管旗民,加強對臣民的控制。 章,目不停視,手不 停批……各省文武官 1.5 雍正力圖革除積弊 康熙帝晚年,諸皇子為爭奪帝位,展開激 員之奏摺,一日之間 嘗至二、三十件,或 烈黨爭。雍正帝(清世宗)登基後,「奪嫡」繼位的流言不絕於 多至五、六十件,皆 世,加上諸王在朝遍植朋黨,深為雍正帝所忌。此外,雍正帝個 朕親自覽閱批發,從 無留滯,無一人贊襄 性嚴苛又精明幹練,決心革除官吏怠政等積弊,凡事親力親為, 於左右。 故欲獨攬大權,更有效地進行統治。 8 努爾哈赤把女真族原有的牛彔(彔音六,戶口和軍事單位,三百人為一牛彔)加以改組,編成龐 大的生產及軍事組織,創立了八旗制度。其初只建黃、白、紅、藍四旗,不久因歸服者眾,乃增 建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 9 滿清宗室的封爵中,親王為最高等,郡王為第二等,貝勒、貝子為第三和第四等。 160 甲部 單元 5 宋、元、明、清 第 2節 清聖祖君主集權政策的內容 參考資料 鰲拜跋扈 鰲拜,滿洲鑲黃旗 人。清太宗時以軍功賜號「巴圖 魯」(滿語,意為「勇士」),順 康熙帝怎樣藉南書房、密摺等措施伸張皇權,去除 治初授議政大臣,旋晉二等公, 議政王大臣的掣肘? 擢領侍衞內大臣。世祖死,遺 命第三子玄燁嗣位,鰲拜與索 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同受遺詔 清初,康熙帝深知要維護清朝政權及防止權臣謀反,必須將 輔政。康熙六年(1667 年),康 熙帝親政,時索尼已死,鰲拜成 權力高度集中於君主之手,故此大力推行君主集權政策,其內容 了首席輔政大臣,他與遏必隆結 黨,獨掌朝政,廣植黨羽,排除 包括: 異己。鰲拜經常在康熙帝面前 「施威震眾」,又背着康熙帝「出 矯旨」,甚至把官員奏疏私下帶 2.1 清除輔政權臣 康熙帝即位時年僅八歲,國政操縱於索尼、 回府中,與親信議定後施行。康 熙帝同索尼之子索額圖,在宮中 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輔政大臣手中。鰲拜恃有軍功, 召集滿洲少年,組成宮廷衞隊, 天天演習摔跤。康熙八年(1669 在朝中安插親信,結黨營私。康熙帝 年)一天,鰲拜奉召入宮觀看摔 跤演習,康熙帝即命少年將鰲拜 親政後,鰲拜並未交出大權,更無視 擒捕,並公佈其三十大罪,終身 監禁,並一舉清除鰲拜黨羽。 皇權,威迫康熙帝處死蘇克薩哈。康 權臣結黨相爭 納蘭明珠,滿洲 正黃旗人,於平定三藩之亂及台 熙帝即以果斷手段逮捕鰲拜,禁錮終 灣鄭氏立下大功,獲康熙帝重 用,歷任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 身,又徹底清除其黨羽。隨後,朝中 書、太子太傅等職,位極人臣。 索額圖,滿洲正黃旗人,輔政 又有納蘭明珠、索額圖等權臣結黨相 大臣索尼之子,世襲一等公,因 助康熙帝計擒鰲拜有功,先後任 爭,康熙帝罷免納蘭明珠,並將索額 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 圖拘禁處死。至此,輔臣專政的局面 領侍衞內大臣等職。明珠長年操 縱內閣,貪墨弄權,多行不法, 結束,朝政大權重新操於皇帝之手。 ▲ 鰲拜朝服像 與索額圖各自結黨,互相傾軋。 索額圖依附皇太子,明珠則反 之,朝中有侍太子者皆被罷斥。 2.2 內閣缺乏實權 清代中央政府承明制,不設宰相,由內閣大學 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御史 郭琇參劾明珠結黨營私等八大罪 士輔理國政 bk。閣臣雖位列一品,實際上清代內閣比明代更缺乏 狀,康熙帝革去明珠大學士職 務,授為內大臣,明珠同黨余國 實權,一切軍國大事,須先由議政王大臣會議商討,再交由皇帝 柱、佛倫等革職。至康熙四十二 年(1703 年),康熙帝痛恨索額 裁決。閣臣只按皇帝意旨行事,不敢稍有異議。其後,由於南書 圖不知悔改,更教唆太子篡權, 遂以「議論國事,結黨妄行」罪 房的設立,進一步侵奪了內閣的權力。 名,將索額圖及其家人拘禁,後 於禁所將其處死。 史事解碼 教參指南 清代內閣權力遠遜明代 清代內閣大學士雖然位居百僚之首,表面上地位高於明代,但 1. 參考度: 實權反而大為下降,原因包括:一,清代鑑於明代內閣首輔中,曾出現張居正等類似權 2. 此 課 文 補 充 有 助 學 生 理 解 161 頁「2. 2 內閣缺乏實權」 相的人物,故不再設內閣首輔。二,清代帝王特別是雍正帝,對一般內閣大學士不太倚 的課文,但在文憑試考問的 可能性不高,假如教師課時 重,令內閣權力轉弱。三,內閣的主要職責本是票擬奏章,明代由於君主怠政,常交由 不足,可考慮不講授此素材。 宦官票擬;清代君主則多親自裁決政事,甚少假手於人,內閣只能按君主意旨行事,所 以清代內閣的權力遠遜於明代內閣。 bk 內閣主要官員為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官階正一品;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官階從一品。 課題 2 明、清的君主集權 161 參考資料 南 書 房 一 般 認 為 南 書 房 設 立 於 康 熙 十 六 年(1677 年)。這年十月,康熙帝諭:「朕不時觀書寫字,近侍 內並無博學善書者,以致講論不能應對。今欲於翰林 內選擇博學善書者二員,常侍左 右,講究文義。但伊等各供其 職,若仍令住城外,則不時宣 召,難以即至。今著於城內撥給 房屋,停其升轉,在內侍從,幾 小組討論:議政王大臣會議是否形同「太上皇」? 年之後酌量優用。」十一月,康 熙帝正式令張英、高士奇「在內 同學分成小組,參考下列資料,討論「議政王大臣會議是否形同『太上皇』?」, 供奉」,居住房屋均由內務府撥 討論完成後派代表簡報結果。 給。