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Questions and Answers
以下哪个是人类对环境采取不恰当态度和行为所导致的结果?
以下哪个是人类对环境采取不恰当态度和行为所导致的结果?
- 全球经济繁荣
- 技术进步
- 环境问题 (correct)
- 自然资源丰富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类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携手解决。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类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携手解决。
True (A)
以下哪种人类活动可能导致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以下哪种人类活动可能导致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 环境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 对人类合理和适度的索取
- 适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 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correct)
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以及土壤中,会造成______等污染。
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以及土壤中,会造成______等污染。
将以下环境公害事件与其主要污染源进行匹配:
将以下环境公害事件与其主要污染源进行匹配:
过度垦荒可能导致哪些环境问题?
过度垦荒可能导致哪些环境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以下哪项不属于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以下哪项不属于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人口比例较高,因此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低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人口比例较高,因此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低于发展中国家。
哪个现象不仅仅是局部的环境问题,而是可能演变成全球性问题?
哪个现象不仅仅是局部的环境问题,而是可能演变成全球性问题?
《人类环境宣言》是在______的背景下诞生的?
《人类环境宣言》是在______的背景下诞生的?
将以下术语与描述进行匹配:
将以下术语与描述进行匹配:
小岛国联盟对全球气候变化持何种态度,为什么?
小岛国联盟对全球气候变化持何种态度,为什么?
以下哪个短片是由中国拍摄的,并在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播放,描述了人们对20年后未来的期望?
以下哪个短片是由中国拍摄的,并在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播放,描述了人们对20年后未来的期望?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哪个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哪个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将以下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要素,与对应的描述进行匹配:
将以下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要素,与对应的描述进行匹配: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以下哪项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以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哪项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以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被称为以下哪项?
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被称为以下哪项?
可持续消费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______和不合理消费。
可持续消费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______和不合理消费。
将以下内容与可持续消费相关联:
将以下内容与可持续消费相关联:
从地理角度分析中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原因。
从地理角度分析中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原因。
根据中国的地理国情,主体功能区不包括下列哪一类?
根据中国的地理国情,主体功能区不包括下列哪一类?
在限制开发区域内,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活动。
在限制开发区域内,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活动。
近年来,中国为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制定了哪些类型的区域发展战略?
近年来,中国为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制定了哪些类型的区域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______。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______。
请将长江经济带规划发展要点与其对应的内容相匹配:
请将长江经济带规划发展要点与其对应的内容相匹配:
如何理解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以下哪项符合中国海洋国情?
以下哪项符合中国海洋国情?
中国对南海诸岛仅拥有主权,不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
中国对南海诸岛仅拥有主权,不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
中国最早在何时发现了钓鱼岛等岛屿?
中国最早在何时发现了钓鱼岛等岛屿?
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海南省设立______,把永兴岛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
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海南省设立______,把永兴岛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
将以下区域划分的特征与其对应的类型相匹配:
将以下区域划分的特征与其对应的类型相匹配:
结合《人类环境宣言》,谈谈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发展?
结合《人类环境宣言》,谈谈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发展?
Flashcards
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一方面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过度索取和排放会造成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人类对环境采取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工业、农业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污染大气、水、土壤等。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资源环境问题
资源环境问题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的差异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国家发展战略
国家发展战略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建设主体功能区
建设主体功能区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海洋经济开发格局
海洋经济开发格局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毗连区
毗连区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内水
内水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领海
领海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中国南海主权
中国南海主权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中国钓鱼岛主权
中国钓鱼岛主权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低碳食品
低碳食品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减少食品运输的资源消耗
减少食品运输的资源消耗
Signup and view all the flashcards
Study Notes
环境与发展概论
- 人类活动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 自工业革命起,人类的物质财富空前增长,但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甚至破坏,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 由此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和探索。
- 本章重点探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维护海洋权益和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要性,以及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领土构成。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并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和全球范围内的合作。
- 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是人类对环境采取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转化为消费品以满足需求,同时产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排放到环境中。
- 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但也深刻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 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
- 同样,自然环境对废弃物具有容纳、分解和清除等作用,但当排放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时,会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 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
- 20世纪,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环境公害事件引发世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典型案例包括:
-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因工业废气造成数千人中毒,约60人死亡。
-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尾气导致约400人死亡。
- 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工业废气导致小镇43%的居民患病,约20人死亡。
-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工业和生活燃煤产生的废气导致5天内约4000人死亡。
- 1953-1961年日本熊本县水俣病事件,因工业废水中的汞导致2200多人患病,1000多人死亡。
- 1955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工业废气导致500多人患病,36人死亡。
- 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因食用受污染的米糠油导致10000多人受害,15人死亡。
- 1931-1975年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工业废水中的镉导致258人确诊,200人死亡。
- 活动: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决定了环境的反馈。例如,过度垦荒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加剧人地矛盾,陷入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环境问题的表现
-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增加,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 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主要环境问题:
- 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 环境问题的表现因城乡而异,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近年来,乡村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和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某些环境问题甚至超越国界和地域界线,发展成全球性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人类环境宣言》的背景
-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关乎人类自身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问题。
- 联合国大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 小岛国联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 AOSIS)是最积极的倡议者和最坚定的支持者,因为它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尤为敏感。
- 小岛国联盟密切关注全球化石能源及木材的年产量报表,并将之与本国未来的命运联系起来。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
- 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 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不能再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通过改变发展观念,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 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表现,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三个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三个基本原则
-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 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 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并为全球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指导性框架。
- 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了 2016-2030 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 该议程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图5.10),是《21世纪议程》实施计划的深化。
- 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负有共同责任,但责任的大小、承担的方式有所区别。
可持续发展道路
- 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
- 各国纷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人类为了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了很多尝试包括:
- 消除贫困: 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因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 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 提倡可持续消费: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
-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建设主体功能区
-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包括提供农产品,工业品及清洁水源及清新空气等生态产品。
-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 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
- 我国山地多,平原少适用于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我国区域开发受到自然资源实际情况的制约。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少且分布很不均匀。
- 中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较脆弱、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 限制开发区域所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
-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里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 各类主体功能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很重要,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明确一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并不排斥该区域发挥其他功能。
长江经济带
-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 长江经济带既有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干线年货运量已经超过20亿吨、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还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长江作为黄金水道,将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连接起来。
-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两翼( 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 (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Studying That Suits You
Use AI to generate personalized quizzes and flashcards to suit your learning preferences.