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5)PDF
Document Details
Uploaded by Deleted User
Tags
Summary
This document presents a study of cultural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It examines the biological underpinnings of human culture, tracing the evolution from early hominids to modern humans. The document also outlines different social types based on production methods, including hunter-gatherer, horticultural, and pastoral societies. The material cover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societal structures throughout history.
Full Transcript
「 文 化 」学 第三章化 的起源与发展 文 第一节 人类 的文 化 起源 一、人类 起 化源的生物性基础 文 人类先驱“与禽兽同居、与万物并生” 从人猿共祖→到人猿揖别 →嬗变为 动 化物文 “ ” 据遗传 、学 学、...
「 文 化 」学 第三章化 的起源与发展 文 第一节 人类 的文 化 起源 一、人类 起 化源的生物性基础 文 人类先驱“与禽兽同居、与万物并生” 从人猿共祖→到人猿揖别 →嬗变为 动 化物文 “ ” 据遗传 、学 学、 生物解剖 化学 等的研究, 人类与灵长目类人猿 (倭黑猩猩、大猩猩等)之间至少有 98.5% 的基因是相同的 ,这意味着在人类与类人猿之间那不超过 1.5% 的基因才真正 为人类所独享。 正是作为人类先驱的这种灵长目类的生物属性,为“人类 的 化起源奠定了生物 ”及其文 基 学础。 二、人类的起源与 的文 化 起源 (一)人类起源 即人类先驱与类人猿分道扬镳而独立演 为 化 现代人的过程,其生物 标志是 直立人的面世,其行为标志则是 行 化为文 的产生。 人类祖先从人猿共祖到人猿揖别的进 路 化线: → 南方古猿( 440 万年前形成 ,约 260 万年前至 230 万年前始 ) 化 转 → 能人(大约 180 万年前开始演 ) 化 → 直立人(大约 20 万年前开始演) 化 → 早期智人(旧石器时代) → 晚期智人(大约 2.8 万年前,类似现代人,旧石器时代晚期, 行 化符 化为 文号) 文 → 旧石器时代的结束,解剖 意义上的 学 现代人类登上 地球舞台。 中国的古人类 古人类 代表性考古发现 直立猿人 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 周口北京人 早期智人 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广东马坝人 智人 晚期智人 北京山顶洞人、广西柳江人、湖北长阳 人 (二) 化 的文起源 起 化源是与 文 主 化体文 ——人类祖先“自意识”及意识的产生 相伴随的。 起源的过程: 文 人类祖先正是在生存实践中,使身体各种机能实现了量和质的变 : 直立行走、手脚分工、脑容量增大、心智完善、萌芽状态的“ 自意识”逐渐向更高级的抽象思维演变。 人类祖先也正是在生物性与 性 化文 的长期互动中,最终从自 然中独立分出来,不再被动地依赖自然、屈服于自然,而成为 化 改造自然、创造 化文 的主体。 化1起源 的 文 的 化积累 1.2文 7 化1起源 的 文 的 化积累 1.2文 8 第二节 发文 化 展与社会类型 一、人、 及 化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 文 :文 是人类的创造物,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 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技术、价值观念、信仰以及 规范”。 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 并文 化 以物质生产活动 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而结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 化文 。 人:既是创造 的主体,也是社会的成 化 文 员、社会的主宰。 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群体才能成为 创造的主 化 文 导力量,因 而人类在创造的 化同时也 文 组建了简单的社群进而到复杂的社会 。 