南書房翰林是皇帝的文學侍 從,常在皇帝左右備顧問,談論 (一) 清朝皇帝決定軍政大事(如應對叛亂、派兵出征)前,必須召開議政王大 經史詩文,進而代皇帝草擬詔 臣會議,甚至皇位繼承這樣重大問題,都由其決定。 令、諭旨,在很多時候還參與決 策,承擔撰寫密諭的重要工作。 (二) 議政王大臣會議由滿族親王、八旗旗主、貝勒等上層貴族組成。 入值的翰林稱南書房行走,由於 接近皇帝,對皇帝的決策有一 (三) 議政王大臣會議作出的決定,皇帝不可更改。 定的影響力,所以入值者位雖不 (四) 順治帝在位時,有意修葺乾清宮,提到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結果,議政 顯而備受敬重。嚴格說來,南書 房不過是外朝詞臣在內廷的值班 王大臣以國家遭到天災、財政吃緊為由,駁回皇帝的主意。 房,並未列入內院的正式編制, 其決策行為也不是正規的,並不 符合當時清朝正式的制度規範。 8 2.3 設南書房輔政 為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並將外朝 康熙十六年 設南書房由來 內閣的某些職能移歸內廷,康熙帝於公元 1677 年,在內廷設 《 康 熙 起 居 注 》 皇室文書 : 立「南書房」,由其親選翰林等官入內當值,侍讀詩文及備顧 ( 康 熙 帝 自 述 )朕 不 時 觀 書寫字,近侍內並無博學 問,稱為「南書房行走」。南書房諸臣除輔導皇帝讀書寫字、 善書者,以致講論不能應 講習經史外,還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諭旨和發佈詔令,成為政 對。今欲於翰林(指翰林 院,清代從科舉考試中選 治決策的中樞部門。 拔 人 才 為 翰 林 官 )內 選 擇 自此,重大國政漸漸 二員,常侍左右,講究文 義……着於城內(宮中)撥 不再交由議政王大臣 給房屋,停其升轉(不晉 會議討論,直接由南 升,不調任),在內侍從幾 年之後,酌量優用。 書房處理,議政大臣 所議之政只限於皇帝 9 出巡、一般軍務和旗 密摺須小心保密 務等,內閣的權力亦 1 康熙三十二年七月,在 ▲ 南書房一隅 康熙時南書房位處乾清宮內。 蘇州織造李煦上奏密摺 被南書房所奪。 中,康熙帝批示:「凡有 奏帖,萬不可與(予)人 2.4 創立密摺制度 為了鞏固君權,康熙帝創立了「密摺制 知道。」奏摺 度」,作為官吏陳奏機密大事的渠道。地方總督、巡撫及中 2 康熙四十三年七月,在 江寧織造曹寅上奏密摺 央官員,凡涉及機密事件,不便公開上奏者,皆可以親寫密 中,康熙帝批示:「凡奏 摺上達。官吏須將奏摺密封,不得洩露內容,密摺不需經過 摺不可令人寫,但有風 朱 聲,關係匪淺。小心! 各級衙門和內閣,即可直接呈送皇帝手中;而皇帝對密摺硃 小心!小心!小心!」 批後,亦直接發還給上奏官吏。通過密摺制度,皇帝可以更 奏摺 快速、更廣泛地瞭解各地民情,收集臣屬是否效忠的訊息。 其後,這種制度得到雍正帝發展,成為高度保密的奏事制度。 162 甲部 單元 5 宋、元、明、清 皇帝與官員秘密通訊,旁人不能知悉, 教參指南 令官員之間互相監察,不敢為非;而密 摺直接送呈皇帝手中,皇帝可更快速地 1. 參考度: 掌握各種訊息,兩方面均加強了皇權。 2. 此課文補充有助學生理解 162 頁「2. 4 創立密摺制度」的課 文,但在文憑試考問的可能性不高,假如教師課時不足, 史事解碼 可考慮不講授此素材。 官吏用密摺奏事, 密摺的特點 密摺制度創立之前,地方官有事報告皇帝,有題本、奏本之分。題本用以言公 對皇帝有哪些好 事,奏本用以言私事,題本蓋官印,奏本不蓋。不過,兩本都由通政司進呈,在皇帝批閱之 處? 分析 前,已被通政司或內閣的官員看過,並無秘密可言,致使上奏官員不便暢所欲言。康熙時 起,才開始出現密摺這種新的公文形式,具有既快速又保密的特點。 參考資料 為了保密起見,當總督、巡撫上任時,皇帝即賜以報匣(音俠)若干,准許他以私人身 削弱旗主權力 清初,八 旗制度朝向加強君主專 分向皇帝報告事務。此報匣有兩把鑰匙,一把隨同報匣賜給大臣,一把則由皇帝親自保管, 制 的 方 向 有 所 改 革, 其 所以只有皇帝及上奏大臣才能開啟報匣,其他官吏不准也不能開啟報匣。密摺的書寫須正 明顯表現就是旗主權勢 的削弱。順治八年(1651 楷,不能潦草,而且康熙帝怕洩漏機密,特別強調官員一定要親自寫密摺,不能假手於幕府 年),多爾袞已死,其所 屬正白旗列入順治帝所 人員。皇帝看過奏摺後,也親自用紅筆在上批示,稱為「硃批」,也不假手於親信大臣。 屬之兩黃旗下,於是「天 子自將」的三旗稱為「上 2.5 削弱八旗權力 康熙帝的君主集權政策,一方面要防止漢人反抗, 三旗」,其他五旗則成為 「下五旗」,由諸王統屬。 另一方面要防範滿族權貴的勢力坐大,以免對皇室不利。滿清原以 從此,原來平等的八旗形 成了上、下兩個等級,上 康熙十八年 八旗制度建軍,故八旗旗主權位世襲而勢力頗大。公元 1679 年,康 三旗地位高於下五旗,兩 者之間有嚴格界限,上三 熙帝於各旗設都統、副都統掌理旗務,直接聽命於皇帝,規定各旗 旗的奴僕(包衣)只供皇 家使役,而不能為下五旗 王公無權干預旗務;並派諸皇子兼任都統,管理正藍旗、正黃旗、 王公役使。 康熙帝時,陸續分封兄弟 正白旗事務,代替了原來的旗主。此外,規定無論京師或地方八旗 子姪為下五旗王公,與本 旗王公共同管轄旗下人 長官都須由皇帝任命,進一步將旗權收歸皇帝手中。 丁, 於 是 一 旗 有 王 公 數 2. 此 課 文 補 充 有 助 學 生 理 解 163 頁 人,不再存在一個旗主專 教參指南 「2. 5 削弱八旗權力」的課文,但在 擅 一 旗 的 局 面。 康 熙 十 史事解碼 文憑試考問的可能性不高,假如教師 八年(1679 年),規定各 1. 參考度: 課時不足,可考慮不講授此素材。 王公領有的佐領(下五旗 旗權與皇權的矛盾 旗主是八旗制度下一個旗的首長,擁有很高權力,與旗民有着嚴格的主 佐領)歸各旗都統管理。 