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概念、狀態、層面與影響因素

Choose a study mode

Play Quiz
Study Flashcards
Spaced Repetition
Chat to Lesson

Podcast

Play an AI-generated podcast conversation about this lesson
Download our mobile app to listen on the go
Get App

Questions and Answers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在哪一年首次明確定義了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身體虛弱,而是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全良好狀態?

  • 1977年
  • 1964年
  • 1947年 (correct)
  • 1984年

主觀健康狀態主要從生理反映出來,通過存在疾病來判斷。

False (B)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影響健康的個人因素?

  • 社會生物因素 (correct)
  • 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 營養因素
  • 生活方式

營養失調包括哪兩個方面?

<p>營養不足和營養過盛</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以下哪一項不是導致「都市病」的主要原因?

<p>遺傳因素 (D)</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本港女性的預期壽命較男性短,主要是因為女性從事較多高危職業。

<p>False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鼻咽癌俗稱「______」,與華南人士嗜吃鹹魚、醃菜有關。

<p>廣東瘤</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以下哪一項不是社會及經濟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p>年齡 (C)</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入息增加對健康有什麼潛在的負面影響?

<p>飲食偏差和三高一低</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低收入人士在經濟困境下的壓力較其他人口組別低。

<p>False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關於教育在社經環境中對健康的影響,以下哪一項是錯誤的?

<p>直接影響人們的基因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哪種空氣污染物與哮喘和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關?

<p>工業和汽車運輸廢氣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環境噪音只會造成滋擾,不會對健康產生長遠影響。

<p>False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全球化如何影響疾病的傳播?

<p>人口越境交流的速度和密度增加,國與國之間的疾病傳播也同樣地有增無減</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將分析健康的不同角度與其描述配對:

<p>生物角度 = 不同的「內在」生物因素,能夠驅使、促成或決定一個人朝往健康或疾病的道路走。 心理角度 = 健康的人擁有心智和情緒健康 社會角度 = 能夠從事生產,並能積極參與自己的社群 生態角度 = 健康是由存在於生態系統中的環境物質、化學、生物及社會因素所決定</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渥太華約章在哪一年簽署?______ 健康推廣會議在同一年召開。

<p>1986</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以下哪一個是對狹隘健康概念的描述?

<p>以為沒有疾病就等同健康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在關愛的公民和社會關懷中,哪些因素會瓦解社區聯繫?

<p>科技進步、個人主義、工時短、房屋規畫和市區重建政策</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社區策勵和參與跟健康有關的政策和服務只是當局的建議,居民沒有權利參與決策。

<p>False (B)</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以下哪一項是社區聯繫在社會關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p>在其中交流思想或互相幫助 (C)</p>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answers

Flashcards

「健康」的概念

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態,而不僅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

1984年「健康」的闡釋

個人或群體能夠實現理想,滿足需要,並能改變和適應環境;是日常生活的資源,而不是生存之目的。

客觀健康狀態

存在疾病➔從「生理」反映出來。

主觀健康狀態

個人對疾病的理解➔從「心智、情緒和社交」反映出來。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影響健康的因素層次

影響健康的因素可分為以下四個層次:個人因素/社經環境/生活環境/全球環境。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營養失調

包括營養不足和營養過盛。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都市病」

人類流行病的模式改變,殺手疾病多是由不健康生活方式所造成的都市病。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心理生物因素

影響身體健康的心理因素,例如壓力(心理)引致胃痛(生物)。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社會生物因素

因素如親子、師生關係(社會)影響身體健康(生物),例如兒童在親子關係產生的焦慮引致尿床。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影響健康的職業環境

影響健康的職業環境包括:組織和管理、工作環境、機構氣氛及機構內的人際關係、職業前景及家庭與工作的關係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水質污染的影響

落在水中的化學物質,令毒素存在生態系統,令食物鏈被這些化學物質污染,危害健康。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空氣污染的影響