文 二、 献法 三者关系: 及 化 人与 社会之间存在 文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 ,人的行为受所在化文 及社会的影响和模塑,而化文 与社会本身 又依赖于人的力量而产生和维持。 社会的内在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人类社会的 化 文 , 化而社会是 文 由人类 化文 构成的社会。没有 化文 滋养的社会难以存在,没有社 会依托的 同文 化 样难以想象。 社会的 本质关系: 现代 文 明是由种种社会体制所构成的复杂体系,每一种体系发挥一定 的功能以满足人的第一性(生理的和心理的)和第二性(纯精神的) 需求。 一个 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和传递给后代作为社会经验总和的 “社会命令”这种第二性需求。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是人类 文 明存在的基 本条件。 化 是文社会中 统一的、自我调节的有机体。 社会的互动共同 构成人类存在方式中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类 适应环境提供手段,为人类谋生和增进幸福提供条件 ;而社会则为人类创造 化文 提供舞台,为人类生存提供空间和保障 二、 化 发文展与社会类型 按照生产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生计模式,大致可将人类社会划 分为五种社会类型: (一)采集—狩猎社会 (二)园艺—游牧社会 (三)农耕社会 (四)工业社会 (五)全球 时 化代社会 (一) 采集—狩猎社会与 化文 1. 概况: 20 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幼儿期开 化 ”创文 , 阶段 2. 特点: ( 1 )寻食生计模式的简单性导致其社会结构简单、松散。寻食群体 以血缘和婚姻等关系为纽带。 ( 2 )寻食生计模式特征导致其社会生活处于粗陋的平均主义状态。 首先,群体内部资源共享;其次,群体内部成员互惠性合作和同质性劳 动;再次,群体成员社会地位平等。 ( 3 )简单松散的社会结构又强 了 化其的 化文 简单倾向。同质性劳动 、平等地位、共享经验、价值标准趋同、万物有灵的野性思维(自然崇 拜) (思 化 4 维能 文 ) 力令现代人肃然起敬。精确的语言交流技巧和群体 协作能力。 (二) 园艺—游牧社会与 化文 1. 概况: 大约始于 1.2 万年前至 1 万年前— 6000 年前,新石器时代。 2. 特点: 园艺生计特点 首先,社会结构的复杂 化 。剩余产品,权威性首领制形成,埋下 不平等的种子,产生新的专业 化 的社会 角色如巫师、商 人、手工业者等。 其次, 化 内文容的 多样 化 。安居乐业,村落,人口密度大,交 往频繁,社会分工多样化 产化, 文 品丰富,累计农业科 学 和 历法。 游牧社会特点: 首先,成群驯养动物比过去追逐野生动物更有效、更稳定。 剩余产品增加,部落首领制雏形产生,不平等因素增加。 其次,游牧生计带动了帐篷生产、皮毛加工、毛毯编织等 化文 产业的相应产生。群体间冲突、战争时有发生,奴隶产生 。 再次,“创造”神灵,产生宗教(如基督教及其前身犹太教和 伊斯兰教等)。 16 (三) 农耕社会与 化文 1. 概况: 公元前 6000 年左右,金石并用和铁器时代。 2. 特点: ( 1 )金属工具,尤其犁的发明使用,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畜力耕作,灌 溉系统修建,进入集约农业社会。农业效率激增。 ( 2 )人口增长,加大规模的永久性的农业村庄开始建立。 ( 3 )社会分工日益发达,交通便利处陆续产生乡镇、城镇。 ( 4 )两极分化 愈益严重,社会不平等加剧兼并战争产生国家。 (化与5)文 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 进入世界人类 文 明史: “ 四大 文 明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 “ 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 (四) 工业社会与 化文 1. 概况: 19 世纪 60 年代至 20 世纪 60 年代,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力 及原子能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标志。 2. 特点: ( 1 )给人的社会生 化活文 尤其社会结构方面带来变化 ( 2 )政治体制发生变 化 ( 3 )战争次数少,但危害大 ( 4 )大众教育广泛 ( 5 )社会机构代替亲属结构 ( 6 )生活多样 化 —价值多元同 化质化 文 , 趋势 (五) 全球 时 化化 代与文 1. 