都統「掌宣佈教養,整諸 從關係,旗民隸屬於旗主,與皇帝是間接關係。即使是皇帝要調用旗民,也必須通過旗主。 戎兵,以治旗人」,直接 皇帝要直接掌管旗民,加強皇權,從而導致旗權與皇權的矛盾。自順治帝以來,就着手遏制 承受皇帝令旨,各旗王公 從此無權干預旗務。康熙 八旗旗主權力,將八旗分為上下兩等: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直屬於皇帝,為皇帝侍衞親 後期,又以原有都統、副 都統「耽於安逸,曠廢公 兵,稱「上三旗」,地位較各旗王公、貝勒統轄的「下五旗」(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 務」為由,指定皇七子管 藍)為高。康熙帝在位時,剝奪各旗王公原有權力,使他們只能管轄旗下包衣(奴僕),不得 理正藍旗旗務,皇十子管 理正黃旗事務,皇十二子 再參與本旗旗務,各旗遂由都統、副都統管理,直接對皇帝負責。 管理正白旗事務。皇子兼 任都統,意在削弱該旗王 公之權,使該旗進一步直 八旗盔甲示意圖 屬皇帝統轄。 正黃旗 正白旗 正紅旗 正藍旗 鑲黃旗 鑲白旗 鑲紅旗 鑲藍旗 課題 2 明、清的君主集權 163 資料題訓練 康熙帝設立南書房的背景與作用 講 授 上 一 部 分「2. 3 設 南 書 房 輔 政 」課 文 後,可着學生完成本練習,從中瞭解:康熙 帝設立南書房,源於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壓 閱讀下列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制皇權,進而探討南書房如何對議政王大臣 會議起制衡作用,達致強化君權之目的。 資料一 現代史著 清初的軍國政事重務,交予由滿族親王、八旗旗主、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處 理。議政王大臣會議擁有廢君另立新主之大權,掌管一切軍情要務以至一般政務。 改寫自任萬平《議政王大臣會議》 資料二 學術論文 順治帝親政後,有議政資格的王公大臣、貝勒的勢力日益壯大,一些滿洲貴族往 往借此壓制皇權,例如順治十八年(1661 年)順治帝病死,議政大臣索尼、蘇克薩 哈、遏必隆、鰲拜四人受命輔政,佐康熙帝執掌國政。 改寫自鮑家樹〈議政王大臣會議起與落〉 資料三 現代史著 南書房本是皇帝的侍讀處所……它的設立是康熙帝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實施 高度集權的關鍵步驟。 改寫自常建華《康熙帝與南書房》 1 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如何壓制皇權?試從該會議的職權和康熙朝 史實,加以闡析。 綜合 分析 (10 分) 皇帝可否指派心腹加入議政王大臣會議? 議政王大臣會議有何權力?這些權力可以壓制皇權嗎? 2 根據資料二,南書房只是皇帝的侍讀處所,為何能夠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試援 引史實加以析論。 分析 (15 分) 南書房的成員是哪些人?皇帝可否控制他們? 南書房有何職權?在哪些方面取代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職能? 資料題訓練參考答案請見附頁 A22。 164 甲部 單元 5 宋、元、明、清 2.6 督撫控馭地方 康熙帝為了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馭,及使地方 參考資料 事權分散,把明代的承宣布政使司改為行省,行省的最高長官為 設置督撫 明代在重要地方設置 總督與巡撫,這些職位是因事而 總督 bl 和巡撫。總督總攬一省或多於一省的軍民要政,依照慣例 設,事畢即罷,所以明代督撫的 設置並未形成固定制度。清代增 多由滿人執掌;巡撫掌管一省的民政、吏 強督、撫的權力,督、撫遂成為 一省的最高長官。總督初設時, 治、刑獄等,滿、漢並用。督、撫二者事 皆管轄一省之地,其後則出現 了兼轄兩省(如湖廣、兩廣、閩 權不一,可各自向皇帝上奏,形成彼此牽 浙、雲貴),甚至三省(如兩江 轄蘇、皖、贛)的總督;巡撫初 制、互相監察的局面,以防地方專擅之 設於各省要衝之地,其後則每省 置巡撫一名。 弊。 總督為從一品官,職責包括提督 軍務、總理糧餉,於武科時任主 試官,並可節制巡撫。而巡撫為 2.7 文字獄箝思想 歷代專制統治者為了鞏 正二品官,負責撫安齊民、修明 刑政、興革利弊、考核群吏,地 固政權,必先箝制思想,加上滿清以異族 位略低於總督,但仍屬平行。為 互相牽制與監督,有的地區既有 入主中原,漢人宣揚反清復明思想,故此 總督,又有巡撫,甚至有督、撫 同駐一城,事權不一,職責劃分 清朝大興文字獄。清代文字獄由順治帝開 不明,目的是防止地方專權。皇 其端,藉以禁制異見,鎮壓知識分子,企 帝有密諭則通過「廷寄」迅速傳 旨於督、撫,藉此皇帝直接控制 圖迫使士人順服清廷,增強君主權威。康 全國十八行省。 清 除 權 臣(166 頁 ) 康 熙 帝 死 龍 熙一朝的文字獄,以莊廷鑨《明史》獄及 ▲ 清代督撫的形象 清代督撫是 後,原為四皇子的雍正帝內靠舅 舅隆科多的威勢,外恃川陝總督 一省或數省的最高行政長官,官 戴名世《南山集》獄最為慘烈。 年羹堯的兵力,繼承了皇位。年 教參指南 獄箝思想」的課文,但 階為二品大員,故被稱為「封疆 羹堯自恃擁立有功而專橫跋扈, 在文憑試考問的可能 大吏」。 如他在挑選官員時,不經吏部批 1. 參考度: 性 不 高, 假 如 教 師 課 准,自行選官出任,網羅親信, 結成「年黨」。又僭越禮制,在 史事源流 2. 此兩則課文補充有助學 時 不 足, 可 考 慮 不 講 轅門鼓廳畫龍;在陝西兩次接到 生理解 165 頁「2. 7 文字 授此素材。 