來自工業和汽車運輸廢氣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引起哮喘和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噪音污染的影響

指環境噪音造成滋擾,長期會危害心血管及精神健康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當人口越境交流的速度和密度有增無減,國與國之間的疾病傳播也同樣地有增無減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科技進步對健康的好處

科技進步有利預防、檢測及治療疾病。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心理角度看健康

健康的人擁有心智和情緒健康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生物角度看健康

不同的「內在」生物因素,能夠驅使、促成或決定一個人朝往健康或疾病的道路走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靈性角度看健康

信仰界定了對全人健康的理解與追求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社會角度看健康

受他/她擁有的社會資源及支援所影響。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生態角度看健康

健康是由存在於生態系統中的環境物質、化學、生物及社會因素所決定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Study Notes

健康概念

  • 世界衛生組織 (1947) 對健康的定義: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方面皆良好,不僅指沒有疾病或體格強壯
  • 1984 年,健康被闡釋為:
    • 個人或群體實現理想、滿足需求,並適應和改變環境的能力
    • 日常生活的資源,非生存的目的
    • 強調社會與個人資源及體魄的積極概念
    • 與環境的聯繫,促成健康城市的概念

健康狀態

  • 可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評估
    • 客觀:疾病存在,反映在生理層面
    • 主觀:對疾病的理解,反映在心智、情緒和社交層面

全人健康層面

  • 全人健康包括生理、心智、情緒和社交四個層面
    • 生理:身體機能運作良好
    • 心智:具備記憶、推理、分析和做出合理決定的能力
    • 情緒:具備分辨和表達情緒的能力
    • 社交:具備與他人建立和維持良好關係的能力
  • 各層面健康互相影響

影響健康的因素

  • 影響健康的因素分為四個層次:個人因素、社經環境、生活環境、全球環境

個人因素

  • 營養失調包括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
    • 營養不足:多與不良飲食習慣、營養攝取不足和持續感染疾病有關,常見於貧窮人口或發展中國家
    • 營養過盛:可能導致肥胖症以及與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相關的非傳染性疾病 消閒活動及運動
    • 缺乏運動與消閒是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都市病」主因
    • 工業化和科技發展減少體力勞動,導致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減少熱量消耗
    • 壓力管理是健康生活重要一環 社會生物和心理生物因素
    • 家庭和學校關係影響身體健康,如兒童因家庭關係焦慮而尿床
    • 心理壓力等心理因素,可能引起如胃痛等生理反應

社經環境因素 - 人口特徵

  • 年齡:

    • 幼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
    • 學齡兒童因安全意識較低,易受傷或發生意外
    • 老年人生理機能退化,多有長期疾病
  • 性別:

    • 本港女性預期壽命較男性長,可能與男性多從事高危職業有關
    • 女性更年期後失去雌激素保護,易患骨質疏鬆症
    • 男女在生理和生活習慣各異,健康狀況也有所不同
  • 種族和族群:

    • 族群健康與社會因素關係更密切,如「廣東瘤」鼻咽癌與華南人士嗜吃鹹魚、醃菜有關

社經環境因素 - 社會及經濟因素

  • 入息:

    • 收入增加,可獲得更佳醫療照顧;但也可能導致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飲食習慣
    • 收入欠佳者,可能因經濟能力不足而無法選擇健康飲食
    • 低收入人士在失業等經濟困境下壓力較大
  • 教育:

    • 有助推廣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壓力管理、促進人際關係,並提高對環境的認識
  • 工作:

    • 可能造成身體或心理壓力,以及工傷和意外
    • 過度工作可能導致精力耗竭
    • 影響健康的職業環境包括組織管理、工作環境、機構氣氛、人際關係、職業前景及家庭與工作的關係

生活環境

  • 水質污染:

    • 病原體污染食水導致傳染病
    • 水中化學物質污染食物鏈,危害健康
  • 空氣污染:

    • 工業和汽車廢氣引起如哮喘和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 噴霧劑釋放的碳氟化合物破壞臭氧層,增加皮膚癌風險
  • 都市生活環境:

    • 環境噪音長期危害心血管及精神健康
    • 居住環境擠迫易引發傳染病爆發,也妨礙人身自由
    • 鄰里關係差影響全人健康

全球環境

  • 全球化:

    • 人口流動增加也加速疾病傳播
    • 發展中國家易受不健康消費品推廣影響,如香煙和酒精
    • 西式快餐普及改變飲食習慣
  • 科技進步:

    • HIV測試、電腦斷層掃描等技術有助疾病預防、檢測和治療
    • 複製胚胎等技術產生道德議題

不同角度的分析

  • 生物角度:

    • 生物因素影響健康或疾病的發展方向
    • 基因影響生理成長,後天缺陷也受基因和環境影響
  • 心理角度:

    • 心智和情緒健康是重要因素
    • 個人的抗逆力、思維模式和性格影響健康
    • 心智和情緒的健康反過來也影響社交健康
  • 靈性角度:

    • 信仰影響對健康的理解和追求
    • 幫助個人確立生存意義,在面對疾病或重大事件時保持心智健康,達至個人成長
  • 社會角度:

    • 能夠從事生產並積極參與社群活動
    • 社會資源和支援(如經濟收入、社經地位、教育、職業、社群網絡)會影響健康
  • 文化角度:

    • 不同文化對疾病的成因和治療有不同看法
    • 中西醫在疾病分析上有所不同
    • 家庭生活和兩性角色的文化差異或會影響人際關係
  • 生態角度:

    • 健康受生態系統中的環境物質、化學、生物及社會因素影響,污染損害健康
    • 個人健康與全球生態系統緊密相連,全球暖化等加劇疾病風險

健康概念演變

年份 概念
傳統 沒有生病或體質健壯
1949 全人健康: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方面皆良好
1977 「全民健康」
1984 健康是實現理想、滿足需要和適應環境的資源,不是生存目的,強調社會與個人資源及體能
1986 渥太華約章,重視人民參與
1988 促進各界社會合作
1991 發展中國家的健康環境問題
1997 解決21世紀的健康議題
2000 健康視為地區、國家和國際層面的首要項目
2005 處理和控制全球化對健康的影響

對「健康」的理解

狹隘健康概念 全人健康概念
理解健康 沒有疾病就是健康 從生物、社會、心理、靈性、生態和文化等角度理解
關注事宜 個人患病的危險 全民健康;減少貧窮,改善健康;重視可持續發展
健康服務 限制成本,特別為高危組別預防疾病 就健康和社會關懷制定政策措施
策略 提升醫療人員能力,推動科技解決健康問題 強調公平,致力解决健康问题,范围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环境和全球
社區參與 讓居民遵行建議的健康活動,不參與健康政策決策和管理 社區可以參與跟健康有關的政策和服務,政策是居民的基本權利

關愛的公民和社會關懷

  • 瓦解因素:

    • 科技進步使親密溝通被互聯網取代
    • 個人主義將個人利益置於社群利益之上
    • 過長的工作時間阻礙了人際關係的建立
    • 房屋規劃和市區重建政策
  • 社區聯繫(社會關懷):在健康的社區中,人與人通過長期溝通形成聯繫,交流思想並互相幫助

  • 關愛公民:建立互助互愛的關係,對弱勢社群付出同理心,明白自己可以為社會貢獻什麼,學習與人溝通並建立問題解決能力,更深入了解各種健康和社會問題,負起責任協助解決問題

Studying That Suits You

Use AI to generate personalized quizzes and flashcards to suit your learning preferences.

Quiz Team

Related Documents

More Like This

香港特區權益和法律的小測驗
5 questions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14 questions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30 questions
消防處職責與權力
20 questions
Use Quizgecko on...
Browser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