概况: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人类进入全球时代。人类 化 化文 多元 与 化 本 化 趋势交织并存。 土 2. 特点: ( 1 )世界呈现空前的现代性:有形的、无形的在全球内高速流动 。 ( 2 )地球村——人类同质性和 化 文 异质性互相渗的现象愈益明显 。 3. 目标:保护多样态的人类 基因, 化 文 让多元 在文 化 交汇、碰撞中 和谐并存。 第三节 化 的文累积与创 新 累 化 一、 积的 文 本质与意义 累 化 二、 积的方式与 文 途径 累 化 三、 发 化 积与 文展的 文 加速度趋势 创 化 四、文 新的内涵及其动力机制 创 化 五、文 新的条件及启迪意义 创 化 六、文 新的主要内容及实现途径 累 化 一、 积的 文 本质与意义 积:是人类 发展的基 化 文 本形式,创造—保存—再创造—增 长、丰富 的能 化 文 力。 (一) 累 化积的 文 本质 化在 文 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新。文 化 一方面,同质 化文 流传中不断渗入新化文 特质,数量增加,形 态多彩; 一方面, 创造 化 文 力的累积导致 化文 种类、 化文 结构日益复杂。 21 (二)累积的意义 化 文 累积 文 1. 既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 发展的 化 文 必要前提。 2. 没有 累积 化 文 就没有 发化 化累文积的过程同时 展, 文 发 化 就是文 展的过程 。 与动物相比较: ( 1 )人主动适应环境→累积、创新化改善生存 文 → 处境; ( 2 )人类实践活动受主观意识支配→分析、归纳→上升为对客体认知和把 握→创造了保存、传承、传播 的文 化 语言 文 字符号; ( 3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归根结底是意识的差别—是否具有 创造和 化 文文 累积的能 力。 22 二、 化 累文积的方式与 途径 扬 弃:抛弃、保留、继承、发展、创新。 保留、继承 --- 延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积 化累的前 文 提条件 辩证否定变 化--- 文 异、更新→ 积 化累的动 文 力机制 积的 途径: 其一,本民族内部 的累积 化 文 —本民族发明创造( 10% ) 其二,吸收外来 的累积 化 文 —不同民族间的传播、采借( 90% ) 23 三、 化 创文 新的内涵及其动力机制 (一) 创 化文 新的内涵: 新:是指由连续的 累积和 化 文 对外来 的文 化 借鉴吸收而导 致的一种 创造。 化 文 (二) 创 化文 新的动力机制 1 人与自然的矛盾的解决 矛盾的解决方式:一是生产方式的改进;二是生存空间的拓展。 2. 人的需求与现实的矛盾的解决。 人的需求既是多层次的,也是无限的,而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现 实却总是有限的。 3. 人与社会的矛盾的解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系统内部持续存在的 24 四、 化 创文 新的条件及启迪意义 (一) 化 创文 新的条件 1. 必须以一定的 累 化积为基础 文 。 2. 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需要。 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 更 学能 把科 学 推向前进。” 3. 必须有社会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感性认识→理性 认识。 (二) 化 创文 新启迪的意义 创 化1. 文 新所依赖的社会实践深受时代的局限,创新并不是一 种脱离现实的异想天开。 创 化2. 文 新思维的想象力应建立在现有的社会发展水平上。 创 化3. 文 新始终只能在一定社会中进行,离开社会及其整个 化文 环境,任何人不 可能进行任何 创 化文 新活动。 25 五、 化 创文 新的主要内容及实践途径 (一) 创 化文 新的主要内容 1. 物质技术层面的创新。 2. 非物质的 创文 化 新。 (二) 创 化文 新的实践途径 发1. 化 文 明 在社会实践中,在原有 基础上,为 化 文 满足和发展自身需要,创造出新 的物质产文 化 品及新的活动方式等。 发2. 化 文 现 通过人们观察、分析,认识、了解到虽然在自然或社会中已经存在,但 过去不为人们认识和了解的自然事实和社会事实。 26 总结: 累 化创 化 积与 文文 新之间的关系 累积与 创 化 文文 新,是指旧 化文 保存和新 增文 化 加的发展过 程,是 发 化展过程中 文 两种相伴相生的状态。 累积是创 文 新式继承,而 创 化文 新是承袭性创新。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