「恩詔」後,不予宣讀;平定青 莊廷鑨《明史》獄 順治年間,浙江富商莊廷鑨購得朱國楨的《明史》遺稿,加以增補, 海叛亂後班師回朝,與前往郊迎 以己名刊刻印行。書中宣揚南明抗清史實,不用清朝年號而以南明年號紀年,且對滿 的雍正帝「並轡而行」。雍正三 年(1725 年),雍正帝宣佈年羹 洲語多貶抑。康熙二年(1663 年)被知縣吳之榮告發,結果莊廷鑨雖已死,仍被開棺戮 堯的罪狀,包括「大逆之罪五, 欺罔之罪九,僭越之罪十六,狂 屍,其弟廷鉞(音越)及子孫斬首,曾經參與作序、校閱、刻印、販書者七十餘人處死。 悖之罪十三,專擅之罪六,忌刻 之罪六,殘忍之罪四,貪黷之罪 戴名世《南山集》獄 桐城人戴名世所著 十八,侵蝕之罪十五,凡九十二 《南山集》,引用方孝標《滇黔紀聞》(滇 款」,將其賜死。雍正帝又對與 年羹堯勾結的隆科多予以打擊。 指雲南,黔指貴州)一書所載南明抗清史 雍正帝以隆科多擁戴有功,任為 總理事務大臣、吏部尚書,封 實,對南明諸王寄以同情,並採用南明 桂 一等公,復加「舅舅」之稱。隆 王 永曆年號。康熙五十年(1711 年)被御 科多居功自傲,擅權結黨,以 身兼吏部尚書之便,任意銓選官 史趙申喬告發,《南山集》被指「極多悖 員。查辦年羹堯案時,隆科多及 (音背)逆語」,結果方孝標雖已死,仍被 其親信多次為其上書辯解,有包 藏禍心之嫌。至雍正五年(1727 開棺戮屍;戴名世被殺,同族百餘人被牽 年),下旨逮捕隆科多,定其大 不敬、欺罔、紊亂朝政、奸黨、 連。後來康熙帝赦免了部分人的死罪,但 ▲《南山集》書影 不法、貪婪共四十一條大罪,抄 仍有很多人因此喪命。 家並幽禁於暢春園,次年隆科多 死於禁所。 bl 清初總督包括: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陝 甘總督、閩 浙總督、湖廣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 雲 貴總督。 課題 2 明、清的君主集權 165 參考資料 3節 清世宗君主集權政策的內容 儲位密建制度 康熙帝一反清初 各帝生前不立皇太子的舊例,早 於康熙十四年(1675 年)便冊立 第 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由此造成 皇帝和太子的矛盾,以及太子和 諸皇子間的鬥爭,世稱「九王奪 為甚麼說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標誌清代的君主專制 嫡」。雍正帝是康熙末年諸皇子 爭位的勝利者,深知明立皇太 獨裁達至巔峰? 子,勢必造成太子驕橫失德,朝 臣結黨聚派,朋比為奸,導致朝 政紊亂。雍正元年(1723 年), 雍正帝成功登位後,繼續貫徹其父的君主集權政策,並透過 雍正帝召集諸王及文武大臣,當 眾宣佈秘密建儲的規定,他親寫 一系列措施和制度,將大權高度集中於君主一人手中。 10 3.1 除諸王和權臣 康熙晚期,諸皇子為爭奪帝位,鬥爭激烈。雍 雍正帝痛恨朋黨 正帝奉遺詔繼位,內外謠言甚多,兄弟間猜忌甚深。雍正帝為了 剪 《雍正起居注》 防範政變,遂翦除與其爭位的諸王 bm,打擊宮廷內的反對勢力。 皇室文書 :(雍正帝說) 朕在藩邸四十餘年, 另一方面,雍正帝馭下極嚴,對清除權臣亦不遺餘力。川 陝 凡臣下之結黨懷奸, 夤緣請托,欺罔蒙 總督年羹堯恃擁立有功而專橫,被雍正帝賜死;與年羹堯勾結的 蔽,陽奉陰違,假公 滿族親貴隆科多則被下獄,監禁終身。雍正帝亦深惡朋黨互相傾 濟私,面從背非,種 種惡劣之習,皆朕之 軋、任人唯親之風,故藉多次大獄,打擊諸王結黨及科甲朋黨。 深知灼見可以屈指而 數者。 3.2 創儲位密建制度 康熙帝鑑於諸皇子為爭奪皇位而相殘,臨終 前並未公開宣佈繼位人選。雍正帝亦親身經歷兄弟奪位的鬥爭, 為避免歷史重演,於是創立「儲位密建」制度。由現任皇帝將儲 俠 君名字預先寫好,密封存放於匣內,命人藏於乾清宮中「正大光 扁 明」橫匾之後,另再書寫密旨藏於內府之中,以便互相核對。 儲位密建制度的確立,使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既可防止諸 皇子互相傾軋,也令儲君人選免捲入宮廷鬥爭,從而收到穩定政 解 166 頁「3. 2 創儲位密建制 局的良好作用。 度」的課文,頗有機會在文憑 教參指南 試考問,故建議教師預 史事解碼 1. 參考度: 留課時講授此素材,讓 2. 此課文補充有助學生理 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儲位密建制度的優點 儲位密建制度是中國皇位繼承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助穩定政局及 ▲ 清世宗(雍正帝)畫像 加強君主集權。首先,該制度打破嫡長子繼承皇位的限制,儲君擇賢而立,避免昏庸無 皇太子之名,密封藏於錦匣內, 能之人登上皇位,有助提高皇帝質素。其次,該制度避免了皇帝和儲君之間的矛盾。公 置於乾清宮中「正大光明」匾額 之後,即宮中最高之處,又別寫 開建儲,太子為了穩固地位,必然會培植自己的勢力,許多貴族、朝臣也會投靠太子, 密旨一道,藏於內府,以備勘對 結成朋黨,造成皇權與儲權之間的矛盾。秘密建儲,則諸皇子為了取悅父皇,必然努力 之用。儲位密建制度既非世襲 制,也不是世選制,因為繼承人 上進,因為太子是擇賢而立。貴族、朝臣不知誰是儲君,無從結黨,只有死心塌地效忠 不一定是嫡長子,而是「擇賢而 立」,但卻是預立的,而不是事 皇上,所以儲位密建制度能夠避免宮廷鬥爭,對穩定皇室有重要作用。 後安排。此制具有預立以安邦本 和選擇最佳人選的長處,某程度 上避免了公開皇儲後皇子的權謀 bm 雍正帝諸兄弟中,八弟胤禩(音字)謀奪皇位的野心最大,九弟胤禟(音黃)及十四弟胤 (音題) 鬥爭,以及儲權對皇權的威脅, 皆為其黨。雍正四年(1726 年),雍正帝將胤禩和胤禟削去宗籍,嚴加懲處,後兩皇子在押解及 使皇權平穩過渡。 