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Questions and Answers
在翻译加拿大华裔作家的英语小说时,以下哪项因素最应该被考虑到?
在翻译加拿大华裔作家的英语小说时,以下哪项因素最应该被考虑到?
- 作者的背景、祖籍方言及其作品中方言的使用。 (correct)
- 目标读者的阅读偏好和市场需求。
- 作者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
- 作品中涉及的加拿大历史事件的细节。
根据文章,过去中国大陆翻译海外华人文学作品时,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根据文章,过去中国大陆翻译海外华人文学作品时,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 忽视作者使用方言的背景,翻译时用普通话谐音,且地名随意翻译。 (correct)
- 对作品进行大量的删改以适应中国市场。
- 过度强调作品的政治意义。
- 未能准确传达作品中的文化差异。
以下哪一项最能体现作者对过去文学翻译中“语言沙文主义”的批评?
以下哪一项最能体现作者对过去文学翻译中“语言沙文主义”的批评?
- 过度强调翻译的精确性,忽略了读者的接受程度。
- 在翻译中只使用普通话,忽略方言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特色。 (correct)
- 在文学创作中过分追求本土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
- 对所有外来文化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
为什么作者认为翻译地名时应慎重,最好采用已有的、华人社区沿用已久的地名?
为什么作者认为翻译地名时应慎重,最好采用已有的、华人社区沿用已久的地名?
当翻译涉及到人名中的姓氏时,作者认为哪一点是最值得注意的?
当翻译涉及到人名中的姓氏时,作者认为哪一点是最值得注意的?
如果一部小说的作者在命名人物时,有意使用了广东方言的谐音,翻译者应该怎么做?
如果一部小说的作者在命名人物时,有意使用了广东方言的谐音,翻译者应该怎么做?
作者提到《残月楼》中 Wong 姓家族的翻译,指出翻译者使用了“黄”而非“王”,理由是什么?
作者提到《残月楼》中 Wong 姓家族的翻译,指出翻译者使用了“黄”而非“王”,理由是什么?
根据文章,以下哪一项是造成翻译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文章,以下哪一项是造成翻译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章中提到 Pender Street(片打街)在《玉牡丹》的中译本中被翻译为“潘德街”,作者认为这种翻译的问题在哪里?
文章中提到 Pender Street(片打街)在《玉牡丹》的中译本中被翻译为“潘德街”,作者认为这种翻译的问题在哪里?
作者认为,在翻译工作中,如果能够注意原作者的文化语言背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作者认为,在翻译工作中,如果能够注意原作者的文化语言背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文章中主要表达了哪种观点?
作者在文章中主要表达了哪种观点?
作者提到在翻译崔维新的作品时,翻译者将其作者介绍中的余兆昌作品《Saltwater City》翻译为“易保罗的《盐水城》”,这一翻译存在什么问题?
作者提到在翻译崔维新的作品时,翻译者将其作者介绍中的余兆昌作品《Saltwater City》翻译为“易保罗的《盐水城》”,这一翻译存在什么问题?
作者对《妾的儿女们》的作者郑霭玲的印象是什么?
作者对《妾的儿女们》的作者郑霭玲的印象是什么?
作者提到李群英的小说《残月楼》中的一个情节,叙述者因为车祸受了轻伤,这让她联想到了什么?
作者提到李群英的小说《残月楼》中的一个情节,叙述者因为车祸受了轻伤,这让她联想到了什么?
根据文章,下列哪一项是作者研究海外华人文学的初衷之一?
根据文章,下列哪一项是作者研究海外华人文学的初衷之一?
文章中提到,作者在70年代的加拿大华人中,对“文革”充满了好奇,这主要是因为
文章中提到,作者在70年代的加拿大华人中,对“文革”充满了好奇,这主要是因为
余兆昌的哪部作品被作者认为是图文并茂,解说清晰,材料丰富,具有开拓意义的?
余兆昌的哪部作品被作者认为是图文并茂,解说清晰,材料丰富,具有开拓意义的?
在文中,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来支持她的论点,即翻译海外华人文学时应重视方言和文化背景?