監禁期間先後死去,胤 則被長期拘禁。 166 甲部 單元 5 宋、元、明、清 軍機處地近宮廷,令君主便於宣召 軍機大臣,高度保密之餘,也能快 速下達政令。 3.3 設軍機處集權 清代原有議政王大臣會議,但耳目眾多, 11 易洩軍事機密,後來雍正帝用兵青海、遠征西北,為了軍事 軍機處由來 雍正七年 趙翼《簷曝雜記 ‧ 軍機處》 行動保密,乃於公元 1729 年在地近皇帝寢宮的隆宗門內設 文集 : 雍 正 年 間 , 用 兵 西 立「軍機房」,統籌軍務大事,後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 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儤 「軍機處」,而原有南書房亦被軍機處所代。軍機處長官為 直者(值班官吏)多,慮洩 漏事機,始設軍需房於隆宗 軍機大臣,其下有軍機章京負責文書工作。軍機大臣人數不 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 定,不設專官,全由他官兼任,且常置其本職於各部院,可 入直繕寫。後名軍機處,地 近宮廷,便於宣召。 使皇帝透過軍機大臣掌握六部及各行政機構的實情,進一步 軍機處地近宮廷,對政令傳達 強化君權。 有何好處? 喻 自雍正年間起,軍政大事不經內閣,諭旨由軍機處直接 發出 bn,下達地方各省衙門及官吏,故軍機處已凌駕內閣及 南書房,儼如清代的政治中樞機關。軍機處的職權甚廣,除 商議機務、草擬諭旨外,亦負責辦理皇帝交議的大政,重要 官員的任免、補缺,亦由軍機處開列名單交皇帝選定,其他 如兵馬錢糧、工務、考試和外交等,軍機處也有權參與。 ▲ 清軍機處內景 雍正時軍機處位於皇帝 bn 當時諭旨分為兩種:其一是「明發上諭」,事屬公開及日常政務,由內閣發抄,再傳至其 寢宮養心殿附近的隆宗門內。 他部院,向天下宣示;其二是「廷寄上諭」,事屬機密,不經內閣發抄,由軍機處用驛馬 傳遞,直達地方督撫及各級官吏。 參考資料 示意圖運用 清代軍機處運作示意圖 軍機處的組織 軍機處並非正式 清代軍機處運作示意圖 衙門,並無固定的官制、章則, 利用本示意圖,向學生講解軍機處之 它的全部工作,由軍機大臣主 運作及其與內閣之分工: 持, 設 有 軍 機 章 京 辦 1. 軍機處承皇帝意旨,擬寫各種上 明發上諭 理。軍機大臣俗稱「大 諭。 軍 機 」, 分 設 滿、 漢 廷寄上諭 2. 皇帝通過軍機處將機密諭旨直接寄 員, 由 滿 漢 大 學 士、 發地方督撫,稱為廷寄上諭。 各 部 尚 書、 侍 郎 等 奉 3. 明發上諭仍通過內閣下達各部院, 皇 帝 旨 入 值, 且 需 有 很 好 但涉及機密大事已不再經過內閣。 的 出 身。 軍 機 大 臣 員 數 無 定 額, 沒 有 品 級 和 俸 祿, 所 有 人 都 是 兼 任, 其 待 遇 和 升 遷 都 在 原 部 門 進 行。 軍機大臣 內閣大學士 軍 機 章 京 俗 稱「 小 軍 軍機處 內 閣 機」,負責軍機處的文 書 事 務, 分 滿、 漢 各 兩 班, 每 班 八 人, 合 共 三 十 二 人。 軍 機 章 京 須 由 進 士、 舉 人 出 身, 選 用 年 紀 輕、 辦 事幹練、書寫端正者。 六 部 總督、巡撫及地方官員 課題 2 明、清的君主集權 167 教參指南 1. 參考度: 2. 此課文補充有助學生理解 167 頁「3. 3 設軍機處集權」的課 12 史事解碼 文,其內容曾於 2013、2016 年文憑試考問,故建議教師 預留課時講授此素材,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軍機處掌實權 軍機處加強君主集權的作用 雍正帝設軍機處,實際上是把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的職 《清史稿 ‧ 軍機大臣 權合而為一,便於皇帝集中事權。至於軍機處加強君主集權的作用,可分析如下: 年 表 序 》 正史 : 軍 機 處……軍國大計,罔 (一)軍機處提高機密性和行政效率:軍機處具有高度機密性,因其值房離皇帝寢宮養 不總攬,自雍、乾 心殿甚近,皇帝可隨時召見軍機大臣,商議機務。其次,軍機處是以「廷寄」方式行 後,百八十年,威命 事,即軍機處擬旨後,交皇帝御覽,再直接下達執行者,無須經六部傳達,使軍國要務 所寄,不於內閣而於 軍機處,蓋隱然執政 得以高度保密。另外,軍機處規模小,只有軍機大臣、軍機章京兩層,工作流程快捷, 之府矣。 行政效率大為提高。 (二)軍機處編制的不定性:軍機處不屬正規官制機構,無固定員額和編制,軍機大臣 7 少則二、三人,多則八、九人,軍機章京則無定額,可由君主隨意改動。軍機大臣選任 清代君權比明代集中 的主要原則是「惟用親信,不問出身」,軍機大臣、軍機章京的任免都由皇帝決定,多 白壽彝主編《中國通 史》:雍正帝設立軍機 從內閣、六部選拔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兼任,各有自己的本職,彼此之間互不統屬, 處,就有了固定助手, 君主可藉此防止臣下結黨。 可以及時處理政事了, (三)軍機處全無決策權:清代軍機處的職能雖比明代內閣大,但處理軍政要務,只能 所以他的權力比明太祖 還要集中,他以前的其 由皇帝下旨方可執行,全無決策權可言。加上軍機處的權力大小全視乎皇帝信任而定, 他帝王的權力更沒法與 對加強君主集權甚有幫助。 他相比,他是真正集權 力於一身,總理天下庶 (四)軍機處架空內閣和南書房:軍機處成立後,內閣發佈命令之權為軍機處所奪,其 務了。 作為行政中樞的地位被架空。從此內閣大學士若非在軍機處辦事,便成為閑職,而內閣 參考資料 大學士品位尊崇,正好給予皇帝對大臣作明升暗降的機會。此外,南書房從此也不參預 軍機處工作實況 雍正帝初設軍 機務,只負責文章書畫工作而已。 機處,任命的第一批軍機大臣均 是言行謹慎、辦事細緻、善守機 密的高級官員,如漢族大學士張 清初政令發佈機關演變圖 強化君權 廷玉、怡親王允祥、滿族親貴鄂 示意圖運用 熙時南書房、雍正時軍機 爾泰等。每天清晨五時,雍正帝 處取代議政王大臣會議及 於值房召見軍機大臣,面授機 清初政令發佈機關演變圖 內閣發佈政令之權, 宜,軍機大臣依據皇帝的旨意書 運用本示意圖,着學生瞭 令君權拾級而上,呈 寫文字,得到皇帝認可後,或以 解:順治時君權不振,康 高度強化之勢。 「明發上諭」的形式昭告天下, 或以「廷寄上諭」的形式用密摺 寄予相關人員。雍正帝召見軍機 大臣,有時一天一次,有時一天 雍正帝 權力 軍機處 幾次,視政務緊要程度而定。軍 機處的事務規定「當日事當 日畢」,保持 雍正帝設軍機處,統籌軍 很高的運作 康熙帝 權力 南書房 務,發佈諭旨及辦理各項 效 率, 避 免 了政事的拖 大政,內閣職權亦被削 延。 康熙帝設南書房,負責起 弱,君權更為高漲 順治帝 權力 議政王大臣會議 草諭旨、發佈詔令,議政 王大臣會議漸被架空,君 清初,議政王大臣合議政 權伸張 事,共同處理軍國要務,君 權不振 168 甲部 單元 5 宋、元、明、清 清軍機處外景 資料題訓練 軍機處與清代皇權增長的關係 講 授 上 一 部 分「3. 3 設 軍 機 處 集 權 」課 文 後,可着學生完成本練習,從中瞭解:清代 軍機處與明代內閣相比,其權力更為低落, 閱讀下列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對皇權全無約束力可言,所以軍機處取代內 閣的職權,促使清代皇權大幅增長,其專制 程度非明代可比。 資 料 一 明代、清初內閣概況 現代史著 時期 內閣職權 內閣大學士可與皇帝密議國家大事,並有票擬權(大學士用小票墨書,具陳意見 明代 貼於奏章,交皇帝裁奪),詔令由內閣草擬,經內閣下發。仁宗、宣宗以來,內 閣成為政治權力中心,首輔如嚴嵩、張居正等,一切朝政歸其調度。 順治時仿明制設內閣,大學士負責奏章票擬和參與重要政事,皇帝詔命敕令均由 清初 內閣草擬發出。 改寫自王其榘《明代內閣制度史》、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 資料二 現代史著 軍機大臣張廷玉等成為雍正帝的隨身秘書,凡有緊急事務,雍正帝自己口授大意, 張廷玉則於御前伏地書寫,寫畢交雍正帝御覽,隨後立即頒行。 改寫自熊劍平《權力的掌控:軍機處》 資料三 現代史著 康熙帝設南書房,具有強化皇權的意義……但是,只有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之後, 才使清朝皇權的增長達到了頂峰。 改寫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論》 1 根據資料一,明代內閣對皇權仍有一定的約束,試加以解釋。 理解 (4 分) 2 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明代內閣大學士與清代軍機大臣的職權有何不同? 比較 (6 分) 3 資料三指出軍機處設立使「清朝皇權的增長達到了頂峰」,試援引史實論證這說法。 分析 (15 分) 軍機大臣的人選和職權,如何有利於清朝皇權的增長? 軍機處設立後,分擔了內閣的哪些職務和權力? 軍機處與南書房比較,如何更有助清朝皇權的增長? 資料題訓練參考答案請見附頁 A22-A23。 課題 2 明、清的君主集權 169 3.4 擴大密摺制度 雍正帝在康熙時密摺制度的基礎上,作 進一步發展,規定密摺經皇帝硃批發還原奏者,原奏者 閱畢後須將密摺上繳,存放於京師內廷。另外,雍正帝 鼓勵各級官吏使用密摺,上報內容較過去更為廣泛,舉 凡地方政情、吏治優劣、民間動態等都在奏報之列。 透過擴大密摺制度,皇帝得以廣佈耳目,從更多管 道掌握中央及地方實況,加強了對各級官吏和民間的監 ▲ 清代密摺及摺匣 控。雍正朝的重大政事如「攤丁入畝」政策 bo 等,就是皇 帝與有關官員通過密摺反覆商定的。 13 史事源流 雍正帝論密摺 雍正朝密摺制度的變更 康熙帝創立密摺制度,但在奏者範圍、傳遞方法、 雍 正 帝 上 諭 諭旨 : 然 耳 目 不 奏疏內容各方面,還沒有制度化。雍正帝進一步發展密摺制度,密摺撰寫人 廣,見聞未周,何以宣達下 不限於總督、巡撫等高級官員,一部分中下級官員經皇帝批准後也獲得此項 情,洞悉庶務?……是以內外 臣工皆令其具摺奏事,以廣諮 權力。按照雍正帝要求,他們對政務利弊、同僚品行、百姓生計、地方風俗 詢。其中確有可採者,則見諸 各方面,凡有重要問題,不必等到完全核實,即可在密摺中「風聞」上報。 施行,而介在兩可者(介乎可用 為保證密摺內容不洩漏,雍正帝訂立了一套保密制度:(一)撰寫人須親 與不可用),則或敕交部議(下 令交予六部議論),或密諭督、 自書寫,不許他人代筆,寫畢不得外傳,否則治罪。(二)規定由宮中製作皮 撫酌奪奏聞(總督、巡撫斟酌情 匣,配備鑰匙,發給具奏官員,專門用作儲藏和傳遞密摺。(三)督撫以上 形而辦理)。 大員的密摺,派專人送到大內乾清門,交內奏事處,直達御前。一般官員的 密摺,差專人送到雍正帝指定的親信大臣處,由他們代呈。雍正帝閱畢,作 8 了硃批,密摺由原管道發回。(四)密摺內容如為旁人探知,即作洩漏軍機治 密摺的合法性 教參指南 170 頁「3. 4 擴大密摺制度」的課 罪。 錢穆《國史新論》:清代皇帝命 文,頗有機會在文憑試考問,故 1. 參考度: 建議教師預留課時講授此素材, 令也不必一定經過尚書。關於兵 2. 此課文補充有助學生理解 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事,可以直接發送於前方統帥, 不經兵部。關於財務,可以直接 發送於某一地方之行政首長,不 經戶部。而且皇帝命令可以秘密 創作密摺 送出,此之謂廷寄上諭……在明 代以前,皇帝的秘密信件,絕不 同學分成小組,分別代表下列官員,向雍正帝書寫簡短密摺一篇, 算是政府的正式公文,絕不能取 並派代表宣讀密摺內容。 