在文中,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来支持她的论点,即翻译海外华人文学时应重视方言和文化背景?
作者提到“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姓氏的翻译尤其值得注意,主要强调的是?
作者提到“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姓氏的翻译尤其值得注意,主要强调的是?
Flashcards
人名翻译偏差
人名翻译偏差
漠视作者利用方言来命名人物的事实,而用普通话来谐音,选用相应读音的汉字。
地名翻译偏差
地名翻译偏差
没有顾及华人社区沿用已久的地名,想当然地自创名字。
华裔作家与方言
华裔作家与方言
来自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华裔作家在创作时,小说人物和地名的命名都会用到广东方言。
Pender Street 翻译
Pender Street 翻译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方言翻译问题
方言翻译问题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姓氏的英语拼法
姓氏的英语拼法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翻译的完善
翻译的完善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王黄同音
王黄同音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Wong 姓的翻译
Wong 姓的翻译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华人文学研究
华人文学研究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温哥华的别称
温哥华的别称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Study Notes
概述
- 本文探讨了普通话翻译者在翻译加拿大华裔作家作品时,是否应考虑作者的背景和祖籍方言。
- 中国大陆翻译出版了五本加拿大华裔作家的英语小说,这对中文读者来说具有开拓意义。
- 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是,译者忽略了作者利用方言命名人物和地名的事实,而是用普通话谐音或自创名字。
- 这种做法带有语言沙文主义的色彩。
关键词
- 华裔小说
- 广府话
- 四邑
- 方言
- 人物命名
- 地名命名
- 语言沙文主义
加拿大华裔作家的作品
- 李群英(Sky Lee)的《残月楼》(Disappearing Moon Café, 1990)
- 余兆昌(Paul Yee)的《三叔的诅咒》(The Curses of Third Uncle, 1986)
- 崔维新(Wayson Choy)的《玉牡丹》(The Jade Peony , 1995)
- 方曼倩(Judy Fong Bates)的《龙记咖啡馆的午夜》(Midnight at the Dragon Café, 2005)
- 郑蔼玲(Denise Chong)的《妾的儿女们》(The Concubine's Children, 1994)
- 这些作品首次在中国大陆翻译出版,作者认为这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
作者与加拿大华裔作家的交往
- 作者与李群英相识于70年代在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当义工时期,后来李群英还在作者的中文100班里学习。
- 作者是余兆昌当研究生助教时的老师,余兆昌的广府话很好,其导师魏安国也是作者外子的导师。
- 作者在温哥华领事馆的自助餐宴会上认识了郑霭玲,觉得她谈吐很有逻辑和正义感。
- 作者在不同场合见过崔维新,并在1997年参加了他在温哥华的宣传活动,邀请他加入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
- 作者曾与方曼倩通过电邮讨论小说中人名地名的读音问题,觉得她人很好。
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举例
- 华裔学生的姓氏有多种英语拼法,如陈姓有Chan、Chen、Tran和Tan等,台山话的谢姓拼法是Der,与普通话拼音差别很大。
- 翻译者应注意姓氏的翻译,广府话王黄读音不分,《残月楼》中的Wong姓应翻译为黄,而不是王,因为温哥华黄氏宗亲会更为庞大。
- 《残月楼》中的Woo姓被翻译为伍姓,但正确的翻译应是胡姓,因为广府话“胡”的读音是Woo。
- 《残月楼》中人物Dingan应翻译为定安,而不是丁安。
- 《妾的儿女们》的女主人翁May Ying应翻译为美英,而不是梅英,因为美英的广府话发音是Mui Ying。
- 在地名的翻译方面,译者没有采用温哥华唐人街的主要街道片打街(Pender Street),而是自创了潘德街。
结论
- 大概说普通话的翻译者没有意识到方言的存在,漠视了作者的文化语言背景,只根据普通话来翻译,容易偏离原意,产生翻译的偏差。
- 翻译对于华人文学的传播有莫大的意义,应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原作者的文化语言背景,可以把工作做得更为完美。
Studying That Suits You
Use AI to generate personalized quizzes and flashcards to suit your learning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