得政治上法理的地位,但在清代 1 官員甲舉報同級官員貪污受賄 是取得了。因此我們可以說,清 2 官員乙舉報工部延誤工程 代政治才真是一種君主專制的政 3 官員丙舉報上級私下諷喻朝政 治。 bo 雍正初年推行的重大稅制改革,即將丁銀(人頭稅)併入田賦內徵收,人民按田地多少納稅,無 地者不需納稅,即取消了傳統的人頭稅。 170 甲部 單元 5 宋、元、明、清 參考資料 密摺制度的發展(170 頁) 密摺在康熙朝創行之初, 在各方面並未形成定制。雍正帝登基不久,便下了收繳 前朝密摺的諭旨,逐步把密摺發展成一種固定的文書制 3.5 改革八旗制度 鑑於八旗旗主與皇位爭奪事件頗有關連,雍正 度。雍正帝改變康熙時提奏人保 管硃批密摺的做法,凡密摺硃批 帝於是派親信取代諸王出任八旗都統,並進一步遏制八旗王公權 必須上繳朝廷,不得私自存留, 犯者必究。按雍正帝規定,從繕 力,打破旗主與屬下旗人的隸屬關係,明令各旗主如調配旗內人 摺、裝匣、傳遞、批閱、發回本 人,再繳進宮中,都有一定的程 員,須經皇帝批准。 式,不許紊亂。按照密摺內容, 分別規定用素紙、黃紙、黃綾面 旗主對旗下人員不可 紙、白綾面紙四種繕寫,並使用 統一規格的封套。密摺須本人親 自行定罪,必須交有 筆,臣工繕寫完後,加套固封, 裝入特製摺匣,用宮廷特製的銅 關衙門裁決後才可執 鎖鎖住。督撫以上大員的摺子, 派專人送到大內乾清門,交到奏 行。又禁止各旗王公 事處,直達御前。一般官員的摺 子,亦差專人送到指定的親信大 與朝中官吏交往,防 臣處,由他們代呈。 此外,雍正帝又給予督撫、提 其藉機勒索、安插親 督、總兵、布政使、按察使、學 政等官密摺奏事的權力,甚至一 信,以削弱旗權,加 ▲ 滿洲八旗騎兵 八旗旗主直接管轄旗民,對皇權造成頗大約 些中級官員也因皇帝的特許,得 束。雍正帝改革八旗制度,將八旗內部原有主屬關係降至次要 到上呈密摺的資格。得以密摺奏 強皇權。 地位,要求八旗共尊皇帝為主。 事的官員人數大為增加,康熙 朝具摺奏事的官員約 100 多人, 3.6 文字獄箝思想 雍正帝為了箝制反滿思想,也為了杜絕對君主 雍正朝增加到 1200 多人。從康 熙朝的密摺看來,內容主要是各 地 糧 價、 雨 水、 收 成、 民 間 輿 不敬的言論,便仿效康熙帝大興文字獄,其中以呂留良及曾靜之 論、官員的清貪。雍正朝的密摺 獄株連最廣,被殺者眾。不過與康熙朝不同,雍正帝除藉文字獄 內容,遠比康熙朝豐富,幾乎無 所不包,諸如水旱災情、農業生 加強思想控制外,亦藉此打擊結黨朝臣,如雍正帝利用查嗣庭 產、社會輿情、官場隱私、家庭 秘事等等。雍正帝要求,凡是官 「唯民所止」案打擊隆科多一黨。 員認為可奏之事,不必查其真 偽,都可風聞入告,而且事無巨 2. 此兩則課文補充有助學生 細,甚至臣工的生辰八字、性情 教參指南 史事 源流 理解 171 頁「3. 6 文字獄 癖好、衣食疾病都可奏報。例 1. 參考度: 箝思想」的課文,但在文 如,雍正帝曾在官員引見履歷 呂留良及曾靜之獄 明末遺臣呂留良在著作中強 憑試考問的可能性 摺上批語:「王剛八字想來是好 不高,假如教師課 的。馮允中看過,甚不相宜,運 調「夷夏之防」,充滿思念大明、宣揚反清的思 時不足,可考慮不 似已過,只可平守。袁繼蔭亦甚 不宜,恐妨壽。」 想。雍正六年(1728 年),湖南落第舉子曾靜深 講授此素材。 遏制旗主權力 雍正朝以前,旗 受呂留良著作的影響,派其弟子張熙投書川 陝 人是本旗旗主的奴僕,可以隨意 使用,也可以任意處罰。雍正帝 總督岳鍾琪(岳飛的二十一世孫),勸其造反以 時,首先收回了八旗王公任用屬 下的權力,將原為旗缺的各堂主 復明祚。岳鍾琪密奏朝廷,雍正帝下令逮捕曾靜 事、郎中、員外郎等都改為公 一干人等,並將呂留良戮屍,又殺其兒子門生。 缺。這樣,旗主對旗內官員的部 分任免權消失,削弱了旗主的政 凡涉刊刻、販賣、私藏呂留良著作者皆被株連。 治勢力。其次,改革主僕關係, 規定不許八旗王公將屬下妄加殘 除了主犯曾靜及其弟子張熙免死外,其餘涉案者 害,取消了八旗王公任意對下屬 幾無一倖免。 治罪的特權,明令「處分人員, ▲ 呂留良畫像 為明末遺民,與錢謙 不許擅行治罪,必奏聞吏部」。 查嗣庭「唯民所止」案 查嗣庭,浙江 海寧人, 益、黃宗羲等人密切往來,有志反 又禁止八旗王公在所屬佐領內濫 派差役,只許挑選人員充任護 雍正初年經隆科多引薦為禮部侍郎。雍正四年 清。其遺作引發了曾靜之獄。 衞、親軍,不許兼管家務,若用 作包衣官職,都要列名請旨,並 (1726 年),查嗣庭出為江西考官,以「維民所止」為試題,雍正帝認為是「取雍正字, 且要知會該旗都統,由都統覆 去其首,誹謗大逆」,於是下旨搜查其寓所,尋獲日記,聲稱當中誹謗之語甚多,乃治 奏。其三,雍正帝規定諸八旗王 公所屬佐領,凡移出為外吏者, 其罪。次年審判終結,查嗣庭已病死獄中,仍戮屍梟首,其兒子處決或流放。事實上, 不得再與舊主往來,否則從重治 雍正帝有意打擊隆科多一黨,便以查嗣庭案為手段,進行整肅。 罪,使八旗王公不能對舊部再生 影響,進一步分化八旗勢力。 課題 2 明、清的君主集權 171 第 4節 清代君主集權政策對政局的影響 清初君主集權政策對清代政局發展有何深遠的影響? 清代經康熙、雍正兩帝收束權柄,令君權更為高度集中, 造成了特殊的政治形態。清初的君主專制比起明代有過之而無不 參考資料 及,現分述其正、負面影響如下: 清君主權力高漲 康、雍、乾三 帝銳意君主集權,造成皇帝專制 獨裁的局面。滿清入關後,沿明 代舊制,設立內閣,但清朝內閣 的權力遠遜於明代,只輔助皇帝 1 正面影響 處理日常政務,負責票擬諭旨、 批答奏章等,並不具有實際的決 1.1 鞏固滿清統治 清初所實行的各項君主集權政策,頗有提高君 策權力,內外大臣的奏摺,「閣 臣不得與聞,天子有詔則面授 權、強化管治的功能。例如儲位密建制可避免宮廷權力鬥爭,亦 閣臣,退而具草以進,曰可,乃 下」。內閣成為名義上的中樞首 有穩定皇室的效果;南書房和軍機處的設立,有助皇帝防範權臣 腦機關,屈尊於「國議」之下。 此外,清初雖有議政王大臣會議 和決策無礙;密摺制度亦加強皇帝對各級官吏和民間的監控,遏 約制君主權力,但隨着康熙南 書房的創設、雍正軍機處的設 制反清勢力,有利地方管治。因此,在君主權力伸張下,滿清的 立,議政王權力漸被架空,至乾 隆朝,皇帝交辦的事務逐漸減 統治趨於鞏固。 少,議政王大臣一職只不過是榮 譽虛銜,並最終於乾隆五十六年 1.2 呈現康雍乾盛世 清初康熙、雍正兩朝的君主集權政策,如遏 (1791 年)被廢去。 至於南書房、軍機處,為清初君 制旗主權力、設立中樞機構南書房和軍機處,均能消除滿洲貴族 主實現權力轉移的重要機構,但 此二機關亦不具備實權。軍機處 及權臣對皇權的掣肘,提高君主威信和駕馭政局的能力,使政 為南書房的進一步發展,由皇帝 選擇滿漢大臣參與機務,處理軍 策執行更為暢達。在穩定的政治環境下,加上康熙、雍正、乾隆 機大事。軍機處表面上為最高 的決策機構,但由於軍機大臣 三帝均賢明有為,大有政績,遂令清初出現長達一百三十多年的 僅為臨時性的差遣,軍機處亦只 有印信而無正式官署,乾隆纂修 康、雍、乾盛世,為清朝奠下穩固的基業。 的《大清會典》甚至未列「辦理 軍機處」條目,顯示軍機處非常 置機構,以便皇帝獨攬大權。軍 1.3 提高行政效率 清初君主集權政策改變皇帝和大臣的溝通方 機大臣有名而無實,不能決策軍 式,有助提高行政效率。例如密摺制度下,各級官員可直接與皇 國要務,趙翼議論軍機大臣的性 質時,亦稱他們只供承旨書諭, 帝商討政務,政治決策更為快捷。而軍機處成立後,軍政要事的 而「不能稍有贊畫於其間」。清 初君主集大權於一身,故錢穆於 奏章上呈及命令下達,均由它直接進行,毋需經各部院及地方督 《國史大綱》言:「用人行政,事 事悉仰君主一人之獨斷,務求柄 撫,皇帝可迅速對官員作出指示,令施政更有效率,對於軍事用 不下移,實中國有史以來之創局 也。」 兵、賑濟災荒等急政,尤為重要。 康熙南巡圖 描繪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期間,國家承平、民豐物阜的景象。 172 甲部 單元 5 宋、元、明、清 參考資料 秘密政治 清代密摺制度下,擁 有奏事權的官員都成為皇帝安插 在官僚中的耳目,而奏事者本身 2 負面影響 又往往受其他奏事者的秘密監 督,形成人人自危的局面。雍正 2.1 強化專制,空前獨裁 明代內閣權重,尚可藉票擬影響皇帝決 9 策,清代內閣權力遠遜於明代,皇權更為高漲,即使是清代最高 論清代君主專制政治 錢穆《國史新論》:(清 權力機構的軍機處,亦只屬內廷秘書機構,全無決策權可言。清 代 )內 閣 大 學 士 閒 置 代比明代更強調君尊臣卑,軍機大臣絕對服從君主,對皇權全無 了,把皇帝辦公廳改移 到皇宮內部所謂南書 約制力,足見清代強化了專制政治,比明代更甚,造成了空前的 房、軍機處。大學士走 君主獨裁局面。若君主質素下降,集權弊端即逐漸呈現。 不進南書房,便預聞不 到軍國要務。皇帝重要 2.2 廷寄密摺,秘密政治 清自雍正時起,凡軍國大事由軍機處草 命令直接由南書房、軍 機處發出,而且可以直 擬諭旨,交皇帝過目後,即蓋印密封,直接寄送各行政部門。這 接發給中央乃及地方各 種「廷寄上諭」令天下官吏都可直接與皇帝聯繫。而密摺制度的 機關各行政首長。這在 明代是不可能的,是違 實行,讓各級官員可互相密奏彈劾。皇帝遂藉廷寄、密摺等制 法的…因此我們可以 度,更嚴密監控官員,使全國陷入秘密政治的氣氛中。在這種氛 說,清代政治才真是一 種君主專制的政治。 圍下,官吏辦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形成因循苟且的陋習;亦 帝經常讓某人的上下級官吏暗 中查訪彙報,例如雍正帝派朱綱 有官吏趁機告密,陷害異己,助長了政治鬥爭。 任湖南布政使,在湖南巡撫王朝 恩的奏摺上批示:「朱綱行為舉 2.3 文字冤獄,士風萎靡 為了箝制反滿思想及遏抑士大夫,清初 止,輿論褒貶不一,依朕觀之, 他似欲儘快有所成就,然否?據 大興文字獄,且株連甚廣,殺戮者眾,使士子人人自危,不敢議 實奏來。密之!」反過來,雍正 坎 帝又命朱綱訪查他的頂頭上司王 論朝政,遂埋首於古籍的整理和校勘 。這一方面促成清代考據 朝恩。此外,雍正帝曾命重慶總 兵任國榮查訪四川文武官員的名 學 bp 的興盛,另一方面卻造成士風萎靡,思想閉塞,對文化思想 聲,任國榮以密摺回奏:「四川 學政宋在詩,公正廉明,聲名甚 產生負面的影響。 好;川東道陸賜書,辦事細心; 永甯道劉嵩齡,人明白;漳臘營 遊擊張朝良,操守廉潔,諳練營 宋、明、清三代集權政策比較表 武,但不識字。」 項目 宋 明 清 以二府、三司分割相權, 廢除中書省及宰相制度,由皇帝 設南書房、軍機處輔政,架空議 中央 又以參知政事牽制宰相, 直接統領六部,內閣作君主顧問 政王大臣會議及內閣,君主高度 政制 防止權臣專擅 集權 以四監司分掌地方事務, 地方設三司,分掌財政、軍政、 各省分置總督、巡撫,督撫二者 地方 以通判監督知州,設轉運 刑法,各自聽命於朝廷,以防地 事權不一,彼此牽制,以防地方 政制 使理財,削弱地方權力 方權重 專擅 軍事 分割軍政權,樞密院掌發 分割軍政權,以五軍都督府及兵 改革八旗制度,削弱旗主權力, 制度 令調遣,統兵之權歸三衙 部分掌統兵和調兵 旗主調配旗人須經皇帝批准 監察 由台諫專司監察宰相及文 設都察院、六科給事中加強監察 沿襲明制設都察院,另創密摺制 制度 武百官,官員權力受制 官員,特務機構廠衞監察臣民 度,加強對臣民的監控 bp 考據學是清代學術主流,又稱「樸學」、「乾嘉之學」(盛行於乾隆、嘉慶時期),主要工作是對古 籍經史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輯佚等。 課題 2 明、清的君主集權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